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下南洋”是与“闯关东”和“走西口”一样重大的人口迁徙活动。但是,下南洋的牵涉人数之多、地域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实属罕见。早期的南洋华工,在与当地民众交往融合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为当地的政经发展注入了活力。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泰国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唐人街是曼谷市区最繁华的商业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文招牌,似乎在诉说着历代华人在海外拼搏的故事。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每一个角落都凸显了传统中华文化的特色。但是,在这里大部分的华裔讲的是流利的泰语,懂得中文的越来越少,更不要说他们原有的潮州话了。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坐落在曼谷湄南河畔的红头船码头,200年前,一批又一批的潮汕人乘坐红头船抵达这里。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林先生,您是潮州人吗?

林先生:对,祖籍是潮州人。

记者:那您是第几代的华侨?

林先生:应该算第三代吧。第三代,从爷爷那一辈来的。

记者:林先生,您跟我说一下“红头船”这个名字的由来好吗?

林先生:红头船到现在都有,接近300年的历史。这红头船就代表广东这一带人,所以他们就坐这个红头船漂洋过海。

记者:来到东南亚这些国家打拼?

林先生:对对。

记者:当初潮州人来到泰国这个地方,他们是从事什么行业的?

林先生:基本上各行各业都有,但当时一般老一辈来的,开头一般都是以农业为主吧。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在曼谷,有一批喜爱传统艺术的华裔,为了坚持信念、保留传统文化,竭尽所能革新古老的戏曲。曼谷潮剧曾经风光一时,后来没落成酬神戏。潮剧艺术家庄美隆,为了挽救即将失去的传统文化,把潮剧翻译成泰语,以泰语唱潮剧。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庄老师,你现在在泰国,搞这个潮剧的表演艺术,会有碰到什么问题吗?

庄先生:那当然就是观众的问题了。我从事戏曲大概已经有50年左右,当时来的观众也不少,大部分的观众都是潮州人,但是也有一批泰国观众。泰国观众他很喜欢看,但看不懂。那潮州观众是越来越少,老的老、走的走。年轻一代呢,他受到的教育就是泰文,他想看,看不懂。主要就是语言的问题。

记者:戏曲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那你要怎样去争取观众,有想到要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个语言的问题吗

庄先生:起初是用泰语讲解,但是这么一来,他一讲解,我们这个在唱潮州戏的时候,就使得一批潮州观众没办法欣赏到很完美的唱段。所以我就想到一个办法,把我们中国的戏曲唱词改成泰语,用泰语来唱,才能够把这个戏曲成为这个泰国本地的一个表演艺术。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善堂是源于潮汕民间的慈善机构。从清朝末年开始,善堂香火随着潮州人下南洋谋生,而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为侨民做善事。

这座有百年历史的报德善堂,为社会做了大量的施医义葬、扶贫济幼的慈善工作。不但开办医院,还设立大学教授中文。他们的善举得到泰国社会各族人士的赞赏。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以往,南来的华人担心死后无人收尸,善堂便捐棺木给死者安葬入土。这种善心持续至今。为无依无靠的人捐棺安土,就连泰国人也来尽一份绵力。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令人惊讶的是泰国华人还拥有一套完善的救援体系。包括救援队、消防队和医疗队。工作人员再加上志愿队员,总共有4000多人,而且是24小时待命。身穿白色制服的是医疗队急救组,主要负责伤者或者是病人的简单医疗处理。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善心人士的捐献。

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是志愿救援组,他们都是来自泰国不同种族、国籍的志愿者。在下班后到这里来执行任务。他们负责处理车祸、火灾意外事件,以及无人认领的尸体。他们的无私精神让善举更具深义。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今天的马来西亚华人,大多是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从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迁移的中国人后裔。在马来西亚3000多万人口中,华族约占五分之一,是第二大族群。许多城镇的开埠和发展,都与华人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地处马来西亚西北部的槟城州,自1786年开发以来,各地商贾和移民聚集此处,从事贸易活动。多种文化、信仰和语言,在这里交融并存,形成了今天东西荟萃、丰富多元的文化色彩。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林小姐:槟城是最早的一个海峡殖民地,是1786年,有一个叫弗朗西斯萊特的人来开发的。可是很多人以为在弗朗西斯之前,没有华人 可是不是。实际上在弗朗西斯萊特来之前,已经有华人在吉打,所以当1786年8月11日,萊特在这边登陆、升旗礼的时候,第二天,辜礼欢就来这边,送一幅渔网给萊特。他送渔网给萊特,给一个洋人干吗,后来才发现原来他是闽南人,福建人,渔网怎么读呢?希望啊。所以他希望萊特,可以让他在岛上建房子,让他做生意,一起开发。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这片地方当地人叫“海乾”,福建话是海边的意思。南来的华人跨过这个地区,就可以上岸了。当年,来自中国福建的华人移民到此,因祖辈以海为生,同乡同姓的乡邻最为亲密。相帮互济、同造屋舍。

随着人口增加,向海中延伸的屋舍巷道与桥相似,因而取名为“桥”,并以姓氏来划分桥上住宅。在姓氏桥中,以姓周桥的规模最大,有75户住家。桥民先辈来自福建省泉州同安县杏林社。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林小姐:那这些桥呢,在不同的节庆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热闹。好像姓周桥是在正月初八拜天公,完了上来是初九,然后姓林桥是在中元节,七月的时候,然后姓杨桥呢,是在九月初九,我们拜九皇大帝。九皇大帝就是从姓杨桥这边送走的。365天里边有466个节庆,每天都不只有一个,那当然它有的是同一天,不同的庙在做(庆祝)嘛。那包括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所以你看,槟城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在1683年台湾的抗清运动被镇压后,忠于明朝的人士转入地下组织继续抗争。“天地会”就是当时民间最重要的秘密组织之一。据考证,今天马来西亚槟城的秘密会社就与“天地会”有关,许多被清朝通缉的天地会人士逃亡到南洋,其中几位领袖逃亡到槟城。在19世纪末,槟城约有85%的男性人口是秘密会社的成员。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林小姐:它是大伯公庙,可是这间不是普通的大伯公庙,它跟我们槟城早期的秘密会社很有关系的。所以我带你去看它的秘密通道,好不好?

