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与蒋佐梅
1914年,天津塘沽口,一个男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海面,他是民国著名军事教育家,半生致力于抗日。此时他翘首以盼的,却是一位日本女子。
“我心倘背白头誓,天地神明请共诛”,一个抗日军事家,一个日本女子,一段旷世奇恋。
自戕“谢罪”蒋百里是1882年生人,家中是书香门庭,只是因父亲英年早逝,家中境况不佳。
蒋百里到了上学堂的年龄,却因缺少钱财不能进入私塾,叔父闻此,便资助于他。谁知这一资助,竟然资助出一个年仅16岁的秀才。
有人考秀才考到头发都花白了,也不能中,蒋百里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可以说是天赋极佳。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人觉醒,开始寻求强军之策,蒋百里虽是一介书生,但一心心系祖国的军事,他深知拥有强大的武力才能争取应有的权利。
1901年,年仅19岁的蒋百里在清朝官员的资助下,离开祖国,踏上东渡船只,前往日本军事学校求学。
蒋百里进入的学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他就读于步兵科,事实证明,聪明的人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可以做好,在其他事情上也不遑多让。
蒋百里一介书生,在陆军士官学校以步兵第一的成绩毕业,由日本天皇亲自赐刀。天皇的刀被一个中国书生拿走,这在日本学生看来,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1905年,结束日本的学习后,蒋百里又马不停蹄赶往德国求学,四年后才回到祖国。
回国后,蒋百里任二品京都禁卫军管带,彼时他才27岁。
两年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保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陆军学校,蒋百里前往保定军校任校长。
不能上战场保卫祖国,蒋百里便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战场,他立志为祖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军事人才,任职前,他立下毒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戕以谢天下。”
甫一进入军校,蒋百里便发现军校的制度落后、官员冗陈,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上。
蒋百里痛心于国家危难之时,代表希望的学生们竟如此境况,便雷厉风行地进行改革。
军校的制度改革完成,学生们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蒋百里走入学生中,和他们一起训练,衣食住行与学生们别无二致,亦师亦友,仅不到短短一年,便在学生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但是从古至今,只要是改革,就会触碰一部分人的利益,一个小小的保定军校也并不例外。
被撤职的军官、以段祺瑞为首的旧派军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对于蒋百里从德、日带回的训练方法嗤之以鼻,因此从款项上开始为难蒋百里。
1913年夏,学校资金困难,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训练活动,蒋百里再一次进京请求向保定军校拨款,也再一次不出所料地遭遇了无情的拒绝。
看着摇摇欲坠的祖国,看着嚣张的列强,再看看这些尸位素餐、自私自利的官员,蒋百里心中陡然生出一股巨大的绝望。
6月18日,失魂落魄的蒋百里回到军校,拿出自己的配枪,将学校所有师生召集于训练场,对师生道:
“我要求你们做的,你们都做了,但是你们要求我做的,我没做到,所以我要惩罚我自己。”
然后他抬起拿枪的手,对准了自己的胸膛,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扳机,一旁的勤务兵在他抬手的那一刹那感觉到了蒋百里的意图,立马冲过来夺枪。
但是无奈蒋百里的动作太快了,子弹还是进入了他的胸膛。枪响过后,蒋百里应声倒地。
台下先是一片死一般的沉寂,然后反应过来的学生们哭喊着“蒋校长”,冲上台阶,去查看蒋百里的情况。
金风玉露因为勤务兵的夺枪之举,子弹偏离了心脏,蒋百里并未伤及要害,他被学生们送入医院,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保住了生命。
然而生命保住了,蒋百里的心理已经崩溃,他不断地寻找机会准备进行二次自杀。
此时,保定军校校长离京后当着师生的面开枪自杀的消息传遍全国,一时间舆论哗然,政府不得不对这件事重视起来。
袁世凯为蒋百里找来了几个医术精湛的日本医生,来对蒋百里进行康复治疗,务必要让蒋百里活下来。
这批日本医生里,跟着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名叫佐藤屋。平日里,医生为蒋百里疗伤后便会离开,只留下护士佐藤屋来照顾蒋百里。
佐藤屋只见蒋百里平时一声不吭,以为他言语不便,并不与蒋百里开口交谈。直到一次,从未开口说话的蒋百里突然用日语问佐藤屋:“我晚上睡不着,能给我一颗安眠药吗?”
