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再过两天农历戊戌年就要结束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农历已亥年。相信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必定是心想事成,如果有的朋友稍稍遇到不顺,也不必灰心,因为明年正是肥肥美美的金猪年,一定能让大家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说起来,我们都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和很多国家相比,我们每年可以比他们多过一个新年,除去公历新年,我们还有独特的农历春节。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春节”,这个能够牵动每个国人情感的特殊节日。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年轻的“春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现在我们过的春节不过一百多年历史,甚至曾经差点夭折。

1912年1月1日,国父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通电全国,改用西洋历法,即公历,定一月一日为元旦。而元旦正是当时农历新年的称呼,就这样也被公历新年抢走了。

因为突然使用公历,大部分老百姓非常的不习惯。因为作为农业型国家的中国,农民们必须参考农历节气进行耕种,一下子改用公历,农民伯伯们纷纷表示困惑和不便。

而且由于改用了公历,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无法匹配,不光农民,更是引起了大多数国人的不满。于是为了缓解民愤,1914年民国政府宣布:“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春节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正式得名,之所以将正月一日取名为春节,是因为24节气之中的立春始终在这一天左右。且国民政府也希望通过这个办法逐渐消除农历的影响。

结果意想不到的是,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官方推广是官方的事,民间照样还是用着农历。所以我们现在两历并用其实是百年前群众智慧的结晶,从民国时期流传至今。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几近夭折时间很快又来到了1919年,这一年因为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五四运动”。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农历自然也逐渐受到了波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更成为了重点照顾对象,迎财神、压岁钱、送礼、放鞭炮等等与之相关的活动统统被拉出来鞭笞。

如1921年2月3日的《申报》刊登了《打破迎财神之迷信》的文章,其中写道:

“此所谓神,近于魔鬼,此所谓祭,近于行贱。姑无论于迷信,其居心之猥鄙,已不可问矣”,这样搞,只会一方面“养成恶劣思想”,另一方面“表现民性愚劣”,让洋人听了,“岂有不讶为愚狂传为笑谈者哉?”

尤其是1926年时张作霖领导的北京政府发行了附有迷信内容的旧历书《通俗历书》,同年又发行了将吴佩孚、张作霖、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列入“民国伟人图”的《中华民国十六年阴阳合历通书》。

进一步刺激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们的反封建情绪,无辜的农历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场从20年代末持续到30年代初的“废历行动”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开。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而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将其作为打压北京北洋政府的重要工具,“改元”从而进一步演变成为了“正朔”之争。如1929年12月25日刊登在《广州民国日报》上的《告奉行国历者》中写道:

“新旧历并用,是军阀假共和名行专制实的一种象征,彻底革命,非实行国历废除旧历不可。”

不过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实际行动上却远没有其文笔之上的犀利,反而采取的是一系列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不仅将和春节有关的一切民俗活动全部嫁接到公历新年上,更是对胆敢不遵守规定,继续过传统春节的国民进行处罚。

1930年《申报》甚至报道了当时有上海市民因为在家迎财神,不仅被没收贡品,本人更被拘留,还以靡费无益为借口罚了他14块钱……

这场明显矫枉过正的废历运动,因而发展到后面逐渐成为了连反对春节者都觉得可笑的闹剧。当时曾有报道社会教育团的讲演员周少英,在街头表演劝导大家不要过旧历的新年,结果下班回家后又继续做着过年的准备。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当时国内的普遍现象,一面在报刊上大骂春节,另一方面却是“嗯?真香!”因而这场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废历运动,最后却无声无息的结束。老百姓们依然是你说你的公历,我过我的春节,两者和谐相处,并无丝毫妨碍。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春节寻迹 虽然春节的今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但若追寻历史上的踪迹,“春节”的前世却可以寻迹到上古时期。

在中国的上古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年岁”的概念。古人认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代表了地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代表了天道。他们之间相互组合形成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代表了大道的无穷。

其中一甲子便称为“岁”或者“年”,采用这种纪年法,一岁的开始并不是正月一日,而是立春日,一年又以二十四节气区分。受其影响,到现在所有的历书其实都还是以立春为岁首计算生肖,并非正月初一。也就是说如今年农历12月29日是立春,那么这一天生下来的便是猪宝宝,不是狗宝宝了。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夏朝时制定了夏历,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农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称子月,但又以寅月(即农历的一月)为正月。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象征了天地复苏,新一年的开始。

后来商朝的殷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周朝的周历以子月(农历十一月),秦朝统一六国后又以农历十月为正月,汉承秦制。此后历代又几经变更,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农历。不过以前都误称其为夏历,实际是错误的,夏历至今已经大部失传,现在的历法是参考太阳和月亮运行制定的阴阳合历,内容产生了很大变化,只是依然采用了“夏正”,即以寅月(现在农历一月)为正月。所以从1970年后,我国的将“夏历”改名为“农历”或者称“阴历”。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话题再回到夏朝,夏历的制定主要是参考了天上星象的变化,比如当出现“斗柄指寅”即代表立春的到来。但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想像其误差一定是非常大,和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天都是正常的,耽误过节是小事,但是耽误了立春开耕却是影响非常大。

到了周朝建立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周宣王便命令周公旦择址迁都。于是周公采用了一种土圭侧影法,测量出了天下中心为洛邑,并在其之上建成了西周的都城。土圭侧影的具体过程已经失传,但原理和古代日晷计时的方法类似,实际是测出了当时地球北回归线的所在。

所以我国的古人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测出了北回归线的所在,真是厉害了我的国!

而这种方法除了确定了“天下之中”外,更重要的是为冬至日和夏至日提供了最准确数据。

“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

从此冬至日不再只是一个模糊概念,而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的具体日期,进而农历的每一天都可以被精准无误的确定,不会有偏差。

所以说起来,我们今天能够知道到底哪一天是春节,绝对要感谢三千多年前的周公旦。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名字演变正如之前所说“春节”这个名字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但新年的概念却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流传下来了,其称呼自然又经过无数的变化。

被公历新年抢走的“元旦”正是其使用最久,最被熟悉的名字。最早据说可以追溯到汉朝,由汉武帝确定,意思为“初始之日”,而早在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就有: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而由元旦引申出来的名字还有“三元”即年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正,元辰,元春,元朔,元首等。

在先秦时期又有上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后有岁旦、正旦、正日、三朝等,唐宋后又有元 、岁日、新正、新元、岁朝等。

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以公历1月1日为岁首,1914年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沿用当时的习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同时又保留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年轻”的传统节日,新年一起来聊聊农历春节的诞生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627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