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贾氏先祖谱系简述

录家父之《贾氏先祖谱系简述》

说在前面的几句话。

家父平时少言寡语,谈及家族历史,更三箴其口,偶尔逢年供奉先祖之际,或多或少流露几句,因此我们姊妹对家族源流的记忆都呈碎片状。

家父七十多以后,我曾多次和家父说,我们这一辈人,对家族的历史知道的太少了,提出让老人家系统写写这方面的回忆.不知啥时,老人家还真的写了。那是老爸辞世后,整理老爸的东西时发现的。尽管区区十六开稿纸十来页,半文半白。但我读起来却是那么贪婪,恨不得一字不落的吃进肚里。

贾俊卿 谨记

贾氏先祖谱系简述

先祖原籍永平府乐亭县松树林贾家庄白塔社二甲,再前已不得知。后于先祖父上辈迁至辽阳县桥头贾家堡子。此地后因本溪建县又改为本溪桥头,现仍属本溪。当地贾氏家族较多。

后先祖父讳元栢二十余岁时,率先祖母刘氏与二位姑母迁至海龙县东礑石河,当时海龙尚未建县,该地属围场,在此处开荒种地。后海龙建县报领荒地二十垧,遂定居焉。尔后辉南建县划归辉南,地处辉南朝阳镇东四十里,地名为团林村辛家街,南距辉发河之辉发城十里许,于其地生先父讳文成号敏轩,先父不足十岁先祖母刘氏逝世,续先祖母石氏,无所出。

先父读书后在海龙謀事二年,家未迁移。后先父来东丰,家虽未迁来,择地(后定名吕家胡同)建房三间,至生我五岁多,遂迁现住地宫家街。房系买吴姓者,直至八五年此房已危,遂与先妻德惠在原地建新房。盖迁来东丰,后只文革中走五七道路下乡十年,余者皆住此处。

贾氏先祖以字序排列为:天、懋、永、仁、思,元、文、恩、卿、甫,后又由本溪族中续十字,现只记其五为:福、宝、名、联、柞。一字一辈,以每五字算至四字时其字落底,如贾俊卿一辈即是。但时值今日,已不再全按此排列了,如吾次子原起名贾民卿,后姊妹们一商量,就更名贾浩即是也。

又谱系烦多经先父手已经过摘录,现据所知述之。

一世祖贾天柞,配李氏母。

二世祖贾懋直,配盧氏母。

三世祖贾永年,配赵氏母;贾永发,配吴氏母。

高祖贾型仁,配黄氏母;贾惟仁,配杨氏、张氏母(为本祖);贾志仁,配裴氏母;贾怀仁,配林氏母。

曾祖贾思洪,配黄氏母;贾思永,配杨氏母(为本祖);贾思才,配阿氏母。

祖父贾元良,配吴氏母;贾元栢,配刘、石氏母(本祖),贾元信、贾元库无配无后。

大伯父贾文山,配祁氏母;二伯父贾文海,配石、张氏母,无后;三伯父贾文一,配董氏母;父贾文成,配马氏母与生母李凤英。

现在东丰、辉南两地贾氏家族关系,所知如是:

住东丰北福兴甫新弟兄三人,其父为方卿,是大哥贾恩福之子,恩福兄之父为贾文山。三伯父文一,生子恩涛,其子孙仍住辉南辛家街,其长子云卿,还有一儿好似名贵卿,最小一子长卿不成器,曾在文革期间来我家几次,再与辉南族人无来往。

又记得伯父贾文山弟兄三人为大祖父贾元良所出与祖父贾元栢应是叔伯兄弟,因为我和族兄贾恩福所差年岁较多,我和恩福、恩涛这三支脉应是一个高祖。还有一点,恩涛兄之生父贾文一是过继给元信、元库名下的,这样论族关系又要远些了。

