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策划 刘海鹏
近日,寻亲父亲杜小华在接到相关线索后,辗转湖北等地寻找儿子小米奇(杜后琪)。
失踪时,小米奇6岁,如今已经17岁。11年来,奔波,寻找,成了这个寻亲父亲杜小华的生活状态。
电影《亲爱的》原型中,彭高峰、吴玉萍、孙海洋都陆续找到了孩子,杜小华是唯一还没有找到孩子的家长。
杜小华是江西上饶玉山县怀玉乡(原童访乡)白泥汤村人,在外打工时与妻子认识。2005年4月16日,杜小华的儿子小米奇在江西老家出生。2008年,杜小华夫妻俩带着孩子到内蒙古包头青山区兴盛镇顶独龙贵村南村的一家木器橱柜厂打工。2011年3月6日,杜小华与小米奇原本约好晚上一起去澡堂洗澡。吃过晚饭,杜小华先从东厂到西厂去找工友。19时20分左右,小米奇跑到西厂找杜小华。“天气冷,风这么大,爸爸下次带你去。”杜小华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和儿子小米奇最后的对话。小米奇在回家路上失踪。
小米奇丢失时,头发偏黄,鼻梁上有疤痕,右眼角边上也有新伤疤。杜小华将儿子小米奇的照片印在衣服上,穿在身上,踏上漫漫寻亲路。
2012年,为了生活,杜小华从内蒙古包头回到江西上饶老家。同年3月,二儿子出生。杜小华给二儿子取名的时候,特意不用“厚”字,那是杜后琪的字辈谐音,他害怕想起孩子。2015年,小女儿出生。忘不掉小米奇,他干脆给小女儿取名“梦琪”。一家人租住在村中的手机店铺里,生意在一楼,生活在二楼。
家里人想要用这种方式将杜小华“困”在家中,让他们可以重建生活。但是,杜小华无法放下小米奇,还是跑出去找孩子。而妻子在家里照顾孩子和年过八旬的婆婆,还要忙着店铺的生意。诈骗、危险、分离、风餐露宿、希望变失望,杜小华默默承受着。
在寻找孩子最初的三年中,杜小华自己的孩子没有找到,却参与打拐志愿,帮助别人找到20多个孩子。
这些年,杜小华从自己一个人寻找孩子,到后来跟寻亲家长一起寻找孩子,再到好心人帮助他们一起寻找孩子,他的心态逐渐有了变化。“尤其去年,团圆行动找到那么多孩子,我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有信念。”杜小华说。
停下来的时候,杜小华需要照顾店里的生意。“每一天都像陀螺一样在旋转,只为了和那孩子的买主家赛跑,让孩子有可以安生落脚的家!”
杜小华开的那辆车,最多的时候贴着五六十个不同的寻人启事。杜小华继续寻亲的路程,“希望我车上贴的寻人启事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回家”。
一路走来,还有很多人像杜小华一样,也在寻找自己的亲人。希望大家能够提供有效线索,助力团圆。
最幸福的路,是回家路。
为了帮助失散人员、烈士、战友等寻找到家人、亲友,助力失散家庭早日团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果然寻亲”栏目。
“果然寻亲”为公益寻亲栏目,即日起,面向全网征集相关线索,发布寻亲信息,为寻亲团圆助一份力。
长期以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一直关注寻亲群体。从2020年到现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申军良、郭刚堂、孙海洋、杜小华、李芳、徐剑锋等多个寻亲家庭,推出深度稿件、对话视频等,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2021年12月6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发《原型孙海洋儿子已找到:孩子从山东赶往深圳,即将认亲》,全网点击量超过8亿,多次登上热搜。
2022年1月2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布《团圆!单亲妈妈找到被拐24年的儿子,前往武汉认亲》,记录单亲妈妈寻子24年的经历,引起广泛共鸣。
2022年2月9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布《原型唯一还未找到孩子的杜小华:过完新年,寻子再出发》,帮助杜小华寻找被拐孩子,引发社会关注。
2022年2月1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布《被拐34年后39岁男子找到亲生父母,从河南到陕西跨省认亲》,讲述一个被拐孩子的回家路,呼吁被拐孩子讲出自己的故事。
2022年3月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布无法挽回的遗憾!被拐31年后,明天他要去妈妈坟前和妈妈相见,获得超高阅读量,让更多人关注到寻亲家庭。
每一个故事的背后,有心酸,有孤独,有无助,有着用“年”做计量单位的苦苦寻找。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推出“果然寻亲”栏目,帮助更多人找到回家的路。我们期望,通过国家、社会各界,还有每个人的努力,让骨肉分离的悲剧不再发生,让团圆的幸福来敲门。
联系方式:
1、邮箱:guoranxunqin@163.com
2、通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官方账号,私信寻亲信息。
3、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通过情报站留言。
留言内容:
果然寻亲+寻亲人+事件信息+联系方式。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480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