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琳大嘟督 来源:姐是老司机
网上铺天盖地关于武汉红会的讨论,都拧在了红会商业化的死结上,正方和反方分别许了个极端美好或者极端恐怖的未来,却不知道,回望中国红会的历史,它一开始,就是商人、官员、买办和外国人组成的。
一、两个鼠年之间,红会兴起,大清亡了
公众对于红会的不满,根源在于:不管原因是什么,但结果都是听话的人吃亏了:听话的医护人员排队等物资,听话的武汉人留在家乡,结果却没有优先得到照顾。
所以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主任那句:“不能欺负听话的人。”连非上海人都要喊一句:模子,老卵了。
张主任敢这么说话,除了个人品质和能力,还因为他的科室,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处理疫情的传染科,他背后的华山医院,最早就是建来做这个用途的。
这所上海鼎鼎大名的医院,原来的名字,就叫“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
建成它的人叫沈敦和,一个组建过中国海军,成立过山西大学的官员,一个宁波的茶叶商人,他远方亲戚沈贤祺,生了一个女儿,就是你们都知道的沈殿霞。
他也是中国红十字会真正的创始人。
另外两位创始人:施则敬,苏州布商,相当于河北省政府调研员。任锡汾,相当于今天的重庆负责人,宜兴盐商,也都是官商一体的人物。
这三个人其实只是前台负责具体事务的,背后在北京推动的,是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盛宣怀和他的亲家,工部尚书,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主管工业与信息化部、建设部、交通部的吕海寰。
1904年,这个红十字会成立的时候,有10个中国董事,不但有茶商、布商、盐商,还有卖海鲜的,卖烟草的,开银行的……这还不算,还有一堆外国人当董事,其中有英租界总董、法租界总董、还有一个叫做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
可以说,中国红十会从一开始,不但是官商结合,甚至还有侵华势力插手。
为什么这些官商和外国人会想起来组织红十字会呢?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商人,湖州布商和藏书家,户部山西司行走陆树藩,他们家的皕宋楼,如今虽然书去楼空,依然是湖州的地标之一。
120年前的1900年,庚子鼠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京畿之地,烽烟滚滚,官绅商民,均遭池鱼之殃,当时的江浙商人纷纷想解救北方人民,但你正跟人家十一国打仗呢?怎么救?
在内阁当过办事员的陆树藩想起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东北发生的时候,听说过一个叫做“红十字会”的组织,这个组织很神奇,不但外国传教士的医院挂这个标志,日本一个“赤十字社”也挂这个。
当时的大清官兵,一点儿也不认识白底红十字的标识。看见日本人来了,先揍一顿再说。但人们很快发现不:这帮挂红十字的日本人,不光救日本兵,也救中国兵,不光救命,还收拾遗体,救济灾民,野蛮如日军也不敢阻拦。
震惊的中国人很快反应过来。“今则合欧亚美诸洲,除野蛮外,凡有教化之邦”,都办了这个会,看来这是国际惯例了。
于是,由陆树藩发起,“仿照泰西(指“西方国家”)红十字会章程”,成立了的中国救济善会,募集到人财物之后,直接开进天津港口。
各国兵船一看,开进来一艘悬挂红十字旗帜的中国轮船,谁也不敢阻拦,最终,这场庚子鼠年的大救援,就在八国联军的刺刀下,生生从北方救回难民5000余人,运回棺柩近200具,还向当地难民提供了大量米粮衣药。
4年之后的1904年,当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东北再次打开,清政府不但不能阻止战火在自己国土上燃烧,还宣布“中立”,连日本都在开战前派船接走本国侨民及别国洋人了,清政府想派船去旅顺接本国难民出来,俄国人却不让。
以沈敦和、施则敬和任锡汾为首的江浙官商,自然就想起庚子年的那场东北大救援了,他们也要成了个红十字会,这样交战的两国军队,都能按红十字的国际惯例,不敢拦他们的救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拉来了外国人,尤其是李提摩太这个神通广大的英国人。
