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文化的交融与互鉴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11 2 0

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保留在众多的文化遗产中,敦煌与故宫是两个标志性的存在,记录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

我在敦煌工作了28年,然后又来到故宫博物院。作为一个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者,我非常幸运能够为中国最伟大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在敦煌和故宫,我们都可以领悟到文化的交融与互鉴。

在荒凉寂静的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在近千年的时间中不断更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4至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最高成就,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高峰。1700米的崖壁上分布着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洞窟有壁画、彩塑。这样一个文化宝库为什么会诞生在这里?这就不得不提到丝绸之路。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汉王朝在这里设立了敦煌郡。敦煌拥有特殊的绿洲环境,行走在丝绸之路的人们都需要在这个地方歇脚。经过长时间的慢慢积淀,敦煌做好了迎接印度佛教文化的准备。公元366年,莫高窟诞生了。在莫高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洞窟的形制,不同风格的彩塑和不同主题的壁画,它们见证了佛教向中原传播过程的演变以及佛教艺术的演变。我们在4.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音乐、民俗……莫高窟是“墙壁上”的博物馆。

第22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是敦煌翟氏家族主导创建的洞窟。因为有贞观十六年(642)的题记一方,我们可以知道其创建年代。它历经了中唐、晚唐、五代,宋或西夏,此窟的壁画被全部覆盖,绘以满壁千佛。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窟北壁的壁画正在脱落,而脱落的地方隐约露出色彩艳丽、线条挺秀的早期壁画。当他们小心翼翼对第220窟主室四壁壁画进行了剥离之后,整间石窟四面墙壁上显露出了场面宏大、人物传神、瑰丽无比的初唐壁画,每幅皆为上乘之作。经变画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包容开放。这个洞窟的西方净土变,鲜艳明亮的色彩,流畅精湛的线描,勾勒出华丽灿烂的极乐世界。

敦煌的持续发展来自民间力量的推动,在长达283年的时间中,翟氏家族对洞窟进行了持续的维护。我们在其它洞窟还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民族的供养人的形象。他们因为共同的信仰在同一个地方开窟造像,不同的民族汇聚起来,延续传承我们的文化。

故宫,则是另一种磅礴的文化遗产。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的建成,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集大成者,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工匠共同创造的结果,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文化的因素。单单是那些大殿的名字,匾额的名字,都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显示出“和”文化的无处不在。咸若馆和雨花阁是佛教建筑,钦安殿就是道教风格,延禧宫内的灵沼轩就是西洋建筑,倦勤斋的通景画,是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和他的学生们借鉴了欧洲教堂的全景画形式移植到清代宫廷的……故宫的外国文物很多,收藏的西洋钟表也非常有特点。康熙皇帝对西方的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通过传教士学习科学、数学以及一些测绘方面的知识等。从当时的统治者来讲,也是希望学到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虽然还仅局限于个人爱好。

人类的敦煌,世界的故宫。毫无疑问,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都肩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涵,是把敦煌和故宫的文物资源、数字资源、学术研究成果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适应时代所需,让文物的灵魂、价值活起来。从敦煌研究院到故宫博物院,为了保护、挖掘以及传播这些文物的文化价值,一直都有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确保了保护、研究和传承的理念是不断前进的。故宫和敦煌也是走向世界的。它们的展览在全世界都非常受欢迎,常常引起轰动。正在建设中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策划若干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为主的各类主题的展览,丰富香港文化生活,并在文物展出、人员培训、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成为不同文化交流对话的平台。

今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年。120年前的1900年,因为藏经洞的5万多卷文献发现,诞生了后来的敦煌学。我们从其中的一些文献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宗教、多元的文化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谐相处。因为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中那些适应我们文化的基因被我们吸收了,我们的文化就不断壮大,也显得更加自信了。今年也将迎来紫禁城建成600年,我们凝聚几代故宫人的智慧提出建设“四个故宫”的构想,即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活力故宫不仅要靠故宫人来完成,更要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让故宫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真正迸发出来。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3日 05 版)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294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