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文/老张在路上

01

明代人杨爵是陕西富平人,嘉靖八年进士。明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

杨爵在狱中,曾写有题为“六月六日”的诗:

六月六日杀蠹虫,无衣可出哭吾穷。

聊将囚板阶前晒,一物光辉与世同。

六月六日,要晒杀蠹虫,可自己在狱中无衣晒出。索性就把囚板拿到了阶前晒晒吧,让它也见见太阳的光辉。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古代的节令有一个特点,“重日”节不少,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六月六在过去也是个传统“重日”节。

春秋战国时晋国人把六月六这天,看成是大禹的生日。唐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练纳有羊氏,臆胸拆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熏修裸飨,岁以为常。”

所谓“熏修”,道士修洁养性;所谓“裸飨”,就是洒酒于地以降神,供物以祭神。祭禹仪式直到宋朝还在举行,苏轼《过漆州涂山》一诗自注云:“淮南人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数万人会于山上。”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这一天还有祭祀其他神灵的。如南宋朝廷祭崔真君诞辰。宋吴自牧《梦粱录》载:

“六月初六日,软封护国显应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系东汉人也,朝廷建观在阁门外,聚景因前,灵芝寺侧,踢观城名曰显应。其神于靖康时高庙为亲王日,出使到磁州界,神显灵卫驾,因建此宫观崇奉香火,以衰其功。此日内廷差天使降香设礁,贵戚庶多有状香化纸。”

还有些地区则祭观音,或谷神,或鲁班等等。从这一点说,六月六也可视为祭神节。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02

古代在六月六,除了祭神,还有晒衣物、翻晒经书、晒秋、洗象、请姑姑、食伏羊等民俗。

农历六月初六,时逢夏至节气后,此时已经是小暑节气,气温升高,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古代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

中国民间也流传着“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传说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书书不蠹。此俗见于明人沈德符著的《野获编》:“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晟曝列圣实录及御制文集,为每年故事。”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于此日晒裘衣杂物,以防虫蛀。

六月六这天,同“晒”有关的民俗还有“翻经”和“晒秋”的说法。

前者是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是法定的“洗象节”。

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那时的属地暹罗、掸国、安南、高丽、爪哇等都带贵重礼物来朝贺,其中暹罗、掸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

暑热天时,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皇上为了大象的驯养与管理,还专门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驯象所,并从缅甸招来象奴和驯象师。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到了皇帝朝会、祭祀或出巡时,要组成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以显示皇家威严。每有盛大庆典,大象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员。

清朝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旧址即现今的宣武门的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名称。

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清杨静亭《都门杂咏》中记载:

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

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

“六月六,请姑姑”也是流传很广的一个民间习俗。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兴起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不听,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死狐偃,为父报仇。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请女婿。到相府后,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希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谢罪,前仇尽释。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03

以上这些和“六月六”有关的习俗,还只能说是在“六月六”这天各地不同的民俗活动。而“六月六”这天,真正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是形成于宋真宗年间的“天贶节”。

这里的“天”意为“天书”,“贶”(kuàng,赐赠的意思)。

“天书”二字诞生于太昊时期。《简易道德经》里所述:“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河洛二字在一起,说明是河图、洛书的意思。有人奉送河图和洛书的时候,问是什么东西,太昊伏羲说:“天书”。

人祖伏羲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完整的龙魂字符,以这些龙魂字符所著述的《九极八阵》和《简易道德经》后来也被统称为《天书》。《天书》的源头是河图、洛书。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后来,《隋书·经籍志》对“天书”又有新说:“道经考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所说之经……天地不壤,则蕴而墓传,劫运若开,其文自见。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

从此,人们传为元始天尊赐“天书”于人间。到了大宋真宗赵恒当皇帝的年间,始有“天贶节”。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赵恒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赵恒997年即位后,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帝愀然为之不悦。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澶渊之盟”签订后,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不料大臣王钦若却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王钦若的话,本来是要贬低寇准的,但却同时给爱虚荣的赵恒泼了一盆冷水。

王钦若宋真宗这样子,他极善察言观色,为掩饰议和的屈辱,让皇帝重新高兴起来,王钦若建议去泰山封禅,表明天降功业。

为了使这事更名正言顺,赵恒玩弄起“降天书”的把戏,以掩耳盗铃。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早朝完毕时,有司来报,称“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赵恒“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

为了证明“天书”真的是从天而降,赵恒对着满朝文臣武将,讲了一个故事:“半夜我刚要睡,忽然卧室满堂皆亮,我大吃一惊,见到一个神人忽然出现,此人星冠绛袍,对我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话,神人忽然消失,我马上用笔把此事记了下来。从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斋戒,在朝元殿建道场,整整一个月恭敬等待,终于盼来了天书。适才城皇司来奏称在左承天门南发现有帛布悬于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报说帛布还包有类似天书的东西,封口隐然有字。原来正是神人说的天书啊!”

群臣听皇上这样说,当即再拜称贺。赵恒于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门,诚惶诚恐地把那所谓的“天书”迎奉到道场,当众开了封口。只见帛布上写的是:“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还有黄色字条三幅,内容的意思是说赵恒以孝道承统,务以清净简俭,必致世祚长久云云。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赵恒命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宣读后,依旧包起,郑重盛入预先准备好的金柜中,另派官员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设斋宴,接受百官朝贺。为了扩大影响,赵恒趁热打铁,接连下了几道诏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允京师聚饮三日以示庆祝等。又授意大臣陈尧叟、丁谓等加以经义附和。一时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赵恒派王钦若为先行官,赴泰山筹办具体事宜。王钦若一到乾封(今山东泰安)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又遣人将自己伪造的第二份“天书”驰送京都。赵恒再次召集朝臣,宣告自己所梦“来月上旬,将赐天书泰山”。

为了“天书”祥瑞,赵恒兴师动众,接着举行了泰山封禅仪式。“天书”被载以玉辂,在前开路;文武百官随从;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在山下斋戒三日,按照事先拟定的礼仪,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赵恒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赵恒的这次“东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赵恒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

大中祥符四年(1011)“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后,这一天“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宋史·真宗本纪》)。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天书封祀对真宗一朝的政治和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装神弄鬼的折腾,宋真宗几乎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宋史·真宗本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南宋末年,诗人许月卿还写有《天贶》诗:

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

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

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

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

在古代,“六月六”也是节日,它有一个皇帝亲自起的名字

皆因为赵恒如此装神弄鬼,他强制实行的“天贶节”,宋朝以后,渐渐被人遗忘,成了消失的节日之一。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941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