佐藤屋突然听到蒋百里开口讲话,说的还是日语,一时感到十分惊奇,瞪圆了自己的双眼盯着蒋百里。蒋百里迟迟得不到回复,抬头去望佐藤屋,便看到了一双灵动的眼睛。
这双眼睛充满了生命力,这是蒋百里的第一感受。两人安静地对视着,从未和女性如此长时间对视的蒋百里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他想要低下头去。
“蒋先生,我有。”这时,他听到了佐藤屋的回答。佐藤屋给了蒋百里一颗帮助睡眠的药物,但是在佐藤屋转身去做事时,蒋百里将这颗药藏在了枕头底下,并未服下。
和佐藤屋有了第一次交流,蒋百里总是会悄悄注视她那双生机勃勃的眼睛。
在蒋百里心里,这种生命力他很少在现下街上的中国女性眼中见到,她们光是为了能好好活着,就已经受尽苦累。每思及此,家国之事涌上心头,蒋百里便痛不欲生。
佐藤屋很快注意到了蒋百里的异样,蒋百里要去了安眠药,但他白日里依旧无精打采,俨然是一副睡眠严重不足的样子,她便悄悄观察着蒋百里。
直到一日,她亲眼看到蒋百里将药藏了起来,近前一看,药已经藏了很多,她瞬间明白蒋百里想要做什么。
来之前,上级告诉佐藤屋,这位中国军人遭受了一些心理创伤,但她没想到,蒋百里的心理问题严重到一心求死。
作为一个珍爱每一个生命的医护人员,佐藤屋十分生气,她严厉地告诉蒋百里,虽然她不懂中国的军事和政治,但是她知道,一个人要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就什么也做不成了。
看着眼前不为所动的蒋百里,佐藤屋并没有放弃劝说他。她比以往更加精细地照顾蒋百里,她换药的动作温柔无比。
但她劝说的口吻十分铿锵有力,她总是直视着蒋百里的眼睛,道:“自杀是最轻松的逃避方法……但你的生命,不只属于你自己,你还属于你的国家。你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报效国家!”
在这样日复一日地“洗脑”下,蒋百里渐渐松动,一日,他终于再次开口,问佐藤屋,如果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又该怎么办呢?
佐藤屋用一种坚定异常的语气告诉蒋百里:“忍是大勇者之所为,自杀不是勇敢而是逃避人生责任。”
闻言,蒋百里受到震撼,回想起1913年以来的种种,他发觉自己的死也许毫无意义,他死了,军校不会变得更好,官场不会变得清明,没有任何事会改变。但他活着,也许还能尽一份微薄之力。
蒋百里再一次认真地注视着佐藤屋,他心中升起一股敬佩和感激:自己竟不如一介女流心志坚毅。蒋百里重新燃起了对生的信心。
然而,逐渐走出阴影的蒋百里发现,自己对佐藤屋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敬佩和依赖,使得蒋百里对佐藤屋产生了超脱于医患关系之外的爱情。
身体一日日康复,蒋百里知道,佐藤屋离开的日子也不远了。终于有一日,佐藤屋为他量完体温后,蒋百里开口请求佐藤屋留下,听自己一席话。
他诚恳地告诉佐藤屋:“你打消了我自杀的念头,我是因为你才有了活着的信心,如果你离开我,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次打败悲观,我希望你能够长久地留在我身边。”
突然听闻此言,佐藤屋惊诧不已。在她看来,作为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乃是天经地义。她愿意为了病人付出自己的热忱和责任心,但是那不代表她对病人产生了爱情。
惊愕地佐藤屋很快请求调离蒋百里身边,回到了位于北京的日本医院。然而,佐藤屋自己也意识到,除了惊谔,自己心中也对这个忧国忧民的男人有着一丝不容忽视的不舍。
蒋百里对于佐藤屋的拒绝和不辞而别伤神,不久,蒋百里出院并被调往北京工作。来到北京,蒋百里犹豫再三,还是去日本医院找到了佐藤屋,再一次诉说了自己的爱意。
再一次见到蒋百里,佐藤屋心中复杂无比。在她的意识中,蒋百里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将日本放在军事战略名单里的中国军人,而她是一个日本人,如何能与他在一起?
