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昜「揚」129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12 3 0 129

足高氣揚(足高气扬),◆猶言趾高氣揚。語本《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明][沈德符]《野獲編‧諧謔‧術藝》:“若初進者足高氣揚,凌轢前輩。”○《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宰孔]視[桓公]足高氣揚,似有矜高之色。”○[清][史震林]《西青散記》卷二:“夫席父兄之蔭者,志溢神肆,足高氣揚。”亦作“足高氣強”。○[明][馮夢龍]《智囊補‧明智‧伐衛》:“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氣強,有伐國之志也。”參見“趾高氣揚”。

志高氣揚(志高气扬),◆志氣高昂而自得。○《史記‧蘇秦列傳》:“家殷人足,志高氣揚。”○《醒世姻緣傳》第六五回:“況且那小器量的人,一旦得了橫財,那樣志高氣揚的態度,自己不覺,旁的人看得甚是分明。”◆补证条目■志气高昂而自得。○郑振铎《锄奸记》:“我向来不喜欢打‘落水狗’。但关于‘奸’‘伪’一类的东西,却不仅仅是‘狗’,有许多至今也还不曾‘落水’‘遭祸’,还是志高气扬,行所无事。”

折揚(折扬),◆猶激蕩。○[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發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

招揚(招扬),◆招展;飄揚。○[郭沫若]《後悔》:“白字紅底的幌子,在各層的洋樓上招揚。”

張揚(张扬),◆宣揚;聲張。○《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陸遜]整肅部伍,張揚聲勢,望[襄陽]進發。”○《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你們出去,切不可張揚!若違我言,拿來重責。”○[姚雪垠]《燕遼紀事》第二章:“此係一時誘[洪承疇]不死之計,倘若張揚出去,傳之屬國,便有失上國體統。”

贊揚(贊揚),◆1.稱贊表揚。○[唐][柳宗元]《上河陽烏尚書啟》:“小子久以文字進身,嘗好古人事業,專當具筆札,拂縑緗,贊揚大功,垂之不朽。”○[陳學昭]《工作着是美麗的》上卷二八:“她在親戚朋友之前那麼地贊揚[曉平],現在拿什麼理由來說明自己的出走呢?”[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九:“二公立朝貞亮,有信史在,不假鄉邦後進之贊颺。”◆2.稱贊;頌揚。颺,同“揚”。○[唐][柳宗元]《上河陽烏尚書啟》:“小子久以文字進身,嘗好古人事業,專當具筆札,拂縑緗,贊揚大功,垂之不朽。”○[陳學昭]《工作着是美麗的》上卷二八:“她在親戚朋友之前那麼地贊揚[曉平],現在拿什麼理由來說明自己的出走呢?”[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九:“二公立朝貞亮,有信史在,不假鄉邦後進之贊颺。”

遠揚(\远扬),◆1.向上揚起的枝條。○《詩‧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朱熹]集傳:“遠揚,遠枝揚起者也。”○[唐][王維]《春中田園作》詩:“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2.遠走;逃跑。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此風一播,一般在前[清]作官者,均已遠揚。”◆3.傳播到遠處。○[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司馬先生]問他,前幾天我們家中有琴音遠揚,是誰人彈的?”◆补证条目■传播到远处。○林汉达等《上下五千年·李定国坚持抗清》:“一时间,南明军威名远扬,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和贵州都纷纷归属于永历政权。”

游揚(游扬),◆1.宣揚;傳揚。○《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僕游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僕之深也!”[清][張尚瑗]《謁韓文公祠》詩:“濟濟[伊][洛]徒,游揚復[羅][李]。”○[孫中山]《建國方略‧行易知難六》:“此皆[加爾根氏]在[倫敦]各報為吾游揚之言論也。”◆2.幽晦貌。○[南朝][梁][何遜]《暮秋答朱記室》詩:“游揚日色淺,騷屑風音勁。”○《隋書‧音樂志中》:“卷舒雲泛濫,游揚日浸微。”

游光揚聲(游光扬声),◆流傳榮譽,播揚名聲。○[清][錢謙益]《吳中名賢表揚續議》:“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賁及,著作繁富,游光揚聲,傾動海內者矣。”○[清][錢謙益]《督漕李石臺使君去思記》:“今夫達官能人游光揚聲傳遽公卿者,生祠堂屋,幡幢刺天,或彝為溲牢矣。”

遊揚(遊揚),◆宣揚,傳揚。○[唐][駱賓王]《與程將軍書》:“曲垂提獎,廣借遊揚。”○[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摺:“那負朋友的,受他的周濟,虧他的遊揚,真是如膠似漆,刎頸之交;稍覺冷落,卻便到處去趨炎趕熱。”○[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續集‧某少君》:“請為君遊揚閭里,以訓童蒙,亦自食其力之一道也。”

幽揚(幽扬),◆低微而悠揚。○[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舞臺左隅有琴聲幽揚而起,隨後有低抑的男子歌聲。”

隱惡揚善(隐恶扬善),◆隱瞞人的過惡,宣揚人的好處。○《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你若三朝便回,隱惡揚善,也不見得事敗。”○[魯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但我對於有關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將羅馬字來替代,既非歐化,也不是‘隱惡揚善’,只不過‘遠害全身’。”

意氣揚揚(意气扬扬),◆亦作“意氣洋洋”。◆形容自負得意。○《晏子春秋‧雜上二五》:“[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漢][劉向]《列女傳‧齊相御妻》作“意氣洋洋”。○[宋][俞文豹]《吹劍四錄》:“今時晚生晚輩,頭角撐獰,稍能自振,則意氣洋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他便意氣揚揚的跑到[閩縣]衙門,立等着對質。”○[郭沫若]《史學論集‧論儒家的發生》:“古代為人臣受天子或諸侯之命,是很光榮的事,每每是意氣揚揚的。”○[康濯]《代理支書》一:“﹝[王定國]﹞很有一番心雄志大,意氣洋洋的派勢。”

意氣飛揚(意气飞扬),◆猶意氣風發。○[清][李漁]《慎鸞交‧席捲》:“我看[華郎]精神發越,意氣飛揚,不久自然榮貴。”○《花月痕》第四八回:“到了出師這一日,大家意氣飛揚。”○[李光]《友人劉競生續學保定詩以送之》:“意氣飛揚好身手,勉之行矣莫蜘躇。”

揚子江(扬子江),◆[長江]在今[儀徵]、[揚州]一帶,古稱“揚子江”,也寫作“楊子江”。因[揚子津]而得名。近代外國人常通稱[長江]為[揚子江]。參見“楊子津”。

揚音(扬音),◆謂發出高亢的聲音。○[戰國][楚][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歎。”○[南朝][宋][鮑照]《日落望江贈荀丞》詩:“惟見獨飛鳥,千里一揚音。”

揚意(扬意),◆1.表達意志。○《楚辭‧劉向<九嘆‧憂苦>》:“歎《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於《九章》。”○[王逸]注:“言己憂愁不解,乃歎吟《離騷》之經,以揚己志。”◆2.啟迪情思。○《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臣幸得以經術為郎,而好讀外家傳語。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可以覽觀揚意,以示後世好事者讀之。”

揚揚自得(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樣子。語本《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資治通鑒‧後唐潞王清泰元年》:“反使我輩鞭胸杖背,出財為賞,汝曹猶揚揚自得,獨不愧天地乎!”[明][劉若愚]《酌中志‧兩朝椒難紀略》:“每叩見時,或揚揚自得,或笞詈左右無所忌。”

