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中国刘氏家谱

中国刘氏家谱

关于秦村刘家五本新旧家谱的研究和比较

公元二零零五年六月二日(香包节开幕)刘继东撰于西峰区   公元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父亲自老家秦村刘家回到西峰,借得“家谱”五册。两册较古旧,其一绿布封面,比较完整;其一则没有了封皮、封底,且有鼠啮破洞。剩余三册则系新修,整齐完备。经大略翻看,得知此系秦村刘家二、三两个房头之谱系。其中绿布封面者最早,抄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定名为“2甲”本;较朽烂者修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定名为“2乙”本;另一白纸封面、双面书写者也为二房头谱系,修于公元2000年,定名为“2丙”本。剩余两册,一本白布封面较厚者,定名为“3甲”本,褐色牛皮纸封面较薄者,定名为“3乙”本,都是三房头谱系,而且大同小异。

  “2甲”本长32.5厘米,宽18厘米,厚1.4厘米左右,减去绿布封面厚度,绵纸正文厚一厘米,稍微用力捏则不足一厘米。扉页有“首卷 共记纸五十张”字样,经过点数,不算扉页,从叙首到最后一页共54页,用绵纸27张对折装订。另有一对折的小张夹在六世祖和七世祖之间,未订入。   “2乙”本长31厘米,宽19.5厘米,厚1.5厘米左右(无封面),也是绵纸,捏则也约一厘米厚。其突出的特点是在每页右上角用红纸贴着“曾祖”“祖”“父”“兄”“弟”等,以至于时间长了,谱角泛红。估计每页每个人都贴,只是时间长了,一小部分红纸掉落了。   以上两种民国家谱都是在绵纸单面书写,繁体竖排,然后对折线装,书往右翻。剩余三种建国后(“文革”之后)家谱都仿照此格式,但是纸质较好,除了“2丙”本用19.2*27cm的16K白纸双面书写外,其余都单面书写,对折线装,繁体字竖排,书往右翻。“3甲”本19.5*27*2.5cm,“3乙”本17*27*1cm,三种新谱后面都留有大量白页。

