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这是你的童年吗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12 3 0

这是你的童年吗

一、童年的家及家族

(一)童年的家

奶奶名叫张秀坦,小名胖妞,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二十五猪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大子文镇西赵庄村。这个村位于县城正西约十公里,大子文镇向北三公里,滹沱河南岸的一个普通村庄。此书是奶奶满满的回忆,此文中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

这是个比较大的村庄,南北长大约有二里地,东西稍短大约有一里多地,一条南北中心大街和两条东西街把村庄分成六个方块。村里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村里人们姓张、王、赵的较多。村子里大多是平顶的砖房,穷点的人家是土坯房。家家户户错落有致,夕阳西下的时候,袅袅炊烟一缕一缕,远远望去,颇有景致。村里土地都是沙土地,当时靠天吃饭,大部分村民还是不太富裕的。

我们家位于村子东北头,东西大街的路北,这是一座老式的四合院,有北屋、南屋、东屋、西屋,西南角是大稍门,四四方方围在一起,简单而整齐。因为父亲的勤劳能干,我们家还有三十亩土地,一头大牛,一辆大车。父亲当医生,母亲看孩子。农忙时节,就雇些长工、短工,还有做饭的。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进行内战,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了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共产党失败,被迫进行二万里五千里长征。1935年日本希国主义在额占我国东北的同时又侵入我华北地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我的家乡时刻都面临着敌人侵占和战争危险,百姓的生活并不安宁。

(二)我的父母亲这是你的童年吗

我父亲名叫张宗改,字复新,生于一九零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读过几年私塾有文化,是一位农村中医。父亲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他曾在村里当过合作社社长、轧花厂的经理。父亲还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什么泥匠、木匠、缝纫他都会干。所以,人们送了他个绰号“张老能”。

我从记事起,就没有爷爷奶奶的印象。听父亲说,他十四岁时父亲就因病突然去世了,二十五岁时母亲又得病去世了。父亲说,他父母去世的太早,心里非常难过,所以下定决心学医。

于是,父亲就找到当地有名气的老中医黄城村张玉林,想向张老先生拜师学医。因父亲学医心切,经过几次拜访求教,老先生终于收他为徒弟。父亲为人厚道又勤快,他每次去先生家,都要背上小米、高梁、黄绿豆,主动帮着挑水扫院子。先生给他讲中医知识,教他怎样看病诊病治病,怎样望闻问切,怎样开方行医,并带他去实习看病。

父亲自己又买了中医书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杂论》等,父亲是一个聪明刻苦的人,无论做什么活,他的身上总是带着医书。家里的医书一大摞,康熙字典用坏了好几本。经过两年的学徒和自学,父亲就自己看病开药方了。记得他第一次给人看病开药方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去病人家,看看吃药后效果怎么样,知道病人吃药后有好转他才放心。他时常把自己开的药方给先生看,让先生指导和指教,先生也经常和他讲,什么药可以量大,什么药要慎用,什么病要下重药,什么病要下轻药。

经过五六年的学习实践,父亲成了村里的有名医生,主要看内科,妇科和儿科是他的强项。随着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药铺越来越兴旺,他自己一人忙不过来,就联合了本村看外科的老中医刘老勤、记账先生王松霍、司药张万顺,村主任王老万也入了股份,把药铺的规模扩大,有门诊有大药房。父亲和刘老勤负责门诊和出诊,父亲看内科,刘老勤看外科,王松霍是会计记账,张万顺负责司药制药。这个大药房不仅负责拿处方药,还对外批发药。成批的中草药从安国药都进来,再批发给附近村子的小药铺,并且还自己制作丸药。当时,我父亲他们开的这个大药铺,在三乡五里都有名气,也因此赚了一些钱,盖房子置土地,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

父亲不但在自己村里看病,还兼任郎仁村的医生。郎仁村五天一个大集,逢集父亲就去一次。这个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巴望着他早点回家。因为父亲每次回来,都给我们买很多好吃的,鸡鸭鱼肉数不胜数。另外,父亲会带回好多洋布,红黄白兰,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有时,父亲还会领着我们去郎仁饭店打牙祭,丸子肉,肉丸饺子,至今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父亲对乡邻十分友善,常与人排解纠纷,受到村里的尊敬。记得小时候,街上有卖西瓜的吆喝。父亲走出门,买了一大堆西瓜,一一打开,分给左右的乡邻。不管是叫大伯的,还是叫叔叔的,还有蹦蹦跳跳着叫爷爷的孩子们,吃着甜甜的西瓜,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家里,父亲又是一位严厉的家长。他对孩子们管教极严,我们姐弟六人谁都怕他。父亲总是教育我们,对国要忠,对长辈要敬。父亲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记得那时候父亲经常去北京,天津。回来的时候,给我们买好多东西,什么吃的、用的、玩的,一应健全。有桔子、苹果、香蕉、栗子、糕点,还有各种发卡、戒指,还有口琴、风琴、胡琴、戏匣子等等。

