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石家庄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石家庄市辖8个区、1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分别为:新华区、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井陉矿区、藁城区、鹿泉区、栾城区、晋州市、新乐市、正定县、深泽县、无极县、赵县、高邑县、元氏县、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另外还有之前石家庄代管,县由河北省直管的县级市辛集。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作为一个石家庄人,这些地方的名称由来,你知道吗?

新华区得名因境内的新华路。

石家庄有条复兴路,解放后改名为群众路,后来改为新华路,2015年,石获南路(自西二环北路至桥西区与鹿泉区交界处)也更名为新华路。更名后的新华路,东起车辆厂前街,西至桥西区与鹿泉区交界处。新华区包含,二环以内的新华路部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石家庄以前是一个小村庄,但原来的“石家庄村”所在的位置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原石家庄村的范围就在现在的大桥路以北,兴凯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东。今天我们看金亿城、新华集贸那一带,就是老石家庄村的区域。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桥西区最初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西,而统称"桥西"。 大石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区中心、大桥路与公里街交叉口东北侧、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之北。大石桥建于1907年,全长150米,高7米,宽10米,共23孔;桥身全系石灰岩砌成,坡面平缓;桥头两侧各有石狮雕塑二尊。该桥因采用大块方石砌成,故名大石桥。石家庄俗称的桥东、桥西即以此桥为界。

桥西区1955年改名为永安区。1956年与新华区合并称桥西区,60年曾将整个获鹿划归桥西区领导,69年与新华区分开取名红卫区,1979年恢复桥西区名称至今。2014年9月23日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后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长安区以当时境内长安路命名,提到长安路现在很多年轻的石家庄人都不知道是哪里,说起中山路,肯定没有石家庄人不知道,如今的中山东路就是原长安路、解放路合并而来,解放路就是地道桥到北国这一段,建设大街在往东,就是当年的长安路。

如今长安路虽然成为了历史名词,但长安区的命名一直持续下来。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裕华区以境内有裕华路得名。裕华路意为祝福繁华富裕之意,如今是石家庄的迎宾大道。

裕华区是石家庄市内比较年轻的区了,2001年1月22日才成立石家庄市裕华区。将正定县的留村乡、二十里铺镇,栾城县方村镇的方村、南焦、南王、赵卜口、宋村、东荆壁、西荆壁、贾村、台上、位同、南栗、南位12个村和 长安区 的裕东、裕华路、东大街3个街道以及原郊区的槐底街道、孙村街道的孙村、塔冢2个村划归裕华区管辖。如今裕华区因为起步晚,所以更容易大刀阔斧的建设,各方面风生水起,还代管着高新区,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了,没有辜负裕华之名。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井陉矿区原为井陉县地,后来因为矿,1950年井陉煤矿周围村庄置区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藁城区藁城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劳动生息。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槀城县,蒙古太祖初年(公元1205年),改稾城为藁城,意思是“水草丰美,绿树环绕”的地方。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鹿泉区石家庄周边很多地方的名字都与“鹿”有关,鹿泉也是其一,相传韩信有次外出狩猎,发现一只白鹿,追将过去,搭箭急射,待寻到时发现鹿未见,箭射在石头上,拔下箭来,一股泉水涌出,后取名白鹿泉,此地便得名“获鹿”(huai lu),后改名为鹿泉。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栾城区清同治《栾城县志》上记载:“栾城以栾武子肇封而得名。”

栾书姬姓,栾氏,谥曰武,人称栾武子,生年不详,晋景公、晋厉公时期执政大臣、统帅。栾书历任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三朝,并于前587年到前573年担任正卿。他才能卓越,从谏如流,颇识大体,却又口蜜腹剑,包藏祸心,为保卫自己的权威与利益而不择手段,最终激化国内诸多矛盾,导致晋国内乱暴发。最终被晋悼公废黜,生死不明。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晋州市《大明一统名胜志·直隶名胜志》记载:“自晋伐鲜虞围鼓,其君鸟鞮卒归于晋,乃知兹地属晋已久,州名盖取诸此。”晋州有2500余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北魏为秦置巨鹿郡郡治,元置晋州州治。1913年,民国时期改晋州为晋县,91年成立县级市改回晋州。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新乐市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新市县置新乐县,因古西乐邑谐音得名。相传人类始祖 伏羲生于甘肃天水、长于河北 新市(新乐)、殁于河南睢阳。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正定县春秋时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又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属赵。 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取真正安定之意,更名真定县,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西汉初属恒山郡(后改常山郡),清雍正间因避世宗胤禛名讳改名正定。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井陉县井陉本古地名,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云:“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 ,如灶之陉,燕赵谓山脊曰陉,下视如井,故谓井陉”。

井陉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述征记》载:“太行首起河内( 即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北至幽州(即今河北北部), 凡八陉: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 第四滏口陉, 第五井陉 , 第六飞狐陉,第七蒲阴陉,第八都陉。”关于对“陉”字的解释,《说文》:“山绝坎也”;《尔雅》:“山绝腔”;《疏》:“山形连延中忽断者名腔”。《辞海》释陉有两种含义:一是山脉中断的地方为陉, 二是陉同 “径” 。据此可知, 陉系山脉受河流切割而自然形成的横谷。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赞皇县公元前968年,周穆王举进兵,在巑山(今赞皇山,县城西南25公里)一带大败犬戎。得胜后,周穆王登游巑山,并封为赞皇山。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今赞皇县得名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赵县早在商朝的历史中就有了赵县的记载,当时为方国,一圉之地。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据《元和郡县志》卷17:“因赵国为名。”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灵寿县因县内产灵寿木而得其名。《史记·赵世家》索隐引《世本》称:“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今县因古灵寿为名。灵寿木,枝条上有明显的枝节,很像竹子,但比竹子的结节光滑,木质很是坚硬。

《山海经》载,灵寿木为远古一种奇树,似木类竹,长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顶端自曲,自然合杖制,不用加工即可做杖之用。老者以此杖助步,竟能敏思捷行(灵)、祛病延寿(寿),因名"灵寿木"。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行唐县据南王庄、南贾素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劳动生息。据乾隆年间《行唐县新志》:“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相传尧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阳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历该地,因名南行唐。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高邑县《后汉书·光武纪》载:建武元年(25年)光武从蓟(今北京)还至鄗,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城陌,即帝位,于是“改鄗为高邑”。高邑之名即由此而来。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无极县境内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 秦属钜鹿郡,西汉初置 毋极县,境东属苦陉县。东汉时属中山国。章帝时苦陉更名汉昌,三国时汉昌更名魏昌,毋极、魏昌属中山国,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毋级县城迁至今址。隋改魏昌为隋昌,唐改隋昌为唐昌。唐代 万岁通天 ( 武则天年号)二年(公元697年),毋极县始改为无极县。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7正定府《山川》载:“无极山本在无氏县西,距无极县一百六十余里,县以山名,实无山形也。”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平山县平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春秋时为晋国属地。战国时属中山与赵国。西汉初置蒲吾县,三国、魏晋袭汉制。隋开皇十六年(596)析蒲吾县一部置房山县。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房山县改名平山县,寓平息安禄山叛乱之意。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深泽县据《太平寰宇记》卷60祁州:“以界内水泽深广名之。”因地势低洼,时值大雨连绵,三水横溢,篱久不固,几成水国而故名深泽。

为什么叫正定?井陉?长安?一篇文章告诉你石家庄各区县名称由来

你是来自哪里的呢?现在又在哪里生活,欢迎评论区讨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514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