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原本是宿州市安阳驿为何改成大店镇

原本是宿州市安阳驿为何改成大店镇

赵汗青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沿古汴河东去,出宿州城约50里,有镇,名曰“大店”。

大店,原名东五铺,曾称静安镇。同二铺、三铺、四铺一样,是睢阳古道的驿站之一。大店地处交通要道,为当时四邻八乡集贸中心,汉朝初年是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汉朝曾在这里设亭,取名“安阳”,人称安阳驿。唐朝形成集镇,明朝更名为“大店驿”。史载:明代每十里设一铺,每铺有铺兵五至十人,日夜轮流值班,凡有文书到达,随到随传。这便是大店名字的由来。

大店的形成源于黄河夺淮:古汴河从开封向东经宿州、灵璧、泗县、泗洪,入洪泽湖,隋唐时为漕运交通要道,有隋炀帝乘舟游汴之说。公元1141年,宋金议和,划淮为界,漕运中断。后来黄河几次夺淮,泥沙沉积,构成了大店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特点。

大店的来历还有另种说法。隋唐时,境内有棵槐树高大挺拔,隋唐英雄秦琼在此树上挂过锏,罗成在此树上拴过马。秦琼、罗成都是历史名将,都是历史上较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秦琼,起义山东,先从瓦岗军,后投唐王朝,战功赫赫,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凌烟阁,封护国公;罗成,起义山东,同秦琼一样,被唐王李世民封为粤国公。后来,有人在这里建座庙宇,规模相当大,有大殿、廊坊。四周有:秦琼庙、罗成庙、三关庙、火神庙、奶奶庙、南昭寺等。寺庙内塑有各种各样的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他们云集庙中,烧香拜佛。时间长了,又引来了很多观众及商贩。大殿内外人山人海,自然形成了集镇,为了有规律,人们规定了农历三、五、八、十为逢集日。所以这里平时香烟缭绕,逢集更是川流不息。相识者途中相遇,相互问讯,问:“何来?”

回:“大殿来。”

问:“何往?”

回:“大殿往。”

因“殿”与“店”同音,后人便把“大殿”写成了“大店”。

当地人说,宋朝以前,这里虽有烧香拜佛者,虽然常年香火不断,但大多数都是过路者,来去匆匆,居住人口很少,所以每到晚上还是很寂寞的。宋朝高宗时,朝廷腐败,听信谗言,残害忠良,致使金兀术侵入中原,宿州市大部分地区为金人所有。宿州城北闵祠村人,屡受金人骚扰,便扶老携幼,南逃大店避祸。战事平息后,一部分人便留了下来,大店的人口从此又多了起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乡镇。

现在大店的地理位置依然重要,她位于埇桥区东部,宿灵公路南侧,东与灵璧县娄庄镇接壤,西同朱仙庄镇毗邻,南临汴河,北依新汴河,是宿州市东西交通要道。

大店镇所辖四铺历史悠久,来源于睢阳古道,是睢阳古道的驿站之一。

在古代,宿州睢阳之间,有一条宽广的驿道,宿州东门外设睢阳驿。睢阳驿为宿州四驿之中心,驿道两边植杨柳,沿途设驿站,五里一屯十里一铺,每驿备有马匹,来回传递官文,它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清朝李心锐有诗云:

揽辔睢阳道,山川感慨中。

饭牛多隐逸,逐鹿几英雄。

柳乘堤边绿,尘消陌上红。

符离谁驻马?月照战场空。

描写了睢阳古道的繁荣和重要。

从宿州向东,二铺、三铺、四铺,皆为睢阳古道上的驿站。由于驿站,来往行人在此歇马住宿,招徕四周百姓在此摆摊设点,久而久之,形成集镇,遂以四铺命名。

1938年秋,著名的四铺王寨突围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的宿东抗日游击总队,同宿城日军遭遇,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抗日游击总队作战英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突围而去;同年秋,三铺南蔡桥发生了宿东抗日游击总队同西寺坡日军、三铺驻防日军遭遇战,在这两次作战中,宿东抗日游击总队,打退了日军的扫荡,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另外,大店还是抗日英雄王恒赵的家乡:

王恒赵,字连璧。1934年在大店王庙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恒赵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毅然弃笔从戎,在家乡成立了农民自卫组织“连庄会”,专门打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正式改称“抗日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并与新四军取得了联系。有一次,王恒赵得知,有股日军要从宿城前往秦桥,经三铺走。便立即率部埋伏公路两侧,等敌人进入埋伏圈后,王恒赵两面出击,获得胜利。1940年,宿东抗日政府成立,赵一鸣任县长,王恒赵任大队长。1941年,王恒赵中奸人赵承峦诡计,牺牲于东三铺关家庄,年仅31岁。

宿灵唐槐和王恒赵是大店的两块不朽的丰碑,宿灵唐槐是大店的风景,增添了宿州的光彩,吸引了不少游客,为宿州市的招商引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王恒赵是抗日英雄,他的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祖国领土的精神,不断地激励着大店人,永远活在宿州市人民心中。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418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