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历史冷知识#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明文征明《品茶图》局部)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即癸酉鸡年的深秋,在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出现了一个记入史册的神迹:

清晨,一群南飞的大雁忽然降于西郊的石桥,用翅膀围成一圈,正护卫着一个男婴。

那男婴,早已被暮秋的严霜冻得瑟瑟发抖!

这一幕,让“开元盛世”里仍为生活奔波、习惯早起的人们,在惊异的同时不免深深惋惜。

“唉!又是一个弃婴啊。”

“虽然是个男孩,可惜有残疾……”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大雁南飞。搜自网络)

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恰于此时路过西郊。

群雁迴翔之景,自然引起了高僧的注意。

智积拨开围观的众人,于雁阵之中抱起男婴,匆匆返回寺院。

通过一系列的救治和操作,小男孩的命保住了,并被收养于寺中。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龙盖寺。)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

收养这名弃婴的智积禅师,时人敬称为“积公”,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而这名弃婴,就是闻名后世的“茶圣陆羽”。

那座被大雁围着的小石桥,如今叫“古雁桥”。

附近的街道,便被称为“雁叫街”。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琳琅满目的茶叶和茶具。)

陆羽被抱进的龙盖寺,是因龙盖山而得名的。

龙盖山风景十分秀丽。

山寺择风光绝佳处而建。在寺院的西边山麓,还座落着一座小小学馆。

在学馆中教书的饱学鸿儒,姓李。曾为幕府官吏,为避动乱而弃职,旅居此地,以教村童为乐,与积公相交甚厚。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夕阳下的畅想。巨石笼盖)

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冶——这个日后名动天下被誉为"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季兰,刚满周岁。

智积禅师便以此为由,将弃婴交由他们夫妇一起哺育抚养。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蟹爪兰。品花品人生。)

李公视该男婴如己出。

也不讳言其貌丑身残,直接名之为“疾”。还依照女儿字“季兰”之故,而顺取“季疵”为字。

“疵”者,病矣。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说文解字》。)

季兰、季疵两姐弟在龙盖山麓无忧无虑地共同成长,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

李公年岁渐老,便思乡情切,带着夫人和女儿回了故土吴兴(今湖州)。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归途。)

李疾李季疵没有(更大概率是没能)跟着去吴兴。

还是儿童的他,伫立于深秋的潇潇暮雨中,看着萧萧落木、听着雁叫阵阵,便再次有了被遗弃的错觉。

在咒怨老天爷一番之后,他不得不又随智积禅师回到了龙盖寺。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历史的纵深。拨开迷雾,遇见阳光。)

龙盖寺里,香雾缭绕、梵音入耳。即使这样,仍未能平复此子的心绪。

生父不知,养父远走,师父虽在身边教导,但内心又实在不愿出家为僧。

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皈依。)

洞若观火的高僧积公,为化解其似乎与生俱来的心结,便主持仪式,让他自占一卦。

以《易》占得“渐”卦。

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其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鸿雁高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吉兆也。”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渐”卦。)

这卦象,似乎也印证了八年前西郊的神迹。

于是,确定其姓为“陆”,其名为“羽”,以“鸿渐”为字。

满满的仪式感下,“陆羽”,就此横空出世。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鸿渐于陆。)

终于有了自己姓名的陆羽,性情大变,性格逐渐开朗大方起来,并“喜谑言”。

尽管如此,仍然逃不过只能在寺院里讨生活的命运。

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跟随师父积公学会了煮茶等事务。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山与树。双峙?)

虽处佛门净土,耳濡目染竟有四年之久,其后,又多与僧侣交厚,谈经用典、煮茶论道。

但陆羽终其一生并未皈依,更没有削发为僧。

当是时,中华文化“儒释道”并行并重,释教中又以禅宗为盛。

而南方,则儒禅汇流。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禅意。)

有一天,智积禅师要九岁的陆羽抄经念佛做功课,他却突然发问:

“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而儒家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出家人能称有孝吗?”

其师无法释疑,只能以“你还年少,不知道佛法的高深……”之类的话语来搪塞。

全寺之僧亦然。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虬枝。)

于是,他便公然宣称:“羽,将授孔圣之文!”