先祖父讳元栢少孤贫,十八岁即给本溪煤窑挑水度日,有大祖父讳元良到我祖父家看望,认为祖父难撑家业,可去围里(清代皇家围场)。过二年,先祖父讳元栢携祖母刘氏,挑着俩个姑母来辉南礑石河,投奔早些到的辛家街亲属,私自开荒种地,值时可谓家徒四壁,衣物无多,仅有一板仓作柜用之。后来又置一长方小木箱,上半面掀门,可落锁,家人称之为钱匣子,其里面钢钱几吊和账本,还有先祖母用的针头线脑。二年后里面又装进开荒种大烟(罂粟)所采集的大烟土。

后来官家告示,私自开荒者须报领地亩数并交纳官税,先祖父讳元栢遂用烟土加外借数两银子,报荒二十垧。又数年,积攒下点收获再报荒或置地,到先父来东丰谋事时,家道已近小康,先祖父亦小有声誉。先祖父夀享七十二岁,勤劳一世,至古稀之年仍劳作不辍,时与先父辈同事接触,虽无文化亦无俗气,衣着整齐,可称为很有气派的长者。

先父讳文成,其名可见先祖父盼子学有所成也,又名钟英——只为官场中署名所用,

这些都鲜为人知,所广知者是先父的号敏轩。先父生于礑石河,不足十岁先祖母逝世,后先祖父又续祖母石氏,无所出。

刘氏祖母所生二女和一子(先父),大姑母适刘氏,无子,有一女适曹姓,盖杨靖宇部的曹团者,但当时不敢来往,后无信息。二姑母适蔡氏,无子女过继一子明德,又名作新,行医。作新有二子曰永富、永恩。明德土改前曾助先父母料理辛家街的土地承租事,土改后不敢再往来致失去联系。

家父幼清贫,待家境稍好,先祖父即教家父致力于学,将及十岁虽不知粳米乃长粒者,但勤学不辍,后入仕于海龙二年,充礼房先生,东丰建县后来东丰任礼房经承(礼房之长,掌管县中礼、教事),后办选举与警务事。与县里祁永萱、杨显青(又名杨蔚蓝)、任镜宇诸公同事。平素衣着讲究,而又节俭用之持久。

先父三十八岁时,因患腿疾赋闲在家。

先父性孝友,先祖父在时劳作无闲,先父归来衣服一换即接手劳动,遇有听差到家来,务必接换手中工具。先祖贾元信、贾元库病故送葬之开销皆由先父承担,又二祖父无儿女,遗有土地七垧半,理应归先父处,但因三伯贾文一接我大姑母腿伤有功,其地全予之文一伯。又二伯父无子女,家父遂给土地一垧,自耕自食以安晚年,并在其后接来家中与先父同吃。先父自幼不吃大酱,因和我同桌吃饭,故我也不吃,然二伯来后其食用无忌,先父既不劝阻也无怨色。又先祖母石氏娘家贫,原住海龙杏岭,家父就在东丰现南福兴处,将报领浮多之地,给予石氏祖母娘家,并给房场一处,公办所得之骡马亦贱价予之。石氏祖母在我先祖父病故后,把先祖父所用一些物品,均货卖之给其娘家侄辈,先父不仅不加劝阻,反而为之介绍买者,自己想留作纪念之物亦任其货卖。

先祖父至我,三世单传,先父三十八岁家母生我,先祖父七十二岁辞世时,我在母腹怀尚未降生,以为憾事。

我先后姊妹四人但只存我一人。先母马氏,为先父原配,只生大姐,名已不记,我读中学时见过其所遗文本,文、字俱佳,只身矮些,适海龙王姓,帽铺工人,人漂亮,健谈。大姐嫁后年少身死,未留子女,后其婿来时,家父问之所葬何处,王曰‘善地’,家父痛斥之,则无脸再来了。马氏母在我六七岁时方故去,在世时父为求子嗣,又聘金县人李母即吾生母矣。

李氏生母生一女为我二姐,稍痴,适青龙山王姓农民,并有意给其一、二垧土地,以使王婿对我二姐善加照养之,但在考验期间王性不可奈,二姐适王二年余身亡,后王迁至伊通又娶妻生子。至德惠妻来后(五几年)王尚带其子来我家一次,吾恶其对二姐不算很好,遂不太热情而后中断之。我十六岁时家母又生妹小吉,后名恩吉,聪慧可爱,然四六年死于霍乱,年仅十三岁。

