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有两大特产,一个是卤鸡,一个是麻花。今天主要说一下这个麻花。
据《鹿邑县志·名肴名点》记载:“辛集麻花,形如鸡爪,故又称"鸡爪麻花"。 用小磨油掺和"三遍面"(精粉)做成鸡爪形,入油锅焦炸而成。颜色桔红,入口酥焦,清香舒口,传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庭,享誉海内。”
相传,辛集麻花起源于明朝,创始人张志彬,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特点形如鸡爪,小巧精致,虽是油炸制品,入口酥脆而不腻,清新爽口,无论放多久,老人小孩也都能轻松地嚼食,可谓老少咸宜。
辛集麻花还有一个特点是能当蜡点着照明,因是上好的香油炸制,麻花一点就着,且像蜡烛一样慢慢地燃烧,待烧完后只有少许面粉残余,可谓是标准的绿色生态食品。所以辛集麻花一直是外地游客必买的特产之一。
那么这个据说曾作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廷的麻花,是怎样发明出来并扬名海内外的呢?事情还要从那个张志彬说起。
永娄寺
张志彬家住永安寺附近,自小父亲病故,没有兄弟姐妹,只有和老母亲相依为命。张志彬是个大孝子,为了给经常生病的母亲看病,每天一大早都在寺边出摊炸麻花,不过因为年轻没经验,他炸出来的麻花口感一般,所以生意不是很好。
这一天一大早,一个白胡子老头东边慢悠悠地走到张志彬的摊子边,指了指油锅说:“你这油还没滚到劲,晚下一会儿,炸出来的花比这好吃。”
一大早地被人指指划划,年轻人有点不高兴,翻了翻眼皮没答理他。白胡子老头笑笑说:“我不骗你,不信你试试看”。张志彬气鼓鼓地说:“中,就按你说的办,炸毁了你可得包我这一锅的麻花。”于是他就按白胡子老头说的办了,等油滚到劲了,面花全部靠在一起,白胡子老头说:“现在下麻花吧!”
麻花熟到一定程度,老头又说:“用策篱捞吧,放到我面前,我先尝尝。”张志彬把炸好的麻花放到白胡子老头面前,让他品尝。老头尝罢对年轻人说:“你也尝尝”。
张志彬尝了一口,顿时大奇:自己炸了多年的麻花咋变味啦?这味道又香又脆,后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
一会儿,来了好多人,年轻人拿出刚炸出来的麻花免费让大家品尝,众人一吃,就是好吃,味道好极了。
白胡子老头又说:“你这个油不要用完,每天都套着用,不能完全用新油炸,另外,你拿出笔墨纸来,我给你写四句话。
年轻入赶忙去拿出笔墨纸来,放在白胡子老头面前,他也不客气、挥笔而就,写了四句话:
碧油炸出嫩黄深,
凡人吃了能成神;
延年益寿似灵丹,
孝子买回敬老人。
下面写上;石八子,白胡子老头说:“我姓石,名八子,因为我弟兄八名,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起名叫八子。”说罢,白胡子老头就不见了。
有的能人猜,这白胡子老头不是别人,就是每天敬的李老君,他是因为看到张志彬孝顺,来专门化身来帮他的。至于他说自己姓“石”,其实是同音字“十”,“十”字下面添上八字,不是李字又是啥?至于麻花咋恁好吃?不就因为他老人家用手在油锅上罩一下,仙气钻到油里,炸出来的麻花能不好吃吗?
后来,张志彬雇了几十个人给他帮忙,也供不上卖。各州县都来买,远的用车拉。他发了大财,也出了大名。他在辛集建一座庙宇,塑上老子像,天天敬老君,感谢李老君给他带来的财富。他又盖了一所学校,让后人念书,这个学校的名字叫"老聃学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834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说话不能说“老虎”,吃饭不能吃“鲤鱼”,古代的一些规定太奇葩
下一篇:请高手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