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起名网名大全正文

广东那边英文名 广东的英文叫什么

今年6月是我大学毕业40周年。大学班级的同学们约定每个人写一篇毕业40年全景式人生旅途心路历程的感悟,汇编成《大学毕业40周年文集》正式出版。我总结自己大学毕业40年人生旅途的心路历程,千言万语就是两个字:感恩。

我感恩时代创造了恢复高考的机遇,让我圆了大学梦,开启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我感恩求学路上的良师教诲,让我学到了研究学问的定力、做人做事的正义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我感恩亦师亦友的大学同窗,让我在江西师大78级历史系这个精神家园里学习提高并走向了成熟,这份友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我感恩上饶市委党校给予的学术平台,让我借助这个难得的学术平台著书立说、治学资政功成名就,收获满满。

我感恩上饶社会发展的大舞台,让我能够尽情地拿出顶风冒雨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气概,积极面对横亘在上饶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独立的解答,给“身在庐山”之中的当局者提供有益的建言献策。

虽然当年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时代骄子历经曲折岁月摧残、生活风刀雕凿,如今已到青丝变白、容颜见老的耳顺之年,但我们这代大学生躬逢改革开放盛世的重要贡献及人生经历是之后大学生不可复制也无法企及的,我把由心而发的感悟分享出来,以期给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留下一段78级大学生鲜明的历史痕迹。

一、抓住机遇,人生转折

我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上大学是我从小的梦想。然而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身上就成了一座山,文化大革命这座大山压碎了我上学的梦想。1966年6月我小学毕业,文革爆发,父亲被揪斗而身陷囹圄,我迟了半年才收到初中的录取通知。文革期间的中学,停课闹革命,我没正儿八经地上过一天课就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8年10月我随母亲下放到德兴县花桥公社花桥大队项家生产队,我的中学生涯就此结束了。这个时候我在生产队干起了农活,什么农活都干过,每天跟着生产队长出工,生产队给我记工分7.8分,整整干了两年农活,但我从未放弃再去上学的念头。人们常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的高考经历应验这句名言。我下放农村期间,曾幸运地参加过三次学习,为我成功抓住恢复高考的机遇作了有效准备。

第一次学习:1971年春天,父亲从被关押的农场解放出来,他立即给我联系到德兴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读书。这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名曰大学,实则是半工半读的中专学校,而且没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毕业不包分配。我在这所学校读书两年半,补上了一些中学的课程,尤其是在1973年6月毕业的时候被学校推荐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工农兵学员候选人,虽然因父亲的政治问题我没有被录取,但激发了我上大学的强烈愿望。

第二次学习:1973年10月我下放到德兴县福泉山垦殖场大华山林场知青队,在林场知青队伐木、育林和加工木材,干了不到一年,我就被垦殖场调到了场部机关做文秘工作。在垦殖场场部机关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获得了上海市政府知青办公室专为上海知青举办的历史专业函授学习班的学习机会。那个时候,国家开始全面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其实上海市政府知青办公室为上海籍知青举办这样的函授学习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上海籍知青中的优秀苗子,为他们能够被推荐上大学补习文化课。上海市政府知青办公室抽调了好几所大学的老师定期到县里来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学习班的知青讲课。在那个鄙视知识的年代里,我非常幸运地听了一年多时间上海来的大学老师讲课,学到很多有益于以后参加高考的文化知识。

