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贾平凸女儿贾浅浅的尿体诗爆红网络,诗的内容浅显、口语化、贴地气,如这篇《郎朗》:
晴晴喊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等我们跑过去
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块屎
从床上下来了
那样子像个归来的王
这种充斥着“屎尿屁”的诗歌读完真的让人有点愣神,不禁会发出质疑:现在但凡会打回车键,就可以称为诗人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好的诗歌,让人读后身心都会受到启迪。
比如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温暖、浪漫,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就在海子写下这首诗的两个月后,他便在山海关车站卧轨,用惨烈的方式,决然结束了25岁的生命。
海子的一生,有荣光、有精彩。
他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诗人、曾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人民文学奖诗歌奖”的天才诗人、15岁就考入北大……
对这样一位天才,我们不禁哑然,他为何给自己的人生选择了如此惨烈的结局?
查湾村孤僻的神童
1964年,海子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
出于对海的向往,家人给他取名査海生。他,就是后来的诗人海子。
海子自小就很聪明,3岁时,母亲拿起一本《安徽文学》指给他念:“安-徽-文-学……”第二天,当他再次看到这四个字时,就能脱口而出:安-徽-文-学……
这个发现,让海子的母亲惊喜异常。她从四邻借来各种书刊杂志,利用闲暇时间一一读给海子听。
在母亲的有意培养下,海子的智力被进一步挖掘,5岁时便能背诵48条毛主席语录,此举让海子成了查湾村传奇人物。
但兴许是太过聪慧,从孩童时期开始,海子就与同龄人“格格不入”。
海子会讲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因此村里的孩子都愿意围着他转。
但是海子对当孩子王并不感兴趣,小伙伴们听得越开心,他越觉得没朋友。他更喜欢在家默默读书,或是在村边溪头独自垂钓。
海子父亲回忆:别的孩子在外面跑一天,弄得灰头土脸的,海子从来都是干干净净,连脚上的鞋都一尘不染。
这个爱干净又早慧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聊不到一块去,他是查湾村里孤僻的神童。
在学业上,海子一路领先同龄小伙伴4-5年:他5岁上小学,10岁上高中, 15岁时就以安庆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
但15岁的大学生,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北京大学的尴尬学生
1979年,15岁的少年海子,背着一床母亲手缝的棉被,雄赳赳气昂昂赴京读书。
去首都北京,海子有着无限憧憬:就读全国最高学府,只要肯努力,锦绣前程,近在眼前。
但海子没想到,他只猜中了自己未来的一半,那就是努力奋斗有,锦绣前程无。
刚一入学,人生就给海子使了个“绊”。
在北大,海子未能如愿就读他报考的中文系,他被调剂到了并不感兴趣的法律系。
北大79级法律系是北大当时最大的一个系,拥有200多名学生,身份五花八门:有下乡知青,有退伍军人,有应届生,而少年神童只有海子一个。
年龄最小、天资颇高的海子,让同学们对他的观感十分矛盾:既敬佩又疏离。
大家既敬佩他小小年纪,凭本事一举从贫困的乡下考上全国最高学府,又觉得跟这个15岁的农村少年无话可谈。
多少年后,同学们回忆起海子读书时留给他们的印象,女同学说:听说他当时特别穷,睡觉没有褥子,把被子两边缝起来,一半当褥子,一半当被子。
男同学说:成年男生在宿舍聊天,海子走进来听,我们赶紧把他轰走,说:滚!滚!滚!这话题不适合你听。
也许海子同学的这些举动并非出于恶意,但这种有意无意的孤立,对性格敏感的海子来说,绝对不是一种愉快的经历。
既然人际交往备受阻碍,海子只能专注于学业。
大学期间,海子不但法律专业课优秀,还广泛阅读,大量吸纳各学科门类知识。
连“孤立”海子的同学对他的学识都非常钦佩,评价他:知识渊博,聪慧过人、学贯文理、思想深邃。
海子在北大的毕业论文,写的还是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方面的文章。论文写得非常精彩,负责答辩的北大教授专门点名表扬了海子的这篇论文。
但兴许是太过才华横溢,在北大读书期间,海子有的除了孤独,还是孤独。
孤独的政法大学老师
1983年秋到1989年春天,海子蛰居在在距北京城60多里地的小城昌平。
之于外界,他是北京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美学老师。
之于自己,他是诗人。
在昌平居住的7年间,海子共创作了200多万字的诗歌、小说、合唱剧。
那些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等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
“土地、河流、青草、飞鸟、野花……”是海子诗作中常提及的元素。
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海子对尘世间一切美好事物都发出由衷的赞美和眷恋。
清醒在现实的事务中,海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接踵而来的成年人应负的责任。
安徽乡下父母和3个弟弟还要他供养、在法大本部的女友要时常联络感情、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要与诗友们联络、要处理好跟教研室同事们的关系……
这些纷繁事物,对于这个参加工作时才19岁的男孩,兴许显得有些沉重。
但海子极力做到最好。
他会承担家庭责任。每到开工资的日子,他会先拿出2/3寄给父母,而自己仅用剩余的一点钱维持生活。
