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平 文 / 图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古镇位于恒河、月河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安康西部政治、经济、文化重地。清《安康县志》载:“衡(恒)口镇在郡西七十里,东临衡水,南带月谷;澄流灌注,佳饶水田,粳稻所出,一邑仰食于是。”又载:“衡口为西乡都会,有城垣,距越岭关二十里,西通汉中大路,亦守御之扼要也。” 清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起义,战火遍及鄂、豫、陕、川四省。陕、川、鄂接壤地带为了躲避兵燹匪患,官府组织民众筑堡垒寨,御寇自保。嘉庆三年(1798),臬司温承惠率安康知县赵廷麒,捐千金,士民助役,筑城堡。清《安康县志·衡口堡记》载:“丁巳夏,邻匪触藩,狂奔弃毒,焚掠所震,民用荡析,走险栖岩,经旬始定。时则藩宪温公直指训戎关南,驰驱所历,谓:聚民建堡,此地为急。……”又载:“是举也,起于嘉庆三年冬,峻于六年夏。堡周以丈计,凡六百四十有畸;高以寻计,凡二,女墙半之。隍周于基广常有二尺,深缩广三之一,为门五。邑候共捐银一千六百两,民输银三千七百两有畸,义助夫二千余名。凡工之始终,侯月省,府宪周公再造,迨藩宪四至而乐观厥成。特置堡长以一事权,而是地遂为郡西巨障。”
恒口堡古堡墙遗存
在集镇周围筑堡的同时,官府还组织民众在南北两山之巅垒石筑寨,扼险御寇,在由西向东绵亘百里的凤凰山上修筑了安宁寨、长梁寨、天宝寨、太平寨、焦山寨、广东寨、青石寨、尖山寨、狮子寨、福山寨、王山儿寨、白鱼寨、大王寨、夜壶寨、马鞍寨,形成古镇周围联防联保的山寨群。这些山寨多以山势形状、地名、山名、吉祥词语命名,具有地方民俗文化风味,通俗质朴接地气。 以山势形状取名,名称形象朴素,使人听其名便知其形。如:夜壶寨,因山势像一个民间使用的便壶(俗称“夜壶”)而得名;马鞍寨,因山寨形似一个马鞍而得名;狮子寨,因山势形似一头雄狮而得名;尖山寨、焦山寨,因山势陡峭,山峰峻拔而得名。 以地名、山名取名,如:王山儿寨,全称为王家山寨,方言省略了“家”字,“山”字加儿化音,成为“王山儿(WANGSHANR)寨”,朴素的方言为山寨增添了乡土气息。 以民众意愿取名,如:太平寨、福山寨、安宁寨,以吉祥词语命名,体现了人们对平安的祈盼和寄托。 这些寨堡建在险要的山峰之上,悬崖峭壁,易守难攻。面积有大有小,大者万余平方,小者数百平方。有些寨中还建有庙宇,供奉神灵,以求庇护。寨墙建筑就地取材,均以岩石沿山势砌筑,森严壁垒,牢不可破。其中最有名的马鞍寨、尖山寨、天宝寨、青石寨、狮子寨、焦山寨等多座山寨历经百年沧桑,虽有破败,但雄姿依旧。 马鞍寨,坐落在月河南岸的山巅之上,南北走向,东、北、西三面山体陡峭,唯南面稍缓,有一经可登,辟一寨门。寨顶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形似马鞍而得名。面积约8000平方米。寨墙用岩石沿山势起伏垒砌,墙体高矮不等,高3~8米,墙厚0.8~1米。
森严壁垒的寨墙
尖山寨,位于恒口镇尖寨村,南、北两面皆为悬崖峭壁。寨顶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20~40米。寨墙块石砌筑,残高2.5~6米,厚1.1米。南部有寨门,门宽1.4米,高1.9米。整个寨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稍高,北部稍低,两部分的落差约7米,中间有寨门联通。寨址南部原有庙宇一座,早期损坏。
寨墙局部
天宝寨,位于恒口镇安新村,寨顶平面为椭圆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120米。自然石块砌墙,高3米,东西各设一寨门,高2.5米,宽1.6米,上覆石条3块。
寨墙残存