  五月二十四日,扫描完“2丙”本、“2甲”本两册,晚上回家校对三房头的3甲本、3乙本直到二十五日零时。二十五日早7:40校对完毕,感觉乙本要比甲本稍优,理由是“3乙”本内面独有郑少白“癸酉上元序”及“赞”,“3甲”本则没有这两部分,只有郑盛荣单页独款和空白十页,可能是“3甲”本尚未最后完成,刘九鹤就于今年殁了。还有多处不同,我觉得乙本采用的格式比较规范。   “3乙”本应该是1994(甲戌)年九月初三由刘九鹤请郑盛荣书写而成的,郑少白“癸酉上元序”就是1993年写的。乙本从头到尾字体一致,格式划一,可以判定为郑盛荣全本小楷抄写的,但是字体尚未臻完美。“3甲”本字体可以,根据“吉”字全写成上土下口、完全不同于郑字上士下口写法判断应该是另外一人书写,估计就是刘九鹤。其中郑盛荣单页独款用的是阳文隶书小“章”(边长1.3cm),不同于乙本用的阴文篆书大“印”(边长3cm)。而且此落款日期为“公元一九八七年腊月初二”。推断刘九鹤1987年就开始动手了,1994年请郑来抄写。再则甲本在鸿俊“女五人”一节,粉梅、亚梅生日已经写定,但是毛笔字被划掉,用钢笔在旁边另写日期。“3乙”本则直接用毛笔写了改后的日期,这也可证明是甲前乙后。   根据各种序言,三房头这两本家谱根据的可能是刘杖藜所修家谱。杖藜是清朝光绪戊戌年(1898年)贡生,生于道光二十三(1843年),经历了同治回乱,家谱叙“粤稽刘氏”后有他的“历劫苦状”,写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腊月。“又叙”抒饥民情状,好象是另一人写于丁丑秋,即光绪三年(1877年),后面又有“光绪五年岁次己卯秋八月下旬余乡试还,以志丙子、丁丑饥岁灾异事”。而“民国二年夏五月望日八代孙生员刘世铎谨记世变历劫事”则是他的儿子写于1913年。刘杖藜所修家谱若在,距今过百年,定有可观之处。   三房头刘杖藜以刘养劲(字秉乾)为始祖,记他生于崇祯三年。刘杖藜根据木主判断他为驸马六世孙,显然不准确。驸马生于1216年,崇祯三年为1630年,四百多年间只传六世?二世只刘廷璧(字席珍)一人,三世“锡字辈”六人,四世“天字辈”十一人。家谱中四世只录了八人,这八人生子九人,一少亡,刚好每家一子,所以五世也记录了八人。六世记载了九人,七世就到了刘杖藜这辈,只记录了六人。八世八人即刘世铎这一辈,九世十六人,即刘九鹤这一辈。十世“鸿字辈”八人,家谱到此结束。但是“鸿字辈”提到了其子孙,所以这个家谱记录了十二代人。   “2乙”本虽是二房头谱,叙言却引用了刘杖藜叙的前半部分,没有“历劫叙状”,使人有点怀疑叙言不是刘杖藜所写。“2乙”本记录了始祖、高祖、曾祖、祖、父、兄弟、子侄七代人,最后一代称景岳、景璋为子,称孝会、孝财为孙,则涉及到了九代人。“2乙”本有个特点,修谱者于各代名讳上有红纸写明“曾祖”“祖”“父”“兄”“弟”等字样,修谱者为倒数第二代人,则是我的一位曾祖辈。应该能推断出来就是第六世“生字辈”中行十一的刘生雅。   2甲本最早修成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由本房祖应诏及两侄子请另某房头的刘及第撰修并书写序言“尝思万物本乎天”,这本“刘氏宗派家谱”以驸马为始祖,实际开始于刘体亮,称他为高祖,为明朝时的省祭官。称刘瓒为世祖,这就算二世,他兄弟只一人,两娶生六子。这就是六个房祖。   六个志字辈房祖,第六房靠继子延续,第五房最先绝,然后第四房绝嗣,接着第一第二房也相继绝嗣,这样就剩下第三房独自繁盛和第六房两个小孙子。所以从七世(房五世)开始只重点载录第三房,共两登、四万(无平)、九佩、九凤共24人,分为英、福、佑三门。如果以长门我之所出排列,几代所押字为:  体亮 瓒 志 元 应 多 凤 化 鸿 维   刘及第修谱,站在多才公一辈角度,应运公为父辈,元英公为祖辈,志升公为曾祖,瓒公独一为世祖,体亮公为高祖。这是本谱第一个阶段。   根据本谱后序(虽是后序,但放在正文前)看,刘青藜(化直公)进行了本谱第二阶段的工作。时间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距离初修已经69年了。他是化字辈(多才公孙辈,凤岐公第三子,字辉堂),即八世(房六世)祖,和凤仪公第五子化仁公(没手爷)是平辈。他的工作从那辈开始,录到那辈结束,已经无法判断。   在三房六世前半部分之前,坟茔的“茔”字全对,但是从三房七世第一个鸿昌公开始,包括夹页上那个房六世祖,全写作“坟营”,而且一错到底,估计另有人进行了第三阶段的工作。   三房五世记录了24人;六世记录了长门23人、二门12人、三门4人、另有六房嗣子刘汉文1人、夹页上2人,共计42人;七世记录了20人未分门,且明显未记录完;八世也是未完,只录6人。假设这个第三阶段工作就是抄录者刘方图,那么这个工作是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完成的,距离刘青藜二次工作已经51年了,距离刘定乾修第二卷的2000年是61年,距离今天则是66年。只是不知道后序后面那六条例禁不知是谁定的,应该产生在刘方图之前或刘方图之时。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北头二房头刘生雅撰修其门家谱,这就是2乙本。谱中引用了驸马碑文、草录刘氏家谱叙,所以显然动作在刘杖藜之后。   