第三次学习:1976年上海市政府知青办公室专门为上饶地区的上海籍知青开办一期农机培训班,委托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承办,学制一年,人员100名上海知青。当时上饶地区行署向上海方面提出必须增加本地知青30名,所以农机班扩大到130人。那时我父亲已经恢复了工作,他代表上饶地区主持这项工作,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知青农机培训班的学员。1976年11月这个班在余江县刘家站的上饶农校开班,2个月后搬到复旦大学。到了1977年3月,农机班又搬到复旦大学崇明岛教学基地,在那里学习了3个月再回到复旦本部,学校安排我们到上海电机厂、上海柴油机厂和上海汽运三场实习半年,到1977年底完成学业,还颁发了复旦大学的结业证书。在农机班学习期间,我就获悉了要恢复高考的信息。回到垦殖场后,我没有赶上77级的高考,但我悄悄地开始了78级的备考,而且设定的高考目标是复旦大学历史系。说来也巧,我在复旦大学住的隔壁楼就是文革时期四人帮上海写作组罗思鼎的办公地,虽然那时已经粉碎了四人帮,罗思鼎与梁效名声扫地,但担纲罗思鼎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却令我非常向往。很有趣的是,后来我考取了江西师大历史系,班上的同学源于罗思鼎之名而给我取了一个“鼎兄”的雅号,这个雅号被同学一直称呼到现在。在高考前三个多月,我拿到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农机班班主任邬建根老师送来的复旦附中编辑的高考复习资料。那个时候社会上基本没有什么高考复习资料,而这本高考复习资料把文科考试的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五门科目作了详细的提纲要点汇集。我手捧这本秘籍,以“头悬梁、锥刺股”的干劲突击三个月迎来了决定命运的大考。

1974年我参加上海市政府知青办公室为上海籍知青举办的历史函授学习班,上海来到的大学老师认真地给我们学习班知青上了一年课。

1976年11月—1977年11月,我在上海市政府知青办委托复旦大学物理二系为上饶地区知青举办的农机培训班学习的结业证书。

1977年我在复旦大学校门前。

1978年高考时间是7月20-23日,我参加的考点设在德兴县中学,全县各行各业的考生有数千人,知青占大多数,其中上海知青姚东平和我同在一个考场,后来我们同被江西师大录取而成为同班同学。考前填写报考志愿,我的第一自愿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第二志愿是厦门大学历史系,第三志愿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第四志愿才是江西师大历史系。拿到考试成绩和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才知道,总分500分,录取分数线340分,我考了354分,其中政治90分,语文68分,历史88分,地理93分,数学15分。我很遗憾这个分数距复旦大学录取线差了26分,实现不了我的高考第一目标,但我又很幸运江西师大历史系圆了我的大学梦。四年之后大学毕业,我到上海出差,在淮海路一家服装店买衣服,恰巧碰上了我在垦殖场的上海知青同事小周,她回上海后在这家服装店当店员,小周用很自豪的口气把我介绍给她店里的同事说:“这是我插队的同事,他现在是大学生了”。把我说的很不好意思,我真心地感谢他们对当时大学生社会地位的仰慕,也真心地感谢江西师大历史系78级彻底地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8年7月20日—23日的高考科目时间表,我在德兴县中学考察参加考试。

1978年11月我进入江西师大的第二个月,我和同学一起到南昌广场服务大楼照相馆,借了西服照了这张入学照。

二、良师教诲,人生大幸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得遇良师教诲。1978年10月我结束了十年知青生涯,进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这所大学里吸收其养料,分享其乐趣,感受其精神,领悟其理念,得遇其良师教诲。

当时历史系里安排多位老师讲授历史专业课,每人讲一段,我们从每个老师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体会到不同的风格。黄今言老师讲课眉飞色舞,语言风趣,听他的讲课感觉很轻松;刘序琪老师谦逊和蔼,有君子风格,很喜欢与学生亲近,热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许怀林老师开设的江西地方史独树一帜,他对江西地方史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大开眼界。2015年5月许怀林老师参加江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抗战胜利70周年考察组到上饶考察第三战区抗战遗址,我作为上饶市政府的抗战史专家全程陪同,并向考察组全面汇报上饶抗战基本情况和保护抗战遗址的建议,应许老师之约我撰写了《上饶抗日战争述评》《抗战时期宦乡在上饶的那些事情》两篇长文,经许老师精心指导和修改收入到《江西文史》抗战胜利70周年专辑。2016年5月我还专程安排许老师考察铅山县道教名山葛仙山,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考察过后他要求我写一篇葛仙山的文章,用具体事例和客观根据解释为什么上葛仙山朝拜的群众特别多,为什么葛仙翁在当地的社会影响那么深广?由于各种原因,我一直没有完成老师交给我的这个任务,心里特别惭愧;杜徳凤老师是北方人,普通话很标准,他讲中国近代史就像他的普通话一样娓娓动听,他是我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温金宝老师讲授中国现代史,他属于讲课易激动的类型,声音洪亮,经常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相比之下,廖信春老师则温文尔雅,他很少情绪展露,更多的是娓娓道来,毕业后我的学术研究仍然得到廖老师的指导;给我们讲授古代文献的是刘美崧老师,他是文革前北京大学毕业生,属于另类的个性老师,他学问深厚、思路独到,以我当时的古汉语水平听起来比较吃力,我记得他讲的许多问题虽然有意思,但似懂非懂,后来慢慢地有所领悟。听刘美崧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讲课像陈年老酒,得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品尝,才能尝到其中的味道。

