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引言乳名,又称小字,小名。在中国古代,婴儿自出生之日起,父母就要在三个月内取好孩子的乳名,以便称呼。在秦汉时就在相关的文献资料上发现了"乳名"的记载,可当时的士人认为乳名太过于不正式,不雅,于是在正式的公开场合并不多使用。

但是被秦汉士人认为的不雅"小名"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乳名在魏晋南北朝如此流行呢?

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乳名《内则》载:"三月之末,择日,父执子右手,咳而名之 。"可见这也是一个由礼发源而来的习俗了。乳名的来源的确非常古了,但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先秦时期的小名的记载并不多见。加上先秦时期的史学体系发展的不成熟,文献上记载的名字与小名的区别也较为含糊。秦汉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名人的小名也渐渐地出现在文献上。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乳名在文献上的出现次数一时大增,南朝170年的历史,先后有24位帝王,其中有20个留下了乳名,这种历史现象是绝无仅有的。故吸引了一些史学家,文学家的注意力,于是大批的相关著作出世,例如《小名录》,《小字录》。隋唐时,乳名虽较为兴盛,但是其盛行度不如前朝。宋元以后,越来越崇尚礼教,称呼长辈的乳名被视为不敬长辈之举,渐渐地乳名也就隐晦下去了。

为什么乳名会在魏晋南北朝如此盛行?门阀士族崛起,家谱的大量编写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急剧动荡,带有贵族政治色彩的门阀政治登上历史舞台。士族门阀为了体现自身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优越性,大量的编写家谱,以区别庶族寒门,从而达到政治上门阀当政,经济上豪强主宰,文化上经学世传的一个垄断性的目的。而在家谱中就往往有人的小名的记载。如《轻诋》注:《王氏谱》日:"虎犊。彪之小字也。彪之字叔虎 ,彭之第三弟 。"《琅邪王氏谱》:"澄子二:詹蚤卒,次徽,字幼仁,小字荆产,晋右军司马 。"后世在写史书时,也多往往借鉴当时的家谱,加上要保障史料的完整性,家谱上的小名也就自然的被保留下来了。

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而且当时家族观念浓厚,社会上各方面的名流,尤其是政治文坛上的领袖是所属家族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些人往往社会影响力高,自然所属的家族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抬高。后世的人往往为了纪念这些人为家族带来的荣耀,一般会在家谱中做详细的记录。所以当时的很多人的乳名因此而被保留了下来。当然这是在家族制观念盛行的情况下。

民间习俗的传播,父母的美好祝愿当时五胡来犯,社会动荡,战争频发,许多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大多取卑贱之名,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在乱世中生存。这是民间的习俗,人们认为孩子取贱名,小鬼,判官觉得不好,低贱,不愿意摄他的魂,因而孩子容易养活长大。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人的死亡率很高,稍微染上较重的病,就只有束手无策,所以人们害怕孩子养不大,故取卑贱之物为名,比如猪,狗····

《醒世恒言》卷二七:"生下一个儿子,乳名亚奴。"

《风操篇》:"周公名子日禽,孔子名儿日鲤。"

但是取"贱名"为正名始终难听,故当时多用"贱名"为乳名。实际上也反映了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和对文字的魔力的深深信任。

魏晋南北朝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当时各种思想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并不能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社会上的思想还是较为开放,并没有后世"存天理,灭人欲"的极致思想。比如魏晋南北朝时,许多女子的姓名和乳名都能够写在史书上或者是墓志铭上,但是隋唐以后,就很少有女子的姓名留于史书了。实际上表明了当时男尊女卑思想没有发展到极致的思想现象,以及礼制的松动。

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再有当时的名士阶层中以乳名来称呼同辈好友是相当盛行,名士们思想开放,崇尚"任名教而越自然"的不求礼教约束的思想观念,并不觉得同辈之间称呼乳名是礼制尊卑的表现。相反,用乳名称呼同辈,在他们看来更能反映出两人交情匪浅。思想上的开放的确是乳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