我大弟弟学拉胡琴,我学手风琴和吹口琴,我父亲听戏匣子。每天晚上,药铺里的帮工,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到我们家来听戏。我家的院子里,坐满了人。有时候,我头上戴着绒绒花,腰里扎着大红的绸带给他们跳舞,扭秧歌,非常热闹和快乐。这种文化氛围在旧社会的农村里,是不多见的,在我们村来说,也是唯一的一家。

我的母亲叫张清烟,生于一九一零年,这是我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叫李斋,大何庄乡长汝村人,和我父亲结婚七年后得霍乱病去世了,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大是男孩叫张贻辉,一九二七年生人属兔的,贻辉聪明伶俐,学习非常好,但不幸的是十二岁就得重伤风感冒去世了,我的父亲非常悲痛,老二是女孩,叫张秀沾,她母亲去世时她才一岁多。

我母亲是彭营村大户人家的小姐,知书达理,仁慈善良,和我父亲结婚后生育了五个孩子。为了把五个孩子抚养长大,她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由于常年劳累不得休息,母亲四十六岁就得了肺病。我父亲用中医治疗,我的丈夫树德用西医治疗,但最终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一年多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七岁。当时我才二十二岁,最小的弟弟才七岁,母亲的早逝,让全家人非常悲痛。

母亲去世四年后的一九六一年,五十五岁的父亲又娶了第三任妻子靳小鲜。她是唐贝村人,是父亲给他儿子看病认识的,她是死了丈夫和儿子过日子,比我父亲小十岁。她成为了我们的继母,和我父亲一块生活了三十年没再生育。她伺候了我父亲,又为我的两个弟弟操持着结了婚,为我们家也做出了贡献。她一九九一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我的父亲是一九九五年去世,享年九十岁。

这是你的童年吗

(三)我的兄弟姐妹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我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我最难忘的,就是大姐张秀沾,她是一九三一年生人属羊的。大姐是我同父异母的姐姐,但和亲姐没有异同。在我的印象里,她很小就帮着母亲料理家务,照看弟弟妹妹,大姐的个子又矮,不是背着弟弟,就是抱着妹妹,为我们的家付出了辛勤汗水和劳动。所以,我们兄弟姐妹对大姐最亲。

大姐十八岁就出嫁了,丈夫是孙辽城村的叫孙彦董,两人感情好,生活得很好,育有一女两男,大女儿叫孙小忍,大儿子叫孙占奎,小儿子叫孙占理,(现在是安平某中学副校长)。有一件事令我感动难忘,我在杏贡村坐月子期间没人伺候,大姐带着七岁的女儿小忍,从辽城村步行三十多里地走了四个钟头赶到杏贡村,为我洗衣服做饭,拆洗被褥,至今我都忘不了。

我的大妹子张秀霞,是一九三六年七月生人属鼠的,和我差一岁半,我上学时他在家帮父母看孩子干家务活,没怎么上过学,为家里作出了贡献。一九五四年,她十八岁时嫁给同村在天津工作的王长位,后来长位调到湖南长沙工作。六九年她和孩子们随丈夫去了长沙工作生活,零二年丈夫过世后她一直跟着孩子们在长沙生活。她有一男一女,女儿叫王玉珍,儿子叫王占学,都在长沙工作。

我的大弟弟张贻广,是一九三九年生人属兔的,大学文化。他聪明心灵手巧,小时候不爱上学,爱玩泥巴、搓泥钱、印模、糊风筝、放风筝、用火烧木炭、配火药、卷花棒、裹炮,放烟花等等,十一岁他才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里,他每次考试都是第一第二,老师看他学习非常优秀,就让他从三年级跳到了五年级,从初中高中一直上到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后来调到安平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他制作的教具模型获得过省、地两级教育部门的一等奖。现退休,他有一男一女,老大是女儿张敬,在县文教局工作,儿子张宁在北京工作。

我的小妹叫张秀勉,是一九四二年生人属马的,高小毕业,人长得很漂亮,在农村当过妇女队长,在子文镇卫生院上过两年班,做妇产工作,嫌工作脏累后来就不干了。她在家时帮父母干了不少活。她和我嫁到了同一个村,丈夫叫刘小占。她脾气大心气儿高,常有不如意就发脾气。一九八九年她因病去世,育有一儿两女,大女儿刘小英、二女儿刘小琢,老三是儿子叫刘小想。儿子有出息,自己奋斗办企业,现在是丝网加工厂的老板。

我的小弟张胎聪,是一九五零年生人属虎的。他高小毕业,在生产队做过木工,当过木匠做过家具,在北京建筑公司带过建筑队。现在家务农,身体健康,爱喝酒。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叫张云贺,常年在外地开面粉厂。女儿张云妙,都已成家立业过得不错。这是你的童年吗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70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