李提摩太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1876年,也是一个农历鼠年,在此之前一年,华北地区旱灾造成了“丁戊奇荒”,不但树皮和观音土被吃完,在山西,当时的野狼因饱食人肉,竟肥得跑不动路。
李提摩太就这样,自带了两千两白银,全部发给了灾民,还成了了一个“中国饥荒救助基金”,在海外共募集资金有20万两,他挨门挨户分发赈款,领赈灾民超过15万人。
李提摩太这个英国神经病,还关心中国妇女的小脚问题,他推动了中国妇女反对裹脚运动,还给慈禧太后送了圣经,结果成了中外闻名的人物。
当然,李提摩太也是沈敦和的好朋友,两人在山西的时候,联手创办了至今让山西人民受益的山西大学。
有了这样中外都给面子的人物,刚成立的红十字会就方便多了,成立当年,他们就从东北接运131177名难民,还在今营口设立了战地医院,共救治伤员26000人,出资遣难民返乡者2万人。
蔡鸣 沈敦和与中国红十字会 油画
战事结束以后,红十字会继续留在东北赈济难民,3年下来,被救助的总人数达到46.7万人,因伤重不治而亡的仅331人。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红十字会员们,此次行动全部是志愿行动,不支薪水。
至此,这个叫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临时组织可以正式宣告终结了,在此基础上,应该建立中国自己永久的红十字会了。
这时,作为红会的实际创始人,沈敦和与他的上级盛宣怀发生矛盾了,朝廷想的是:啊!这红十字好用啊,以后再跟外国发生战争,不就可以不受阻止的去救自己的伤兵了吗?
朝廷让盛宣怀当会长,把中国红十字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而且要隶属军方指挥,不但完全是官办,还要军管,而且和红十字的中立原则相违背了。
沈敦和当然是极力反对了,这无中立不红会嘛,再说这里面还有外国的人财物呢,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啊,“大清红十字会”还是成立了。
又过了4年,1911年,第二个鼠年到来之前,这个“大清红十字会”遭遇了最大的尴尬,好巧,也是在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连续40天的拉锯战中,两方都有伤亡,武汉三镇的百姓就更别说了,这时来自东北的鼠疫,也有在武汉爆发的可能。
这时候,救还是不救?官办的大清红会,怎么能救革命党人呢?
1911年汉口,清军水师镇压起义新军开炮导致大火
沈敦和这大清的官也不当了,和英国按察使苏玛利一起,甩开大清红十字会,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募集钱款,派出以英国医生柯师为首的战地救护队。与日俄战争时一样,不分“革(命)军”还是清军,一概救治。
第二年,1912年,农历鼠年,大清都亡了,这个大清红十字会也就自然也没了。
二、革命饭圈女孩撕开红会黑幕
根据 “国际惯例”,红十字会在敌对双方之间,必须严格保持中立,这样才能获得交战双方的安全承诺,在战区获得相对自由的通行权。如果红十字会向交战的任何一方提供情报搜集、人员装备运输等支持,则毁坏了红十字会的中立及信用。
别看沈敦和一个老头恪守红十字中立规则,在武汉,革命女孩们却完全视这种准则于无物。
这位革命女孩叫张竹君,广州人,上海滩知名的女西医大夫,第一代中国女权主义先锋,有“女界梁启超”之称,也是黄兴妻子徐宗汉的闺蜜,还是众多上海滩大佬的干女儿,武昌起义一爆发,张竹君组建了“中国赤十字会”,高调开进武汉前线,张竹君本人也因“心力交瘁,加以开刀时为毒气侵入,发热臂肿”被成为“中国的南丁格尔”。
不过,在张竹君的救护团中,有四名并无医护执照的“男女医生”,而且使用了化名,因为他们的真名实在太如雷贯耳了:黄兴、宋教仁、陈果夫、徐宗汉,这种做法,其实绝对违背了红十字的原则,实际上等同于参与了敌对的军事行动。
还没等沈敦和问这件事,泼辣的张竹君就抢先发难了,在绯闻男友马君武当编辑的《民立报》上,公开指责沈敦和利用红十字搜刮资财。
沈敦和虽然很快回应,否认自己搜刮钱财,但他也无奈的承认,并未及时向捐款者公布捐款的使用情况,并且下属的红会确实有各种贪腐问题。
这里面当然有沈敦和的问题,但也不是他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
为了募集更多善款,沈敦和的“红十字会”对上海之外的民众放开申请,结果全国遍地都是十字会。
各派军阀发现,红十字会这个东西太好了,既能有在战区通行的权利,还能在交通方面有好处,甚至还能骗不想交税的人把钱给自己。至于交战双方的特工人员,甚至军人,将红十字作为掩护,也成为刺探军情、发动偷袭的好办法。