他把女友放在心上,时常端详女友的照片,还把爱恋写进诗里。
他投入热情教学,以致在法大开讲的美学课,每次都座无虚席。
但是,这位19岁的男孩,独自面对社会,也有他无所适从的地方。
一回,同事兼好友孙理波要整理婚房,请海子帮忙粉刷墙壁。
结果他在墙上滚了几滚粉刷后,生气地扔下刷子说:“以后这种事不要叫我!”说罢绝尘而去。
还有一回,海子陪妈妈在校园中散步,迎头碰上海子的领导,领导主动跟海子打招呼,海子爱理不理地“嗯”了一声。
查湾村孤僻的神童,成年后天赋依旧,孤傲依旧。
不被认可的年轻诗人
1984年起,海子先后在北京、内蒙、四川等地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他抒情、浪漫式的笔法,给中国诗坛带来一片清新气象。
但除了仅有的一二个熟悉他的诗友,认可海子诗歌的价值外,海子遭遇了来自诗歌界的各种非难。
北京作协在诗歌创作会议上,有人给海子罗列了两项 “罪名”:“搞新浪漫主义”和“写长诗”。
而海子加入的北京“幸存者”诗歌协会,一次开会时,参会的诗人当面将海子的诗贬得一无是处。
除了这些协会对海子的非议,还有许多诗人公开责难他。
1987年,海子去四川拜访诗友,跟一位诗人切磋交流得非常顺畅,海子将其视为知己。
谁知,没多久这位诗人便写文章对海子的诗及人冷嘲热讽:这个北方痛苦的诗人,自以为是中国的但丁,但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指海子)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
更为恶劣的是,海子将一些没发表的作品打印成册,寄给各地诗友交流,一位著名的诗人趁机整页整页地抄袭海子的诗,并投稿发表在公开的杂志上。
海子一片赤诚对人,换来把把飞刀插身。
一开始,每当海子遭到非难,他会跑到知心的诗友那里孩子气地哭一通。
后来,这种遭遇越来越多,海子变得越来越沉默。曾经聪慧的灵性男孩,几年之内蜕变成沉默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
原来滴酒不沾的海子,开始借酒消愁,宿舍里和酒馆中常见到他落寞的身影。
一回,海子在一家小酒馆讨酒喝,他对老板说:我可以在这为顾客朗诵诗歌,你能免费提供酒给我吗?
酒馆老板回他:免费在我这喝酒没问题,你可别在这念你那些诗,再把我其他客人吓跑了。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种诗人的潇洒与豪迈,终究只在梦想里出现,海子终其一生,没得到过这种待遇,他面对的只有孤独、非议和不接纳。
以惨烈的方式告别人世
1989年,海子在安徽老家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
他给他最信任的诗友写信说: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头痛耳鸣、思维混乱,幻视幻听。
有人建议他应该去看专业医生。
海子给教研室主任写信,想请假去武汉治疗。没等领导批复,海子又写了一封信说:不请假了,今年要在教学上做出成绩,争取评上讲师。
海子的父亲回忆,海子当时跟他说想辞职去深圳做生意。但他反对海子辞掉公职。
海子见父亲不支持他辞职,也没争辩,离家前给家里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又将母亲带到北京游玩了一趟。
海子回京后,还见了他的初恋女友,然而,曾经无限崇拜海子的女友,此时已嫁作他人妇,全程都冷脸对待海子。
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海子的幻听幻视症状持续恶化。
他觉得周围同事想害他,他房间里的东西会飞。一个凌晨,海子大喊一声“我受不了了!”
这绝望又恐怖的呐喊,是海子最后的呼救。
然而等同事赶来问询时,海子只是淡淡地说:“我做噩梦了”。
天亮后,海子将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没发表的诗歌用塑料绳绑得整整齐齐。
然后,海子穿上整洁的白衬衫和夹克,带着四本书,坚定地向山海关走去,他的神情并不过分悲伤,只是眉眼间有着挥之不去的忧郁。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结束了25岁年轻的生命。在90年代来临之前,终结了一个诗歌的时代。
人们在站台上发现了他的遗书,遗书上写: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至死依旧善良,他连死都生怕惊扰、牵连了任何人。
两个月后,海子的诗友将他的遗作整理发表,人们通过这些文采斐然,生命力极强的诗篇,了解了才华横溢的诗人海子。
海子终于在他死后,得到了他终其一生都没能得到的认可、接纳与关注。
是的,他出名了,但他却再也看不到了……
尾声: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独。”
海子从5岁展示他异于常人的记忆力,到15岁独占鳌头赴京读北大,再到25岁逝后成名,始终遗世独立,品尽孤寂。
这个孤独的诗歌天才,一边创作出经典传世的诗篇,一边孤勇地与现实进行对抗
他一次次被现实击败,一次次地被迫妥协,他曾尝试亲人、朋友、同事呼救过,但每次都没能得到包容与关爱。
最终,海子走向末路,永远地留在了海市蜃楼中的那座面朝大海的房子里;世间也从此陨落了这个璀璨的诗歌天才,徒留遗憾。
回看海子的一生,我们不禁想问,如果当初海子周围的人,多给他些关心与爱护,海子的人生结局是不是就能重写?
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如果有一天,遇到了这样的孤独天才,给他们多一些关爱与包容,简单的一句鼓励,就是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 END .
【文| cocoa】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当小时:李子柒之后,她把中国汉服文化带向世界,惊艳世人{img}
消失100天后,李子柒在央视力挺下终于回来了:红衣白马风采依旧{img}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825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