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是古代一种鼎炉形器物,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大多为铜、铁铸成,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用玉、石、陶、瓷、木、铜等制成。有盖的香炉可内置香料,点燃后香雾烟气自盖孔中袅袅升腾弥漫、时聚时散,给人以无限遐想。最初人们用香炉仅仅为了礼仪,将所穿衣物薰香;也有文人雅士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后来无盖香炉出现,逐渐演变为用于焚香祭拜。在古代,焚香祭拜时通常用的都是三足香炉,而在汉代前,我国就出现过以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到了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制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时,颇爱艺术品制作,为得一精品的铜炉,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绘成图样。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德皇帝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皇帝亲自监督了整个制作过程,并下令从暹逻国口一批红铜。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为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宣德炉铭文识别与判断查明的款识一共有四种,即一字、二字、四字、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图形有方形和圆形。大多方形框,框内阳文正楷书。字体笔画正规,生动自然,工整清秀,结构严谨。宣德帝制炉时没考虑到出口,他的制器官坊也就不必要把国号和年号同时打印在炉上,因此认为:四字年号款是真宣德炉的识别款,一字和二字款是民坊制品,六字款是清朝的仿品。因为自清朝后,大多数手工艺品才出现国号、年号一起上的款识,仿品则字体粗糙、不正楷、笨拙、笔划出入较大、呆滞,且其色泽与炉身不同。此外,清朝的制品中还出现年号与人名号一起上的假货,如“大清乾隆年制”石叟款。石叟是明代人,是传说中擅长作银镶嵌铜器的一僧侣的别号。
宣德炉铭文识别与判断 是用宣德炉的监造官吴邦佐名字做铭文的炉也很多,那些炉基本上和宣德炉同年代出品,肯定是非官方制炉。铜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是国家控购原材料,明朝也一样,宣德年国泰民安,铸炮用不了多少铜,一些有门路的民间作坊弄到铜,苦于没有朝廷批准不能买卖铜制品,只得挂靠臣官吴邦佐。适时宣德炉在民间广受欢迎,作坊得利,吴邦佐也得到孝敬,何乐而不为。所以把有这些铭文的炉断为清仿,很难认同。
出手以及鉴定:彭先生18681530934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8895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