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千古绝唱,一代骄杨

「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千古绝唱,一代骄杨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词中热切怀念的“骄杨”就是他的夫人和战友杨开慧。由于杨开慧英年早逝,再加上她留给世人的东西太少,所以真正了解她的人并不多。

出身书香门第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她虽为女儿身,却有名、有字、有号。她出生的那天早上,红霞万朵,似山花,如火焰,把整个板仓映得通红。面对这美丽壮观的奇景,思想开放的杨昌济给女儿起名杨开慧,号“霞”,字云锦,期望女儿的一生犹如灿烂的云霞,美丽而火红。纵观杨开慧短短29年的生涯,不容置疑,她为中国革命的付出和贡献也正如这火红的云霞般炫彩而夺目。

杨家在板仓是名门,几代大户。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当时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先后在日本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及英国爱伯汀大学留学,并曾赴德国考察。对西方教育、哲学和伦理学之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均有深入研究。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平江县石洞人,向家也是诗书世家。出身书香世家的杨开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姐姐杨琼在杨开慧出生的前一年不幸夭折,所以除了杨开慧以外,同辈的只有哥哥杨开智。

杨昌济给儿女以智和慧取名,可见其对文化知识的重视。7岁时,杨开慧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下,板仓从来没有女孩上学读书,在杨开慧家人的努力下,杨家斜对面的杨公庙小学即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才破例为杨开慧等7个女孩子单开了一个班。三个学期后,杨开慧转学到离家5里路远的隐储女校。这所女校是由一位日本留学生创办的,图书很多,也比较开明、进步。杨开慧学习很刻苦,在这里接受了很多进步思想。为了求学,杨开慧还先后就读于衡粹女校和县立第一女子学校。

出身书香门第并接受了良好学校教育的杨开慧博览群书,阅读了很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书籍以及文艺书刊,并练就了一手的好毛笔字。在杨开慧纪念馆,我曾看到过其手迹,功底很深。

由于父亲杨昌济经常给她讲述在国外留学时的一些见闻,耳染目濡下,杨开慧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她从小就非常喜欢《木兰辞》,很向往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活,对辛亥革命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百听不厌。

“润”“霞”浪漫情

江南女子多才隽,自古湘女最多情。长沙古代才女虽比不上江浙一带的有名,然而近现代湖南却涌现出了向警予、蔡畅、丁玲、杨沫、琼瑶、谢冰莹、白杨等一批奇女子。出身名门,长于书香门第的杨开慧除了深具大家闺秀的才华横溢、超凡脱俗外,在情感的世界里,更是一位浪漫多情的纯真女子。与杨开慧缔造浪漫爱情的另一半就是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杨昌济的得意门徒。1913年毛泽东被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录取。当时杨昌济正在这所学校执教,担任毛泽东的伦理学教师。学识渊博、思想进步、授课风趣、诲人不倦的杨昌济教授,得到了求知若渴、抱负远大的毛泽东的尊敬和钦佩。在杨家,毛泽东是常客。遇到不懂的问题,毛泽东总是登门求教。杨先生和毛泽东之间无拘无束,纵论天下大事、治学之道、救国之路、人生哲学,气氛十分热烈。毛泽东颇有见地的宏论,激情豪放的言语和崇高远大的抱负,深深打动了才女杨开慧的心。可以说,毛泽东和杨开慧他们之间朦胧的恋情,从一开始,就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从对人生崇高境界的共同渴望和追求开始的。

「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千古绝唱,一代骄杨

以后的日子里,毛泽东送给杨开慧的不是鲜花和蜜语,而是用心血凝结而成的日记和文章。杨开慧同样是用慧眼、心灵,去阅读和感悟毛泽东的日记和文章,学习他的思想方法,领会字里行间跳跃的人生火花。随着讨论和交流逐渐频繁,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思想、情趣、爱好也越贴越近。在杨昌济的影响下,寒冬时节,毛泽东用冷水沐浴;大雨滂沱,他在野外奔跑;江河湖泊,他去搏击风浪。同样,杨开慧也坚持冷水浴、深呼吸、常吃硬食等方法锻炼身体。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与此同时,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杨开慧随全家迁往北京。不久,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在北京的日子里,毛泽东与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在毛泽东的指导和帮助下,杨开慧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新俄罗斯研究》以及英文版的《布尔什维克》等革命书刊,接触了许多革命青年,了解了更多的社会实际、吸收了各种新思想。

在心心相印的接触中,17岁的杨开慧和25岁的毛泽东陶醉在浪漫的如诗如画的爱情中。在北京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和北海的垂柳之下,高大伟岸的毛泽东经常带着娴静端庄的杨开慧闲情漫步,1919年4月,毛泽东离开北京转道上海回到湖南,在长沙修业小学任教。杨开慧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称之为“润”。毛泽东回信,称呼也是一个字:霞。