另外,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浓厚的家族观念,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人士,都是依附于家族形态之中,故当时的社会形态不是一个个的独立家庭,反而是带有血缘色彩的家族。《小字录》载,晋献王司马攸小字桃符,文帝第二子,特所宠爱,每见攸抚床呼其小 字日:"此桃符座也。"乳名的产生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家庭成员的称呼,故社会形态的改变使得乳名的适用范围扩大了。随着家族的不断扩大,家族与家族之间的联系增多(联姻,政治合作·····),乳名也就渐渐泛化了。

最后,在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王朝更迭频繁,许多下层人民通过自我奋斗而成为皇帝,自然他们之前所依靠夺取政权的小集团大多也是下层人民,这样的一些人会在其过程中形成新的统治集团,但因为无法摆脱原先身份的局限性,故新的统治集团可能就不会有世代贵族那么多的讲究,乳名也就随便了。

乳名中的某些神秘色彩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被渲染上宗教文化的乳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很多信奉佛教的父母多为新生婴儿取带佛家语言的乳名。一是表达自己的信仰,二是希望自己信仰的"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平安长大的一种希望寄托。《世说新语》曾有关记载,如谢尚长女小字僧要,次女字僧韶,王讷之女不小僧首。

但典型的佛家化的小名就是小名前加"阿",小名在前加"阿"的现象虽自汉以来就有,但是魏晋南北朝为盛,例如曹操小名阿瞒,蜀国后主刘禅小名阿斗。"阿"与佛教是有密切关系的,严格地来说算佛家用语,像阿弥陀佛,阿育王,阿罗陀等。不仅如此,当时家庭成员的称呼也加了"阿",《木兰辞》:"阿爷无大儿""阿姊闻妹来"。可见当时佛教的盛行,就算不是一个佛教徒,也难免不会受这强大的社会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化的小字众多,但大多集中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也许与佛教的传播路线和时间有关),这与当时统治者的思想政治的倾向有关。

但当时不仅仅只出现了佛家化的乳名,同时在此时期盛行的还有道教,所以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带有仙道色彩的乳名。《魏书·徐謇传》中记载其子小名灵宝,《真诰》中记载许穆之弟小名也叫灵宝 。虽然乳名被不同的宗教色彩渲染,但是其本质与主旨都是一样的——寄托孩子平安长大的父母之愿。

乳名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乳名的禁忌——原始观念的残余在中国古代,乳名既有人化后的宗教色彩,也有原始观念的惯性残余。乳名往往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个体的标志,而是身体本质灵魂的象征。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相信万物有灵且灵魂不灭,故人也是如此。在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新生婴儿的灵魂较为脆弱,与肉体的结合尚不紧密,易分离。故产生了"叫魂"的习俗,古时候包括现在的一些农村地区的人认为用乳名称呼孩子,更容易使灵魂固于肉体,也更容易使丢失的灵魂归位。《搜神后记》中就曾记载山鬼想要知道人的姓名,以便加害的故事。可以体现乳名的一些原始禁忌的习俗和名字的重要性。

所以乳名渐渐地就与自己的生命挂钩,慢慢的产生了一些名字忌讳的习俗,其实就是"避讳"习俗的一种由来。故可以看见现在的一些父母在抱孩子时会边叫孩子的乳名,边摇动以安慰,其实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积淀。

结语古人对于起名这件事是非常重视的,小到孩子的乳名,大到以后的正式名和字。几乎所有的乳名或者名字都有一定的渊源。而乳名的寓意不仅仅包含了来自父母殷切的愿望寄托,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文化素养和宗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习俗。

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社会上所给予的礼制教化作用大大削弱,政治,经济,文化的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从而为乳名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温床。此后的历代王朝虽沿袭了"乳名"的风俗,但因礼制法网的不断加强,最终也难以恢复魏晋南北朝的盛况。

参考文献:

《中国民俗史》

《小字录》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664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