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在北京朝阳集中观察点,他们为孩子送上爱心大礼包

小小的屋子,承载了十多个并肩“抗疫”的昼夜。忙忙碌碌中,一天就过去了。

徐杰常常坐在这里,和同事们一起开会、整理资料、接听电话。这是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某酒店集中观察点前沿分指挥部的“临时办公室”,执行指挥徐杰最忙的时候,电话刚撂下,又响了。叮铃叮铃,好像一刻不会停。

不过,徐杰的心却始终关照着另一个地方。那里离指挥部不太远,住着101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因为疫情原因,他们在这里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给孩子们的礼物

孩子们来的那天,徐杰一直在监控里关注着。她看到有的孩子蹦蹦跳跳下了车,有的小朋友还没有隔离服的裤子高,高兴地自己推着箱子就上台阶了,还有的是被抱在怀里的小婴儿。

从那天起,徐杰时刻关注着他们。远远望去,总能看到小朋友趴在窗户上的脸,还有在用消毒水擦玻璃的妈妈。有的老人在隔离区楼下一边跟孩子视频通话,一边冲着窗户挥手。

“这些孩子配合集中观察,支持国家政策,其实也是在为社会做奉献,对不对?”徐杰看得心疼,想给孩子们准备点东西。

这个想法得到了属地酒仙桥街道妇联和工会的支持。酒仙桥妇联的张科长告诉新京报记者,在跟徐杰沟通之后,他们很受触动,用自己的经费为孩子们购置了一个“儿童大礼包”,里面有一大盒巧克力,还有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为每个孩子挑选的一本故事书、一套拼接玩具。

在北京朝阳集中观察点,他们为孩子送上爱心大礼包

工作人员正在给孩子们装好礼物。受访者提供视频截图

为了尽快把礼物送到孩子们手里,妇联的三名工作人员下午下班后,跑了好几家超市,把礼物一样一样买齐,再细细分装好。

第二天一早,妇联的工作人员把礼物送到集中观察点,交给了指挥部。一张红色的纸上,写下了指挥部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掀起蓝色的波澜。亲爱的宝贝,愿你勇敢向前,拥抱美丽人生!”在信件的最上面,他们用笔手写了每个孩子的名字。

刘女士一家收到了一个太空飞船的拼接玩具和一本《西游记》简版故事书。每天,刘女士会和孩子一起读一会儿《西游记》,太空飞船也很快就拼好了。

他们还参加了指挥部组织的线上“才艺展示评选”活动。刘女士说,小朋友很喜欢坦克,他拿着自己的玩具坦克,在视频中认真讲解了中国“99式坦克”,最终获得创意奖,奖品是一辆玩具积木坦克。“他非常开心,像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劳动成果一样。”

“孩子们真的很聪明,很可爱。”徐杰一边看家长们发来的视频,一边笑个不停,连连惊叹。她说,一个小朋友自己带了消化系统的拼图玩具,把食物从嘴巴到食道,到胃,到大肠小肠的路线演示出来,像个医生一样讲课,最后还说“感谢叔叔阿姨给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

在北京朝阳集中观察点,他们为孩子送上爱心大礼包

刘女士一家收到的儿童大礼包。受访者供图

“累倒不累,就是操心”

在第一位“客人”入住之前,徐杰已经做好了准备。

从脱换防护服,到洗手消毒,尽管不进隔离人员所在的红区,但各项程序她都牢牢记住,确保不出岔子。不仅如此,她还在培训期间,给老师泡茶,给服务人员、医疗队送饮料,“他们是专业的,他们要到一线去。我是指挥,要替他们服务好。”

刚开始接收集中观察人员的三天,是摸索的三天,也是压力最大的三天。电话像一条风筝线,牵着集中隔离人员所在的主楼,和指挥部所在的副楼。这段日子,“6655”和“9990”,成了指挥部所有工作人员最熟悉的数字。

无数问题通过“6655”的号码扑向指挥部:电视机怎么开?能不能多拿个凳子来?孩子要打印卷子!徐杰和同事们一一记录,再打“9990”到酒店前台,告诉他们这个房间送棉签,那个房间送消毒水,还不忘叮嘱几句消毒水的比例怎么配。

这种看似“曲线型”的沟通方式,是指挥部研究定下的。指挥部直接为隔离人员的诉求负责,可以让服务更加高效和精准。于是在办公室里,三个人守着一台电话。最忙的时候,电话刚撂下,又响了。叮铃叮铃,好像一刻不会停。“一天怎么也得两三百个电话。”

在北京朝阳集中观察点,他们为孩子送上爱心大礼包

指挥部工作人员正在接听孩子家长的电话。受访者供图

集中观察点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来进行区域划分。首先是“红区”,是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和服务员所在的区域,也就是疫情的一线。结束工作后,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服务员会回到生活区,他们必须脱下防护服,才能进入自己的房间,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清洁区则更靠近外围,驻守着中控室、指挥部、保安等外部服务人员。

在三个区之间,还有两条通道。一条通道是从清洁区往生活区送物资,另一条通道则是将物资送进红区。每一个环节,都是严格划分和定期消毒的,卫生监督员每天巡查,还配备了一名民警进行外围巡查,防止发生纠纷。