那时候,各寺庙刚设“住持”一职。

龙盖寺的住持闻陆羽之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来惩罚他,以迫使他“悔悟回头”。

就这样,不到十岁的陆羽被派去“扫寺地,结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悟”。)

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反而更是喜爱诗文,神归“文学”,偶读经史便习之不辍。

以致于往后岁月,他曾以“陆文学”为别名。

其29岁时(公元761年),应皎然之邀为西山诗社而写的、史上第一篇自传文体,就题为《陆文学自传》。

对其自童年时代起就具有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一个传说:

他被迫“牧牛”之时,无纸学字,便以“竹划牛背为书”。

这番神操作,与其后来的和尚挚友怀素的用蕉叶练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前人之奇迹”。僧怀素《自叙帖》局部)

又传说陆羽偶得张衡《南都赋》,虽不能全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口中念念有词,似入魔境。

其师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便把他禁闭寺中,不再外出“牧牛”,“令芟剪卉莽”,还派专人管束。

看到效果不佳,就传授自己最为擅长的茶道之技,以茶悟道。

结果是,陆羽煎茶奉水之能渐入佳境,迫其一心向佛之愿却未达成。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以茶悟道。)

关于品茗,智积禅师乃是公认的大家!

甚至有人将他列为唐时品茗第一人,就连酷好饮茶的唐代宗都自愧不如。

据说,积公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

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后来,人们把积公竟看成是“茶仙”下凡了。

当然,积公在历史长河里,最终沒能赢得茶仙之名。

他更多的是因“陆羽之师”而为世人所知。

大师圆寂后,葬于寺内并筑塔祀之。

龙盖寺因此而改名“西塔寺”。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虚位以待?)

儿时的陆羽,被逼着跟随师父积公学茶,乃不幸中之大幸!

陆羽曾执意学诗弄文。这让积公面子上很不好过。

为给陆羽出难题,更为磨练教育他,智积禅师便叫他学习冲茶。

陆羽上手很快,烹茶技艺直追恩师。由煮茶而爱茶进而嗜茶成癖。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无题。)

被禁锢于寺中四年后,陆羽抽个空子“逃离”了龙盖寺。

十二岁的少年举目无亲,恰遇一个戏班子,便混迹其中。

大家知道,陆羽本身容貌丑陋,又有轻度口吃,但却能言善辩、思维清晰,正是当“丑角”的天材坯子。

他学戏和学茶一样,上手极快。勤奋之外,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小小年纪就成了一名优伶。

借戏学诗文,还总结演出经验,汇集笑话故事。编写出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茗茶,乃茶圣与草圣知交的媒介。)

大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一生惟才是用的李齐物因交好右相而被玄宗贬为竟陵太守。

在一次州中名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

相谈之后,这位唐室宗亲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一封,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即天门山)的鸿儒大家邹夫子那里学习。

在邹夫子墅里,陆羽到底修习了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但有两点可以肯定:

一是诗文大有长进,并声名鹊起。而且,博采众长,于考古鉴物方面亦技有专攻。

二是茶艺更为精进,几臻化境,茶学的框架开始确立。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茶道。)

在邹夫子墅呆了六年多后,年已十九岁的陆羽从火门山下来了!

容颜虽仍然不尽如人意,但气质却与之前有了天壤之别。

因为,他已学成名遂,文冠一邑!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茶色。)

这一年,是大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

此时,出身门阀世家清河崔氏的崔国辅,因受京兆尹王鉷案牵连,被贬来竟陵任司马。

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其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

在竟陵,他与陆鸿渐相识并交往,游历唱和、品茶评水,“谑谈永日”,时达三年之久,一时传为佳话。

崔司马曾是杜甫的主考恩师。年轻的陆羽,由此声名大振。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蓝之魅。)

陆羽为考察茶事,于天宝十五年起独自负囊出游。

首至巴山峡川。

行前,崔国辅以白驴、文槐书函等相赠。

一路之上,他逢山采茶,遇泉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收获满满。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新茶。)

正在此时,安史之乱爆发。

这个影响到大唐国运的大事件,是大唐由盛而衰的大转折点。

但纵观整个事件,它其实只波及中原和西北等地,而对南方的实际影响甚少。

若谈影响,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而衰。)

陆羽也随大流地“避战乱”去了南方。)

而“南方有嘉木”。平生所愿终有所慰。

陆羽背上行囊,淮河以南,足迹遍布。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

次年,旅居丹阳。

越明年,即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又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定居,乘间著书。

《茶经》摆上案头,斟酌谋篇。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衡山之巅。)

据史载,陆羽为考察茶事,东出舒州、南下黄州,北上寿州,复归紫阳洞。

其后,又历信州(今江西上饶),再移居洪州(今南昌)。

后来由南昌再赴湖南,经岳州、潭州、永州,再至岭南……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永州“零陵楼”。)

