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龙口市(黄县)张氏村落秘密

黄县,本莱国,秦置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乃并渤海以东,过黄腄”,即此。唐神龙三年(707年)改为蓬莱县。先天元年(712年)又分蓬莱县置,治今龙口市黄县镇。西汉属东莱郡,东汉及三国魏为东莱郡治,西晋至南朝宋属东莱国或东莱郡,北魏、东魏属东牟郡,北齐、北周属长广郡,隋属莱州,唐至元属登州,明清属登州府。1986年改设龙口市,市治龙口镇。

龙口市(黄县)张氏村落秘密

1936年,境内共有姓氏126个,1986年增加到406个,其中复姓7个,单姓399个。以李、王、张、刘、赵、孙、周、吴、郑、陈、曲、韩、杨、吕、唐、姜、邹、隋、于、范、马、孟、姚、杜、郭、徐、田、宋、崔、栾30个姓分布最广。 张姓,系多支:(1)唐贞观二年由青州嫩柳树来黄,居打磨张家。(2)康熙初年由栖霞迁黄,为元代张良弼后裔,散居城里、周家、下河头等村。(3)明代由益都嫩柳树迁黄,或云自云南大理府迁来。居城东三里蒋家沟,因蒋氏不昌,后以张姓名村。 今天咱们和以往一样,就来讲一讲张氏相关的村落其背后的秘密。

1、张郑村 ,万历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来居住,取名张家。明天启年间,姜姓由本县位庄姜家迁来居住,因属北宿社,取名北宿姜家。明末清初,郑姓由本县芦头迁来居住,发展兴旺,改称北宿郑家,解放后简称郑家。1954年张家成立黎明初级社,郑家成立生建初级社;1956年春与北曲、郑家、张家三个村合成同利高级社;1958年9月成立乡城人民公社后,属羊高管理区辖;1960年张家和郑家成立张郑大队;1962年由乡城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新嘉人民公社,属之;1984年3月改为新嘉乡,该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属之;1988年改称新嘉镇,属之;2001年改称新嘉街道办事处,属之至今。

2、张家疃村,清嘉庆年间,郑姓、张姓分别由本县东羔、西羔迁来居住,取名郑家疃,后张姓发展兴旺,改为张家疃。属刘家疃村民委员会辖。

【西羔】明万历年间,郭、王、魏、吕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因此地低洼,东西为一长沟,故名西沟村。后改为西高村。清末,村江出土小石羊,故改称西羔。 1954年成立前进初级社,1956年转为前进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属黄河营管理区辖,1959年成立西羔大队。1966年10月属羊岚公社,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属羊岚乡管辖,1988年11月属羊岚镇管辖,2001年1月属诸由观镇管辖,2009年属龙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管辖至今。

3、张家庄村,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取名张家庄。

4、张家村,清顺治年间,张姓由本县王屋村迁来居住,取名张家。

【王屋】明宣德年间,王姓由云南迁来居住,系占山户。张姓始祖于明末从云南迁来,村庄建在王屋山下,取名王屋。

5、张家村,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因西南靠龙化村,取名龙化张家。1958年简称张家。

6、庙张村,清同治年间,张姓由本县马亭张家(今马张)迁来居住,因北靠庵庙,取名庙前张家。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庙张。

7、观张村,清天聪年间,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因靠“真乙观”庙,取名观张家。

8、泊张村 明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因北靠泊子王家,取名泊子张家。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为泊张。

9、马张村,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张姓兄弟二人由青州迁来居住,兄弟二人分住河南河北,本村位河北,因靠马亭古址,取名马亭张家。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马张。

10、南张村,清天顺年间,张姓由本县唐家泊迁来居住,以打驴蹄为业,取名驴打蹄张家。1980年以居芦头南改称南张家。1997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由芦头镇划归东江街道。属南山村管辖。 【唐家泊】明崇祯年间,一王氏家族从云南迁来建村,因村南是一片水湾芦塘,故取名为塘水泊。唐王东征时,曾在此塘饮马休歇,后来更名为唐家泊。

11、西张家村,万历年间,张姓由本县现七甲镇黑山村迁来居住,取名张家。清初,程姓在村东居住,该村改为西张家。

【黑山】明初,智姓由四川迁来居住,因坐落在黑山脚下,取名黑山。

12、东(西)张家沟村,明初,蒋姓在此居住,因村中有一水沟,取名蒋家沟。明崇祯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来落户,蒋姓减少,改名张家沟。清天命年间,以村中围墙为界,分为两村,该村位东(西),称东(西)张家沟。

13、北张家村,张姓由大张家迁来居住,因在大张家北面,取名北张家。

14、洼张家村,宣统年间,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因地势低洼,故取名洼张家。属筐柳村民委员会辖。

15、大张家村,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因属文基社,故取名文基大张家,后简称大张家。

16、大脉张家村,唐代,张姓在此居住,因村周围皆枣树,取名枣林张家。后以打磨为业,取名打磨张家。清末,演变为大脉张家。

17、古磨张家村 明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迁来居住,原以姓氏命名为张家村。民国时期,因村北有一块象磨形的大石头,故改称古磨张家。

18、圆璧张新村,明初,张姓由山西大水泊迁来居住,取名张家。据说旧时沟边曾有圆石一块,似玉非玉,细润有光。后改为园壁张家。清康熙年间,宋姓由本县城东宋家窑迁来居住。因靠园壁张家,取名园壁宋家。2013年5月27日,圆璧张家与圆璧宋家两村合并为圆璧张新村。

19、河里张家村,元代天历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来居住,因落居在河套里,取名河里张家。

20、界沟张家村,明洪武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来居住,因坐落于黄县、招远县交界处的沟旁,取名界沟张家。

21、王村张家村,光绪年间,张姓由青州府迁来居住,因南靠王村庙,取名王村张家。

22、水夼村,明万历年间,张姓由王家沟迁来居住,因此地四面环山,村中泉水常流不断,故取名水夼。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316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