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先森
01
公元1140年,金军毁约南侵。
为保大宋国土,岳飞大将军挥师北伐,这是他发动的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抗金北伐。
也是这一年,在山东济南,一个姓辛的公务员家庭降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弃疾。
没错,这孩子就是历史上能写词更能打架的辛弃疾,他的名字有盗(zhì)版(jìnɡ)“霍去病”的嫌疑。
辛弃疾出生后不久,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并惨遭杀害,北方沦陷金人之手。
也就是说,辛少年是在金人占领区长大的。他的爷爷虽然为金国效力,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南宋“卧底”。
牛叉的人生,从小就开始牛叉了。
小时候,爷爷经常带他登高望远,叫他不要忘记国破家辱之痛。受爷爷的影响,辛弃疾从小开始苦练剑术,熟读兵书。
14岁,他进京赶考,真正目的是进燕山勘察金国地形;
17岁,他再次来到燕山,画地形图,为日后写军事论文打基础;
20岁出头,辛弃疾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古惑仔头目”,好比铜锣湾话事人陈浩南。
金人首领完颜亮带兵南侵,各地方趁机揭竿起义。
辛弃疾集结了2000多个弟兄,投奔带头大哥耿京。
自此,起义军里多了一个“上马击贼,下马草檄”的有文化的古惑仔。
后来,队里头有个叫义端的和尚,嫌自己没地位没权力,就偷走了义军的大印潜逃。
辛弃疾有如轻功附体,单枪匹马将义端擒回。
义端见辛弃疾面露杀气,抱着他的大腿拍马屁:您真是神兽转世啊,求求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杀我。
“你才是神兽,你全家都是神兽!”说完,立马送义端去领盒饭了。
再后来,军队里又出了个叛徒张安国,把带头大哥耿京给暗杀了,到金人那里邀功。
辛弃疾一怒之下,带着50个勇士,夜闯5万兵马的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50比5万,辛弃疾不愧是一代武林高手啊。
辛少年的英勇事迹传到宋高宗耳朵里,老人家下巴都惊掉了,连连感叹“英雄出少年”。
那一年,辛弃疾23岁,靠杀人C位出道,一战封神。
02
辛弃疾“叛徒收割机”的外号,就这样传开了。
金兵虽然不见其人,但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吓出一身冷汗的那种。
那么,能文能武的辛弃疾到底长啥样?
语文课本的辛弃疾,长这样,老气又正派。
但我觉得这幅画不够形象,因为辛弃疾的朋友对他的描述是: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另外,史书对他的形容是:
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用大白话来说,八块腹肌的辛弃疾简直就像一头野兽,高颜值猛男,穿衣显瘦,脱衣有肉,济南街上最靓的仔。
明明可以靠脸,辛弃疾偏偏要靠才华。
猛男辛弃疾不是个大老粗,他不仅能写热血的豪放词,也能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样妖娆清奇的婉约词。
论文学,恐怕就连李白和杜甫等前辈都要稍逊辛弃疾一筹,因为他从豪放到婉约,从战场到田园,从诗词到散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线顶尖的。
论武艺,李白和辛弃疾,一个太白醉剑,一个右安醉剑,好比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谁的武功更高超还真不好说。
能和辛弃疾比肩的,却是一个小女子。
他们一个叫易安,一个叫幼安;一个是婉约派,一个是豪放派。因为都是济南人,人称“济南二安”组合。
等到一千年以后,无数的文艺青年都希望他们在一起:
女有沉醉不知归路的柔情,男有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如果有幼安的呵护,易安也不会“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有易安陪伴,幼安也不会感叹“可怜白发生”。
确实,不考虑年龄差距的话,这对“泉城双璧”的cp感实在太强了。
03
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但辛弃疾的志向却不在文学圈。
他和苏轼并称“苏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都是大宋大文豪。
不同的是,苏轼一生流连官场;而辛弃疾在乎的,是另外一个战场。
然而,这位意气风发的“叛徒收割机”怎么也没想到,23岁竟然是自己的人生巅峰。
此后,任凭辛弃疾再怎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年,临安的皇室贵族们早已习惯了江南的安乐生活,宁可做个怂包虚度一生,也不愿到战场上找罪受。
“靖康之耻”还未洗雪,执政者们却窝在家里做缩头乌龟,这让辛弃疾气急败坏。
所以自从归宋以来,他就不断给上级发了《美芹十论》《九议》等多封邮件:
大家快醒醒吧,北方已经沦陷,金兵还有三秒到达战场!我在打野时已经探到了敌方军情,以下是我写的十条团战兵法,让我们一起推倒敌方水晶吧!