第一个给我们讲授世界史的是谢承祜老师,他教世界史的原始社会、古埃及和两河文明阶段,他给我的印象是讲课很自信,他的板书严谨规范,堪称板书楷模;陈正光老师讲授世界史的近代史,他属于谦谦君子的类型,为人很谦和,很能体谅学生;给我们讲授二战史的梁照华老师用带有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讲课,很是投入,记他的笔记,一门课下来,就是一本完整的讲义,事隔多年以后,我在做国际关系研究时,翻到梁老师的笔记,仍有可用之处。

我们78级很幸运,历史系的几位大师级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姚公骞老师是个大杂家,承继家学、文史兼通,好诗词、工书法,涉猎禅机佛理,他给我们讲课,天南地北,经常讲得大家前仰后合。姚老师后来调任江西大学历史系主任、江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8年,我就职的上饶市委党校的综合大楼落成,我代表学校请姚老师为大楼题词,荣幸索得姚老师真迹题词;欧阳琛老师于上世纪30年代就读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历史系,40年代任教厦门大学历史系,1949年任教中正大学一南昌大学一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曾任历史系主任。老师对明史的材料,如政治及制度史、文集、野史、笔记小说之类的文献材料谙熟于胸,给人大家风范之感;我们在校时的历史系主任周銮书老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致力于江西传统文化的整理与研究,他为我们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他对“势”的阐述,多年后我给许多领导干部讲课时完全承袭了周老师的观点。

最有幸的是在第三学年,77岁高龄的哲学家吴士栋先生给我们班开设了历史专业英语课。吴先生20世纪20年代先后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事实用主义哲学大师罗素和杜威。1929年先生回国先后执教于河南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1937—1945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1945年任国立中正大学训导长和国立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先生一生从事逻辑学、哲学、历史学研究,1934年出版《伦理学》《论理学》两部著作,为当时高教部的部定教材,译著有《时间与自由意志》《认识的六种途径》《古罗马史》。1958年先生被划为“极右”,判刑入狱。1979年出狱,恢复政治名誉和工资待遇,回江西师范学院历史系总结一生研究逻辑学的心得,完成《逻辑新论》一书。吴先生开设历史专业英语课的教材选自美国学者海斯、穆恩、韦兰所著的原版《World History》(《世界史》),他亲自打字油印教材。先生的历史专业英语课满腔情感,原汁原味,生动有趣,别开生面。先生用英文讲述他几十年前留学美国泪流满面地读完雅典卫城的悲壮历史,讲着讲着先生竟老泪直下,这堂课我终身难忘。我第一次从先生这里学到了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在吉拉城大获全胜给罗马报捷的3个英文单词:I came, I saw, I won(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几十年后,我几次做的企业项目文案都活学活用了这三个英文单词。我给我的晚辈同事讲起这三个英文单词和吴先生给我讲授专业英语课的故事,他们个个肃然起敬。第四学年的时候,先生为我们班开设了逻辑学,他上课的方式使我们充分领略到正宗美国哈佛启发式教学的风格。他的认真耐心和循循善诱,他的谦和慈爱和诲人不倦,如春雨润物。他给我们开设的逻辑学课程结束了,他就正式告别了讲堂,他在课堂上向我们历史系78级的关门弟子告别,说了一些很朴实很平静的勉励的话,我们听得热泪盈眶。

