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湛江为什么有一些“麻”字开头的地名?是什么含义呢?

上次我们讲了湛江“那”字开头的村庄,经少数民族语言专家分析,“那”字出自壮语,是“田地”的意思。由于古文倒置的词序,“那什么”就是“什么样的田地”的意思。农耕时代,田地,稻田,关系着一家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受冼夫人一族的俚人统治。由于民族大融合,俚族已消失,融入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所以这个“那”字最早的来历很难说得清楚,只能说现在属于壮语。

同样,湛江还有一种以“麻”字开头的村庄,也是源自南越族。南越族,先秦时期百越各部落的其中一支部落。先秦时期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各个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而聚居于广东的南越部落即是百越部落其中一支系,后称为俚人,是今天广东地区壮族和疍家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北朝时,俚人与汉族大融合,到了唐朝,又细分为几个民族。

《海康县续志》卷六“坛”条记载:“(陈文玉)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出就荐辟,官本州刺史。旧有瑶、僮、侗、僚与黎诸‘贼’,皆惧归峒远去,自是雷无‘贼’患。”陈文玉就是雷祖,唐贞观年间,他管理雷州半岛时,这里有“瑶、僮、侗、僚、黎”五个少数民族,其实都是源自古代百越中的南越族。由于这些残留的少数民族不服教化,经常与朝廷对抗,因此常被称为“贼”,被军队讨伐,最终被逐出汉人统治的区域。

湛江为什么有一些“麻”字开头的地名?是什么含义呢?

古越人捕猎图

在汉语中,“麻”字的解释并不好听,也不吉利。一是指某些植物,二是指肢体被压后的不舒服感觉,三是指丧失感觉功能,四是指脸上的痘点,五是指一些混乱的纠纷。那么,“麻”字在古越语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只能推测与“海边”或“水边”相关。湛江有“麻”字的地名,大多数靠近海边,少数在河边。有的虽然不在海边或河边,但追溯历史,是因填海造田造地而成,早期也是在海边。如果既不靠海也不靠河,则可能是该条村与海、河有一定渊源,但这种情况极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地名。

湛江著名的军港——麻斜街道办,有麻斜、麻新、大麻瑶、麻瑶仔等地名,均靠海。清朝初年,麻斜这里设有炮台,用来打海贼的。

坡头区南调街道办有麻贯、麻东、麻西三条村,都临海,还有一条麻贯路直通海边。

坡头镇有一个麻登村,也靠海,这里围海的养殖的堤坝叫“龙王围”,水产养殖面积3800亩。村民绝大多数为黄姓,以务农为业村民以务农为主,闲暇时亦喜欢到浅海处围捕。

官渡镇有一个麻俸村,人口有2000多人,海滩涂2500亩,海水养殖650亩。村民根据优越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养蚝、养海鸭、养虾或是近海捕捞。

南三岛田头圩北面有一个麻弄村,西水有一个麻林村。麻弄村历史很悠久,建村于明代。在海岛上的村肯定是靠海,捕捞是当地人的主要副业,海边景色很美。网上还有麻弄村的一个视频——《渔家姑娘在海边》。据说是明嘉靖年间迁来的先祖以马为吉祥物,所以叫“麻(马)弄村”,吉祥的“马”都能误传为贬义的“麻”,你信吗?

霞山有一个城中村叫做麻登仔村,在四建的后面,北面是政治部,南面是步行街,现已改为麻登社区,位于霞山繁华路段。这一片原来是临近大海的,后来因为填海才稍微离海边远一点,但现在从麻登社区去去霞山观海长廊开车也就5分钟。

上面所说的这一串姓“麻”的村,从麻斜开始,从南到北排列下来,都在麻斜海沿海,看来是当年俚族某个部落一路占领下来的。

湛江为什么有一些“麻”字开头的地名?是什么含义呢?