军阀们有这样的想法,老百姓也这样,在成都,一有风吹草动,整条街道都会挂满红十字会旗帜;而在万县,商人们为保护自己的财产,都悬挂红十字会旗,并出售会旗与其他红会标识,赚取大量钱财。
为了筹集更多善款,中国红十字会开始发行“宝塔捐”这种彩票,还制作了真金宝塔、红十字真金表、观音像等赠品,结果反而成了赌博工具,另不少人倾家荡产。
因为利益太大,加入红十字会成为最为时髦及划算的投资,上海法租界内,中国红十字会内部,为了领导班子的改选,竟然“大打出手”,甚至发生了红十字会会员住宅遭到炸弹袭击的事件,而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搜刮钱财,更是防不胜防,在车站和围场,都有打着红十字会旗号募捐的。
奇怪的是,张竹君在对沈敦和突然发难后,便没有了下文,其实她已经点中了沈敦和及其“红十字会”的死穴:善款使用黑箱运作,效率低下人员素质不齐,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到抗战时期也没有改善。
抗战中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所属的一支分队来到江西修水,一位年轻的医生满怀抗日激情,加入进来,当他看到药房里的药品,听到老队员们的议论,顿时心里拔凉。
原来,当时总队部、大队都、中队部都发有贵重药品,但发到小队时为数甚少。
熟了之后,有人才告诉他,有些贵重药品被中间经受人贪污了,很明显这些贵重药品都是外国货,政府很少进口,而红十字会的药品完全是外国人捐赠,从驼峰航线用命运进来的,而这些盘尼西林和奎宁,经常被卖到日军占领区,甚至日军用的,就是从当时的中国红十字会倒卖出来的珍贵药品 。
当时的红十字会实际控制人是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这几天经常被拿出来用来奚落武汉红会,而实际情况则是,杜月笙管理下的红会,也并没有太好,而红会的另外一位副会长,《申报》经理史量才被蒋介石派特务暗杀后,杜月笙全面接管了红十字会和《申报》报社,成了最大的赢家,也留下了一桩疑案。
三、1912,鼠年鼠疫后,全家入红门
为什么本来不缺钱的沈敦和,突然放开了红十字注册权呢?很简单的道理,到处缺钱啊,尤其当时,一场大鼠疫正在全国肆虐。
看到这里你会说,知道,东北大鼠疫,伍连德给弄好了,最近经常刷到这故事。
其实你不知道的是,这场伍连德主持扑灭的鼠疫,并非只发生在东北一处,北京、天津甚至菲律宾都有,而且还配合了当时凶猛的霍乱。
在上海“西门外周泾浜及太平桥一带”,生病而死小孩极多,而且遗体大都被脱光衣服,惨不忍睹。
如果你不知道这里是啥地方,告诉你三个字:“新天地”,自己脑补去吧。
在这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中,沈敦和的红十字会真的也就是杯水车薪,既要在包邮区救灾,还得在河北涿州、良乡等地救济,光是河北救灾,就耗费棉衣六万套,米粮银钱约合大洋二十万元,但这些钱粮物资,只够125万灾民连吃带用20天。
最后,红十字会托顾问福开森,向美国欧洲各团体募捐,不然的话,灾民将成批饿死。
令人叹息的是,这场鼠疫+霍乱,竟然没在邻国日本,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要知道,历史上日本是这两种传染病的大国,原因就是日本和今天的一样,对中国游客执行了严格的检验,而这些技术和人员,则来源于上一个鼠年之后,清政府对日本的庚子赔款——八国联军几乎每家都把赔款退还出来,在中国办了医院和学校——只有日本一分没吐,把其中的一部分钱,建了五座传染病医院。
但相比霍乱,最严重的还是东北的鼠疫。
在当下各种应时而作的公众号文章里,“国士”伍连德,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就平定了东北鼠疫,这个故事,放在钟南山身上,其实是大家对于又一个伍连德降临武汉的殷切期待。
但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一个刚刚回国两年,连国语都不会说的马来西亚槟城华侨,竟然能得到上上下下的授权,获得了自主并得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打破常规,果断、灵活地推行各种防疫措施。
因为伍连德的背后,是当时外务部右丞,后来的国民政府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侄女婿,施肇基。
