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城南3公里处的神禾原上。2010年,5个村民小组,435户,1685人,耕地1365亩。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据村中老人世代相传,秦汉时代,这里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周、秦、汉王室的狩猎、游览地,秦汉时始有人在塬畔挖窑或筑舍居住。多为躲避战乱或王室的守陵人,当时并未形成村庄。隋末唐初,神禾原畔的居民逐渐增多,大都依塬流水而居。如今的神禾原南畔还遗留着许多先民们曾居住过的土窑洞。这个时期,一王姓住户迁至,陆续又有姬姓、恒姓和赵姓迁此,便有了以家族、姓氏为群体的固定居住点。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据《汉书·武帝本纪》载,汉武帝常在村南滈河一带狩猎,曾在河畔住宿,故现在的王曲川原名为“御宿川”,因而本村中居民居住的堡子,就被称为“御堡子”。王姓住在堡子东头,称作“御堡子东头”;姬姓、恒姓等住在堡子西头,故称作“御堡子西头”,后分别简称为“东堡子”“西堡子”,东、西两堡子中间隔着一条雨水冲刷而形成的长约十多丈、深数丈的流水沟,人称“吕家沟”。相传明清时南边曹村有一吕姓官吏,归乡时要绕道西边的贾里村(当时有一条“官道”),而贾里村有一张姓,明清时因平叛有功,皇上赐有牌匾,路过官员必须叩拜。于是吕姓官吏便花钱在沟边修了一条便道,人称“吕家沟”。后来便道废弃不用,加之当时医疗条件差,婴儿死亡率高,村中人便把夭折的婴儿丢弃在此沟,习惯称之为“撂娃沟”,叫转音称作“柳娃沟”。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以后,村民用挖窑运出的土在沟的中部填出一条路,于是东、西两头便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为方便起见,村子就称为“御堡头”。

“吕家沟”曾把“御堡头”划分为不同的管辖范围,清代,东堡子归属咸宁县,西堡子归属长安县。明朝时村里的读书人及在外干事的人,在填写文书档案时,总觉得“御堡头”这个村名不好理解,便将其改为“毓宝头”,一直沿用到解放前。解放前后,地方官员常来村里征粮、收款、登记村民、查田定产,有的人根本不认识“毓”,因而常把村名读为“每宝头”或“硫宝头”,闹出不少笑话;而“宝”字当时并未简化,写作“寅”,难认,难写,这些人干脆就写成“鱼鲍头”,“鱼鲍头”这个村名就这样固定下来。有一块清末的村民门牌,上边写的就是“毓寳頭村”。老人们及邻村年长者,至今还把该村称作“御堡(bu)头”。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姬姓无不自豪地称自己是周文王的后代。随着周王朝的腐败、灭亡,其姬姓多流落各地,其中有一家在隋末由其老家周原(今宝鸡岐山一带)迁至先人的陵墓所在地(现在的鱼鲍头村西头)。姬姓村民至今还保留着周朝的不少习惯。当地人死后的棺木均为黑色,而姬姓人家葬埋死者的棺木一律用黄色。姬姓盖房时,首先要祭拜姜太公,并要在梁、檩上写“姜太公在此”字样。后来其他地方的村民盖房时也加以仿效。

衡氏。在商灭夏的过程中,伊尹的功劳最大,商汤封他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叫“阿衡”,意为“国家的倚靠”。后来其子孙以尊号为姓的,称为衡氏。据传,很早以前有衡姓4兄弟在村落户,渐渐发展成大户,在神禾原西岭之下曾有过上亩地的衡氏祖坟。至于“衡”为何写成“恒”,据老先辈们讲,