从三房头两谱中各种文字看,刘杖藜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写的《草录刘氏家谱叙》,后附他的《历劫苦状》应该是同时写的,那是腊月下浣,按照公历已经进入公元1873年了。而“又叙”《饥民情状》开头有“中段历劫苦况前贤佳作”等语,显然这就不是刘杖藜所作的了。具体是谁不知,但是末尾有“余于丁丑秋……述之于序首”这话,看来此文作于光绪三年(1877年),根据用“序”不用“叙”的习惯也知道不是刘杖藜。至于后面“光绪五年……灾异事”的文章从口气看来和前文一样是个悯天悲人的知识分子写的,后面提到“民国肇兴”,则作于1911年之后,从“天未厌乱”等相似字眼看,可能就是一个作者,不过后篇提到星象预示世事,有点宿命味道,不象前篇立意之高。《记世变历劫事》很明白是刘世铎兄弟写的,虽写于民二(1913年)但是还对满清有留恋和赞美。家谱中载明大少卒于民五年六月廿九申时,这就是牵连到曾祖鸿纲的命案!他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则死时42岁。再后面郑少白的序言很明白写于1993年。   北头二房头刘生雅在修其家谱时,采用了三房头的格式,同页录本、子、孙三代,并有生卒年。不象刘及第所采用的格式,写明是谁之子孙而不记生卒年和其子孙。另外从节录《草录刘氏家谱叙》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看也是参考了刘杖藜所编的家谱的。但是所用驸马碑文似乎与三房谱有出入,不知是他录刘杖藜的,还是刘九鹤录他的。刘生雅字春发,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则修谱时59岁,所以在家谱中未写自己的卒年(也无从写:)。2乙本前半部分都应该是他手迹,后面别人添写的,字体区别很明显。   五册家谱的时间关系已经全部搞明,剩下的是寻找其血缘关系。2甲本和2丙本是先后相承的首、贰卷,2乙本独自成为一个世系,3甲本和3乙本是相同的一系两稿,所以可以分为三系。2甲本和2丙本称为本系,2乙本称为二系,3甲本和3乙本称为三系。这三系都出自驸马爷:   本系始祖刘体亮,是明朝时省祭官,表字和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妣郑氏,生一子刘瓒。在经历“瓒志元应多凤化鸿维效”十代后,本辈为第十二代。但是在谱中习惯从志字辈分房后记世,则我辈为本房头第十代。从刘瓒公(字玉珍,处士)到我传承世系为:第三子(郑氏长子)志升(由优廪生入贡后实授庄浪县训导。妣樊氏生二子,妣赵氏生一子)——(樊氏)长子元英(字子杰,由优廪生入贡。妣樊氏生二子)——(樊氏)长子应运(字瑞亭,郡庠增广生。妣黄氏生二子)——(黄氏)长子多才(字能公,处士。妣郑氏生三子)——(郑氏)次子凤仪(字虞廷,恩荣寿官。妣王、王、杨、闫、李五氏,继一子,生一子)——次子(杨氏嫡子)化仁(没手爷。妣曹、刘、李三氏,生一子)——(曹氏)鸿纲(字时斋。妣郑氏、雷氏,生三子)——(雷氏)第三子维华(字勤堂。妣周氏,生三子)——(周氏)长子效先(又名安申、安身。妣李氏,生三子)——(李氏)三子继东(即我本人)。   二系始祖刘?(字可翁),妣和生卒年代不详。生二子,长子刘花,次子刘开。刘花另为一系,另立家谱,所以二系实际是刘开一系的传承。刘开(生于乾隆四年,字文启,妣冯氏、赵氏,生五子)是清朝中期人,生于1740年。从其父子之名不见于本系家谱,可见现在所说“二房头”在体亮公之前就存在了。不用说和大房头、三房头、四房头分房至少在明朝,甚至在元朝都有可能。刘开五子为善字辈,是修谱者的曾祖;刘开十孙为宗字辈,是修谱者的祖辈;刘开曾孙十五人为恒字辈,是修谱者的父辈;修谱者一辈十五人,为生字辈;其子侄辈二十七人,为振字辈;孙辈没有单列,只是提到者多为景字辈;接下来提到的积字辈为修谱者曾孙辈,即孝会、孝才一辈,这比我低一辈,所以修谱者“生字辈”为我曾祖辈。   三系始祖刘养劲(字秉乾),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世居停宝村,迁居西坡村,以优贡终。妣郑氏,生一子廷璧(字席珍)。孙辈六人为锡字辈,曾孙十一人为天字辈(谱中只录八人)。经“清捷”两辈到刘杖藜这辈。刘杖藜字辉阁,又字晓堂,他们这辈多为“克”字辈,子辈“世”,孙辈“九”。刘九鹤字鸣皋,子辈“鸿”,孙辈“允”。其“允字辈”与我父同辈。   三个世系比较如下:   三系:养劲 廷璧 锡  天  清 捷 克 世 九 鸿 允   二系:     可翁 刘开 善 宗 恒 生 振 景 孝   本系:体亮  瓒 志  元  应 多 凤 化 鸿 维 效 本辈 可以看出刘体亮、刘养劲(字秉乾)同辈,是刘及第的高祖辈。刘可翁则只有元英公(字子杰)辈分那么高。刘开辈分较低,只相当于刘及第、应运公的辈分。目前只能比较到这一步。按明末清初刘养劲的出生时间1630年算,到鸿年幼子允祥1983年出生,大约353年,共十辈,平均三十五年一辈。则驸马1200年左右诞生到1630年刘养劲诞生430年,应该至少传承了十二辈!从1200年到今年2005年805年间,可能传承了二十二、三代。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994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