揚揚得意(扬扬得意),◆十分得意的樣子。○《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獨[楊素]殘忍深刻,揚揚得意,以為‘太子由我得立’。威權震天下,百官皆畏而避之。”○[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今人不知作詞之難,至於豔詞,更以為無足輕重,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其可恥。”○[茅盾]《小圈圈裏的人物》:“許多表示勝利的眼光都毒辣地拿[小李]當作箭靶,那位‘小天才’的揚揚得意,更不待言。”

揚揚(扬扬),◆1.得意貌。○《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積足以揜其口,則揚揚如也。”○[楊倞]注:“揚揚,得意之貌。”○[唐][柳宗元]《辨伏神文》:“伏神之神兮,惟餌之食……君子食之兮,其樂揚揚。”◆2.飄逸貌。○[明][凌濛初]《虯髯翁》第二齣:“似這般揚揚神采誰相類,昂昂氣宇誰能配。”◆3.飄揚貌。○[宋][王令]《終風操》:“雲之揚揚,油油其蒙,望我以雨,卒從以風。”○[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摺:“今日紛紛揚揚下着如此般大雪。”◆4.自若貌。○《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二載》:“[巡]且死,顏色不亂,揚揚如常。”○[宋][洪邁]《夷堅丙志‧福州大悲巫》:“兩兒揚揚如平常,略無所知覺。”○[清][魏禧]《賣酒者傳》:“是日也,賣酒者顏色揚揚如平時。”○[茅盾]《色盲》一:“和青年女子獨對,而且在一個汽車裏,這在他還是第一次,雖然不至於手足無措,確有幾分徬徨無主了,然而[李蕙芳]是揚揚自若。”

揚言(扬言),◆1.大聲地說。○《史記‧夏本紀》:“[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為興事,慎乃憲,敬哉!’”○《漢書‧蕭望之傳》:“[朋]出揚言曰:‘我見,言前將軍小過五,大罪一。’”[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庠]于廣坐揚言曰:‘七十致仕,禮之正也,當自大臣為始。’”[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芍亭]曰:‘夜來[寒影堂]中,不知何人揚言曰[謝山]得子,故來賀耳。’”◆2.對外宣揚或故意散布某種言論。○《戰國策‧秦策四》:“[楚王]揚言與[秦]遇,[魏王]聞之,恐。”○[唐][元稹]《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由是,負氣勢者相與皆怨恨,又無可為毀,乃揚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眾不願久為帥。’”[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賈兒》:“久之無異,乃離門,揚言詐作欲搜狀。”○[巴金]《家》三十:“[覺民]便開始采用第二步的戰略,就是在外面揚言如果家庭不尊重他的意見,他便要采取最後的手段。”◆3.誇大其辭。○《大戴禮記‧文王官人》:“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

揚玄(扬玄),◆謂[漢][揚雄]所著的《太玄經》。○[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常參[莊]辯裏,亦造[揚]《玄》末。”

揚休(扬休),◆謂陽氣生養萬物。揚,通“陽”。○《禮記‧玉藻》:“頭頸必中,山立,時行,盛氣顛實揚休,玉色。”○[鄭玄]注:“揚,讀為陽……盛聲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休物也。”○[孔穎達]疏:“使氣息出外,如盛陽之氣生養萬物也。”

揚文(扬文),◆匕首名。○《藝文類聚》卷六十引[三國][魏][曹丕]《典論》:“[魏]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堅冰,名曰清剛;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揚文。”參見“九寶”。

揚威(扬威),◆顯示威勢。○《史記‧酷吏列傳》[唐][司馬貞]索隱述贊:“乳獸揚威,蒼鷹側視。”○[唐][顧況]《送從兄使新羅》詩:“揚威輕破虜,柔服恥征[遼]。”○《楊家將》第二十回:“一者巡撫邊軍,二者揚威以震北番,令他不敢正視中原。”

揚説,◆犹扬言。宣扬;大声说。○《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又兼狄家的覓漢伙伴不曾分得銀錢的,心裏氣他不過,到處去彰揚,不止他本村揚説的一天一地,就是隣莊外縣,都當了一件異事傳説。”又第四五回:“狄希陳又等了一會,見他睡得更濃,還恐怕他是假裝,揚説道:‘這卓上冷,我待要牀上睡去。’”

揚示(扬示),◆佯示,表面裝作。○《水滸傳》第一○六回:“[吳用]、[朱武]上雲梯,看了城池形勢,下來對[宋江]道:‘這座城堅固,攻打無益,且揚示攻打之意,再看機會。’”

揚師(扬师),◆猶陳兵。○[明][邵璨]《香囊記‧羈虜》:“揚師振旅,張皇兵勢,闞貔貅堪畏。”

揚聲器(扬声器),◆把電能轉變為聲波的器件。由磁鐵、線圈、紙盆等構成。一般用在擴音機、收錄機和電視機上。

揚聲(扬声),◆1.高聲。○《晏子春秋‧諫上二二》:“[湯]晰而長,頤以髯,兌上豐下,倨身而揚聲。”○《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江陵樂三》:“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劉心武]《班主任》四:“耳邊響着一片揚聲爭論與喁喁低議交織成的音波。”◆2.傳播名聲。○[漢][孔融]《論盛孝章書》:“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宋][曾鞏]《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學則知經,文則能賦。矧曰方聞,揚聲天路。”○[清][錢謙益]《錢塘縣知縣李白春授文林郎制》:“今之吏介在通都大邑,飭廚傳,走竿牘,游光揚聲,拜除如流。”◆3.揚言。○《後漢書‧班超傳》:“乃期大會諸國王,因揚聲當重加賞賜,於是[焉耆王][廣]、[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人相率詣[超]。”○《新唐書‧吐蕃傳下》:“﹝[恐熱]﹞乃揚聲將請[唐]兵五十萬共定其亂。”○[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林‧韓林建言知名》:“[廷和]撥亂返正,足稱救時宰相,[道]指為元惡,且先揚聲,邀人浼止,及補外而始發之,其心跡詭祕可見。”參見“揚言”。◆4.為喪家助哀。○[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喪筵之室,俾妓婢唱悲切聲,以助主人之哀者,謂之揚聲。不知起自何代。”一說,舉哀。○[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哭為禮儀說》:“揚聲,舉哀也。”

揚善(扬善),◆宣揚好人好事。○《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揚清(扬清),◆謂稱揚美德。○[唐][司空圖]《成均諷》:“變唯尚質,貴在揚清;動以敷愉,綽之仁義。”參見“揚清激濁”。

揚棄(扬弃),◆哲學名詞。德語aufheben的意譯。音譯為“奧伏赫變”。包含拋棄、保留、發揚和提高的意思。指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不是簡單地拋棄,而是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東西,又保留和繼承以往發展中對新事物有積極意義的東西,並把它發展到新的階段。○[秦牧]《長街燈語‧北京春節》:“春節的風習也已經受到‘揚棄’了。發揚了好的、健康的,而拋棄了壞的、腐朽的了。”

揚氣(扬气),◆體面;神氣。○《白雪遺音‧嶺兒調‧煙花柳巷》:“﹝你﹞買分重禮,打幾件首飾,前來賀喜。奴也光彩,你也揚氣。”○《官場現形記》第十回:“後來他丈夫在[山東]捐了官,當了差使,越發把他揚氣的了不得。”○[老舍]《柳屯的》:“小丫頭片子,有了婆婆家就這麼揚氣,擱着你的!”

