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央的号召下,“上山下乡”成为一个“新潮流”,一大批十八九岁的“知识青年”告别父母,成群结队到了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在欢送仪式上,既有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也有哭声和千叮万嘱。
对于曾参与过其中的人来说,这一段经历,既有开心的一刻,也有遗憾、委屈,成为一生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廖晓东,她也曾是当年千百万知青中的一员,在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得知村里的民兵连长因贫穷无法娶上老婆,她认为不能让贫农一直光棍,当即表示要嫁给这个贫农出身的民兵连长。
消息一传出,大惊失色,这是一段众人都看不好的婚姻,认为她一定会后悔,但廖晓东却不以为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如果不能适应,那也是自己的问题。
那么,她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女民兵
廖晓东的父母都是老革命,随毛主席参加过长征,在枪林弹雨中,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干部。
三大战役之后,百万雄师陈兵长江北岸,只待毛主席一声令下,即可打过长江去。
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逼迫下,蒋介石被迫退位,将“总统”的位置让给李宗仁。李宗仁本想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但中央过长江的原则无法改变,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毛主席下达了渡江的命令,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只用了短短几天就解放了国民党政府的首府南京。
解放军虽已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但南方的多个省份还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战斗还得继续。
廖晓东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部队继续南下,扫清溃逃之敌,廖晓东的父母也是南下的干部之一。虽然南方的国民党部队都是残兵败将,但反抗依旧很激烈,很多战士倒在了胜利的前夕,她的父亲也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
母亲得知噩耗,泪流不止,没有想到女儿刚出生,就失去了父亲。但作为一个走过草地爬过雪山的老红军,她觉得有必要接过丈夫手中的钢枪,继续战斗。
她将廖晓东交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临行前,母亲对战友说:“孩子是革命的后代,如果我也在战场上牺牲了,希望你们能把她培养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母亲抱了抱着襁褓中的晓东,轻轻地在她的脸蛋上吻了一下,而后就转身继续奔赴战场。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但此时此刻,南方的战事依旧很激烈,母亲还是没能躲过敌人的最后一颗子弹,倒在了南下的路上。
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养父母在山东青岛工作,虽然自己也生育了几个孩子,但他们将廖晓东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也将其带到了青岛;为告慰牺牲战友的英灵,养父母对廖晓东进行严格的教育,而她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评为三好学生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让养父母非常地欣慰。
按照养父母的设想,以廖晓东的成绩,考一个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而后再找了一个好的对象,这样也不负战友牺牲前的嘱托。
但历史,却悄悄地在改变着廖晓东。
1968年,廖晓东以优异的成绩从青岛的一所重点高中毕业;当时很盛行下乡接受再教育,长期在大城市生活的廖晓东,对农村、农民的生活印象只在电影里。突然间,廖晓东向往起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且这又是最高领袖的号召,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她的很多同学都已到了农村。
上山下乡