记者:好啊,走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林小姐:看这个,第一道的秘密通道。它是通往本头公巷41号店屋。所以你通过这个门,就是它的屋子的后面。可以看到它有一个洞。我们现在去看第二个秘密通道。你看这边是庙。

记者:这庙的后面还有门呐?

林小姐:对呀,这个门可以开起来。这边还有一扇门,再开起来,就通向人家的房子了。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这是别人的家?

林小姐:对呀,你可以下到楼下去。据说槟城在1867年的时候有一场的大械斗,就是会党之间的打架嘛。那么英国政府就制止。这边呢,就是以前的建德堂,就以拜神、以拜大伯公的名义,成立了这个建德堂跟大伯公庙,变成了秘密的会社。所以,当英国政府来抓人,他们就会用这个通道来逃走。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菲律宾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位于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的群岛国家。早在公元三世纪,菲律宾就与中国展开了海上贸易往来。到了明朝,已经有华人移居这里。在今天菲律宾的民族中,华族约占两成,共计超过1000万人。从被西班牙统治到沦为美国殖民地,从对日作战到独立建国,华人参与了菲律宾的每一个时代变迁,也渐渐与主流社会融为一体。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菲华博物馆馆长洪玉华被誉为“菲律宾花木兰”,曾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洪玉华:西班牙在1521年接手统治菲律宾的时候,就命名给这个国家叫做Philippines(菲律宾)。西班牙开始的统治时期,很需要华人的工匠、他们的工艺。所以就开始一批一批的华人(进来),因为那个时候,在宋朝到明朝那个时候,很乱也很穷,所以很多人就移民过来。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洪老师,当初那些华人来到菲律宾的时候,他们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什么波折之类的?

洪玉华:有啊,6次的大屠杀。因为他们很怕华人,因为华人比较能干、肯做事,然后,他们很虐待(华人),他们(华人)的生活很苦。第二次屠杀是因为叫华人去开垦,300多人因为疟疾死掉,所以华人就反抗,西班牙殖民者就压迫他们,把他们杀掉。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那刚开始的时候,华人来到菲律宾,他们都是干什么行业的?

洪玉华:那个时候都是做那个工匠、做鞋子啦、买卖啦,做衣服做面包啦,烧饭啦。就是替殖民政府服务的这些工作,全部都是华人来做。如果没有华人,可能他们(西班牙殖民者)也不会待上333年了。因为每一次屠杀、每一次赶走华人,整个殖民(统治)都停顿了。因为没有人烧饭,没有人给他们洗衣服,所以就又开始叫华人回来。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华人被叫做“Xionglai”。用西班牙语念,跟闽南语“常来”同音。他们传授农耕、陶艺、纺织技术,分享肥皂和巧克力的制作方法,很多菲律宾语都带有闽南语发音。

我们这边菲律宾的菜都是用福建话的,菲律宾人以为那些是菲律宾话,其实不是菲语,白菜我们叫“pekcai”,“Toge”是豆芽,“Upo”是芦瓜。就是这样。很多这些菜,因为是华人来的时候,就教他们怎么耕种,教他们怎么种菜,所以很多这些知识是华人引进来的。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拉近与主流社会的距离,菲律宾华人主动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并捐钱建学校,和免费出诊,这些义举简称“三宝”。以此,逐渐提升华人在菲律宾的社会地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菲华义务消防队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并且受到菲律宾政府的重视和信任。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菲律宾的志愿消防组织是当地华人投入40年的人力和财力的成果。菲华火讯总会的顾问林厚缘,为救灾工作投入了不少心血。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林先生,你们这支华人的志愿消防队,是在哪一年正式成立的?

林先生:我们正式成立是差不多1970年代,12年前,我们就做了这个TXTFIRE。因为TXTFIRE就是用的SMS,所以我们叫TXTFIRE。

记者:你们现在有多少消防车,然后有多少志愿者呢?

林先生:我们现在全菲律宾岛有差不多140多个分队,有七、八百台的消防车,会员有七、八千位。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当初是怎么会成立这个华人的志愿消防队?

林先生:因为初期我们的华人区发生很多的火灾嘛,政府的消防配备不够,所以我们要帮他们,就成立了这个志愿消防队。我们初期就是很简单的,我们就是用简单的水桶,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们都买了很多的设备先进的消防车了。

记者:你们的志愿者全部都是华人吗?

林先生:大部分是华人,现在也有本地人了。可以说是爱心所使然。我们这边有紧急报警系统,现在有70多台,安装在我们所有的政府机构,医院和学校。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这个怎么运作?

林先生:很简单呐,他们只要按这个(警铃)就好,自动转到这边来了,我们就知道哪里有火警。收到这个(火警讯息),就用无线通讯器传给我们所有的志愿消防队员。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今天,志愿消防队收到通知,贫民窟发生一起火患。消防车火速赶到现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记者:我看到大概有二三十辆救火车,这台也是其中一个。这里的居民说,他们必须要给政府面子,先让政府的红色救火车先作业,志愿的救火车之后才能再参与。

义务消防队俨然已经是民间救火英雄,据说有8位弟兄在火场牺牲了。他们的英勇行为感动着当地人也加入到志愿消防队里来。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敬请关注

凤凰大视野之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不一样的南洋华人

编辑:苏珍妮、林梓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58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