揚旗(扬旗),◆1.揮動旗幟。○《後漢書‧陳蕃傳》:“加兵戎未戢,四方離散,是陛下焦心毀顏,坐以待旦之時也。豈宜揚旗曜武,騁心輿馬之觀乎!”[康濯]《三面寶鏡》二:“其他小隊長也跟着揚旗擺陣。”◆2.鐵路信號的一種。設在車站兩旁,在立柱上裝着活動的板,板橫着時表示不准火車進站,板向下斜時表示准許進站。○[楊朔]《秘密列車》:“往下一望,恰好到了[新立屯]。車站揚旗落了,出現了綠燈,招呼進站。”◆补证条目■挥动旗帜。○《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鍾明、鍾亮各引一百人左右埋伏,准備策應,餘兵散布山谷,揚旗呐喊,以助兵勢。”

揚名顯親,◆○《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后以“揚名顯親”谓将自己的名声传扬于世,从而使双亲显耀。○唐白居易《王庭凑曾祖五哥之可赠越州都督祖未怛活可赠左散骑常侍父升朝可赠礼部尚书制》:“我有列臣,本於良胤,奮發而勵節許國,感激而揚名顯親。”○元同恕《朝列大夫佥汉中道廉访司事傅公墓志铭》:“中順將終,遺言孝弟忠信、揚名顯親爲能子,公敬服不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医》:“生不能揚名顯親,何以見老母地下乎!”○巴金《〈巴金选集〉后记》:“我生在官僚地主的家庭……自小就跟着私塾先生学一套立身行道、扬名显亲的封建大道理。”

揚名(扬名),◆傳播名聲。○《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唐][李白]《東海有勇婦》詩:“豈如[東海]婦,事立獨揚名!”[巴金]《<巴金選集>後記》:“我生在官僚地主的家庭……自小就跟着私塾先生學一套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的封建大道理。”

揚美(扬美),◆稱揚優點。○《國語‧越語下》:“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於[越國]。”○[漢][賈誼]《新書‧官人》:“內相匡正,外相揚美,謂之友。”

揚眉斗目,◆犹横眉怒目。○唐蒋贻恭《咏金刚》诗:“揚眉斗目惡精神,捏合將來恰似真。”

揚眉(扬眉),◆1.舉目。○《列子‧湯問》:“[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宋][蘇軾]《戲子由並次慎老韻》之二:“何必揚眉資目擊,須知千里事同風。”○[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三‧濟顛化緣疏》:“一舉手,一低頭,只此便是[彌陀佛];或揚眉,或謦欬,何處更參慈世尊。”◆2.形容得意、憂愁、憤怒等貌。○[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唐][杜甫]《晚晴》詩:“未怪及時少年子,揚眉結義[黃金臺]。”○《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發跡司判官忽揚眉盱目,咄嗟長歎而謂眾賓曰:‘諸公各守其職,各治其事……大難將作,雖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天安門詩抄‧揚眉劍出鞘》:“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3.謂攝提星星光閃爍。○《漢書‧翟方進傳》:“今提揚眉,矢貫中。”○[顏師古]注引[服虔]曰:“提,攝提星也。揚眉,揚其芒角也。”○[王先謙]補注引[沈欽韓]曰:“攝提兩星頰曲,人眉似之。”

揚馬(扬马),◆[漢]代文學家[揚雄]和[司馬相如]的並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故[陳思]稱[揚][馬]之作,趣幽旨深。”○[唐][李端]《贈何兆》詩:“文章似[揚][馬],風骨又清羸。”○[明][張居正]《范比部魯工部洪山人夜過得龍字》詩:“海南文章幾[揚][馬],天涯笑語自人龍。”○[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三:“職方郎中[孫樵],有[揚][馬]之文;前進士[司空圖],有[巢][許]之風。”

揚露(扬露),◆顯露;揭露。○[唐][劉知幾]《史通‧序傳》:“聖達立言也,時亦揚露己才,或訖風以見其情,或巽辭以顯其跡。”○[明][王瓊]《雙溪雜記》:“[廷和]、[蔣冕]思[史道]、[曹嘉]因揚露己奸被謫,恐公論終不容,欲再借言官之手深罪之。”

揚靈(扬灵),◆1.顯靈。○《楚辭‧離騷》:“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漢][應瑒]《西狩賦》:“盪無妄之氣穢,揚靈乎八區。”○[清][王士禛]《漁洋詩話》卷中:“叔兄[叔子][士祜]詩云:‘……秋水依稀聞落葉,[楚]天髣彿見揚靈。’”◆2.猶揚帆。○[鄭澤]《佩忍初來長沙邀飲雲泉即席奉贈》詩:“浮江泛[洞庭],揚靈戾[湘州]。”

揚烈(扬烈),◆1.散發濃烈的香氣。○[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2.繼承功業。語本《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清][周亮工]《<袁周合刻稿>序》:“宜乎先生有得賢之譽,弟子獲稽古之榮,發聲揚烈,相得益彰。”◆3.謂繼承先烈。○《清史稿‧禮志六》:“是時軍興,死事揚烈者踵起。”

揚歷(扬历),◆1.顯揚其所經歷。○《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優賢揚歷,垂聲千載。”○[裴松之]注:“《今文尚書》曰‘優賢揚歷’,謂揚其所歷試。”○[晉][左思]《魏都賦》:“優賢著於揚歷,匪孽形於親戚。”◆2.謂顯揚賢者居官的治績。後多指仕宦的經歷。○[唐][薛用弱]《集异記‧高元裕》:“是後出入中外,揚歷貴位。”○[宋][王禹偁]《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然念臣[太平興國]五年,徒步應舉,再就御試,遂登文科,服勤州縣,揚歷四考。”○[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公揚歷清華,洊升卿士,熟於載筆之禮法,嫺於內庭之故實。”

揚軍(扬军),◆陳兵。○[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公孫述]使[謝豐]揚軍[市橋],出[漢]後,襲破[漢]。”

揚舉(扬举),◆1.推舉,選拔。○《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堯]復使嶽揚舉仄陋,然後薦[舜]。”◆2.提高,升華。○《人民日報》1982.3.11:“我們需要的是崇高的悲,在藝術上起揚舉作用的悲,從而給人一種激發鬥志、感人肺腑的精神力量。”

揚精破膽,◆形容魂不附体极度惊恐的样子。○汉王符《潜夫论·卜列》:“至如世俗小人,醜妾婢婦,淺陋愚戇,漸染既成,又數揚精破膽。”

揚節(扬节),◆猶揚鞭。○《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弦矢分,藝殪仆。然后揚節而上浮,凌驚風,歷駭猋,乘虛無,與神俱。”○[郭璞]注:“言騰游也。”○[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信武]薄伐,揚節[江陵],夷王殄國,俾亂作懲。”

揚疾(扬疾),◆謂舉發醜事,高聲謾罵。○[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摺:“有甚事叫喚聲疼,沒來由出醜揚疾。”○[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摺:“老虔婆唱叫揚疾,更狠如剔髓挑觔。”

揚火(扬火),◆使火熾盛。○《周禮‧春官‧卜師》:“凡卜事,視高,揚火以作龜,致其墨。”○[鄭玄]注:“揚,猶熾也。”

揚花(扬花),◆水稻、小麥、高粱等作物開花時,柱頭伸出,花粉飛散,稱揚花。

揚光(扬光),◆發出光輝。○《淮南子‧本經訓》:“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而發輝也。”○[唐][賈島]《辯士》詩:“善哉君子人,揚光掩瑕玼。”

揚歌(扬歌),◆高聲歌唱。○《藝文類聚》卷六三引[晉][孫楚]《登樓賦》:“牧豎吟嘯於行陌,舟人鼓枻而揚歌。”

揚浮(扬浮),◆翻動飄浮貌。○[晉][木華]《海賦》:“於是鼓怒,溢浪揚浮,更相觸搏,飛沫起濤。”○[北周][庾信]《和張侍中述懷》:“冬嚴日不暖,歲晚風多朔。揚浮有怪雲,細凌聞災雹。”揚,一本作“楊”。

