从今天起,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28位“战神”的成神之路。我把孙武排在中国古代“战神”排行榜的第一位,大家没意见吧?
在世界军事领域有一个被公认的说法:孙武、拿破仑、毛泽东被称为世界上三大军事家。这三大军事家有两位是中国人,确实值得骄傲。但是,相对于孙武和毛泽东的军事智慧来讲,把拿破仑放在这个名单里,我觉得有拉低我们中国军事家水平的嫌疑。拿破仑不是不优秀,但是“兵败滑铁卢”和他的穷兵黩武,相对于孙武的“慎战”、毛主席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军事、政治思想来说,拿破仑还真缺乏人性的光辉。
但无论如何,孙武确实是那个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兵圣”的名号可不是盖的。孙武为什么能成为“兵圣”?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噗嗤一笑,这个问题还不简单?不就是因为孙武写出了流传千古、名震世界的《孙子兵法》么?对,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为什么不是王武、刘武、赵武,偏偏是2600年前的孙武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解读孙武成为“战神”NO. 1的“秘诀”。
【一】
贵族中的贵族
俗话说“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
这话你信么?小编不排斥这句话,但是实际上“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除非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孙武的出身就不一般,可谓是“贵之又贵”。
孙武,字长卿,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春秋时期齐国人。
资料上说孙武是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现在惠民县建有以孙武为主题的纪念祠、公园,还设立了一个孙武街道。
但小编对这个说法有不同意见。
乐安是孙武的爷爷孙书的采邑(通俗一点说就是收租子的地方),身为齐国高官的孙家会把家安在贫瘠的乐安么?恐怕很难,齐国国都才是他们大概率生活的地方。
再说了,孙书被封乐安为采邑的时候(公元前521年),孙武已经是20多岁的大青年了,他会移居乐安么?
孙武出生在临淄的概率要大大高于乐安。说孙武是临淄人可能更科学。
说到孙武的爷爷孙书,咱就捋一捋孙武的家世。
从孙武往上数八辈,孙家的祖上叫陈完。
孙家的祖上姓陈?
不错,人家不但姓陈,还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陈”国的王室呢。
春秋的诸侯等级分公侯伯子男,这个陈国还是个“公”国,地位不低。
陈完就是陈国第十二代君主的儿子。
无奈,陈国内乱,一场政变改变了陈完这一支的命运。
为了躲避内乱,陈完跑到了齐国,而且改姓田,叫田完。
毕竟是贵族血统,田家在齐国混得风生水起,逐渐掌握了齐国的兵权。
名将司马穰菹(田穰菹)就是田氏后人,这也是一位猛人,著有兵法《司马法》,孙武叔父辈的。
孙书(这个时候应该叫田书)因累积战功,不仅赐封乐安成为他的采邑,还赐“孙”姓。
他的后人就逐渐以“孙”为姓。
从孙武的家世来看,孙家祖上是为君、为将者,家族的人凑一起也是讨论军事、政治,孙武从小就喜欢阅读、研究兵法(家族里也有写兵书的习惯,比如司马穰菹)。
这样的环境自然奠定了孙武成为一代军事家的基础。
毕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么。
以陈、田、孙为代表的田氏一族在齐国越做越大,后来发生了“四姓之乱”,田氏取得胜利,几乎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治命脉。
按理说,孙武在齐国要谋求一个高官厚位轻松易得,但是他为什么跑去了吴国呢?