回到家后,廖晓东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原本以为父母会支持她,但没有想到,刚一说出去,父母却突然收住了笑容,变得严肃起来。
父母认为廖晓东成绩优异,后面会有更大的作为,报效国家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到农村,而且她又是家里的老大,可以让弟弟或者妹妹代替她去下乡,这样不仅廖晓东可以留在城里照顾二老,家里也有人响应号召下乡,两全其美。
但廖晓东不同意父亲的意见,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而弟弟妹妹年纪还小,理应自己下乡,将弟弟妹妹留在城里,而且革命道路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
廖晓东的一席话,让父母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位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父亲,面对凶狠的敌人,从来没有害怕过,更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而这一次他的眼角也湿润了……
上山下乡
无奈之下,父亲决定向廖晓东讲述一段多年前的往事:“红军长征时,我的年纪比较小,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大姐一路上对我非常地照顾,没有他们的照顾,我有可能就倒在了长征路上。后来,大哥和大姐结为了夫妻,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生了一个女娃。但不幸的是,大哥却在后面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大姐将孩子托付给了我之后,也继续奔赴战场,不久后也牺牲;临行前,她嘱咐我,一定将这个孩子培养成人,并取名‘晓东’。”
父亲说完,廖晓东才得知自己原来是烈士的后代,亲生父母早已牺牲多年,一向坚强的廖晓东,也哭成了一个泪人。
父亲本想用这个故事将晓东留住,但却“失算”了,不仅没有留住女儿,还使廖晓东更加坚定将“革命”进行到底,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
1968年四月底,廖晓东与好友徐丽(化名)等一行人,登上了政府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大卡车。
上山下乡
这一天,廖晓东的养父母以及弟弟妹妹都来送行,路旁插着红旗,敲锣打鼓欢送他们;在廖晓东上车的这一刻,养父把脸转了过去,但透过侧脸,可以看出他老泪纵横。
汽车启动了,这时廖晓东的心头一酸,想到养父母如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将她养大,看着两鬓发白的养父,还没有开始尽孝,就要离开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禁流下了眼泪。
根据上级的安排,廖晓东、徐丽等这一批知青,将被送到诸城桃林公社;领导考虑到他们都是从大城市来的孩子,便将他们安排到公社的驻地桃林村,桃林村虽然也很贫穷,但相比公社的其他村子,这里的条件算是比较好的了。
这是廖晓东长这么大第一次到农村,对一切都很好奇,但得知这里并不是条件最艰苦的村子后,廖晓东找到公社的领导,表示要到最艰苦的村子去。
因为这些人都是天之骄子,公社领导也不敢做主,在经县一级领导同意后,才将廖晓东、徐丽等一行人,安排到桃林最艰苦的三官庙大队(村)。
上山下乡
公社派拖拉机将他们送往三官庙,但在距离村子还有两三公里的地方,拖拉机停了下来,司机表示前面没有路了,拖拉机开不过去,剩下的路要自己走,廖晓东很兴奋,她很想体验一下爬山的感觉。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三官庙,村里已经安排人在村口迎接知青,一个个朴实的面孔,让廖晓东将疲劳全部抛在脑后,感受到了温暖。
廖晓东一行人被暂时安排在两间空置的茅草屋里,因为村里实在是穷,村干部挨家挨户凑了一些白面以及炊具给他们用。但廖晓东却首先开口拒绝了乡亲们的好意,认为如果对我们特殊照顾,那么就会拉大与农民的距离,以后农民吃什么,我们知青也跟着吃什么,绝不能搞特殊。
廖晓东的一席话,“吓退”了村支书,以后再也没有送知青们东西。
上山下乡
从第二天开始,村里就派人教知青们做农活,这些事情对农民来说很简单,但对知青们来说,却是一个新挑战,生产队考虑到知青可能连锄头都没有碰过,就让他们从最基础的开始:给花生浇水。
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农活之一,但从水井到花生地有五六百米,且还有一个小山坡,从未挑过水的廖晓东一时感觉肩膀很疼,两桶水左右摆动,刚走没两步就摔倒了,但她没有气馁,生产队长见知青们肩膀从未沾过扁担,还是让他们去种花生。
在三官庙期间,廖晓东自然而然地结识了民兵连长、也是贫农的卢照东。
1969年,在一次大会上,卢照东向来村里插队的知青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俺家三辈讨饭,三辈没媳妇,三辈孩子没有娘。爷爷捡了俺爸爸,俺爸爸又捡了俺,俺这都三十多岁了至今还是光棍。