时至今日,我还保留了所有老师的讲课笔记,每当我翻开老师的讲课笔记,感觉老师就在身边,还在给我上课,还在与我聊天,音容笑貌,如昨日清晰。

2016年5月我安排许怀老师考察铅山县道教名山葛仙山,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

2021年我陪同许怀林老师考察上饶理学家娄谅故里。

三、同窗友情,人生骄傲

历史系78级总共才51个人,全班只有于集旺一人是应届高中生考入,其他50人来自不同行业,有不同工作经历。江西师大历史系78级最大的特色就是知青背景,知青出身的同学占到80%,其中上海知青6人、杭州知青1人。班上有近四分之一的人结了婚,刘道友是三个孩子的爸爸,年龄最大的殷文鼎与年龄最小的于集旺相差14岁,入学时全班平均年龄27.5岁。尽管我们这些同学都经历了不少坎坷和磨难,但岁月的磨难丝毫无损同学们的才气与灵性。支部书记全仁经祖籍才子之乡临川,他入学前是个中学校长,在班里他是典型的老大哥,关心爱护同学,他的职业追求就是当一个良师,毕业后他在抚州市委党校担任教务处主任,上个世纪90年代随南下大潮到广东顺德中学任教,获顺德中学首批教育专家、佛山市首批历史学科带头人,他是名副其实的一代良师;班长王建华是北京人,说话京腔京调,入学前在铜鼓三线厂当了几年工人,北方人的豪爽性格使他无怨无悔地犹如勤务工一样为全班同学服务了四年;与我同室的杨幼全当过教师,他家学深厚,大段大段的《史记》能脱口而出,我佩服不已;查昆岩擅长古文,之乎者也文绉绉的,同学们给了他一个查公的雅号,一直叫到现在;风流倜傥的李小虎是个典型的文学愤青,在校期间就不断创作小说,他构思出“人民币假币案”的小说情节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小说家的想象力,近年来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表游记,文采华丽,图片优美,给人美的享受;来自瑞金的李联春在下放农村时学得一手编织藤椅的独门功夫,他利用空余时间编织的藤椅犹如工艺品,美仑美奂,令人赞不绝口;来自南丰的李世礼是高中老三届,满腹经纶,下放十年不仅学会所有农活,还干过拉车、杀猪、烧窑等行当,掌握了一流的烧砖瓦技术,他这手烧窑绝活放到现在绝对能赚得金银满钵;同寝室的杨家清写的一手好字,大家赞不绝口他的整洁清秀的课堂笔记,更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他经学校批准,开了在校生结婚的先例,我们在课堂上与任课老师一起祝福他幸福;上海知青甘瑞唐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获得过全国大学生书法大奖,唐诗300首没有哪首他不会,他还能全文背诵《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名篇,尤其是对国民党军队序列和将领研究之深堪称全国顶级,毕业后到台湾定居,2010年我到台湾考察,他专门到桃园机场给我送行;聪明绝伦的赵建华也是上海知青,他才华横溢,思想前卫,同学们都叫他“老西”,在校期间就不断在全国一些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毕业那年他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九十年代去美国留学并定居,2016年他回国探亲,返回美国前,在上海的江西师大历史系77、78级同学为他饯行,我特意从上饶赶往上海参加饯行宴,我们加了微信,他会点评我在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张癸出身教育世家,其父是华东师大著名教育学家,用将门虎子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他在同学眼中活脱脱就是个大学者,言谈话语之间全然教授的气质;杭州知青王秋潮是生活委员,不辞辛苦为全班同学发了四年饭菜票,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毕业后又就读华东政法大学,改行当了律师并一举成名,成为浙江省十大律师,担任了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刘志荣同学普通话很不标准,但他跟着美国之音英语学习栏目学了一句字正腔圆的美式英语:“Are you married(你结婚了吗)? N0,I am still single(没有,我还是单身)”,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Are you married的英文名;来自高安的谌和平具有日耳曼人强壮的体格、不屈的性格、纯朴的风格、严谨的品格,同学们因此而直呼其名German;英俊小生陈工凡做过剧团的专业演员,不仅音域宽广、声质浑厚,而且武生功夫很是了得,他的侧空翻和前后空翻表演让人目瞪口呆;古道心肠的闵智均很有侠肝义胆,路见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公理”二字不惜舍身取义;来自鄱阳湖畔的阮祥毅静思好学,在校期间与史学大师顾颉刚书信探讨史学理论,顾颉刚先生亲笔给阮祥毅回信,成了班上一大新闻;不苟言笑而又不失诙谐的乔放其名是个典型的政治符号,其父是建国前中央大学政法专业高材生,因反右斗争大鸣大放被打成右派,故姐名为鸣,弟名为放,如此政治背景给予“乔老爷”丰富的人生积淀;邓虹在班上是小字辈,很有灵性,他不像别人那样刻苦,四年一贯愉快学习、轻松学习,但效果很好,尤其是毕业后在江西社科院搞学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完成了三项国家级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外慧内秀的李淑华、林容、刘燕云是班上仅有的三位女同学,学习特别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被同学们称为考试明星;班上还有三位同学与我一样担任了地级市党校的校长,一是姚东平,他是上海知青,入学前在江西省政府知青办工作,毕业后调回上海青浦党校,担任副校长时与我所在的上饶市委党校建立了校际联系,我们多次开展合作办班;一个是吕天,他具有九江人能言善辩的口才,毕业后去了深圳,在龙岗区委党校校长位子上退休;还有一个党校校长是余谦,他毕业后在江西省委党校工作,凭借出色的才气被选中担任省委主要领导的秘书,后来余谦调任深圳罗湖区委党校校长,我记得他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说的一句话:“同学们来深圳我管饭”。