麻斜海的风景

接下来说一下有名的麻章。可能有人会问:麻章不靠海,为什么也叫这个名?这就要从历史说起了。湛江湾(麻斜海)有很多大小海湾深入内陆,如现在的龙王湾,从麻俸一带一直深入到官渡镇,再从官渡镇向廉江市平坦方向走,弯弯曲曲深入内陆十多公里。而古时的赤坎,作为一个古商埠,也有很多优良的小港湾,有时小港湾也深入内陆。如麻章沙墩村,古时就有一条海湾(海沟)从赤坎的鸭乸港一直延伸到这里,再往镇圩的方向走。现在村庄的东边(寸金书院东)还有一条近十米深,宽有近二十米的深沟,这条村崇拜的主神是妈祖。虽经沧海桑田,加上赤坎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沟里没水了,但可以推断,以前的麻章是靠近海边的。

徐闻海安镇有个麻城村,靠近杏磊港,也是海边。据说清乾隆初年,许姓从湖北麻城迁至此,为纪念故土,所以取名为麻城。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牵强,清之前这里肯定是有名字的,乾隆朝又不是很远,查族谱也能查到。

雷州附城镇有麻亭、麻演两条相邻的村。麻演村在麻演渡北岸,以渔业为主,海产品金钩虾米出名。麻亭村确实不靠海,但是靠近南渡河,也符合“水边”的条件。

雷州南兴镇有麻廉、麻参两条相邻的村,靠近南渡河,与水有关。

雷州白沙镇麻扶村,从地图上看,这是一条不靠海、也不靠河的村。为什么也有“麻”字呢?据《湛江地名志》介绍,这条村的意思是“船夫村”,那可能还是跟船跟水有关。由于这里经过南调河一千多年的冲积,可能在南越族居住的时候靠海,现在不靠海了。比如雷州东西洋的万亩良田,以前都是海滩,靠填海而成的。

白沙镇还有一个墨城村,这里我们也列入。因为《旧海康县志》中,它被称为“麻蛇村”,民间又叫“麻城村”。这条村跟蛇毛关系没有,古越语原意为“水浸村”。因村址在洋田平原的南渡河畔,古时常被海潮所浸没。

雷州东里镇有一个麻岭村,原来那个岭字非常难写,据说是山坡长满野芝麻的意思。这条村是沿海岸延伸呈块状,村民以渔业为主的,一个典型的海边村。芝麻,你信吗?

遂溪黄略镇有一个麻蕾村,村东头为海湾,滩涂养殖业发达,村民围海养殖鱼虾。

遂溪草潭镇麻公村,村前临北部湾,据着因为村人信奉海神“麻公”而得名,村民以渔业为主。“麻公”这种海神没听说过,但这确实是一条海边村。也许用“麻公”来解释可规避少数民族吧。

湛江为什么有一些“麻”字开头的地名?是什么含义呢?

雷州有些麻姓村庄在河边

有网友提出,雷州那几条麻字村,其实在古代本来就是靠海的。那几条村的田地是带咸味的,应该是几百年来慢慢形成的湿地,被近代人填海造田成了现在的样子,所以有时还有海水倒灌入田地的现象。

吴川只查到塘缀有一个麻文村,近鉴西河(塘缀通津河)。廉江的大地名我没查到以“麻”开头的,只有青平镇有一个“卖麻”,据说原是一马市,初名“卖马”,后谐音为“卖麻”。地名越改越难听,感觉有蹊跷,这条村是沿河岸延伸的,靠河边。

从以上的地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湛江“麻”字地名大多靠海边,也有靠河边的,只有个别村跟水没有多大关系,但也有一定渊源。

二、“麻”字开头的地名在湛江不算多,估计因为“麻”字汉语中不雅,不吉利,改名的较多。不像“那”、“调”等古越语字,比较吉利或中性。比如坡头区南三岛地聚村原名“麻练村”。东海岛的网友说,他们岛上的“麻”字村全部改为“文”字了。

三、由于少数民族被认为是不服教化的“贼”,在封建社会是低等民族,群众对村名的解释尽量与汉人或汉字靠边。但大多是误传的解释,比如用湖北的麻城、山上的野芝麻或以马(麻)为吉祥物。

四、由于时代久远,“麻”字村名已经无法追溯完整的意思。如“麻斜”不是“海边一个斜着的村庄”,“麻章”不是“海边的文章”,“麻蛇”更不是“海边的蛇”。这些用汉字写的古越语地名,往往有一个与汉字完全没关系的意思,但极少有人可以解释,可以说已经失传了,除非有《古越语字典》才可以复原。但问题是,南越俚族已经消失了,去哪找字典呢?

由于资料有限,本文只是只是解读大的地名,一些小的地名不包括在内。关于湛江“麻”字的地名,你是否赞成我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不同意见,让我们共同研究讨论。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691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