况且,她知道,蒋百里在故乡有一个名义上的妻子。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姻亲关系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真实存在的。
佐藤屋去信,将这件事告诉了远在日本的父母,父母劝说佐藤屋,两人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劝她速速归家。
佐藤屋因此再一次拒绝了蒋百里,并且直接离开了中国,回到了日本。蒋百里备受打击,然而他也明白佐藤屋心中的顾虑,他决定为了爱情再坚定一次。
几经周折,蒋百里打听到了佐藤屋家乡的地址,他写下一封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寄向日本。“我是为你活下来的。”蒋百里在信的最后总要这样说。
日积月累,一封封信逐渐打动了佐藤屋,她感动于一封封漂洋过海而来的书信,也感动于一个人对于她长久而热烈的爱情。
她思考再三,拿着这厚厚的几叠信跪拜在父母面前,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看着这一封又一封信,佐藤屋的父母也不禁为这份执着而动容。
父亲扶起女儿,温柔地告诉她:“如果你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你愿意嫁给他,你就嫁到中国去吧。你若是受了委屈,随时可以回国来,我把你应得的一份产业留下来等待你。”
父母的支持与宠爱打破了佐藤屋的最后一丝犹豫,她认真地写下一封发往北京的信,信中说愿意嫁给蒋百里。
收到这样一封信,蒋百里欣喜若狂,他确定了佐藤屋来的时间,立马赶往天津,准备迎接心爱的姑娘。
1914年,佐藤屋从天津塘沽口走下客船,踏上中国的土地,踏进了蒋百里的心房,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在天津德国饭店,蒋百里和佐藤屋举行了婚礼,正式喜结连理,日本女性有婚后冠夫姓的传统,蒋百里便为佐藤屋起了一个新名字:蒋佐梅。
蒋百里的蒋,佐藤屋的佐,梅则是佐藤屋在蒋百里心中的形象,梅花傲雪开,佐藤屋的大气和坚毅,就正如这冬日寒梅。
死生契阔婚后,蒋百里和蒋佐梅返回北京。蒋百里此时的工资是200块大洋,在官场上这些钱并不够用。
况且蒋百里骨子里又保留着书生的清高,并不计算钱财,因此在个人财务上一团乱麻。
蒋佐梅的到来,使得这团乱麻一条条被理清,家中也变得井井有条,充满了温馨的感觉。这些变化蒋百里看在眼里,十分感谢妻子的付出。
1916年,全国讨袁之声四起,蒋百里深知,袁世凯统治下的政府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政府,那种政府无法带领中国人走向光明。
这一年,蒋百里在蔡锷的邀请下,暗暗为推到袁姓政府而奔走,进行着一项又一项行走在刀尖上的活动。蒋百里自己不怕死,但他怕牵连到蒋佐梅。
他想起结婚时,他连一只像样的戒指都没有为妻子买,便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准备为蒋佐梅购买一只戒指。然后暂时将她送回日本,以保证她的安全。
但是蒋佐梅坚定地拒绝了,她对蒋百里说:“此款还是留作家用,你的美意我愿嵌之心坎,而不愿套在指头上。”
并且,她也不愿意在丈夫如此危险的时候离开他,独自回到日本享受所谓的安宁,她坚持留下来,为蒋百里打理好家中诸事。
蒋百里深深地看着蒋佐梅的眼睛,这双眼睛如同3年前她劝说自己时一样坚毅,一样生机勃勃,让他也不禁对前路充满希望。
1917年,蒋百里和蒋佐梅的长女出生,夫妇二人为她取名“昭”,红日初升,希望中国能迎来黎明。
随后,蒋百里和蒋佐梅相继诞下了蒋雍、蒋英、蒋华、蒋和,蒋英便是后来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先生之妻。
那个年代,生儿子传宗接代的观念很重,蒋百里却不这样想,为了让妻子免受生育之痛,他提出让她做绝育手术。