揚飯(扬饭),◆揚去飯的熱氣。○《禮記‧曲禮上》:“侍食於長者……毋投狗骨,毋固獲,毋揚飯。”○[孔穎達]疏:“毋揚飯者,飯熱當待冷,若揚去熱氣,則為食快,傷廉也。”

揚都(扬都),◆1.[南北朝]時稱[建康]為[揚都]。○《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在[揚都]值[侯景]殺[簡文]而篡位,於[江陵]逢[孝元]覆滅,至此而三為亡國之人。”中華書局版校勘記:“按當時習稱[建康]為[揚都]。”◆2.指[揚州]。○[唐][李白]《永王東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揚都]。”○[宋]徐鉉《稽神錄‧朱拯》:“偽[吳][玉山]主簿[朱拯]赴選至[揚都]。”

揚稱(扬称),◆贊揚。○[漢][劉向]《列女傳‧楚武鄧曼》:“[楚武][鄧曼],見事所興,謂[瑕]軍敗,知王將薨,識彼天道,盛而必衰,終如其言,君子揚稱。”

揚塵(扬尘),◆1.激起塵土。○[戰國][楚][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漢][王粲]《雜詩》:“風飆揚塵起,白日忽已冥。”○《三國演義》第七九回:“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效[漢高祖]還[沛]之事。”○[劉白羽]《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揚塵,橋在發吼。”◆2.[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後用為世事變遷之典。○[宋][陸游]《護國天王院過之有感》詩:“古傳[東海]會揚塵,君看此地亦荊榛。”○[陳三立]《次韻答金大潤培金》:“揚塵滄海彈指耳,苦對鶯飛草長時。”○[柳亞子]《<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西風殘照,[漢]家之陵闕已非,[東海]揚塵,[唐]代之冠裳莫問。”◆3.喻征戰。○《北史‧高允傳》:“帝([魏莊帝])親送於[河橋]上,舉酒指水曰:‘卿兄弟[冀]部豪傑,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變,可為朕[河]上一揚塵。’”

揚場(扬场),◆用農具播揚穀物、豆類等,以去掉殼、葉和塵土。○《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村外一個大場院,堆着大高的糧食,一簇人像是在那裏揚場呢。”○[趙樹理]《三里灣‧三個場上》:“在揚場時候,一定得有個人在揚過的糧食上用掃帚捋那些沒有被風吹出去的碎葉子、梗子。”

揚長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去。○《三侠五义》第七八回:“白玉堂一語不發,光著襪底,呱咭呱咭,竟自揚長而去。”○《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明知留也無益,任其揚長而去。”○夏衍《生活、题材、创作》:“结果是这个和尚很倔,他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拂袖扬长而去,只弄得个双方都很没趣。”

揚長避短(扬长避短),◆發揚長處,避開短處。○[夏衍]《應該重視電視這一傳播工具》:“我們應該揚長避短,發揚富於群眾性的優點,避掉政治、藝術上還存在的缺點。”○[秦牧]《漫記端木蕻良》:“在他晚年,健康頗差,難以到處跋涉的時候,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來寫作,既揚長避短,也施展了抱負。”

揚長(扬长),◆大模大樣的樣子。○《金瓶梅詞話》第三四回:“說着揚長抽身就去了。”○《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罵畢,揚長上了轎,行李和小廝跟着,一鬨去了。”○[聞一多]《“一二‧一”運動始末記》:“各處暴徒從肇事逞凶時起,到‘任務’完成後,高呼口號,揚長過市時止,始終未受到任何軍警的干涉。”

揚波(扬波),◆1.掀起波浪。○《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至兮水揚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狄水]衍兮風揚波,船楫顛倒更相加。”◆2.比喻動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洪飆扇海,二溟揚波。”○[李善]注:“揚波,喻亂也。”◆3.喻情緒波動。○[唐][韓愈]《高君畫贊》:“[溫子]溫閑,骨氣委和,跡不舉物,心不揚波。”

揚兵(扬兵),◆1.舉兵。○《後漢書‧方術傳下‧唐檀》:“中黃門[孫程]揚兵殿省,誅皇后兄車騎將軍[閻顯]等。”◆2.陳兵,閱兵。○[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之二:“獨閣下奮然,率先揚兵界上。”○[清][侯方域]《重修演武廳事記》:“後妖變漸平,天下輕武……其得稍稍具威儀者,僅霜降揚兵,一升其堂而已。”

揚表(扬表),◆表彰。○[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灌輸真知,揚表方物,凡有知是,貢其顓愚,力小願宏,企於改進。”

揚暴(扬暴),◆顯揚,顯露。○《新唐書‧李絳傳》:“[堯][舜]至[文][武],皆不傳其事,惟[秦]始刻[嶧山],揚暴誅伐巡幸之勞,失道之君,不足為法。”○[宋][鄭俠]《觀孔義甫與謝致仕詩有感》詩:“青春被恩擢,名姓粗揚暴。”

揚班(扬班),◆[漢]代文學家[揚雄]和[班固]的並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比興》:“至於[揚][班]之倫,[曹][劉]以下,圖狀山川,影寫雲物,莫不纖綜比義,以敷其華。”

揚敗(扬败),◆說人的壞話。○[沙汀]《酒後》:“比如講吧,[崔]家大漢子女人不一樣逢人揚敗,說你欺孤滅寡。”

揚白(扬白),◆眼睛露白。○《陳書‧新安王伯固傳》:“生而龜胸,目通精揚白,形狀眇小。”

揚阿(扬阿),◆演奏樂曲。一說為歌曲名。○《楚辭‧大招》:“謳和揚阿,[趙]簫倡只。”○[王逸]注:“揚,舉也,阿,曲也……樂人將歌,徐且謳吟,揚舉善曲,乃俱相和,又使[趙]人吹簫先倡,五聲乃發也。或曰《謳和》、《揚阿》皆歌曲也。”

言揚行舉(言扬行举),◆謂因擅長言語應對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薦舉。語本《禮記‧文王世子》:“凡語於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孔穎達]疏:“揚亦舉之類,互言之。雖無德無事,而能言語應對堪為使命,亦舉用之。”○《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時候,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

言揚(言扬),◆舉薦。○[宋][林逋]《送史宮贊蘭溪解印歸闕》詩:“東南出宰才居最,疇為言揚向玉階?”參見“言揚行舉”。

選揚(选扬),◆選拔舉薦。○[宋][秦觀]《代謝中書舍人啟》:“自非詞章妙絕,吏術精通,何以特被選揚,預從班於仗內,遂叨任使,專制於筆端。”

宣揚(宣扬),◆1.廣泛傳布;傳揚。○《漢書‧匡衡傳》:“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德音。”○《晉書‧溫嶠傳》:“使命愈遠,益宜得才,宣揚王化,延譽四方。”○《北史‧韋珍傳》:“[珍]至[桐柏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懷附。”○[唐][元稹]《獻事表》:“於是,[房]、[杜]、[王]、[魏]之徒議可否於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於外,不四三年而天下大理。豈[文皇]獨運聰明於上哉,蓋亦群下各盡其言以宣揚發暢於天下也。”○[宋][司馬光]《三德》:“意者群臣不肖,不能宣揚聖化,將陛下之於三德萬分之一,亦有所未盡歟?”[竺可楨]《中國古代在天文學上的偉大貢獻》:“[中國]古代在天文學上的成就,自有其輝煌卓越的貢獻,值得我們的探討和宣揚。”◆2.謂張揚於外。○[清]林則徐《覆奏曾望顏條陳封禁海事宜摺》:“因關各國夷人事務,只宜慎密商辦,未便遽事宣揚。”○[葉君健]《火花》二:“好在這是密室會談,誰也不會把內容宣揚出去。”◆3.對眾講解、說明。○《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光嚴汝聽我宣揚,萬行皆於心內藏。”○《金瓶梅詞話》第五七回:“當時間,喚起徒子徒孫,打起鐘,敲起鼓,舉集大眾,上堂宣揚此意。”◆4.高聲念誦。○《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徵取名僧,宣揚經典,祈求甘雨,以救萬民。”○[明][朱有燉]《豹子和尚》:“我將這經咒宣揚,每日價坐在禪床上。”○《英烈傳》第一回:“以內宦[長壽拜布哈]領之,宣揚佛號一遍,則按舞奏樂一回。”◆补证条目■高声念诵。○《普曜经·试艺品》:“菩薩勢力適以手觸自然墮地,時諸天人無數億千及虚空神,宣揚洪音,讚言善哉善哉,菩薩超絶,無能及者。”

