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六月六到了,农村俗语“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六月六下雨好不好
农历六月初六到了,在农村六月六也是一种传统的时节,有的地方把六月六称为半年节,意思是下半年开始的节日。上半年过完下半年开启,所以会在这一天做出一些祭祀活动,祈祷秋季能够取得好的收成,年字的结构很像是成熟后被压弯了腰的谷穗。所以过年、过半年也是祈祷丰收。有的地区会把六月六叫做“姑姑节”,这一天哪些出嫁的闺女要携带礼物回娘家,而且礼物的要求必须是一刀猪肉,所以俗语叫做:农历六月初六,要吃闺女一刀肉。
六月六也是传统的晾晒节,农历的六月已经进入了伏天,三伏天带来的是潮湿不堪,空气之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所以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也就成为了传统的习俗。红绿是指花花绿绿的衣物。农村还有句俗语叫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下四十天。传说乾隆非常喜欢下江南。有次在江南游玩的时候,恰逢下起了大雨,乾隆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把衣物脱下来,只能等待天晴之后在身上晒干。那一天恰好是农历的六月初六,所以就有了晒龙衣的说法。扬州从而也有了“龙衣庵”。
六月六不仅仅是晒衣物的日子,这一天是什么都可以进行晾晒,有的会晒书籍、晒家谱、晒粮食。在传统的晾晒节,如果出现了下雨,对于农田庄稼生长好不好呢?我们来看看农村俗语是如何说的。
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下四十天。按照农谚俗语所描述,如果在六月六出现降雨,那么阴雨天气会持续很久,阴天携带着降雨的天气会延续四十天。持续的阴雨天气会造成气温过低,而且没有太阳的阴雨天气,庄稼也会由于长时间缺乏光照无法产生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无法很好的生长,虽然农村老话叫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但降雨也并非是越多越好,农历最适宜的天气反而是隔三岔五的下场透雨之后,阳光明媚气温高涨。
农村老人爱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农历的六月份,是全年最高气温的季节。高温加上降雨带来的高湿,才能够让庄稼茁壮成长,如果持续的阴雨天气来临,势必会带来凉爽不热的暑气,农村老话叫做:三伏盖被子,秋后叫花子。意思是三伏天不但不热,反而凉爽的要晚上盖被子,这样的天气带来的是秋季粮食减产,缺乏粮食食用,很容易就成为了叫花子。
六月六日雨,四十五天暴;农谚描述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出现了降雨,在之后的四五十天里,都会大雨、暴雨不断,这样的持续倾盆降雨,很容易就会造成水患发生。农田也会因为长期大雨降临,导致被淹,这样的天气对于农田庄稼的生长,也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由于长期持续的大雨,让庄稼造成毁坏。反而六月六出现大晴天,比较热的天才是大家所喜欢的,农村俗语叫做: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意思是在六月六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炙热的气温能够把鸭蛋给晒熟了。
“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把农历六月骄阳下的酷热说得很形象,而且暑气的天气确实能够达到这样的温度。天气越热紫外线越强,所以这一天凉爽衣物,能够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如果这一天出现了降雨,势必就不能再晾晒衣裳,而且还会带来持续的降雨,很容易就出现水患。所以农村有句俗语直接描述了六月六下雨的好坏:
六月初六阴,牛羊贵如金;农历六月初六如果出现了下雨或者是阴天,很长一段时间将会处于下大雨状态,这样的天气牛羊也无法去放。连续的降雨牧草也无法收割,牛羊会由于食物的短缺,造成数量减少,而且这样的天气还很容易引发牲畜疾病的发生,这也会导致牛羊牲畜的数量急剧减少,牲畜数量减少之后,自然就成为了物以稀为贵,牛羊的价格越发的金贵。价格也势必会高得惊人。这也是天气变化对于农业、养殖带来的直接影响。
这样的天气变化不仅仅带来牲畜的价格惊人,而且由于粮食出现了歉收,粮价也会由于产量减少出现上涨,所以对于农历六月初六下雨,很多农谚俗语都认为是对于农业不利的。并不会带来利好的一面,反而会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六月初六雨,良田不结谷;六月初六到来,也是南方很多地区水稻开花授粉阶段,这段时间对于降雨要求非常的小,反而是适宜出现晴朗的大晴天。天气炎热干燥,这也才利于稻谷开花授粉,所以六月六出现降雨,对于庄稼的授粉还是具有很大影响的,而且根据农谚描述,六月六出现降雨,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下雨不断,潮湿阴雨天气的到来,也就导致农作物因为授粉不足导致减产。粮食籽粒长得干瘪不饱满。阴雨天气导致光照缺失,造成粮食不结穗。
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六月六也是看谷秀的日子,随着六月六的到来,农作物也开始抽穗,处于生长的旺季,如果到了处暑的时候,庄稼还没有抽穗露出头,这也就宣告着庄稼已经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很难在有收获,只能被收割之后作为青饲料去喂牛。这也是节气更迭,带来的直接变化,如果庄稼到了节气来临之后,却并没有生长成为预期的态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民间关于六月六的习俗和讲究有很多,而且六月六和六月初一都被认为是半年节。有的地区因为这两个日子相距太近,干脆就一块过。对于农历六月初六,你的农村老家都有什么习俗和习惯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944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