隔离人员的要求,只要能办到,指挥部都尽可能满足。有一天,指挥部接到了一个大爷的电话。他说,自己60多岁了,自从来了以后消化就不太好。医疗总指挥邓正环问,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吃点流食?大爷回答,别,我消化真的不好。邓正环纳闷了,那你想吃什么?我们单独去给你买。大爷说:“我想吃德州扒鸡,记住,得是xx牌子的。”徐杰忍俊不禁,“想吃的说了一堆,我们拿笔记下来。邓组长亲自买好,给他送进去了,没要他的钱。过了好几天他打电话说‘我还没给你们医疗组长钱呢’。”

每天从六点半起床,徐杰就开始忙碌了。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报上来,开晨会,然后是核酸检测。她结起一张网,把集中观察点内外的各方力量连接起来,隔离人员、酒店、医疗、街道办、妇联、餐饮公司……大到集中观察点防疫统筹,小到暖气的温度,都得考虑到。“累倒不累,就是操心。”她说。

治愈与安慰

孩子多,“意外”就不会少。

刘女士和六岁的孩子,是住在这个集中观察点的101个家庭之一。3月10日早上,他们抵达酒店的第一天,孩子身体开始不舒服,先是拉肚子,然后吐了。刘女士又心疼又担忧,她甚至想到,会不会是新冠?

电话打到指挥部,是医疗总指挥邓正环接的。邓正环宽慰刘女士,不要着急,孩子可能到了新环境,身体不太适应,一直聊了40多分钟。“看着孩子蔫蔫的,我也很不好受。邓主任说,医疗上面有什么事儿都可以跟她说,她立刻帮忙解决。”刘女士一下子哭了。

另一边,医护人员给孩子做了核酸检测,服务员打扫了呕吐物,又给母子俩换了一个新房间。吃了些益生菌,孩子的情况慢慢稳定下来了。之后的两三天,邓正环总发来微信,询问孩子的情况,还嘱咐刘女士,给宝宝喝点热水,喝水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小口多次,不要一次喝太多。

在北京朝阳集中观察点,他们为孩子送上爱心大礼包

邓正环正在跟孩子家长视频问诊。受访者供图

应对这样的情况,邓正环已经是轻车熟路。在集中观察点里,鼻炎、湿疹、肠胃不适,三天两头有孩子生病。有的孩子本身有一些小毛病,突然一换环境,病情又加重了。简单的医疗处理,可以由驻地的14名医护人员来做,但像烫伤等一些更为紧急的情况,指挥部会立即安排救护车,让孩子走“绿色通道”到医院就诊。

因为正月十五的时候骑车摔跤,断了四截骨头,邓正环的左手打了很长时间石膏,只能用一只手打电话。原本一周一次的治疗,也变成了“扛一扛,问题不大”。伤病对生活的影响是细微而无法忽视的,从前邓正环洗澡只需要15分钟,现在变成了40分钟,连穿个衣服也要10分钟。最麻烦的是电脑打字,她变成了“一指禅”,只能“嗒-嗒-嗒”,一个键一个键地敲。

但她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每天和医护人员视频开会,宽慰和帮助着每个因孩子生病而心急火燎的家长。除邓正环外,来自儿研所、东大肛肠医院以及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六七家医疗单位,儿科、皮肤科、眼科、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的14名医护人员在“红区”里,为隔离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最常规的是核酸检测和每天三次测体温。医护人员挨个房间上门,为隔离人员做鼻咽双拭子核酸检测。在床、卫生间洗手台、门把手等地方,也要做环境样本采样。一百多个房间,走一趟要四五个小时。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面访、巡诊,以及应付一些突发情况。

对于包括邓正环在内的医护人员来说,夜不安寐已经成了常态。十几天来,她没睡过一个整觉,夜里也在不停地接电话。邓正环说,除了医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情绪上的安抚。她耐心听着,跟对方唠唠家常,让他们安心一些。徐杰也对此印象很深:“她和病人家长打电话,打到‘脑缺氧’,不停地在说话。”

守护

3月21日,部分孩子转为居家隔离,但工作人员还不能走。他们守在这里,等待着下一批隔离人员的到来。

徐杰从前是部队文艺工作者,隔离在“孤岛”的日子里,每天一到休息时间,她就带着工作人员跳舞,让他们保持活力。偶尔也跟丈夫打打电话。有一次,丈夫买了肯德基送到酒店门口,让机器人送上来,她觉得“特别逗”。

起初,知道徐杰要到防疫一线,丈夫还有些担心。他是武汉人,2020年初,他回武汉陪母亲过年,正好遇上了封城,在家里足足待了90天。徐杰因为工作,本打算晚走几天,结果一下子两地分居。那时候,她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先看看武汉的疫情怎么样了。解封之后,丈夫回到北京,在酒店隔离,她也每天给他送饭,两个人隔着窗户远远地招手。

在北京朝阳集中观察点,他们为孩子送上爱心大礼包

刘女士给北京12345写的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邓正环原本在呼家楼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因为疫情,她已经三年多没有回老家了,这不是她第一次来到防疫一线。从前,她每天会给在江苏的父母打个电话,但最近因为怕父母担心,加上工作太忙,她已经好几天没和父母好好聊聊天了。

他们的付出也有回报,收获了隔离人员满满的信任和感激。邓正环觉得,这次经历让她多了很多感慨。“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大家越来越注意情感上的沟通。一旦有契机,我觉得每个人都会表达自己的善意。”

有人跟她想到了一块儿。离开之前,刘女士特意给北京12345写信,“很感谢酒店指挥部在这样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还能想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真的费心了。你们的付出我们感受到了!”

新京报记者 徐杨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005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