休揚(休扬),◆猶言顯揚。○[漢][應劭]《風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叔方],父字[叔遼],累祖卿尹,好學敦整,士名不休揚,又無力援,仕進陵遲。”○《後漢書‧黨錮傳‧杜密》:“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

顯祖揚宗(显祖扬宗),◆謂使祖宗的名聲顯耀傳揚。○[明][無名氏]《魏徵改詔》頭摺:“博得箇官高祿重,都則要敬於事上要攄忠,喒人要立身行道,顯祖揚宗。”亦作“顯祖榮宗”。○[明][王玉峰]《焚香記‧離間》:“這求官是一件大事,倘得一舉成名,不惟帶挈我夫妻二人享用不盡,在你身上顯祖榮宗,封妻廕子,所係不小。”

顯祖揚名(显祖扬名),◆謂使祖宗顯耀,使名聲傳揚。○[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及[吳]諸[顧][陸]舊族長者,世有高位,當報[漢]德,顯祖揚名。”

顯揚(显扬),◆1.稱揚;表彰。○《禮記‧祭統》:“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史記‧律書》:“然身寵君尊,當世顯揚,可不謂榮焉。”◆2.顯親揚名。○[唐][白居易]《為崔相陳情表》:“爵祿之榮,實有踰於同輩;顯揚之命,獨未及於先人。”○[宋][曾鞏]《史館申請三道札子》:“為人子孫者,亦宜知父祖善狀,合要顯揚,使得見於國史,以稱為人後嗣之義。”○[清][王韜]《淞濱瑣話‧金玉蟾》:“君本讀書,當以顯揚自許。茲甘儕市儈,願終身浮沉耶?”◆3.顯耀;顯示。○[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六章:“今日他要顯揚本事,因就打算利用這政治常識,先來判斷一下目前這種紊亂的經濟情況,其趨勢究竟如何。”

顯親揚名(显亲扬名),◆《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後以“顯親揚名”指使雙親顯耀,名聲傳揚。○《魏書‧陽固傳》:“顯親揚名,德之上兮。”○[宋][蘇軾]《司馬光三代妻制‧母聶氏溫國太夫人》:“君子之欲得位行道,豈非以顯親揚名之故歟?”[明][沈受先]《三元記‧顯親》:“看你頭角崢嶸,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鏡花緣》第十回:“既不能顯親揚名,又不能興邦定業,碌碌人世,殊愧老大無成,所以浪遊海外。”

喜揚揚(喜扬扬),◆喜洋洋。○[清][唐孫華]《發粟行》:“胥徒里長喜揚揚,挨戶排門寫饑冊。”○[清][李漁]《風箏誤‧敗象》:“一任他喜揚揚爭先鼓噪。”○[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看到老農喜揚揚,使我感受,民情歡愉,這正是風化之首。”

無風揚波(无风扬波),◆猶言無風起浪。喻無端生事。○[明][李贄]《讀<金滕>》:“無風揚波,無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萬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聞風遠揚(闻风远扬),◆見“聞風遠遁”。

王揚(王扬),◆[漢]文學家[王褒]與[揚雄]的並稱。○[宋][王安石]《送文學士倅邛州》詩:“[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司馬]唱[成都],嗣音得[王][揚]。”

外揚(外扬),◆1.顯現於外。○[漢][傅毅]《舞賦》:“嚴顏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揚。”○[唐][仲子陵]《幽蘭賦》:“蘭惟國香,生彼幽荒,貞正內積,芬華外揚。”◆2.向外宣示、宣揚。○[隋][盧思道]《勞生論》:“風力上宰,內敷文教;文召重臣,外揚武節。”○[許地山]《凶手》第一幕:“何況這事不能外揚,除去我們,總要不多教一個人知道才好。”

推揚(推扬),◆推崇頌揚。○[晉][葛洪]《抱樸子‧疾謬》:“凡彼輕薄之徒,雖便辟偶俗,廣結伴流,更相推揚,取達速易,然率皆皮膚狡澤,而懷空抱虛。”○《高齋漫錄》引[宋][黃樵仲]《祭鄧潤甫文》:“中臺三月,功名已遂於推揚;東府數宵,魂魄俄歸於寂寞。”○[元][蒲道元]《偶記少時小年能綴文》詩:“穎悟過[長吉],推揚自[少陵]。”○[清][劉大櫆]《程書原傳》:“賴秋官之賢,能推揚其先人之隱行,使之表著於當時,而因得以傳於後世。”

談揚(谈扬),◆講論宣揚。○《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之四)》:“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旡生法忍。”○[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三摺:“氣昂昂勒馬刺[顏良],刺[顏良]天下盡談揚。”

聲揚(声扬),◆聲張宣揚。○[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摺:“他每去也,若夫人問時,說個謊道:‘不知怎生走了。’料夫人必然不敢聲揚。”○《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劉玄德]﹞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清][褚人穫]《堅瓠餘集‧异俠借銀》:“幸勿聲揚,否將不利於君。”

神飛氣揚(神飞气扬),◆精神振奮,意氣昂揚。○[清][李漁]《蜃中樓‧義舉》:“大丈夫見義即為,還揀甚麼日子,叫左右帶馬過來,我神飛氣揚,這叫做當仁見義無謙讓。”○[清][蔣士銓]《冬青樹‧得朋》:“今日得見安撫,撥雲霧神飛氣揚,賴你把奇功建,勒旂常。”

神采飛揚(神采飞扬),◆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神。○[丁玲]《夢珂》三:“當她走進辦公室時,真的,她居然很能夠安逸的,高貴的,走過去握那少年導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飛揚的眼光去照顧一下全室的人。”○[曹禺]等《膽劍篇》第五幕:“[夫差]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風霜,多了皺紋,但還是神采飛揚。”

身顯名揚(身显名扬),◆身世顯赫,聲名遠揚。○[元][施惠]《幽閨記‧推就紅絲》:“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滿,身顯名揚;所悲者,家園蕩廢,琴瑟淒涼。”○[明][沈璟]《義俠記‧振旅》:“地煞與天罡,一個個英豪爽朗,幾年間逆天嘯聚,甚時身顯名揚。”

少揚(少扬),◆亦作“少陽”。亦作“邵陽”。◆魚名。即海鷂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麟四》“海鷂魚”﹝釋名﹞:“邵陽魚,《食鑑》作‘少陽’。﹝集解﹞引[陳藏器]曰:‘生[東海],形似鷂……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撥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

上揚,◆(行情等)上升。○《文汇报》1995.8.7:“随着淡季结束,消费的上升将可能造成铜价再一次的上扬。”

