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名字行辈与姓氏寻根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11 3 0

名字行辈与姓氏寻根

最近,很多宗亲都在相互探讨一些寻根探源的话题。往往都以自己先祖的名讳切入,这比较直接明了,但往往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中华几千年文化中,姓氏文化作为比重很大的组成部分,系统而又庞杂。名字作为一个表意符号,代指的主体是某一个人,而具体到一个人,不光有名还有字、号、别号、乳名、诨名、册名、派名、排行、行字等等,从而影响后人的认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寻根联谊活动中有着更好的帮助。

名字行辈与姓氏寻根

在寻根活动中,先祖的名讳、行辈、始迁地、迁徙年代等组成了基本的几个要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名、生、娶、殁、葬、迁。一般情况下,都以名讳和行辈作为开始的要件。首先,我们从名字说起。在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上古时期开始,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名,这个名一般有两种形式,一就是取小名(或者乳名)了,长大再取一个名,二是小名大名(也就是长大以后用的名)沿用。如我族灵运公,出生后寄养在外,故小名客儿大名客,原名公义,世称谢客。男子到二十岁称弱冠,行冠礼,这个时候就要取字(也叫加字)了。女子到十五岁及笄,行笄礼并取字。《礼记.檀弓上》载“幼名,冠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取字很有意思,字跟名必须有所关联。如大家熟悉的名人当中,李白字太白,就是简单的关联,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岳飞字鹏举,飞、羽有上升飞翔翱翔的意思,联系到大鹏和天空,。我族中夷吾公,名智,字尧卿,号夷吾,意思是智慧可达明主卿相。尚公字仁祖,尚有高尚仁厚的意思,等等。还有一种形式,不可望文生义。但是存在关联,如王维字摩诘,这跟宗教信仰有关,佛经中有《维摩诘经》。如灵运公因寄养道观,所以取字灵运带有浓厚的宗教特点。另外字当中也可体现人的长幼,古人喜欢在名或者字当中加入伯(孟、长)仲、叔、季来表示,如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苏辙子子由,一字同叔,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两分别是老二和老三。总之,不管任何形式的取字,必须跟名字有所关联。

名字行辈与姓氏寻根

名和字之后,就是号了,古人有取号的习惯,特别是文人学士,取号也有多种形式,不一定跟名字有所关联,但一定跟主人的生平、品德、气节、功业等有所关联。一种是自号,如前面说到的李白号青莲居士,这是跟名字有关联的。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因贬谪黄州所居之地有东坡。明七子之一的我族榛公,号四溟山人,因其著有《四溟诗话》,以自号。另一种是谥号。谥号主要是朝廷对于臣子殁后的功过给予的一种评价。如苏轼谥号文忠。宋朝奸臣秦桧曾谥号文献,后改谥号缪丑。我族叠山公谥号文节。别号,就是一个人有多个号,如榛公除四溟山人外,别号脱屐山人。

名字行辈与姓氏寻根

另外,也说说诨名、册名、派名。诨名就不用说了,就是今天说的外号了,带有一定的江湖气息,如《水浒传》里头的人物。册名,古代称留于史册的名字,其实也就是名字。但在明清时期,读书人进学,也就是考上秀才以后,当地的生员管理机构县学会编制生员名册,有些人也会在父辈取的名字以外,自取一个名字入册,也称册名。派名,这以说法来源交晚,也叫谱名或族名,明朝以后,私修家谱盛行(明代以前,修家谱必须要经过朝廷的批准的),各姓氏都会排定辈分,每个族人都按照严格的辈分排定,取一个名字,也就是派名了。