廖晓东被卢兆东的故事震撼到了,下定决心要帮助贫下中农脱单,在会场上,廖晓东当着乡亲们的面,公开宣布愿意嫁给卢兆东。
上山下乡
坐在她身边的好友徐丽猛拉了廖晓东一把,表示无法理解,如果想要帮助贫农脱单,可以采用帮助他们介绍的方法,不用自己去嫁给他们,与她一起到这里的知青,也纷纷表示反对。但廖晓东已下定决心,不管别人怎么说都没用。
村主任马上就将这件事情向公社汇报,公社领导带着一群人来到山洼村,现场给廖晓东和卢兆东颁发了结婚证,县委认为廖晓东做了一个表率,在全县进行宣传,评论她是知青的好榜样,号召大家向廖晓东学习。
因为两人的背景差距太大,廖晓东是一个知识青年,卢兆东大字不识一个,且封建思想极为严重,两人很快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
卢兆东家里只有两间茅草屋,平时都是他和弟弟住,廖晓东搬来之后,弟弟就抱着一条破被子往外走。
廖晓东询问后才得知,因为家里一个炕,他不能再和哥嫂挤在一处;廖晓东想想也有道理,便将自己带来的被子硬塞给弟弟,但卢兆东却不乐意了说道:“你既然是来学习的,遇到事情要先跟我商量,不能自己做主。”
老照片
卢兆东的家里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每顿只能喝一点地瓜汤,没有吃过这些苦的廖晓东,刚结婚不到一个星期,就能看到明显瘦了下去。跟她来的好友徐丽见廖晓东的状态,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廖晓东却说:“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没能好好适应农村生活……”
由于收成不好,卢兆东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差,过去还能吃上地瓜,现在连地瓜都成了问题,且这时廖晓东已怀孕,需要更多的营养,最后只能在煮地瓜的时候,加入一点树皮。
刘旺家的女儿二妞很喜欢读书,廖晓东让二妞没事的时候就到她家里来,自己也可以辅导她。但卢兆东却非常反感,表示廖晓东是妇道人家,结婚后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要有事没事地往外跑,两人发生了口角,卢兆东失去理智后,动手打了廖晓东好几个耳光。
但就在这此时,廖晓东仍然认为,自己与农民还存在距离,还要抓紧时间学习……
知青
廖晓东的好友徐丽看不下去了,去找村支书评理,在得知廖晓东的身份后,村支书也很惊讶,徐丽表示希望可以让廖晓东和卢兆东离婚,但因为他们两的结婚在上面有“挂号”,村支书拒绝了。
因为卢兆东从不讲道理,只会用蛮力,动不动就对廖晓东拳打脚踢,她身上经常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后来,在村支书的努力下,上级同意在村里办一个小学,并让廖晓东、徐丽等人到小学担任老师。
廖晓东的父亲过去曾在新四军办过学校,她学习这种方法,将学校改造成一个“半农半学”的模式,在学校的旁边建立了一个农场,自力更生,尽量不给上级添麻烦。
廖晓东的这个模式,深受大家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来报名,廖晓东很高兴,但工作压力却越来越大;不仅要在学校上课,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回家做饭、做家务等。
知青
见妻子整天忙活来忙活去的,卢兆东看不下去了。一天,廖晓东回去得比较晚,卢兆东厉声问道:“你整天在忙什么啊?”
“这些都是上面安排的工作”廖晓东低着头说道。
还没等她解释,卢兆东就打了廖晓东一个耳光,大声说道:“我最看不惯你这种行为,整天在外面乱转,又不早一点回家……”
但这一切,仍没有改变廖晓东扎根农村的想法.
后来因为环境的变化,符合条件的知青可以回城。公社领导研究后,认为廖晓东的表现非常出色,可以让其回城,便将她的名字写入回城名单中,但还没等通知廖晓东本人,廖晓东将一份号召知青扎根农村的倡议书送到公社,因怕打击到她的积极性,才将廖晓东的名字从回城名单中去除了。
廖晓东与农民在一起
1974年正月,高强度的劳动以及丈夫的虐待,廖晓东终于病倒了,村干部连忙把她送到公社医院,诊断出来的结果是肝硬化脱水。
因为公社医疗条件所限,领导派车将廖晓东送到条件较好的县医院;但县医院的条件,也无法治这个病,县领导决定将廖晓东送到青岛的大医院。
病床上的廖晓东得知要送她去青岛治疗,怎么也不同意;但即便如此,县领导还是强行将她送到青岛,但为时已晚,大医院的医生也无能为力。
1974年2月8日,廖晓东永远闭上了双眼,走完了27年的人生。
本文完。
往期文章:
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毛主席为何只送一个花圈,不出席追悼会?
李济深当选新中国副主席,众人反对,周恩来:听他可能就不用长征
叶挺飞机失事,周恩来坚信背后是阴谋,50年后主谋坦诚:是我干的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239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高中读了5年,学渣靠猪肚鸡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