輕揚(轻扬),◆1.輕浮不正。○[宋][范仲淹]《代胡侍郎奏乞餘杭州學名額表》:“臣伏見[餘杭郡],素為善地,蔚有秀民,宜恢[正始]之風,丕變輕揚之俗。”◆2.輕輕飄揚。○[清][何洯]《競渡歌》:“輕揚[楚]些三山落,急促[吳]謳十里聞。”○《小說選刊》1982年第9期:“古老的[長城]依舊,只見那一叢叢茂密輕揚的紅柳,像一片紅雲,襯着這綿延的古老城垣。”參見“輕颺”。3.揚揚自得貌。○[宋][何薳]《春渚紀聞‧乖崖劍術》:“遙見一舉子乘驢徑前,意甚輕揚,心忽生怒。”

清揚(清扬),◆1.謂眼球明亮,黑白分明。○《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毛]傳:“清揚,眉目之間婉然美也。”○[馬瑞辰]通釋:“據《齊風‧猗嗟》篇首章曰:‘美目揚兮。’次章曰:‘美目清兮。’三章即合之曰:‘清揚婉兮。’是清揚皆指目之美。此詩‘清揚婉兮’,義與彼同。”○[三國][魏][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揚。”◆2.引申為丰采,對人容顏的敬稱。○[唐][無名氏]《東陽夜怪錄》:“﹝[成自虛]﹞亦從而語曰:‘暗中不可悉揖清揚,他日無以為子孫之舊。請各稱其官及名氏。’”[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王六郎》:“拜識清揚,情逾骨肉。”◆3.聲音清亮高揚。○《荀子‧法行》:“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清][陸次云]《湖壖雜記》:“一僧……靜宣貝葉,擊魚按節,梵韻清揚。”

騎鶴上揚(骑鹤上扬),◆同“騎鶴上揚州”。◆[明][周朝俊]《紅梅記‧促歸》:“你沒有萬貫纏腰,思量騎鶴上[揚]?”

明揚(明扬),◆1.公開張揚或宣揚。○《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續資治通鑒‧宋徽宗政和五年》:“比引問於聽事之所,先以疏其過惡,次以明揚君父不殺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謝。”◆2.舉用;選拔。○《梁書‧處士傳‧庾詵》:“明颺振滯,為政所先;旌賢求士,夢佇斯急。”○[北周][庾信]《謹贈司寇淮南公》詩:“小人司刺舉,明颺實濫吹。”○[倪璠]注:“颺,舉也。”○[宋][王安石]《節度使加宣徽》:“比以明揚,屢更煩使,遂躋膴仕,良副訏謨。”○[清][何啟][胡禮垣]《新政論議》:“與其效奔競于權門,夤緣而竊天家之爵,孰若聽捐資于當道,明揚而邀天秩之榮。”

名揚天下,◆名声传扬天下。形容名声显赫。○明沈采《千金记·会宴》:“護軍少禮。久聞護軍名揚天下,機深四海。今蒙項王相請,望護軍仁力相保。”○叶文玲《溯水走黄龙》:“黄龙的景观虽与九寨沟一样名扬天下,黄龙欲自有黄龙的别样风光。”

名揚親顯,◆谓自己名声传扬,双亲荣华显贵。○明沈璟《十孝记·伯俞泣杖》:“早把名揚親顯,休負了將雛宿願。”

面揚(面扬),◆當面頌揚。○[唐][柳宗元]《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臣謹按昔[皋陶]之頌[舜],[伊尹]之頌[湯],皆臣子至公,面揚君父,以敷於當代,以播於無窮,夫豈飾哉!”

眉揚目展(眉扬目展),◆精神振奮貌。○[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同一話也,以尖新出之,則令人眉揚目展,有如聞所未聞;以老實出之,則令人意懶心灰,有如聽所不必聽。”

馬揚(马扬),◆1.[漢][司馬相如]與[揚雄]的並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枚][賈]追風以入麗,[馬][揚]沿波而得奇。”○[范文瀾]注:“[馬][揚]即[司馬相如]與[揚雄]。”○[明]豐坊《真賞齋賦》:“[賈][董]敷其治策,[馬][揚]逞其詭麗。”◆2.[漢][司馬遷]與[揚雄]的並稱。○[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史記》:“[班孟堅]為《漢書》亦放其意於序傳內,又歷道之而謙不敢自謂作者,避於擬聖,故改作為述,然敘致之體與[馬][揚]不殊。”○[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尋[固]於[馬][揚]傳末,皆云[遷][雄]之自敘如此。”

歷揚(历扬),◆普遍稱頌。○[明][張居正]《答江巡撫書》:“昔守[荊]南,甚有政績,至今[荊]人俎豆之。歷颺中外,咸著嘉聲。”

卷揚機(\卷扬机),◆即絞車。礦業上和建築工程上常用的起重裝置。

講揚(讲扬),◆講說宣揚。○《阿惟越致遮經‧聲聞品》:“睹法不去遠,佛之所講揚,彼法亦不近,是故無所猗。”○[唐][道宣]《續高僧傳‧義解二‧曇准》:“[廬江][何點]、[彭城][劉繒],並到房接足,伸其戒誥,講揚相繼,成其業者二百餘人。”

光揚(光扬),◆發揚光大;榮寵褒揚。○[漢][班固]《典引》:“光揚[大漢],軼聲前代。”○[唐][元稹]《謝恩賜告身衣服並借馬狀》:“皆非朽陋之才,宜受光揚之賜。”○[宋][王禹偁]《濟州眾等寺新修大殿碑並序》:“大都小邑,暨名山勝境,鮮不建梵剎而聚緇流。有以見大法之光揚,末俗所歸仰也。”

高揚(高扬),◆高高升起或揚起。○[魯迅]《<偽自由書>後記》:“革命文學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學,助革命更加深化,展開,卻借革命來推銷他自己的‘文學’,則革命高揚的時候,他正是獅子身中的害蟲。”○[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他們卻是有充分把握似地,都主張幹,借此大顯一下身手,把抗戰的意義拚命地高揚一下。”○[王汶石]《風雪之夜》:“被打斷的歌聲,又一再高揚起來。”

干揚(干扬),◆猶干戚。武舞的道具。干,盾;揚,鉞的別稱,形似大斧。○《禮記‧樂記》:“樂者,非謂黃鍾、大呂、弦歌、干揚也。”

浮揚(浮扬),◆1.猶遨翔。○《淮南子‧俶真訓》:“以鴻濛為景柱,而浮揚乎無畛崖之際。”○[高誘]注:“浮揚,猶遨翔也。”◆2.在水中浮游。○[漢][王充]《論衡‧是應》:“倉兕者,水中之獸也……時出浮揚,一身九頭。人畏惡之,未必覆人之舟也。”◆3.輕飄。○[葉聖陶]《赤着的腳》:“因為人多,聲音自然不小。但是顯然不含浮揚的意味,可見他們心頭很沉著。”○[葉聖陶]《醉後》:“我聽見他們哈哈的笑聲。其外幾個朋友應和着,也發出浮揚的謔笑。”

奉揚仁風,◆谓宣扬仁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袁彦伯謝安南司馬”刘孝标注引晋檀道鸾《续晋阳秋》:“太傅謝安賞宏機捷辯速,自吏部郎出爲東陽郡,乃祖之於冶亭,時賢皆集。安欲卒迫試之,執手將别,顧左右取一扇而贈之。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宋张孝祥《谢日历表之二》:“臣敢不建用皇極,奉揚仁風。”

奉揚(奉扬),◆頌揚;宣揚。○《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宋][司馬光]《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除三司使制》:“豈朕所以嫗煦撫循之未至,將有司奉揚宣佈之未稱與?何其設心之勤而收效之寡也。”○[明][宋濂]《給事中安統除兵部尚書誥》:“非有奮厲之才,練達之知,不足以奉揚威武,毘贊機密者矣。”○[周素園]《貴州民黨痛史》第十二章:“義軍龔行天討,奉揚大漢威靈。”