共同的爱好和理想使毛泽东和杨开慧走到了一起,1920年冬天,两人住在了一起。不久,寒假来临,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19岁的杨开慧和27岁的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仅仅花了六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杨开慧不坐花轿不拜堂,不戴凤冠不披纱,坚决“不作俗人之举”,在封建习俗盛行的20世纪20年代,杨开慧的这种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的做法,堪称新人新风气。

「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千古绝唱,一代骄杨

1924年,杨开慧带毛岸英、毛岸青在上海

性格坚强的毛泽东和杨开慧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境界,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是伴随着革命的浪涛波澜起伏的,别离、思念和等待构成了他们爱情生活的主旋律,两人的婚后生活是离多聚少。为了表达相思之苦,擅长写壮志豪情诗词的毛泽东为杨开慧写下一生中少有的以儿女之情怀的诗词。

1920年,毛泽东在与杨开慧结婚前写下了第一首爱情诗词《虞美人,枕上》送给杨开慧。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1994年这首词在《人民日报》首次披露时,文字作了些修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看到的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词,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恋思柔情,令人动容。

1923年毛泽东在告别新婚的杨开慧时曾填过一首词赠杨开慧:

《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两情依依,跃然纸上。

隐蔽于板仓老家的杨开慧在1928年10月曾写《偶感》诗一首,把对丈夫的思念凝聚纸上。这首诗直到1983年才在杨开慧故居的墙缝里被发现。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也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念我远方人,复及教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可惜毛泽东生前没有看到这首诗。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才华横溢、浪漫多情是杨开慧性格的一面,而思想解放、政治觉悟高则是杨开慧性格的另一面。

杨开慧在北京时,经历了五四运动,再加上杨昌济和毛泽东的教诲和环境影响,使杨开慧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她到长沙教会办的福湘女中时,不做礼拜,而且是全校惟一剪短发的学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派”的象征,限令其在三个月内蓄起发来,杨开慧则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在此期间杨开慧还在《湖南通俗报》和福湘的校刊上,发表了《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等文章,用尖锐泼辣的笔锋,畅快流利的白话,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

杨开慧在批驳袁枚功在京报副刊上发表的《女权高于男权》的文章中,杨开慧的笔锋更是直指要害。她呼吁妇女们“绝对不能容许人家把我们做附属品看”,“努力要求政府给予我们彻底的平等法律”。

1921年7月,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了。1921年秋,杨开慧光荣地加入丁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不久,为了掩护毛泽东的活动,杨开慧毅然辞去了岳云中学的教师工作。在艰难、危险的斗争环境中,杨开慧一直负责湘区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她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各个秘密联络点,传送党的文件和毛泽东的指示。并为工人夜校讲课。此外,杨开慧还经常帮助毛泽东草拟签发文件,整理材料,毛泽东那篇影响深远的光辉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凝聚了杨开慧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千古绝唱,一代骄杨

毛岸英回湖南时与姥姥、舅舅合影

1922年10月24日,毛泽东和杨开慧爱情的结晶出世了,杨开慧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毛岸英。1923年11月2日,生下第二个儿子毛岸青。1927年4月4日,毛泽东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也呱呱落地。由于毛泽东事务繁忙,杨开慧的三次生产,毛泽东都没能陪在身边,家庭生活的负担并没有使杨开慧放弃革命工作。

「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千古绝唱,一代骄杨

1962年,毛岸青看望90高龄的外婆。左起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刘思齐、毛岸青、邵华、表妹杨英

1925年2月,毛泽东与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回韶山,杨开慧第一次到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在此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毛氏宗祠、毛震公祠、郭家亭、如意亭等处办起了十多所农民夜校。杨开慧亲自在夜校上课。1925年6月,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湖南韶山支部。

海枯石烂心不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她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1930年10月,杨开慧刚从一个秘密联络点安排完工作回来就不幸被捕了。在杨开慧被捕的十多天时间里,清乡司令部5次提审杨开慧,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人员名单和与毛泽东的秘密联络通讯地址。她经受住了皮鞭抽、木棍打、竹签扎、杠子压等酷刑,回答也只有3个字:“不知道!”

敌人又把杨开慧请进有新闻记者在场的客厅里诱骗说,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下午1时,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1930年12月,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围剿”的毛泽东从报纸上得悉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写信给杨开慧的亲属,在信中他悲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千古绝唱“蝶恋花”

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来信,勾起了毛泽东内心世界难以平息的情感波澜,他满怀深情地写下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一曲《蝶恋花》表达了毛泽东和杨开慧之间那种深深的爱,永恒的情。我们每一个后来的中国人,都可以从这首诗和它的背景中体会到什么是人间最纯最美的爱情。体会到我们前辈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为后人而牺牲的中国人,有着多么美好的内心情感世界和至高无上的真情。正是这样的性情中人,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人中翘楚。只有这样至情至意的性情中人,才会为理想和挚爱献身。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693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