1929年,蒋百里被牵扯进“反蒋案”,陡然下狱。被捕前,蒋百里唯一担心的是没有来得及安排好妻女的去处。然而,蒋佐梅比他想象得更坚强,比他想象得更爱他。
此时正在病中的蒋佐梅不仅没有离开,而且拖着病躯,带着孩子们在蒋百里关押处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节衣缩食,每天领着女儿为蒋百里送饭。
蒋英
聪慧如斯的女子,还阅读了不少文学书籍,摘抄许许多多中外名人在狱中坚强不屈的事迹,拿给蒋百里,以此来鼓励他。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年零八个月,蒋百里终于被释放出狱。
看着从狱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丈夫,将近两年来从不在孩子面前掉一滴泪的蒋佐梅,第一次情不自禁嚎啕大哭。蒋百里将她拥在怀里,也红了眼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看着母国行如此违背人类正义之举,蒋佐梅失望而又气愤,她说:“中日交战,是日本军阀侵略的过错!”余生不曾讲日语。
随后,她和蒋百里变卖了家中所有可以变卖的资产,用以支持抗日。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为抗日夙兴夜寐的蒋百里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不久便离开人世。
回望蒋百里的一生,国家贫弱之时,他敢为人先,将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民族危难之际,他穷精竭虑制定战略依据,为中国抗战国防战略奠定重要基础。
蒋佐梅骤然失去了丈夫,还未从悲伤中缓过来,便被人无故指责,称蒋百里是蒋佐梅所刺杀,而这无缘无故的揣测,只是因为蒋佐梅是一个日本人。
蒋华出面驳斥此种谣言,然而三人成虎,谣言愈演愈烈,蒋佐梅百口莫辩、生不如死。但是即使这样,她还是没有回到日本。
因为她知道,如果回了日本,那么她刺杀丈夫的冤屈便没有洗清的一天,孩子们也不能再回到她们的祖国。
她带着孩子,辗转于昆明等地,艰难地生活着。在这期间,她屡屡带着孩子们走上街头,救治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伤病员,坚持着蒋百里生前的意愿,也坚持着属于人类的正义。
五个孩子,她从不让她们讲日语,她把她们教育得和她们一样坚强,和他们的父亲一样热爱国家。
大女儿因病去世,二女蒋雍在抗战开始后遵照父母教诲,回国参加救护队为伤员服务,后定居美国。三女蒋英留学欧洲,学习西方音乐。后来与钱学森相识并结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四女蒋华,定居比利时,筹办欧洲中山学校,为华侨教育作出重大贡献,钱学森回国一事中,蒋华承担了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五女蒋和解放后定居北京,将母亲接到身边照顾。
1978年,蒋佐梅离世,蒋英将母亲的骨灰奉至杭州凤凰山父亲的墓地旁,将父亲与母亲合葬。
时隔四十年,蒋佐梅终于回到丈夫的怀抱,可以尽情向他诉说这几十年来的痛楚和艰难。
参考资料[1]《八小时以外》,2012年第08期,《蒋百里和蒋佐梅:一生相随无别离》
[2]《军事历史研究》,1986年,《一代军事学家蒋百里》
[3]《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03期,《重新发现蒋百里》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66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民间故事:善报与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