【二】
常胜将军名震吴楚
自己的家族在齐国牢牢把持着朝政,孙武的裙带关系不可谓不硬。
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吴国,并选择在姑苏城(今江苏苏州)外的一座山上隐居起来。
我们看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才都是从小国弱国流向大国强国,像孙武这样的确实少见。有人说,孙武是因为齐国人才济济,自己无法获得重用才跑到吴国的。
这种说法也很牵强,再不济,孙武在齐国混个将军做做还是很轻松的吧。
另外有人说,孙武有可能是齐国安排到吴国的间谍。
从后来孙武兢兢业业为吴国效力30多年来看,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
其实,据小编分析,真正的原因是齐国“四姓之乱”后,孙武看不惯齐国的政治内卷才跑到吴国的。
从其后来的表现看,虽然在军事上孙武是“神”,但他却不太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政治上。
孙武是个聪明人,很少碰政治,这样的做法也让自己得以善终,而不像自己的好友伍子胥那样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吴王阖闾通过政变夺取王位后,励精图治、求贤若渴试图打造强盛的吴国版图。
从楚国跑到吴国当了宰相的伍子胥自然把好友引荐给了吴王。
据说,伍子胥一天内向阖闾推荐了7次孙武——这叫重复式推销吧。
孙武手捧《兵法十三篇》(今叫孙子兵法)觐见吴王。
吴王读了兵法吐出十二个字:言之深邃,语出惊人,旷世罕见。
吴王在损失两个爱妃(练女兵的轶事典故)的情况下,进一步认识了孙武的军事指挥能力,遂拜孙武为吴国大将。
在吴国三十年,孙武几乎没有败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写到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当时,楚国跟齐、秦、晋都是大国强国,吴国想要击败楚国几乎没有可能。
孙武却有办法,他建议吴王阖闾把吴国的军队分成三部分,采取车轮战法轮番侵扰楚国边境,直到楚军身心俱疲、士气低落。
在此情况下,孙武制定方案,聚兵3万余人,绕道大别山,跨越汉水,五战五捷,攻破楚国都城郢,几近让楚国灭国。
嗟乎,此战法好生熟悉,70多年前,咱们的伟人是不是也使用过?
此一战,孙武名震吴楚,战功赫赫,这也是孙武此生最精彩的一笔。
北威齐晋,指的是公元前484年,孙武率军在齐国的艾陵(今山东莱芜附近)重创齐国主力部队。
公元前482年,在孙武的辅佐下,吴王与晋定公等诸侯在黄池会盟,吴国取代晋国成为一代霸主。
究其一生,孙武几无败仗。
吴王阖闾更是依靠孙武、伍子胥,一武一文的辅佐,从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成为中原霸主,孙武也施展了自己的抱负,更是用实际案例印证了自己的兵法的可行性。
不过,随着吴王夫差的上位,孙武急流勇退,辞去一切官职,交出兵权,隐居山林,终善其身。
孙武可谓把兵法运用到了极致。
【三】
伟大的“慎战”思想
孙武是个兵家,但他不是好战者。
开篇咱们就说了,这是我们中国军事家与拿破仑最大的区别。
“兵者,国之大事”。
我们读《孙子兵法》,有时候感觉更是在读一本哲学书籍。
虽然,孙武在书中说到“兵者,诡道也。”
但读《孙子兵法》,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所谓兵法谋略不是小花招、小手段,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伟人就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
孙武在兵法中着重强调如何取得战争的“全胜”。
从战前的准备,到战争的布局,甚至是信息的搜集,兵法都说得非常具体。
“知己知彼”等军事思想影响深远,现代人依然把这四个字作为“生意场”上的信条。
当然,要逐条地解读十三篇《孙子兵法》,咱们一天一夜也聊不完。
咱们就捡重点地说。
其实,在小编看来,孙武在本书的中最核心的两个字是“慎战”。
所谓“慎战”,一方面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走不通了,才诉诸武力。
那些天天嘴里吆喝着武力解放台湾,与美国干一架,中日必有一战的“好战分子”们,好好读读孙子兵法吧。
另一方面,战争不仅耗费国力,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是要死人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将国家机器推到战争的泥沼里。
孙武的“慎战”思想即是咱们华夏文明的精髓,也是军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原则。
正因为这一光辉的思想,让《孙子兵法》成为世界“第一兵书”,孙武也因此被升华为一名“圣人”。
咱们今天把孙武的故事简单地捋了捋,你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第一“战神”孙武了吧。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开篇的问题。
孙武的贵族出身让他见多识广,在吴国三十年的生动实践难尝败绩,《孙子兵法》里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军事思想,都将孙武推到了世界军事第一的宝座。
本文作者为破壁调查局签约作者:观海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破壁调查局在此感谢您的支持,转发也是爱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790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