1908年,唐绍仪担任奉天巡抚,因为要处理外交事务,就将施肇基也调到了东北,施肇基到东北任职时,东北爆发鼠疫,蔓延至哈尔滨,这时候,他就想起了伍连德,在他的一再坚持和保举下,伍连德才得以在帝国最后的官场施展拳脚,创造神话。
而施肇基之所以如此信任伍连德,是因为他的叔叔施则敬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已经耳濡目染太多红十字会医生在东北救人的事迹了。
在施则敬的影响下,长子施振元、堂弟施肇基,也参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今天留存的重要文献《上海创设万国红十字支会会议大旨》,就是施肇基翻译的。
作为首任驻美大使,施肇基1937年出任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宣传征募委员会主席,为筹款募捐奔走呼吁,1941年被行政院聘为中国红十字会理事,离不开堂兄施则敬的“榜样”作用。
伍连德不但拯救了东北的老百姓,也改变了两个人。
亲眼看到伍连德救人壮举后,施肇基给大儿子施思明下令,必须学医,很早就让孙中山的医学老师康德黎作为施思明的监护人,并让儿子拿到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医学硕士学位。
施思明开通了一条医学外交的路,他结婚的时候,证婚人为宋子文和大设计师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从此之后,他随着宋子文,一直活跃在医学外交的舞台上。
直到1946年,由他和一位加拿大医生一起,成立了一个医学界人士参与全球公共卫生事务的组织,施思明建议,这个组织应该叫“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从此世界卫生组织就诞生了。
另外一个人,叫林可胜,伍连德是他的二姨夫。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林可胜担任著名的北平协和医学院执行院长兼生理系主任。当时他已是享誉海内外的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事业如日中天,还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可就在这时,他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离开协和,投身抗战。
1938年春,林可胜克服种种困难,在汉口正式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并出任总队长兼总干事,救护总队自成立至抗战胜利,共进行手术20万次,敷伤900万人次,内科门诊军人248万余人。
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东方古老的中国对抗日本帝国的血腥战争中,有许多的医生和护士走向战场,在战壕里为受伤官兵裹伤。请先记住两个伟大的名字,中国的林可胜先生和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先生。”
四、金庸最恨钟南山姑外公家
林可胜的父亲叫林文庆,这位老先生可不简单,不但是第一个获英女皇奖学金的中国人,而且还发明除了治香港脚的药水,这个药水的英文简写,是他担任了16年校长的厦门大学。
在厦门大学,林文庆最大的功劳,除了把鼓浪屿医院变成了周围最大水平最高的医院,而且把自己的本家林语堂,以及林语堂当时的好基友鲁迅都请了来。
林语堂的大名,很多人都知道了,而他的妻子廖翠凤,则是厦门赫赫有名的富商家族,这个家族的女孩们,找潜力股的眼光可真不错,廖翠凤看上了当时还是穷牧师的林语堂;她的侄女廖月琴,从小在鼓浪屿毓德女中就读,后来考进协和高级护校,毕业后留学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这在当时相当大户人家的,却看上了一个同乡,却父母双亡的医学生。
多年以后,廖月琴的儿子在南京出生了,为了纪念,夫妻俩给这个孩子起名:
钟南山!
而漳州林家的另外一个逆袭的小伙子,在天津读的大学,后来赴香港发展,在一次偶遇中,这位叫做林葆诚的银行小职员,和当时的大明星夏梦相识,并最终厮守终身。
这让一位叫做查良镛的先生一生充满了醋意,在他老人家所有的作品里,福建人都没有太好的下场,在著名的《笑傲江湖》中,本来是青梅竹马的令狐冲与岳灵珊,被一个林平之生生拆散,尤其是当最后岳灵珊香消玉殒之际,从她口中还是唱出了那首“姊妹,上山采茶去”的福建山歌,这也太虐心了。
可是金老让人家林平之全家几乎被灭门还不够,还要断子绝孙,林家不也没说什么吗?