“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

陆羽自号为“茶山御史”,一路考察一路接受拥趸者“明星网红”般的欢迎。

他在盛唐转折之时,以这种自带光环的、打上“文人骚客、跨界儒释道、融汇书酒茶”标签的、前所未有的“丑陋而优雅”的“名人+优伶”形象,成为乱世中高谈阔论、谑谈怡情的典范。

在周游名山大川、品茶评水的实地考察告一段落后,陆羽回到了湖州(吴兴),专心致志地总结、修改、完善以前的文稿,将自己的"情趣雅好”真正上升到“著书立说”层面。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陆羽拈茶。画像来源于网络)

在此关键时刻,又一重大机遇降临了:

大唐大历八年(公元773)时任抚州太守的颜真卿,改任湖州太守。

在颜真卿的支持和皎然和尚的帮助下,陆羽有幸参阅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又经数年,大约在陆羽四十七岁时(公元780年前后),《茶经》才得以最终成书定稿。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颜真卿与友人元结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书,共三卷十章七千余字。

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

分别为:

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卷二,四之器;

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陆子茶经》及陆子绣像)

其实,在最后定稿之前,原来他所撰写的《茶经》就已不胫而走,名动天下。

《陆文学自传》所列得意之作中,就有《茶经》三篇!

其时,陆羽才二十九岁。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构筑。梦想之城)

一般认为,陆羽撰《茶经》,经过了至少三次的增删修改,但结构变化不大。

主要是内容上的不断丰富充实,以及去伪存真。

从最初的篇章到最后的成书,历经十八载。

此书所赋予“茶”的文化内涵和由此真正建立起来的茶之体系,成为承载着世界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基石。

也是陆羽跻身“茶仙”,并最后封神称圣的利器之一。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茶与《茶经》。)

然而,不得不说:《茶经》一书,虽然为陆羽赢得了千载岁月里的举世荣耀,但那些都是他身后之事了。

他在世时所发出的光芒,茶道只是“细枝末节”。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陆羽煎茶。剧照)

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

“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这表明,陆羽逝世不久,卖茶之人就开始将他作为行业的保护神和财神爷供奉起来了。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茶圣陆羽塑像。)

陆羽生前,平时更多的是以著名的诗人和文豪及金石大家出现在众人面前的:

“其貌不扬,但幽默风趣;众星捧月,但周到有礼。”

这也是他交朋处友时,最喜欢和习惯的打开方式。

他那诗文唱和所体现出来的牛逼的朋友圈,便诠释了一切。

《全唐诗》和《全唐文》都留有他的一席之地。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诗与远方。)

当然,现代人只要说起陆羽的诗文,仍与茶密不可分。

譬如其著名的《六羡诗》: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这是《全唐诗》第308卷007首,其原标题为《歌》。因全诗有六个“羡”字,后世便称为“六羡诗”。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歌》。)

《全唐文》录有陆羽文章五篇。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似乎也与茶事有关。

譬如《僧怀素传》。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湖南永州的怀素公园。怀素出家练字的绿天菴里,“绿天蕉影”乃永州八景之一。)

草圣怀素,与陆羽年岁相仿,经历相似,情趣相近,可列入其一生中三个重要的沙门友人之一。

另两位,为智积和皎然。因年龄的关系,都算是亦师亦友。

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嗜茶,爱茶!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以茶会友。)

可佐证这点的例子很多。

实物的,有诸如颜鲁公所建“三癸亭”,以及怀素的《苦笋帖》。

特别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苦笋帖》,是世上可考的第一幅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

传说的,有诸如茶神节由来之类,以及《唐才子传》中让人津津乐道的众多故事。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怀素《苦笋帖》。)

纵观陆羽一生,在世时其茶名被诗名、文名所掩,而身后恰恰相反。

也就是说,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茶还根本没法与诗文书画相媲美。

但经过他的倡导努力,茶的地位稳步提升。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目前每个人的新居中,都有茶的一席之地。)

据考证,在其逝世不久,茶才有了与琴棋书画诗酒并列的姿格。

所以,当时的人们尽管以“茶”为媒介而推崇陆羽,也仅仅是以评茶品水的权威视之。

要知道,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着药的属性。人们日常并不饮茶,除非是生了病。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生长于南岭之越城岭的古茶树。)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陆羽用《茶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让“茶”从自身的药物属性中脱离出来,也从其他类植物中脱离出来,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叶,从此打败了“醍醐”、“甘露”,让它们都成为了附庸。

就连官府的赋税结构也得以改变,成了“盐铁茶”!

湖广文旅名人之“茶圣炼成记”

(茗茶一杯。)

而这一切,均得益于陆羽对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巨大贡献。

陆羽,被后世祀为“茶神”、号为“茶圣”,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880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