可当时朝堂上一帮保守派老臣,哪里见过辛弃疾这样的热血男儿?
他的满腔热血,在别人看来是锋芒毕露。
“年轻人,你说的都对,但我们只想安度晚年。”
大宋疆域图
一腔热血喂了狗,辛弃疾的愤懑可想而知。
宋廷提防辛弃疾是有缘由的,当初他擒回叛徒张安国投奔宋高宗,也因此有了一个尴尬的身份:归正人。
“谁知道你这个归正人,是不是已经被狡猾的金人策反了呢?”
辛弃疾心里苦啊,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有一次他经过南京城,带着一颗酸楚的心,登上了赏心亭,写下千古佳篇: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北方,我望眼欲穿;我的大宝剑,把栏杆都拍遍了,还是没人懂我。
辛弃疾还是不死心,“皇上,居安思危啊!”
宋高宗也不耐烦了,“好了,别说这事了。听说你最近又有一首词作,可否吟给朕听听?”
高宗见辛弃疾沉默不语,“也罢,也罢,你去基层做官吧。”
就这样,辛弃疾先后被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当地方父母官,主要负责整顿荒政,以及维持社会治安,说白了就是收拾烂摊子和打击暴匪。
这些脏活累活,也就只有辛弃疾能干得来了,并且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白白蹉跎了岁月。
04
如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组建的“飞虎队”,辛弃疾一千多年前早就玩过了。
当时他组建并领导的“飞虎军”,骁勇善战,金兵一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吓到腿软。
可见有文化的古惑仔,真是太太太太可怕了!
然而厉兵秣马多年,辛弃疾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见领导发个话。
公元1181年,41岁的辛弃疾又被调到江西。
他也想通了,在美丽的上饶盖了房买了车,还把庄园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当官的日子里,上班搞搞GDP,下班约三两知己述衷肠,每当聊到20年前带着2000号人搞革命的激情燃烧岁月,他总是感慨万千: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宇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却染不黑我这一头白发哟。以前书架上的百万字《稼轩兵法》,现在已经换成《江南果蔬种植技术大全》了。
这种暗讽朝廷“苟且偷安,不思复国”的文章写多了,辛弃疾自然受到排挤。
久而久之,他被辞退回家种田了。
在农村,辛弃疾倒也学会苦中作乐,经常在朋友圈晒乡下人家的悠闲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这谁家小屁孩啊,就这样卧在溪边的草丛里剥莲蓬,好生可爱。
偶尔侠骨柔情的一面,耍耍帅,臭臭美: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
青山啊,我看咱俩挺像的,你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妩媚,我在你眼里也一样妩媚吧?
最搞笑的是,辛弃疾的卖萌技术也是一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夜里的小雨说下就下,想找个地儿避一避,明明记得以前社林边有个茅店,哪去了呢?
又过了一座桥,转了个弯,嘿嘿,原来你丫躲在这里!