先父享年六十三岁,故于第二次伤寒,时年我二十五岁。当时医药条件不足,处于伪满末期,都认为不可医治,经三个月余医治无效而辞世。此时我初理家政,尚有家母依靠,加之哀痛已甚,压力较大。又当时物资官家统管,连孝服也得租用,虽出以经殡,葬之以礼,我心实感不足也。唯先父殁时儿女双全,长孙绕膝,对逝者亦可为之一慰矣。

先父对我之爱至深,又倍加关乎学业,我之古典文学,旧诗词,毛笔字,都是受家庭影响颇大,这些对我后来从事的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从毛笔字来说,先父原习颜,在东丰已有一定地位,晚年课我学赵,自己亦改习赵,且在东丰继任镜宇公之后,习赵无出其右者。为我习字,先父向返籍昌黎的任镜宇要来手书楷书一册,但此时任公已改写欧魏了。又向定居辽阳的杨显青公索来魏之拓片一函,由此我遂走向写魏,本着杨公“学书应当从魏始,然后以诸名家润色之”的方向前进。

写到此处,诚告子女一句,我的字无多大成就,儿女若有心亦可保存,唯先父与我两代苦心收集之诸碑帖,皆有保存价值,想来经过了土改、文革及诸次运动,又经过五一、五三年两次水灾,同好张诚樸曾说过,我的碑帖是经过了天灾人祸的。

又我自二十五岁丧父至三十岁,是命运多舛之年。下面是我之经历。我前子喜与妹恩吉,好似为先父所生者,父死之年子喜五岁,活泼可爱,虽幼小亦不似其母之迟钝,死于先父辞世当年秋。妹恩吉死于霍乱,前已述及,是四六年。

又先祖母石氏,病逝于四七年土改之前,当时动乱不定,虽亦是出以经殡,但尚嫌简略,无奈之举焉。

土改后第三年即四九年五月,前妻唐氏亦是不到一天之病而故去。当时邻居认为传染不敢着边,幸有王彦哲之嫂荆玉温,新霜从沈阳归来探望姑姑,帮助忙理家务做饭等等,才得发丧。

唐氏性迟钝,无文化,事亲孝。在石氏祖母病故前后付出很多劳动,所不适者是十七岁农村姑娘来嫁,有些不适应这个封建理教家庭。他人之说都是莫须有的妄言。唐氏下葬时我给雇一伙鼓乐送之,(其生前无意之中要之),这对当时土改刚过来说,已是大胆难能的了。唐氏死时有二女,长女秀卿才四岁,次女只三四个月,连个名字还没有呢,唐氏妻死后断母乳,喂羊奶,调剂不好,后竞排羊粪蛋,又染他病而死。写此只为对一个小生命惋惜而已。

先母一生除女工外,从未从事家务劳动,也不会照看孩子,生我后即有乳母,中年生小妹(恩吉)又是全家照顾,而且先母裹足脚不吃力,行动缓慢,忙起女工活计来忘记其他,又不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唐氏病故后,又做一日三餐并照看两个孩子,已是难为她了,又何得要求过多呢。

唐氏过世后百天余,德惠来归,德惠虽少年即寄居于姑母家,但土改前已是吃用已惯,来归后一改常习,勤劳肯干,操持家务。新婚后几个月即上街叫卖甜杆(九月结婚转年夏季时)后来家又养奶羊,外送羊奶贴补家用,除忙家务照看孩子外,每天还要放羊二次,待文革六九年冬下乡之时,我已是八口之家,德惠妻又为这个家养育了二女二子,德惠妻之辛劳可想而知,上苍可鉴。

下乡十年,八口之家,吃穿都待德惠妻一人完成,除此,家年年养猪,每日挖野菜喂猪,拿不动即求生产队社员帮送到家。出聘大女儿,返城后出聘二女、三女,长子完婚。又翻建新房,真是操劳一生。只是我和德惠性情不同,常有小的抵触,怨其对我体贴不够,而我对她又有何体贴呢?这正是,生前感不足,故后好又多啊。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379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