飛揚(飞扬),◆1.放縱。○《莊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宋][陸游]《南唐書‧周鄴傳》:“暴猛狠戾,常蓄飛揚之志。”○[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飛揚其性,善能攘擾。”◆2.飄揚;飄蕩。○《史記‧高祖本紀》:“大風起兮雲飛揚。”○[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冕旒俱秀發,旌旆盡飛揚。”○[胡懷琛]《海上雪》詩:“天上群龍戰鬥狂,玉鱗瑤甲亂飛揚。”◆3.飛舉;飛騰。○[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雕鶚鷹鷂,飛揚伏竄。”○[漢][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宋][蘇轍]《雙鳧觀》詩:“誰知野鳥不能化,豈必雙屨能飛揚?”[朱德]《遵義會議》詩:“左右高低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4.形容心神不安。○《後漢書‧袁安傳》:“魂魄飛揚,形容已枯。”○[宋][范仲淹]《遺表》:“肝膽摧落,精魄飛揚。”○[冰心]《寄小讀者》七:“約克遜號郵船無數的窗眼裏,飛出五色飄揚的紙帶,遠遠的拋到岸上,任憑送別的人牽住的時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飛揚而凄惻!”◆5.昂揚;振奮。有時亦形容得意。○[金][周昂]《早起》詩:“飛揚他日事,去住此時情。”○[清][姚鼐]《送李嗇生歸揚州後卻寄》詩:“論交談藝氣飛揚,清夜才邀共舉觴。”徐遲《長江大橋的美是社會主義的美》:“心靈未必是飛揚的。”

方揚(方扬),◆古[西戎]的一支。○《逸周書‧王會》:“[巴]人以比翼鳥,[方揚]以皇鳥。”○[孔晁]注:“[方揚],亦[戎]別名也。”

發揚光大(发扬光大),◆1.使美好的事物在原來基礎上不斷發展、擴大和提高。○[瞿秋白]《十月革命前俄羅斯文學》:“那文學的事業本是社會的,所以繼續增長發揚光大的責任,便在後起的作家中,也必定會有共同的傾向。”○[鄒韜奮]《自覺與自賤》:“所謂自覺心,簡言之,即自覺有何長處,便當極力保存而更發揚光大;自覺有何短處,便當極力避免而更奮發有為。”○[朱德]《發展手工業生產,滿足人民需要》:“年青的社員們特別應當向老藝人學習,把我國一切優良的手工技藝都繼承下來,並且加以發揚光大。”◆2.特指對醜惡的事物極力加以擴散。○[鄒韜奮]《萍蹤憶語》二十:“原來這位報界大王第一號是[美國]壓迫勞工,阻礙革命運動,最反動的一個腳色。他所辦的報,對於誨淫誨盜的材料特別發揚光大。”

發揚(发扬),◆1.奮發,奮起。參見“發揚蹈厲”。◆2.煥發。○《禮記‧禮器》:“德發揚,詡萬物。”○《呂氏春秋‧過理》:“容貌充滿,顏色發揚。”○《北史‧齊紀中‧顯祖文宣帝》:“[神武]以帝貌陋,神彩不甚發揚,曾問以時事,帝略有所辨,儻語一事,必得事衷。”○[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披心而噭,其聲昭明,精神發揚,漸不為強暴之力,譎詐之術之所克制,而[中國]獨何依然寂漠而無聲也?”◆3.宣布;宣揚。○《漢書‧薛宣傳》:“﹝[王莽]﹞發揚其罪,使使者以太皇太后詔賜主藥。”○[唐][韓愈]《賀冊尊號表》:“乃以新秋首序,令月吉辰,發揚鴻休,膺受顯冊。”○[金][王若虛]《王氏先塋之碑》:“[王氏]之善慶,既當為之發揚,而參謀君孝德始終,尤不可不紀。”○[明][唐順之]《與華郎中補庵》:“雖兩君不以余諉,而余固樂為之役也……但筆力凡駑,不能發揚盛事以風厲世人,是可愧耳。”◆4.揭發;揭露。○《漢書‧王嘉傳》:“又數改更政事,司隸、部刺史察過悉劾,發揚陰私,吏或居官數月而退。”○《後漢書‧孔融傳》:“《春秋》[魯][叔孫得臣]卒,以不發揚[襄仲]之罪,貶不書日。”○《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垂拱四年》:“[象賢]臨刑,極口罵太后,發揚宮中隱慝,奪市人柴以擊刑者。”◆5.引薦;起用。○《後漢書‧樊準傳》:“臣愚以為宜下明詔,博求幽隱,發揚巖穴,寵進儒雅。”○[唐][王建]《送張籍歸江東》詩:“所念俱貧賤,安得相發揚。”○[唐][黃滔]《趙起居啟》:“[滔]二紀飄零,三朝困辱,若不仰投門館,虔佇發揚,則永攜疑玉以汍瀾,長伴啞鐘而泯默。”○[康有為]《大同書》丙部:“皂隸雖役於官,然力抑其進上之途,則彼愈無發揚之望。”◆6.散播。○[晉][成公綏]《嘯賦》:“隨口吻而發揚,假芳氣而遠逝。”○[唐][歐陽詹]《律和聲賦》:“可謂我詠斯暢,我律斯藏,發揚六氣,孕育群方。”○[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尖巧新穎,病在輕薄;發揚暴露,病在淺盡。”◆7.猶抒發。○[宋][歐陽修]《鳴蟬賦》:“或吟哦其窮愁,或發揚其志意。”○[章炳麟]《辨詩》:“韻語代益陵遲,今遂塗地,由其發揚意氣,故感概(慨)之士擅焉,聰明思慧,去之則彌遠。”◆8.指闡發。○[金][王若虛]《<道學發源>後序》:“自[宋]儒發揚祕奧,使千古之絕學一朝後續,開其致知格物之端,而力明乎天理人欲之辨。”○[明][胡應麟]《詩藪‧宋》:“﹝[朱元晦]﹞於騷則注釋[靈均],於賦則發揚[司馬]。”◆9.發展;提高。○[宋][曾鞏]《代人祭李白文》:“意氣飄然,發揚儔偉,飛黃駃騠,軼群絕類。”○[魯迅]《偽自由書‧“多難之月”》:“但‘五四’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揚,‘五五’是革命政府成立的佳日。”○[周恩來]《我的修養要則》:“適當的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的糾正自己的短處。”○[秦牧]《藝海拾貝‧鮮花百態和藝術風格》:“從歷史上的這些例子,可見某個人的寫作特點發揚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必然形成風格。”◆10.高昂;激揚。○《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後[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平、上、去、入四聲,惟上聲一音最別。……填詞者每用此聲,最宜斟酌。此聲利於幽靜之詞,不利於發揚之曲。”○[魯迅]《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一認真,便容易趨於激烈,發揚則送掉自己的命,沉靜着,又嚙碎了自己的心。”◆11.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太平廣記》卷二六○引[唐][胡璩]《譚賓錄‧崔損》:“[唐][崔損]性極謹慎,每奏對不敢有所發揚。”◆12.把內在的性質或能力表現出來。○[毛澤東]《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今秋如能檢查減租政策的實施程度,並實行徹底減租,就能發揚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加強明年的對敵鬥爭,推動明年的生產運動。”○[毛澤東]《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希望各地同志根據這裏所說的原則方針自己去用心思索,發揚自己的創造力。”○[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那裏,既能夠發揚火力射殺敵人,又有利於出擊沖鋒,還可以急速撤退轉移。”◆13.猶言悠揚地吹奏。○《太平廣記》卷二○四引[唐][袁郊]《甘澤謠‧許雲封》:“﹝笛﹞凡發揚一聲,出入九息……其已夭之竹,遇至音必破。”○《宋史‧樂志八》:“黝牲純潔,絲竹發揚。”◆14.猶發達。○[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室內陳設,都是極精緻極名貴的,一望即知是個世祿之家;而且正在發揚的時候。”參見“發達”。