通过对上述的了解,想要通过一个单纯的名字一下子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实属不易。如我们的共祖夷吾公,有很多谱系记载的是智公,字尧卿,号夷吾。但智这个名出于何处,暂时还没有掌握资料。根据明代欧大任撰的《百越先贤志》载,应该是名夷吾,号尧卿。因此如果遇到两个人一个说是智公一个说是夷吾公,乍一听就不明所以了。还有能轩公,名蕙,字能轩,有些谱系直接记载蕙公多少世,有些谱系记载能轩公多少世。因此说,单纯从祖先的名讳寻根,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常识和谱牒学常识。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行辈。大家都在说,你什么辈分我什么辈分。以为辈分相同,可能就是一系或近支,这可不那么简单。行辈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仅仅是起到区别长幼的作用,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在寻根过程中,在出现断代的情况下,通过对记忆中行辈的了解进行印证,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前提就是要必须了解行辈的意义以及它内在的规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行辈。行辈就是排行与辈分,也叫班辈。或许很多人认为,排行就是排行,辈分就是辈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不然,之所以称行辈,说明排行跟辈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行辈年齿,是儒家文化所遵循的伦理观念,目的是以别长幼尊卑。辈分,是指不同代际之间的人加以区别的载体,这个代际不是指年代,而是在以父系血缘关系中父代和子代的传承关系。这个载体本身就是虚拟的属性,落实到现实中就以统一规范的文字来实现具体的表意。如是就出现了排辈。

辈分在广泛的社会认同中,起源于唐朝。我个人认为不然,但这个说法有其缘由。在中国,几千年来有避讳的传统,《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载:“唯尊者讳、亲者讳、贤者讳”。说到行辈,为什么要说避讳呢,这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中国是一个很重视传统的国度。但是在隋唐以前,避讳之风还不是那么盛行,这在我们的谱系当中,从唐以前历代先祖的名讳中可以看出来。避讳就是指避开尊者(天子)亲者(祖先)贤者(先贤)的名讳,连同音字都不行。唐以后,避讳之风盛行,而且非常严格,严格到必须用辈分来规定取名的范围。这就是这一说法的缘由了。

其实,通过我们的宗谱世系,我们可以明晰的看到,在唐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排辈分的传统。辈分一般取一个字或同一个偏旁部首。由于各房分支,各自都有不同。这应该就是早期的辈分了。唐以后,辈分就更加规范,我整理了一下据公系世系里的辈分,从初唐到北宋末,大致的辈分如下。从缵公14世开始到29世能轩公辈分:凤——文——辶——叔——世——安——德——言——(殿)天——君——纪——师——?——元——與——艹。

那么,排行跟辈分有什么关系呢?有很大关系。兄弟多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家里老几,但是如果有人问你排行第几,回答就不一定对了。对修谱了解的人都知道,过去,人们称五代以内的为五服,五服之人为一房。以欧式谱牒为代表,都喜欢绘制五世图。过去的兄弟排行不像今天,以一父所出排定长幼。过去的老人讲究亲爱、团结、和睦。因五服之后就不属一房了,为了体现亲缘关系,一般在第五代的兄弟中进行排行。也就是在共同一个太祖父血缘之下的兄弟,按照长幼来排定长幼。因此会出现几十郎等称谓,如唐代的白居易称白二十一郎、韩愈有侄子韩十二郎。我们的家谱中也有很多十几郎二十几郎的祖先,如奕公系中有仁廿一、义三十一、成八十公,据公系中有春十二郎、三八郎等等,其原因就在这里。大家都看过《侠女十三妹》,还有《聊斋志异》里头的庚娘等,这是女性排行。

在过去的家谱中,一般记载某一个人的顺序是:名(派名、别名)、字、号、行几、生、娶、出(子女)、殁、葬。大家注意这个行几。一般都是按照排行来确定。但是,有些在行后面又加上一个字,变成了行*几。如我这一系有一个潭公,明代南京兵部郎中,字永清,行彰二十九。在我们这里有行春、行海、行钟等等。除了原来的辈分外,在排行当中又安插了一个辈分形成行字,因此,就将排行和辈分统一到了一起,成为行辈,有意思吧。因此代代相传,行辈就有牢固的存在基础了。

了解了上述一些知识,我们需要的是如何去灵活的运用到寻根当中。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因风俗差异、语言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世系的记录难免出现不同,对寻根探源会造成一定的障碍。当前有很多热心宗族事务的宗亲在收集汇编各地字辈派句。一般体现出来的都是近代现代字辈,要想真正的对寻根有所帮助,必须厘清各系各房历代字辈,包括使用年代、范围等等,以便寻根宗亲去从中印合。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380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