而在《天龙八部》里,西夏国的公主“梦姑”,傻子都知道是夏梦了,夏梦老公名字是林葆诚,既然做不成林葆诚,金庸就给自己弄了个“虚竹”的迷梦。
这位让金庸一生魂牵梦绕的夏梦,其实本名杨濛,她的祖母叫任舜文,任舜文的父亲,就是红十字会的三个创办者之一,任锡汾,而当年红十字会的华人董事中,也有夏梦曾祖父,丝绸商人杨廷杲的名字。
夏梦还有个亲妹妹叫杨洁,不是拍西游记的那个,却也和影视有关,当年的中国女篮中,主力队员杨洁不仅球技精湛而且形象高雅,身披5号的她,最终成了《女篮五号》里林洁的原型。
而扮演这个形象的演员秦怡,最早的身份,就是学校红十字会的成员,抗战爆发后,她一面为前线将士做背包、棉鞋等抗战物资,一面盘算着要去前线做战地护士,最终来到武汉,并成功进入了当地的军工团,开始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对了,杨洁退役以后进入了国家体委科研所,她和上海体育科研所的热心大姐们,为刚退役的方凤娣安排了一个相亲对象,一年多以后,重达十斤二两的姚明就出生了。
多年以后,2017年耐克高中篮球联赛中,一个叫齐麟的小孩,带领北京四中拿到了全国总冠军,他就是杨洁的孙子。
而在当年的那只国家女篮中,身披15号的,是副队长,钟南山的妻子李玉芬。
五、林家建同济医院,陈家开莆田医院
时间还是回到,1939年夏天,在湖南北部前线的无路区,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的林竟成,带领医疗队渡过汨罗江,前进到岳阳的野战医院。
林竟成是中国医界一位传奇式的人物。1933年,他以年级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却放弃在上海开业赚钱的机会,赴黄泛区去当了一名拯灾医疗队的医生。
抗战8年,他率领一支医疗救护队从保卫大武汉开始,经历三次湘北会战和黔桂战争,冒着日军炮火,救治伤病员无数。
林竟成是福建闽侯人,林则徐的本家,他的一生,无论是参加红十字抗战救援,还是带医疗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都配得上林则徐那句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而林竟成最经典的一笔,则是在同济医院内迁武汉的时候,作为组织者和领导人,与建筑大师冯纪中合作设计了中国医院典范式建筑——同济医院住院部飞机楼,成为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医院建筑之一。
可能林竟成没想到的是,自己作为中国社会医学专业和卫生管理学的创始人,却没能挡住自己的福建老乡陈德良自学成才。
上世纪80年代,福建莆田东庄镇上门女婿陈德良遇到了一个耍把戏的广东人“洪蝴蝶”。他拜了师,就跟着离开了莆田,变魔术、耍猴、打拳,然后卖狗皮膏药。
几年后,陈德良发现一张治皮肤病的偏方,从此单干。每天能赚一两百块,好的时候有三四百。
陈德良回到了家乡,带走了8个徒弟,除了外甥詹国团,还是邻居陈金秀、镇党委书记的儿子林志忠,以及“徒弟的徒弟”黄德峰,构成了现在著名的莆系富豪“四大家族”。
小一辈的东庄镇年轻人,则更为活跃,一位叫做陈志松的东庄镇青年,2000年以来先后创办武汉仁爱医院、德韩口腔连锁等数十家医疗机构。从开办武汉第一家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华中、西南三十余家医疗机构同时运行,拥有员工人数达到2000余人的综合医疗集团。
六、另一个福建林家人,他捐了5000个口罩
说了这么多故事,不想批评谁,也不想为谁唱赞歌,更不想讨论韩红们会不会也成为屠龙少年。
倒是想起另外一个福建宁德人,也姓林。
他本来是一位成功幸福的人,经营着童装公司,家中有妻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家庭幸福美满。
然而,2017年6月22日那天,他家里的保姆因好赌负债,为挟恩图报的她点燃了客厅里的一本书,结果火势无法控制,保姆独自逃生,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却在那场火情中全部遇难。
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新闻了,江歌案、赵宇案、昆山龙哥案、杨文医生案,他似乎已经被大家淡忘了。
最近《杭州日报》上发布了一份疫情防控捐赠物资接收清单。
在这份杭州市民捐赠的物资清单里,发现第一位是个熟悉的名字——林生斌。
他捐了价值9万元的5000个口罩。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286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