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如诗如画卖花渔

徽派盆景发源地

《记住乡愁》

安徽歙县的大山里,有个名为卖花渔的村庄。虽名卖花渔,但这里却只“卖花”不打鱼,因其村形如鱼,便得了这个风雅的名字。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卖花渔村的风雅,不只在于村名,村里人所从事的营生,更是雅致。这里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村民世代以培植盆景为生。

唐朝末年,为避战乱,宫廷花匠洪诚、洪诗兄弟迁居到了这里,顺带着也把唐朝宫廷的盆景栽培技艺带到了此处。后经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如今的徽派盆景。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小山村的“美丽经济”

《记住乡愁》

有着千年历史的盆景不仅扮靓了这座小山村,也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这是村民洪定勇的院子,一眼望去,都是盆景。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像这盆,称为游龙式,是最受欢迎的样式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这一盆,是洪定勇最得意的作品,有人曾出一万块想买,他没舍得卖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据洪定勇保守估计,他这一院子的盆景,百把万的价值还是有的。

而在卖花渔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院子的盆景。全村200多户人家,一年就能卖出3万多株盆景,收入高达2300多万元。小小的庭院,成就了卖花渔村的“美丽经济”。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爷爷种树孙儿卖”

《记住乡愁》

而要成就这样一份美丽,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这是洪卫平家的一株盆景,已经在这里生长了三十多年,当年父亲种下了苗,后来的养护与加工都是由他来进行。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在卖花渔村,家家户户都是如此,一株盆景几代人,“爷爷种树孙儿卖”,并且只要挖一棵,就要种下两棵,甚至更多。

遵循着这样的传统,卖花渔村的盆景产业得以传承千年不衰,绿水青山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齐心协力共筑幸福路

《记住乡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座大山给村民带来了生活的依靠,但也困住了他们的脚步。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2006年之前,卖花渔村只有一条山路与外界相连,但这条山路走不了车,村民们想要往外卖盆景,只能步行挑着担子到县城去卖,一根扁担挑不了几盆,销量极为有限。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洪吉会永远记得1997年的那个夏天,有人向她订购了40株盆景,能有收入6000元,这在当时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

然而,六月的卖花渔村正值梅雨季节,那条唯一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走,为了把盆景运出去,她们全家都出动了,还请了两个亲戚,一行人在大雨中淋了一整天,才把所有盆景运出去。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如果以后盆景都这么卖,可怎么办?

1998年,被选为村干部的洪吉会,开始为修路奔走筹划。得知消息的村民们都开始自发集资修路,少则几十元,多则上万元,甚至有人生着重病也要捐款。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就这样,短短时间里,村里便筹集到了启动资金,再加上向各级政府争取到的资金,卖花渔村的修路项目终于提上了日程。

2006年,卖花渔村的公路终于通车了。客商们可以直接把货车开进深山,一株株盆景随着通达的公路销售到全国各地。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如今,卖花渔村的好山好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他们通过网络和科技为村庄编织着未来,让小小的山村联通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这里没有鱼,却被叫“渔村”?

2022年1月5日(周三)

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20:00档

走进安徽歙县卖花渔村

走进一方如诗如画的天地

《卖花渔村——满院花香传千年》

与您不见不散

综合:CCTV4《记住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来源: CCTV4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901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