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30分钟,普陀区疾控中心

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王瑞医生

经历“虚惊一场”

上午10:20

她的工作手机接到外省协查通知

有一位市民

曾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乘坐同一火车车厢

现居本区,根据相关规定

需作为次密接人员进行集中管理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一边紧急联系

此人所在街道社区卫生中心

王医生已经开始考虑后续一系列安排

没多久,电话响起

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

经沟通了解此人已退车票,并未上车

退票证明截图随之传来

幸好!王瑞长吁一口气,迅速汇报

“做流调,万事周全,为防万一”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调查研究,找到传染源,发现可能被传染的人员,并针对环节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抗疫当下,在上海,一支超过3100人的三级流调队伍,始终坚守防控前线,第一时间围堵病毒,抽丝剥茧、分秒必争。王瑞和她的同事们,便在其中。

解放日报·上观记者走进普陀区流调员“大本营”,跟随他们与病毒传播风险赛跑的脚步,直击防疫前沿。

流调工作群名简单粗暴

“随时随地等通知”

综合办、应急办主任郑亦慧电脑里,流调排班、疫情动态等文件夹分门别类。流调主要分三个维度:

一是人员,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相关筛查人员,由高到低进行划分;

二是环境,分析活动轨迹,比如酒店、小区、出行方式以及与家庭相关的电梯、卫生间等,

三是人物同防,及时采样、评判场所是否存在风险。

她介绍,一旦“战斗”打响,立即由现场组前往排查、消毒、采样;流调组对病例、密接开展24小时闭环调查。

电脑屏幕上,最醒目的是微信72人大群的界面,它成立于2020年1月,曾用名有“春节干活群!”“是不是春节都要干活群!”,最终由群主郑亦慧将其定格在“随时随地等通知”。名字接地气,功能毫不含糊,主要为呼叫应急队员,布置应急任务,发布和解读最新防控方案,同时也是信息反馈平台。

7月25日,台风“烟花”袭击沪上的周日,群内成员纷纷逆行赶往区疾控中心。因为,群“响”了——因市疾控中心接到外省协查函,其中有涉及到普陀区的场所和人员,中心的应急处置队需立刻集结上阵。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群里记录着每一次“战斗”。群人数也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72个人啦。

群内:13:40,集结令发布。14:29,工作步骤要求发出。14:34,第一组现场流调队员出发。15:08,第二组现场流调队员出发。15:39,第一组队员发回现场情况反馈。16:20,第一位密接人员简要情况发回。16:22,更细致的一对一调查人员排班表发出……当夜,90%的应急人员住在了单位,在完成电话调查后,事不过夜通宵做报告。第二天清晨7:54,新的调查排班表发出。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顶着台风,冒雨装车出发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彻夜查看录像资料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科学环境采样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一对一电话流调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及时消杀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后方检测实验一丝不苟

“现场流调组是先遣部队,需要确认调查对象进入场所的时间和在场所内移动的路径,从而判定他的密接,并给后续采样和消毒组指明行动方向。这也是最考验眼力和脑力的一组。当队员们穿上密封性极强的‘大白’(防护服)工作结束,规范完成脱卸需要半小时,哪一回都是满身汗水。”郑亦慧说,而后方轨迹调查组,高峰时一天打十几个小时的电话。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物资库中,标准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箱一溜排开,里面放着流调员现场工作需要的防护装备,可以“拎包上阵”。彭德倩摄

密接者、次密接者如何判定?

“压力山大”!

上午8:00,一头利落短发的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孔令娜骑车赶到疾控中心。流调情况后续跟踪管理、核实协查函、对流调报告进行审核、安排后续排查,有条不紊。

上海发现外省确诊病例次密接者?流调人员紧急出动!30分钟后松了口气……

面对千头万绪依然特别稳的孔令娜,被同事们爱称为“孔老爷”。彭德倩摄

“流调员的工作就是第一时间掌握并提供有效的信息和线索。”孔医生说,“像篦子梳头,不留空档。”然而在紧与松,快与慢之间,她坦言:如履薄冰。

“紧与松”,指的是对密接或次密接者的判定。其中尺度事关重大,如果松懈疏漏,可能影响更大层面的防疫大局,造成重大损失;但若草木皆兵,不仅是对防疫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市民生活。这其中分寸如何把握,“压力山大”。

她记得,此前对一位密接者的轨迹进行追踪时发现,他开车在加油站加油后,下车进入室内缴费。经过现场勘查、还原情况发现,房间有另一扇门开着通风,密接者与工作人员距离较远,中间有玻璃阻隔,且扫码支付过程短暂,最终经过前后方反复讨论,这位加油站工作人员没有被判定为次密接者。不过,流调员已反复叮嘱他近期要注意自我观察,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这段接触史。最终,这位工作人员安然无恙。

“快与慢”,指的是即使火烧眉毛时间再紧,调查时也要娓娓道来,不能急不能动作变形,耐心细心一样不可少。

上海市民的素质,没话说

“简直可以自己写流调报告了”

“那是坚强的力量,是每一场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每一组实验数据反复核对;那是爱的力量,是工作不眠之夜伙伴之间的关怀,是跌倒时相互的搀扶和支撑,”普陀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陈旭昇在汇集“疾控人”家书的《心笺汇爱》一书中,写下这样的心声。

当被问及面对疫情的感受时,有流调工作人员并不讳言,“累的,感觉会是持久战。”但定能击败疫魔的信心,在他们眼中闪光。有的队员家里人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听到手机铃响,第一反应“任务来了”,其实那是推销电话,第二天凌晨五点,任务真来了,她一个人静悄悄走出家门。有的队员丈夫是另一个区的疾控人,同行相互理解,在各自岗位上为守护这座城市尽一份力。

相比辛苦和压力,队员之间更常分享的是工作中感受到的美好。流调员王中王直夸几天前遇上的调查对象,“不得不感叹一下,我们魔都市民的素质哦,简直没话说!”

原来,有人离沪旅游,回来才发现行程撞上疫情,立马戴口罩自驾车去做核酸检测并自我隔离,没多久就接到了疾控的电话。“最绝的是他挂了电话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行程轨迹,后来发给我的行程详细得来,我觉得他简直可以自己写流调报告了。”

作者:彭德倩

来源: 上观新闻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284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