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出去旅游,在杭州的街头遇到一个敲非洲鼓的年轻人。
秋天的午后,他一个人在熙熙攘攘、古色古香的街头,旁若无人,安安静静地敲着鼓。那天他穿干净简单的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板寸,皮肤晒得黝黑,让人觉得又酷又自由。
当时我们一行人站在街边看了很久,很后悔小时候没有学一种乐器,也许是因为那时候上学太忙,也许是因为经济原因,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
桥洞里传来的音乐声
在浙江海宁,如果你开车路过蒙努大桥,说不定会听到从桥洞底下传出乐器的声音,大部分是二胡和笛子——那是荆文斌和他的学生们在练琴,这个桥洞就是他们的教室。
在海宁当地,不少人都知道桥洞里的音乐老师荆文斌。荆文斌,辽宁营口人,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后来在工厂里当工人,2002年下岗之后,和老伴一起到浙江海宁讨生活,然后在海宁一呆就是十几年。
来海宁之初,荆文斌在马路边开了一个夜排挡,后来因为城市整改,夜排挡开不下去了就开了一个小饭馆。他那时候的饭馆开在建筑工地边上,来吃饭的也都是附近的建筑工人。
饭馆的生意说不上好,荆文斌自然也就算不上忙,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会在饭店门口拉拉二胡,吹吹笛子,权当消遣。
没想到这闲暇时的自娱自乐,却吸引了一些邻居的注意,于是慢慢地有家长提出想把孩子送来跟着学一学,荆文斌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有了两三个孩子之后,渐渐地有了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就这样,荆文斌在2004年有了他的第一批学生,12个人。
这12个孩子大多是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孩子寒暑假和周末在家里没人照顾,送到荆爷爷这里,能学点东西,家里人也放心。
从那时起到现在,14年了,在这14年里,孩子们有的来,有的走,有的来了又走,有的走了又来,可荆爷爷总在这里。
草根老师和他的专业学生
从2004年收第一批学生开始,荆文斌就没想过要收钱。一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有些家里条件好些的会给个两三百块钱的学费,条件一般的也就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不收钱。而荆爷爷的学生和以前一样,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里条件好的其实并不多。
荆文斌的音乐教室并不是一直开在桥洞底下的,也辗转过好些地方。小教室一开始是在小区里的空地上,可孩子们都是初学,吹得实在算不上好听,而且也太吵了些,时间久了邻居受不了,只得搬走。
从小区空地搬走之后,他们在街边花园、地下车库、废弃教室都上过课——都是不怎么花钱的地方——都不太合适,后来在学生家长的建议下,搬到了现在的桥洞里。
搬到了桥洞里之后,不用再担心扰民,可安全就成了新的问题。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考虑,荆爷爷只得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们,要上厕所也必须大家一起,由爷爷亲自带着去。有时候,如果孩子们不需要去厕所,爷爷就半天不离开桥洞。
荆文斌说自己是个草根老师,可他的学生并不“草根”——荆爷爷的学生们有大部分已经取得了专业级别的证书,还有不少考上了专业的音乐学院,还有些上过央视的舞台。
今年考上杭州音乐学院的张子冉就是其中之一,可艺术学校的花销是普通学校的好几倍,而张子冉的家境并不富裕。荆爷爷为了说服张子冉的父母,亲自蹬着一辆破旧的人力三轮车,载着孩子去菜市场。
可谁又能说,这个坐在人力三轮车后面的女孩,以后不能登上大舞台呢?毕竟,音乐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热爱它的人。
音乐从来不会厚此薄彼
关于音乐和人,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对一个情节印象深刻:
半大的男孩陆续遭遇了母亲去世、发现叫了十几年的爸爸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之后,不得已从原来的家里搬出来,背着一把吉他拉着一条狗去投奔从没见过面的亲生父亲。后来又因为和生父有矛盾从家里出来,一个人带着琴和狗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走。
走着走着下雨了,失去母亲、失去家、和生父吵架种种事情积累的情绪在这个瞬间终于击溃了这个半大的孩子。他没有钱,当下也无处可去,抱着一把吉他,和狗躲在狭窄的桥洞底下——真巧,也是个桥洞。
暴雨中的街头没有一个人,男孩独自坐在那里,慢慢地弹着琴,和狗聊天,聊着聊着,眼泪慢慢顺着脸颊滑下来。也许人,就是在这样的瞬间长大的吧。
那时候觉得,所谓音乐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在人孤独、寂寞、无所依傍的时候,起码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自己和自己对话。
其实音乐也好,文字也好,艺术也好,归根到底不过是人和自己的对话,本就不需要奢华的环境,只要是一个能安安静静和自己慢慢述说的地方,就很好。
人类在创造乐器之初,并没有想过要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演奏它们,也许那时候的笛子是在劳动之余的土堆上吹的,那时候的琵琶是在庆祝丰收的火塘边演奏的,那时候的鼓是在战场的狼烟里敲的。
那么,音乐在此时此刻,属于桥洞,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所以其实,音乐从来不属于特定的环境,也不属于特定的人群,它可以属于音乐厅,同样也可以属于桥洞,因为归根结底,它属于所有喜欢它的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313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为什么感觉古人的姓名都很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