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古代人尤其讲究避讳,所以取名字的时候往往不能和长辈与皇帝的名字有重叠的时候。但是王羲之家族却似乎不是这样,从王羲之这一代开始,他七个儿子的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另外包括他孙辈也有近40人采取这样的范式来取名字。而在王羲之家族中,王家成员也喜欢取“之”字样的名字。

譬如这样的:王颐之、王建之、王闽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王翘之、王宴之、王崐之……这在讲究避讳的古代确实是一个奇怪现象,那么为何王羲之家族会这样取名呢?难道是因为王家人都不拘礼节?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王氏家族和道教的渊源有的人会说这可能是王家的辈分,现实肯定不是这样,因为按照辈分来划分。不可能祖孙三代,平辈、长辈和晚辈之间都有一个“之”字,那样就乱套了。

So,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

琅琊王氏的先祖据说是周朝时期周灵王的儿子王子晋(姬晋),此人因为触怒周灵王被罢黜了太子身份,后来只好云游四方,寻求神仙之术,所以还上演了“王子登仙”传说,这是王家和宗教的渊源之始。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列仙传·王子乔》

正因为有了这一层缘由,所以王家开始和宗教有了一层神秘的关系,王氏子孙也开始对神仙之术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趣。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周灵王之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世人以其豫自知去期,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潜夫论·志氏姓》

于是,在《晋书》中关于王羲之家族就有了这样的描述:

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既不设备,遂为孙所害。

也就是说王羲之家族因为老祖宗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宗教气息很浓厚的家族,而他们信奉的宗教就是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统称为道教。比如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敌人来攻打的时候,手下建议设防抵抗,但他不听,而是去请“鬼兵”帮助,结果被敌人杀害。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很不解,那信奉天师道和王羲之家族取名字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还很大。

道教影响下的魏晋南北朝取名潮流正因为有了上面那层缘由,所以当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创建天师道以后,王氏家族就信奉了道教。这就是上面说的“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而在天师道中,“之”字是一个特殊的象征,它是天师道信徒用来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一种方式。

譬如信仰佛教的人可能会在自己的名字中加入“释”、“法”这些字样,而天师道教徒则喜欢用“之”字来展示自己的信仰。陈寅恪在《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考证说:

六朝天师道信徒以“之”字为名者甚多,之在名中,代表宗教信仰,如佛教之“释”、“法”类。“之”非特专之真名,可以不避讳,可以省略。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也就是说这个“之”字并不是作为真的名字而存在,而是表明宗教信仰和自己信徒身份的一种表示,所以我们既可以把王羲之叫做王羲之,也可以叫做王羲。天师道中第一位被皇帝册封为天师的是北魏年间的寇谦之,他被北魏太武帝册封为天师,同时也是北魏国师。

另一方面,之所以祖孙之间都可以用“之”字而不怕避讳,是因为汉人喜欢取单名,而这个“之”又因为不是真名,所以不必担心避讳问题。陈寅恪在《崔浩与寇谦之》就谈到:

东汉及六朝之人依公羊春秋议二名之意,习用单名,故“之”非特专之真名,可以不避讳,亦可省略。六朝礼法士族最重家讳,如琅琊王羲之,献之父子同以“之”为名,而不以为嫌犯,是其例证也。

也就是说这个“之”字并不是指辈分,也不是真名,可以用,也可以忽略。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名字中带有“之”的人,如《南齐书·卷三十七》记载: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如《南史·卷六十二》也有记载:朱异字彦和,祖昭之,叔父谦之,谦之兄巽之,即异父也。此外在卷六十一中也记载得有陈伯之、陈庆之两人的名字,另外类似的名字像我们熟悉的有数学家祖冲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六朝大族沈氏家族中也有沈攸之、沈演之、沈庆之,晋朝时期司马皇族中也有司马尚之、司马恢之、司马允之、司马休之、司马楚之、司马景之这样的名字。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取名字的时候很喜欢在后面加上一个“之”字,这也算是魏晋时期除了五石散以外的另一个独特现象了。

简而言之,这是六朝时期的一种取名潮流,为什么会有这种潮流呢?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宗教十分繁荣的一个阶段,从魏晋时期开始道教和佛教逐渐兴盛起来(这一阶段是佛道发展繁荣和融合的时候),所谓的魏晋风骨除了是吃“五石散”,还有一个标志就是清谈玄学,神鬼之事。玄学就是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了。

为何王羲之祖孙三代名字中都带有“之”字?看魏晋时期的取名潮流

魏晋以后,道教进一步完善,佛教也开始兴盛,有一句诗就是这样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盛况。佛教兴盛,道教也很兴盛,所以那时候还有佛道之争,佛道之辩以及二武灭佛事件(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

总而言之,自东汉以来宗教的繁荣和兴盛,最终缔造了这股潮流,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名就很喜欢带一个“之”字了。而王羲之家族本身就有寻仙求道的家族传统,自然要追逐这股宗教潮流了。而这种道教信仰也影响到了王羲之的书法,因此读者看王羲之的书法时就会发现那些字体线条俊秀飘逸,颇有道教中那种超脱俗世,遗世独立的风范。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980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