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2019年寇姓女宝宝名字大全 寇姓男孩名字大全霸气

  汉字简化运动,一点写出两个“冦”

  在旧屯满族乡,东屯村和碾子沟村散布着一支寇氏,是一个大宗,据其族人长辈口传是明末清初从山西太原府豆罗村迁徙至旧屯一地,始初定居在前营子,现有遗存寇氏墓地。后经太平庄满族乡三道沟门方氏一位朋友提供了乾隆二十九年地契一份影存,发现确系乾隆时期有寇氏人才旺在偏桥等处以银置地之记录。唯一当时寇氏本姓“冦”。

  据寇氏族人口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寇氏老人还强调“我族冦姓无点,不是贼寇的寇”,此一说法与历史遗存的《偏桥方氏典地地契》相符合。后来儿女读书上学,教师们说字典中没有“冦”这个字,是个错别字,所以就改成了“寇”,从此便在族内改了姓,以至于今天变成了“寇氏”。

  山西冦姓起源,到底是官还是贼?

  姬奭[shì]-冦氏(司冦氏)-寇氏

  无独有偶,山西忻州冦氏现在也是“寇”,盖亦因简化字所致,似这种情形的姓氏不少,如傅改付、甯改宁、肇改赵等等。据其《山西忻州寇氏家谱》所述,“召公,世职司冦,因官赐族”,也即是因官得姓。召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奭,又称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可见冦氏出自姬姓。

  冦与寇在本义上不同,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将二者混同,并将冦视为寇的古字。冦本是姓氏,寇则是贼匪之意。以官为姓合情合理,以贼为姓实是历史的误会。

  冦出自官名司冦,也正是冦氏的来源。据《礼记》载,相传夏商已有司冦的官职,掌管治安刑狱,周朝时称为秋官大司冦,春秋时列国也多设立司冦一职。其后以官职名为氏,取氏司冦复姓。以后部分又有分为司、冦两个单姓。司冦,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楚、陈等国称司败。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另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帝的后裔古苏国国君苏忿生,曾任周武王司冦,颇有政名。司冦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是朝廷中掌握生杀大权的官。他的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司冦氏。同书记载:春秋时卫国卫灵公的儿子公子郢生公孙兰,在卫国任司冦,公孙兰的儿子司冦亥称司冦氏,其后子孙皆以司冦为姓,乃成司冦氏。

  光绪十六年大水灾,离川入山冦氏再迁徙

  据《山西忻州寇氏家谱》记述“宋末元兴,家族二始祖,百福公与时鲁公奉祖命定居豆罗、解原两地,若凤栖梧,龙腾云,虎踞山,传宗接代,行云播雨,迄今七百多年矣。”可见豆罗是冦氏的祖居之地。可以初步了解到旧屯寇氏与山西忻州豆罗寇氏同宗共祖,是一大家子。

  明末清初从山西到了旧屯前营子落了户的冦氏,到了乾隆朝已经发展的非常富裕,从《地契》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冦才旺一支60两银子从旗人方氏手中换了大片的田地。据冦氏族人口传,当时前营子冦氏富裕,“铁犁挂房脊,三年不愁吃”,便应该是“冦才旺”,已经是旧屯的大户了。

  据冦氏族人口传,光绪十六年滦河发大水,冦氏家族遭灾后,四散求生,一支迁往丰宁凤山,一支迁往旧屯北沟。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京畿大水始于盛夏,自五月二十一日起,京畿地区就开始阴雨淋漓,昼夜不息,最后导致永定河决堤。可见确实在光绪十六年滦河水系闹过水灾。史料记载,“数百里内,一片汪洋,田芦荡然,朝不及夕”。这次水灾持续时间近一个月,共波及京畿地区一百二十余个州县。冦氏所遭受的水灾迁徙,“离川入山”,应该是指这次历史大水灾。

  其实光绪十六年,不仅有水灾,到了冬季还闹了瘟疫。据东方早报文章讲述《光绪十六年冬季的传染病》,大雪以后,四野天低。一轮日黯,朔风不竟,饶有望云思雪之意,而连朝欲雪不雪,似烟非烟,一片阴霾,弥漫空际。且天时奇暖,不特河道未见冰凌,即沟壑之中,冻者半,未冻者亦半,非天道自南而北,即寒暑之愆期。气候之不正也,或者恐酿冬瘟,不禁又切杞人之忧矣。(《丁沽霜信》,载《申报》,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第二版)

  可见光绪十六年天灾连连,造成了冦氏一族的再次迁徙。据其族人口传,冦氏一支过继给了旧屯大地嫁给刘氏姑妈家,刘氏无子嗣,便以冦氏侄子为嗣,所以旧屯大地的刘姓一支中有本姓为冦氏者。

  附件:《偏桥方氏典地地契》影存,方久林提供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7830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