對揚(对扬),◆1.古代常語,屢見於金文。凡臣受君賜時多用之,兼有答謝、頌揚之意。○《書‧說命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孔]傳:“對,答也。答受美命而稱揚之。”○《詩‧大雅‧江漢》:“[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朱熹]集傳:“言[穆公]既受賜,遂答稱天子之美命,作[康公]之廟器,而勒策王命之辭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萬壽也。”◆2.轉為偏義,謂答謝,報答。○[漢][蔡邕]《司空文烈侯楊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對揚天子丕顯休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不能盡忠竭節,對颺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3.[唐][宋]以來為官吏除授後謝恩的一種儀式。○[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吏部流內銓,每除官,皆云權判。正衙謝,復正謝前殿,引選人謝辭。繇[唐]以來,謂之對揚。”◆4.猶比美。○[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魏文帝]﹞所計百許篇,率皆鄙質如偶語。惟‘西北有高樓’十餘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彥,對揚厥弟者耶?”◆5.面君奏對。○《魏書‧儒林傳序》:“州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唐][杜甫]《贈李十八秘書別三十韻》:“對颺撫士卒,乾沒費倉儲。”○[仇兆鰲]注引[朱鶴齡]曰:“其奏對君前,當以師老財匱為言。”○《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胡三省]注:“對揚,本於[傅說]、[召虎]。對,答也;揚,稱也。後人遂以面對敷奏為對揚。”◆6.答問。○《<孝經>序》[邢昺]疏引[劉炫]《述義》:“[炫]謂[孔子]自作《孝經》……假[曾子]之言,以為對揚之體,非[曾子]實有問也。”

東海揚塵(东海扬尘),◆[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後因以“東海揚塵”喻世事巨變。○[清][錢謙益]《與族弟君鴻論求免慶濤詩文書》:“弟勸兄酬,我歌汝和,歡擊瓦缶,醉臥竹根,誠不知夫東海之揚塵,北山之移谷也。”

得意揚揚(得意扬扬),◆見“得意洋洋”。

道揚(道扬),◆稱揚;宣揚。○《書‧顧命》:“曰,皇后憑玉几,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孔]傳:“冊命之辭,大君[成王]言,憑玉几所道,稱揚終命,所以感動[康王],命汝繼嗣其道,言任重因以託戒。”○《藝文類聚》卷十二引[漢][蘇順]《和帝誄》:“彌留不豫,道揚末命,勞謙有終,實惟其性。”○[唐][張九齡]《荔枝賦》序:“夫物以不知而輕,味以無比而疑,遠不可驗,終然永屈,況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無譽之間。苟無深知,與彼亦何以異也。因道揚其實,遂作此賦。”

當揚,◆犹当阳。○《祖堂集·落浦和尚》:“若不當揚曉示,迷子何以知歸?”

傳揚(传扬),◆傳播,宣揚。○《朱子語類》卷四二:“因見鄉中有人,其傳揚說好者甚眾,以至傳揚於外,莫不皆然,及細觀其所為,皆不誠實。”○《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然弒逆之跡,終不能掩。自本國傳揚出來,各國誰不曉得。”○[茅盾]《林家鋪子》四:“這件事要是傳揚開去,他的信用可就完了。”

稱揚(称扬),◆稱許贊揚。○《禮記‧祭統》:“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漢書‧循吏傳‧黃霸》:“天子以[霸]治行終長者,下詔稱揚。”○[唐][劉得仁]《寄謝觀》詩:“得失天難問,稱揚鬼亦聞。”○《紅樓夢》第三八回:“眾人看一首,贊一首,彼此稱揚不絕。”○[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七節:“[孔子]聚士講學,有大弟子七十二人,經[孔子]稱揚的,多數做了官。”

長揚(长扬),◆見“長楊”。

布揚(布扬),◆傳揚;宣揚。○《史記‧貨殖列傳》:“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新唐書‧裴度傳》:“[弘正]知[度]為帝高選,故郊迎趨跽受命,且請遍至屬州,布揚天子德澤。”○[清][戴名世]《汪河發墓志銘》:“師事同縣[錢雁湖]、[方素北],兩人早知[河發],[河發]名布揚者,此兩人之力也。”

不揚(不扬),◆1.不損傷。○《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毛]傳:“揚,傷也。”○[孔穎達]疏:“《釋詁》文揚與誤為類,故為傷。謂不過誤不損傷也。”◆2.不能散發。○《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於是,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即起歷階而去。”◆3.不振作。○[漢][嚴忌]《哀時命》:“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沈抑而不揚。”○[唐][杜甫]《新婚別》詩:“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4.亦作“不颺”。謂容貌不英俊。○《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杜預]注:“顏貌不顯揚。”○[唐][裴度]《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金史‧后妃傳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諸嬖》:“[海陵]嘗曰:‘[餘都]貌雖不揚,而肌膚潔白可愛。’”[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那時[曹丞相]要接見你們的使者,他覺得自己的相貌不揚,便請我的老師[清河崔琰]來代替他。”

表揚(表扬),◆1.顯揚;公開贊美,使大家知道。語出《漢書‧蘇武傳》:“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宋書‧隱逸傳‧王弘之》:“聖明司契,載德惟新,垂鑑仄微,表揚隱介,默語仰風,荒遐傾首。”○[清][吳熾昌]《續客窗閑話‧陸清獻公遺事》:“遇孝慈節義之人,立即表揚。”○[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三章:“這[郭祥]平時雖然滿不在乎,但在大庭廣眾之前卻最怕表揚。”◆2.宣揚;張揚。○[明][李贄]《復焦弱侯書》:“此一等人心身俱泰,手足輕安,既無兩頭照顧之患,又無掩蓋表揚之醜,故可稱也。”○[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他的姓名因為有點緣故,請你不要替他表揚。”

標揚(标扬),◆顯揚,表揚。○《魏書‧任城王澄傳》:“實思追禮先賢,標揚忠懿,[比干]、[嵇紹]皆是古之誠烈,而朕務濃於[比干],禮略於[嵇紹],情有愧然。”○《北史‧孝行傳‧楊引》:“有司奏宜旌賞,復其一門,樹其純孝。詔別敕集書標揚[引]至行,又可假以散員之名。”

暴揚(暴扬),◆暴露傳揚。○《漢書‧杜欽傳》:“假令[章]([王章])內有所犯,雖陷正法,事不暴揚,自京師不曉,況於遠方。”○[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中》:“昔[漢王]數[項],[袁公]檄[曹],若不具錄其文,難以暴揚其過。”○《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若要一一的指說他那事款……又恐未必都是那一方的人,所以不忍暴揚出來。”

班揚(班扬),◆1.猶宣揚。○[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廣宣恩信,班揚符賞。”○[三國][魏][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奉遵科教,班揚明令。”◆2.[漢][班固]和[揚雄]的並稱,二人以擅辭賦著名。○[南朝][宋][王僧達]《祭顏光祿文》:“義窮幾彖,文蔽[班][揚]。”○[唐][杜甫]《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詩:“[班][揚]名甚盛,[嵇][阮]逸相須。”○[明][張居正]《祭秦白崖先生文》:“揖[班][揚],掩[陸][謝]。”○[沈德鏞]《杜子美誕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紀念賦此以申私仰》詩:“異代[班][揚]原並駕,舊時[高][李]共登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697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