这闲居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可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男人来说,未免有些憋屈。
可又能怎么办呢?辛弃疾的现实和理想,可不只是几条街的距离。
05
曾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辛弃疾,也难免有郁郁不得志、借酒消愁的时候,一边喝一边写写词发泄心中的愁闷。
那段时间里,辛弃疾心里头装的全是一个字,愁。
当初还是太年轻啊,如今终于品尝到愁的滋味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望着北方本来就愁死了,偏偏在失眠的夜里还听到这该死的鹧鸪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48岁那年,80高龄的宋高宗终于驾崩了,很多人看到了北伐的希望。
他的好基友陈亮,约上朱熹,进行一次三方座谈会,共商光复大计,史称“鹅湖之会”。
这次会晤让辛弃疾的梦想焕发生机,他还一口气写了好几首《贺新郎》,其中有两句广为流传: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这就是辛弃疾,他最让人心疼也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是他对理想始终有不死心不放弃的执念。
即使在被罢官、不能上阵杀敌的日子里,辛弃疾也从未忘记过家国大事。
他写的一系列怀古词,字面上是在写孙权,写李广,写廉颇,实际上都是拿他们来对比、形容自己。
孩子要么不生,要生就生孙权这样的: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最著名的怀古词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足以让他笑傲词坛几十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某我虽然老了,饭还是能吃的。现在叫我上战场,我照样能杀敌!
可惜梦想还未照进现实,6年后,陈亮死了;又过了6年,朱熹也死了。
朱熹去世时,辛弃疾为他一篇悼词: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现在看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他自己。
06
公元1203年,辛弃疾已经64岁了。
原本近乎绝望的他,突然收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带兵北伐。
辛弃疾瞬间怒目圆瞪,容光焕发,拿出封印已久的宝剑磨到雪亮。
即使老了,即使八块腹肌变成了一块回锅肉,他也要做历史上最牛叉的辛大爷。
然而辛大爷万万没想到,主导北伐的是南宋一个韩姓贵族,这家伙只想利用他的名声来吓唬敌人,并不想让他上前线杀敌立功,他的策略全然不被采纳。
不听大爷言,吃亏在眼前。这帮纨绔子弟果然把事情搞砸了,宋军铩羽而归,元气大伤。
最受伤的,还是辛弃疾。此役过后,他的头发一夜之间变花白了。
一天夜里,他从梦中惊醒,往事就像电影蒙太奇,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40余年南归生活里,他遭到37次调动,7次弹劾,有20年被罢官闲置。他一生都在渴望北伐,却只有一次真正参与了北伐……
他从床上爬起,拿出闲置已久的宝剑,点着一盏孤灯,回想刚才的梦境,老泪纵横间,被捧为“孤篇压南宋”的神作《破阵子》诞生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再后来,金军兵临城下,皇帝也急了,立即召唤辛弃疾:辛老,你要替朕做主啊,大宋的存亡就看你了!
可惜一切都晚了,这时候的辛弃疾已经积郁成疾,卧床不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公元1207年,辛弃疾在临终前还用最后一口气,怒喊两句“杀贼!杀贼!”然后气绝身亡,终年68岁。
07
这就是辛弃疾,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施展的舞台,终其一生,也没有完成报国杀贼的梦想。
但直到死的一刻,他仍不忘追梦。
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死后几十年,当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世人才无比想念那位一生志在沙场的辛弃疾,从他的诗词中明白了他的伟大,追赠他应得的官职和谥号。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他的一生壮志未酬,却无心插柳柳成荫,留给了后人600多首词作,被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当时间倒回117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临安城内到处酒香四溢,张灯结彩,南宋的领导班子们赏花灯喝大酒,沉醉于贪图享乐,不思复国。
辛弃疾从宴会中愤然离去,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青玉案·元夕》,用一个特立独行的女神形象,表明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立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至于境界最高的第三重,便是辛弃疾的那一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被称为“伟大的孤独者”:在冷漠的世界里,在漆黑的长夜中,点一盏精神的孤灯,在命运的长河里千百般泅渡。
即使最后没有到达理想的彼岸,回首人生时也能坦然告诉自己:
这一生,对得起内心,对得起理想,没白活。
参考资料:
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
邓广铭:《辛弃疾传》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867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吴世万公出生年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