“衡—恒”不分。

另外,村里还有赵、贺、孟等十多姓氏,大多是明、清时期从长安各地迁至本村。

姑婆墓,世代相传村北有座“瓜婆庙”(长安人将姑奶称“瓜婆”),埋葬的是秦始皇嬴政他奶,但谁也说不清具体方位。前几年,西安财经学院在村北征地修建新校舍,曾发现了一座古墓。是否就是“瓜婆”,还有待专家最后定论。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黄沙岭,位于村东,是附近塬畔最高处,下临滈河,地势险要。传说当年闻太师率大军与伐纣的武王军队作战,在此驻扎时,忽狂风大作,黄沙飞扬。闻太师大惊,疑似商朝气数已尽,果不其然,闻太师兵败绝龙岭(在神禾原东南端),商朝灭亡。后人称为黄沙岭。常宁宫扩建后,黄沙岭改建成跑马场。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抗日战争时,蒋介石常来西安,西北行政长官胡宗南经多次勘察后,在此处悬崖陡壁之中修建了精致的住处,又挖数百米防空洞。蒋每次赴西安均与夫人宋美龄住在这里。村里许多老人都见到过蒋介石。日本人欲置蒋介石于死地,曾多次派飞机轰炸常宁宫,因四周林木茂盛,很难发现目标,有一次只好把炸弹投在王曲城隍庙内,炸死炸伤多人。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新中国成立后常宁宫曾荒芜一段时间。后来有省上领导便将此地作为“西北高干疗养院”,由当年的老红军、延安红军医院的领导贺三多同志担任第一任院长。在常宁宫居住过的赵寿山、赵伯平、孙蔚如、柯仲平等许多省级领导以及作家杜鹏程、柳青、王汶石、著名画家石鲁等。后来又改名陕西第二康复医院。20世纪末此处修建了被称作西安最美的度假村。如今在常宁宫就业的、开饭馆、商店的村民就有四五十人。

老君庵遗址,位于村西与贾里村交界处,后因本村郭姓在此居住,又名郭家庵。该庵背靠神禾原,紧邻滈河,在此形成了一个大池。隋朝末年为供奉老子而修建此庵。新中国成立初,因老君庵的道士是国民党特务,被查封,后又拆除,拆下的木料修建县政府的房舍。

黄沙岭,位于村东,是附近塬畔最高处,下临滈河,地势险要。传说当年闻太师率大军与伐纣的武王军队作战,在此驻扎时,忽狂风大作,黄沙飞扬。闻太师大惊,疑似商朝气数已尽,果不其然,闻太师兵败绝龙岭(在神禾原东南端),商朝灭亡。后人称为黄沙岭。常宁宫扩建后,黄沙岭改建成跑马场。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马健翎)

八面窑,处在鱼鲍头村正中央,位于“吕家沟”旁。20世纪50年代初,时任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马健翎先生,在此下乡帮助工作,发现吕家沟两边先民废弃的窑洞,将其修建成延安窑洞,一孔自己居住,一孔司机和勤务员居住,接着又组织在沟边挖八孔窑洞,用砖石装点门面,作为陕西戏曲研究院的创作室和排练地。就在这窑洞内,创作了《血泪仇》《梁秋燕》《夫妻识字》等秦腔、眉户剧。当村民称他马院长时他笑着说,别叫院长,就叫“马胡子”。在村子住了近十年,1964年社教时被招回西安受审,后来在“文化大革命”身处逆境的情况下,还常托人询问村中的人和事。而一直随他住在村中的勤务员小张,也终于和本村一位姑娘结为连理,并住在本村。

1867年,王氏家族在西安城开设帽子店,专门制作清代时装帽,与清将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所部有业务来往。左公奉命征西,王氏精心制作了3000余顶清代大帽,分赠给其部属(多为陕西人),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为国立功。当时左公部下要付钱,王氏坚决不收。后来左公率部击败了英、俄侵略者,收复乌鲁木齐、和田等地。军队凯旋班师,路过王家帽店,左公让王氏端上一个大蒲篮,自己带头给里边放了一锭银子,陕西籍部下也都慷慨解囊,以感激王氏的鼓励之情,不一会蒲篮里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王氏实在没办法推辞,只好收下。这一年该王氏在老家鱼鲍头盖起三进三出式四合院,高档家具,用具一应俱全。村里人大都说:“这是善有善报。”以后该村行善事的人越来越多。

明、清两代长安土匪活动猖獗,人民深受匪患,土匪也曾去该村抢劫。但最终被村民打得落荒而逃,不敢再来。后来又有“白狼”没敢进村。有一年,回民来神禾原抢劫,其他村的人都吓得躲在地道里,或逃离村子,唯独鱼鲍头人在族长带领下,与抢劫者勇敢搏斗。回民半夜偷着爬上城墙往下扔火把后迅速逃离,王家三进式的四合大院被烧着,房舍、家具及字画、古玩等均付之一炬。村民有时也和贾里村、高家湾、小江村等邻村乡党因地畔、稻田浇水等起纠纷。一家有事全村出动,最终多以对方让步或赔情道歉为结局。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均有人在西安、三原等地求学,且出过不少人才。王氏家族一年之中就考中二位举人,从事教育事业。

还有“四秀才”中的王作基,又名王家谋,17岁在三原考中秀才,放弃“中举当官”仕途,致力于教书育人工作,先后在长安鸭池口一带教学,在当时颇获好名声。20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常有老人来至鱼鲍头,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由儿孙拉着架子车,也有的是坐小车前来鱼鲍头,打听王老先生的坟地所在,烧香跪拜。村子也因此而名声大振,马厂的郭家、新庄的大财主白家、小江村的富户杨家等都纷纷与鱼鲍头结亲。《荣王堂家谱》中均有记载。

