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时间去哪儿了》,曾经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勾起许多人对往事的回忆。
时间都去哪儿了?每个人的回答虽不尽相同,但逝去的岁月留给每个人的印迹是大致相近的:为了岁月静好,为了心中的梦想的既定目标,一路前行。有艰苦卓绝,有喜悦欢歌,只要是和谐恬淡岁月静好,只要是无愧于心中那片净雅家园。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勾起我许多过往的回忆:1975年,我从山东最东边的一个小山村走出来,一转眼四十六年了。时间哪去了?
时间刻在日复一日上下班的路上,时间刻在初中、高中文凭“回炉考试”的考场上,时间刻在电视大学的课堂上,时间刻在儿子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岁月里,时间刻在一个纺织女工从机器轰鸣的车间,到厂化验室成为技术员,再到银行助理会计师,在一次次职场转身的过程中。
高开家乡愈久,乡愁愈浓,每次回故乡,乡思更甚一重。童年的小伙伴,从风华正茂,人到中年,如今又迈入花甲之年,昔日容颜不再,唯有乡间不变。
因为家中姊妹多,在淄博工作的父母照顾我们有困难,1960年初,刚满周岁的我,被姥姥接回老家,一个青山抱绿水绕的秀丽山村——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姜南庄村。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姜南庄村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因此命名为姜南庄遗址。这是一个明朝初年建村,因方位而得村名的村庄。相传,此地是姜村(今威海张村)姜姓的田庄。因村处姜村东南,故名姜南庄。也因此,村里姜姓人家极少,谷氏人家占多数。村里建有“谷家宗祠”,俗称家庙。据说这名字非同一般。一般称谓“×氏宗祠”;称“×家宗祠”的,须是家庭中曾有先祖为朝廷立过功勋者,该村族人才可以把他们号称某家。因谷氏在清朝出了个“谷大汉”,故宗庙得以称“家”而非“氏”。
谷生琰,字锡九,姜南庄人,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因其身高力大,武功高强,乡里人称“谷大汉”。他幼年习武,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武举,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中武进士,任四川川北守备,后任四品带刀护卫。乾隆时,他先后多次指挥平定了边境叛乱和击溃了境外入侵。参加过缅甸、安南之役,大小金川之役,其“投死为国,以义灭身”的精神深得朝廷嘉勉。乾隆三十二年,王师征金川,他应召进剿,因“功列超等”被提升为“贵州都匀协右营游击”。乾隆三十八年,又奉命率兵占据大金川,后在西山梁与叛贼血战数天,粮草不断,身负重伤,断一臂。他单臂血战,终因流血过多而阵亡。为了纪念他,蜀人修立“将军庙”,他故乡族人在姜南庄修建“谷家宗祠”。
当年家庙前后两进院,院内有两棵紫薇,俗称“百日红”,东西两个大花坛,奇花异草,假山怪石,这里是我们小伙伴“趴老妈儿”(捉迷藏)的好去处。端午节时,老人们会给孩子们煮鸡蛋吃,我会穿上桃红色的丝绸连衣裙,用宽大的裙摆兜着“一把”(十个)煮鸡蛋,在大佛龛石(佛像早己不知去年)和小伙伴们分享,那年月,在孩子们心目中,没有能比这更奢侈、更快乐的了。
说起姜南庄,著名音乐家谷建芬的祖籍就是姜南庄,她家老屋与我姥姥家同街比邻,与我姥爷谷昭瑞论起来还是同宗。她1935年出生在日本,7岁的时候随父回国去了大连。1952年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歌舞团工作。
我刚回老家的那几年,是一段温饱难顾的岁月。听邻居长辈人说,我从没挨过饿,姥姥姥爷都是先让孩子吃,穿的虽不是绫罗绸缎,却也是全村孩童中最光鲜的。
从我记事起,姥姥常戴着老花镜在油灯下,把她老人家年轻时穿过的丝绸花布旗袍为我改制成漂亮的小花袄、连衣裙,母亲的旧呢服改成我穿的洋装外套,以致学校开联欢会常借我的衣服作演出服。
记忆中,烟火缭绕的灶台前,姥姥佝偻着苍老的身躯,烀出的玉米饼、地瓜干是那样的香甜。我的早饭常常是从自家庭院树上摘几个无花果、苹果,姥爷种的西红柿、甜瓜有时也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早餐。
春天来了,山坡披上翠绿的衣裳。小院里的果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那棵低矮粗壮的无花果树成了我的摇篮、玩耍器械,攀上攀下,有时还躺在树权上看书,枝杆磨的锃亮。村东头小河里蒸腾着白色的轻烟,那是山脚下温泉溢出的清水,有时上山劳动,口渴了,掬上一捧甘甜的温泉水,真是沁人肺腑的,即是我们在温暖的河里洗衣服,也从没有冷的感觉。清明时节,老人会用七色面蒸一些小燕子,有的背上会背上两三个小燕,栩栩如生,一点也不亚于工艺师的雕塑作品。
夏天到了,满山遍野的苹果树,果实压弯了枝头。我和同学背上书包带上草篮,上山为生产队割“羊胡子”(一种细茅草),为秋后苹果装筐用。我们在大石头上写作业,嬉戏一番,再去完成割草任务。由于我穿的是母亲从城里捎来的塑料底条绒鞋,在山上常摔跤,每逢此时,纯朴厚道的同学们总是让我在无风的山沟里写作业,他们帮我这“城里来的女孩”完成割草任务。有时我生病了,小伙伴们会去几里地的海边去“赶海”给我送来小螃蟹、海蛎子、海瓜子。
秋天是村里最忙碌红火的岁月。男女老少齐上阵,采摘的苹果堆成小山一样。记得丰收年曾经6角钱就买一筐苹果,村里大街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却从没有人吃生产队里的果实,那自律精神造就了小山村路不拾遗的静好岁月。深秋时节,收获过了的山野一片空旷,这时的火烧云晚霞是一年中最美的。
冬天的威海,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常大雪迷漫,我们踩着过膝的积雪,去街上堆雪人、打雪仗,到房前屋后打那些挂满屋沿的冰凌吃。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转眼四十六年了。我相念我的故乡,我的童年伙伴和我那童年、少年时光……
窗外飘起细细的雨丝,推开窗,雨水驱散雾霾,夜色己晚的空气更加清爽,也让我的思绪停留在那一刻,东望家乡的山,伫立的模样是隽永的,记忆依稀、清晰。姜南庄虽然不是我的出生地,但她是我的故乡,让我渡过了难忘的风貌时光,她是我永远的记忆——姜南庄。
作者简介:姜丽娟,女,山东威海人,1959年1日生,齐商银行退休员工,金融文学山东创作中心创作员。作品曾在《金融文坛》《齐风》《消费者》《山东金融文学》《北尚文枭》等杂志及网络媒体刊发,并收入散文集《回望》,散文作品曾获2014年山东金融文学大奖赛一等奖。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026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