青石寨,位于恒口镇天星村青石山顶端,南、北两面皆为绝壁,地势险要。 寨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面积7500平方米。寨墙片石叠砌,残高2.1~2.5米,厚0.8~1.5米。东、西各辟寨门一处,门宽均为1.6米,东门高2米,西门高2.3米。 狮子寨,位于恒口镇明月村土地梁之巅,周围山势陡峭。寨顶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80米。寨墙块石垒砌,残高2.4米,厚0.8米。东西各辟一寨门,高1.8米,宽1.4米。西门前有7级条石台阶。
寨墙局部
寨顶局部
焦山寨,坐落在恒口镇潘河村焦山顶端,地势险峻,寨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20米,南北长60米。寨墙青岩石垒砌,规整严实,坚不可摧,历经百年人为和自然的破坏,现残高2~3米,宽0.8~1米,东寨墙辟有寨门,现已破败。寨南侧原有八蜡庙,存同治款重建八蜡庙捐资残碑两 通,长0.6米,宽0.4米,碑文漫漶。
残存的寨墙
残破的寨门
在战乱频发的年代,寨堡为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民变 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起义军的营寨。民国元年(1912)冬,政府强制剪辫引起恒口乡民的不满和对抗,冲突中打死局丁三人。事态扩大后,乡民杨文汉领头聚集数村三百余人,占领尖山寨,扼险踞守,与官府抗衡。官军屡攻不克,且伤亡很大。后来杨文汉势力急剧壮大,扩展到周围数寨,号称十万之众。官府在西安、汉中援军的协助下围寨数日,杨文汉弹尽粮绝弃寨而逃,被擒获正法。此事震惊朝野,以“尖山寨事件”载入《安康县志》。 1927年至1932年,年仅二十出头的邱振德组织发动农民暴动,据守焦山寨、福山寨,打富济贫,抗击官军。此事以《恒口农民暴动》为题在《中共汉滨区简史》中作了详细记述: 邱振德,出生贫苦农民家庭,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娶王氏为妻。因家贫如洗,衣不遮体,食不糊口,为妻子有一条活路,忍痛割爱将王氏卖与他人。1928年除夕之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手持瓣子柴,窜入西大局,打倒卫兵,夺走枪支,与乡邻10余人逃至桑溪河,在此又夺取地方武装枪支10余条,拉起了杆子。次年投靠到岚河口民团唐德银麾下。邱个性刚烈,目不容瑕,1929年10月,邱率二十余人回到恒口,在焦山寨安营扎寨,打富济贫。1930年6月,地主军阀王光宗、候司俊率部围困焦山寨,激战三天后,邱部突出重围,坚持在恒口一带活动。1931年春,张飞生设计欲骗邱率部入城后歼之。邱入城后见风声不对,即率部撤回恒口,张部尾追。邱率部在白马石一带与张部激战,邱部大胜,缴获步枪六十余条,增员三百余人。1932年3月,张飞生调集各部,重兵围困焦山寨,经数天苦战,邱部寡不敌众,于是半夜用绳索将人员一个个从寨后悬崖吊至山下,偷袭了张飞生的团部,歼敌二十余人,随即率部奔至茅坪河,烧了地主张汉城的纸厂、房院后辗转到平利一带。因积劳成疾,吐血卧床,不得不返回恒口隐居就医。同年10月,由于叛徒的出卖,邱振德惨遭当局杀害。 邱振德虽死,但他短暂的风云人生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他的名子与焦山寨相融共存同辉。至今,一提到焦山寨,老一辈恒口人就会喋喋不休地讲起邱振德的传奇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战乱,平息了匪患,社会稳定,人民平安。一座座山寨仍宁静的屹立在青山秀峰之巅,作为记忆历史,成为凤凰山上一道道饱含当地人文故事的自然景观。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893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