蒋介石莅临西安城,多次均住在常宁宫。有一年秋收,蒋介石与宋美龄在神禾原散步,牵着一条狮子狗突然挣脱缰绳,朝正在割谷的王固基跑去,王固基一看,这人是上次在皇甫见过的“圣上”,半天回不过神来。蒋介石亲切地向他们询问生活、收成情况,这天下午,王堡子的村民每户还收到蒋介石派人送来的一铁盒月饼。

全民抗日时鱼鲍包头小小的村子自愿抗击倭寇的人不下30人,其中不乏兄弟同去当兵,如孟应学、孟应南兄弟,恒敬轩、恒应昌兄弟等和叔侄同上战场,如王明江、王福力等,这其中有的人至今杳无音讯。

张新生,年轻时曾在乾县银行任会计,多次帮助红军为陕北购买药品。当时红军一干部(廖承志)为表达感激之情,送他一把手枪。

恒应昌,当年曾参加国民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在太原前线起义加入解放军。抗美援朝中,担任部队司号员,因而也成为美军枪击的主要目标。一次他的衣袖被击穿,一次棉裤裆被击穿。部队曾授予过他四枚奖章和两张奖状。朝鲜战争结束后,放弃在省公安厅任职,回村参加故乡的新农村建设,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贫协主席等职。

赵华南,有名的乡绅,抗战期间曾担任黄良乡连保主任,为抗日做出过贡献。曾在村中设立最早的学堂,亲自授课,并免收困难人家子弟的学费。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赵荣侠)

赵应清,曾任皇甫军校七分校英文少校教官,曾在长安师范、长安二中等校任教。次女赵荣侠任宝鸡文理学院副院长。

盂民武,17岁时离家在渭北煤矿做工,后调至长安柴配厂工作。当时人们还崇拜“铁饭碗”时,果断辞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建成了“长安鼓风机厂”。企业稳步发展,致富后,关心故乡发展,村中及村民有事,都慷慨相助。特别值得村民敬佩的是他对父母的孝敬。

还有中印边境反击战英雄、烈士王锁勤。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村子原有耕地300多亩,其中稻田近300亩,本是一个旱涝均有收成的好地方。可是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处在神禾原畔,不是上塬就是下坡,生产全靠肩扛人拉。国家公路修到何家营后,绕道一条向东,经皇甫到王曲;一条向西绕行,经贾里村到子午。正好把鱼鲍头困在中间。鱼鲍头住过“人民公敌”蒋介石,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该村自然就成了历次政治运动清查的重点。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小伙们只好“媳妇山里找”。四川、陕南、陕北一带的山区,便成了不少小伙的“老丈人家”。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1970年前后单是嫁到本村的这些外地姑娘少说也有30个。

1983年土地下户后,不到两年功夫,村民就解决温饱问题。1997年常宁宫度假村的建立,给村子带来第一次机遇。村里硬化道路,搞运输、建筑承包的、开食堂商店的不断增多。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西京大学、培华学院、西安财院、陕西电子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等纷纷在村北落户,加之常宁宫的规模扩大、知名度提高,给村子发展带来第二次发展机遇。一排排高大壮观的民房鳞次栉比,村民们彻底告别先辈们居住的窑洞和草屋。食堂、超市、旅馆一个挨着一个,其繁华程度绝不亚于都市。现在4条路线的公交车分别通往西安南门、西门、火车站。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村里原来的大学生就有不少,近几年考入大学的有20多名。有村民曾戏言:“村里大学生多,是那些年外来婆娘多,沾了杂交优势的光。”那些年,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要娃不上学,后辈子难生活。”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壮观的民房鳞次栉比,村民们彻底告别先辈们居住的窑洞和草屋。食堂、超市、旅馆一个挨着一个,其繁华程度绝不亚于都市。现在4条路线的公交车分别通往西安南门、西门、火车站。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村里原来的大学生就有不少,近几年考入大学的有20多名。有村民曾戏言:“村里大学生多,是那些年外来婆娘多,沾了杂交优势的光。”那些年,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要娃不上学,后辈子难生活。”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旅馆一个挨着一个,其繁华程度绝不亚于都市。现在4条路线的公交车分别通往西安南门、西门、火车站。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鱼鲍头村

村里原来的大学生就有不少,近几年考入大学的有20多名。有村民曾戏言:“村里大学生多,是那些年外来婆娘多,沾了杂交优势的光。”那些年,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要娃不上学,后辈子难生活。”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在长安#@头条本地通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24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