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之名实变于“海禁”。“海禁”的实质却是,大明、大清朝自恃天朝上国,幅员广袤,地上物产丰绕,海中蕞尔小岛,虽数量不少,却地不过盈尺、产不过鱼虾;舟辑不便,皇命难达,弃之无惜也。
舟之所聚谓"舟山"。舟山之山实非指本岛,而为舟山定海之东岳山。东岳山原与本岛阻隔,为往来舟辑,待风候讯系泊之所。岛小舟多、泊舟叠重。故谓东岳为舟山。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如是记载;"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此州所指为宋名昌国县。即包括舟山本岛在内的行政区。本岛仍沿用唐名翁山,但因政区名与本岛名不同,海客难以适从,翁山之名遂废。明倭寇嚣张,朝廷徙民禁海,厉行"海禁",昌国县又废。
“海禁”之后,舟山群岛仅存有五百多居民暗中散滞各岛。且岛民聚居在本岛为多,至"海禁"渐废弛,岛民繁衍,住地拓展,“舟山”之名遂为本岛及舟山群岛之称。明胡宗宪撰《舟山论》时,"舟山"之名所辖与当今无异。”《舟山市志》载:“此后,史书始称昌国为舟山”,此为地名源由。
好,问题的下半部分。“舟山”的地名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复又从无到有曲折跌宕的变迁,一直伴随着几次悲惨的大迁徙。下面就说明朝那次吧。
方国珍,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先降元,后降明,三姓家奴而已。朱元璋评其,"方国珍鱼盐负贩,呰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舟山被明朝收归后,汤和所部途经舟山,竟遭方国珍部属截击。
洪武18年,舟山又发生了“五山之乱”。汤和便奏请朝廷,述“顽民争利,内相仇杀,外连倭人,岁为边患……为我大明之隐患。 ”明太祖遂严旨限徙,以“午前迁者为民,午后迁者为军。 ”相恫吓,强将岛民迫迁散徙至宁波,镇海,天台各地。
无奈皇命终究难违,可怜百姓颠沛流离,富饶群岛顿成无数鬼城。因“海禁”而迁徙,此为首次,下面还有清朝的几次。禁法均不许寸板下水,岂容粒米过海;毁城焚舟、斩逆驱从。
“海禁”虽说是朝庭忧于外寇侵扰、內逆集匿之虑,但还是说明,其时的明清朝政施策、国力兵锋先是不思覆盖、后是无法覆盖,疆域边缘的蛮荒之野、海中悬洲。其实质是,我大明、大清朝自恃天朝上国,幅员广袤,地上物产丰绕,海中蕞尔小岛,虽数量不少,却地不过盈尺、产不过鱼虾;舟辑不便,皇命难达,弃之无惜也。
同时也说明,明清帝臣均缺乏与时代相匹配、大国应有宽广视野,祟陆贬海。即便发展水师艟艨,也仅为配属陆权思维之物。以陆田为财帛、视海屿为鸡肋。虽已贵为帝皇疆吏,仍是秉承地主老财之思维。海权意识较差,不知万顷属海可与大陆互拱犄托,置吾中华千里海疆之外为无物。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头条号,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军事、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期待关注,但谢绝盗载。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444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