历史系78级的同学们年龄悬殊,性格迥异,但同学之间亲密无间,没有什么年龄代沟和家庭出身的歧视。我一进入到历史系78级这个群体以后,马上就发现这些知青背景的同学个个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阅历成熟,思想活跃。我们的对外形象并不像历史专业那样古板,同学们人才济济,要长相有很帅的长相,要学识有很高的学识,要时尚有很潮的时尚,要思想有很新的思想,所以我们历史系78级很有女生缘,经常能吸引外系漂亮女生来我们教室“上自习”,来我们宿舍找我们班男同学交流切磋,直至成为好朋友。最令我钦佩的是那些高中老三届同学,他们都是饱学之士,用“手持灵蛇之珠、身怀昆山之玉”来形容他们毫不为过。四年学习生活同学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追回失去的时光,可谓争分夺秒,在图书馆排长队,大教室里抢座位,上课聚精会神听课、做笔记,下课后围着老师“死缠烂打”,人人读书如饥似渴近乎痴狂,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记在脑子里。尤其是学习英语的刻苦勤奋,现在的大学生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班上年龄大的同学过去学的是俄语,年龄稍小一点的同学由于“文化大革命”也没有英语的基础,因此我们学英语都是从头开始。我们抓住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时间,拼命苦读英语。很多人都制作了一个小本本,正面是一个英语单词,反面是中文解释,苦记硬背,走路背,上食堂吃饭排队背,外出坐公共汽车等车背,上厕所也拿着小本本背,甚至睡觉做梦也在念念有词。杨幼全梦中喃喃“table”,同学们送他一个“table”的外号。

我们大学同学四年没有一个掉队,51个人进校学习,51个人圆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51个人没有一个失败,个个不辱使命,事业有成,都是各自单位举足轻重的中坚骨干。其中有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有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有经济主战场上的行业领军人才,还有40年如一日坚持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社会建设者。2018年10月10日我们班30位同学把入学四十周年座谈会开成了高峰论坛:张癸分析美国硅谷和谷歌突破口在哪里,王秋潮从美国的视角介绍中美不可分离,李人宙介绍中国在尼泊尔的一带一路项目和领事保护,王令浩分享如何看待香港新闻资讯,何大进高论讲真话的勇气,李延彬漫谈历史发展趋势,王建华纵论营造美好生活圈,帅金平阐述人生心路,国兄谈微信群思维,刘东峰畅谈美好生活,李联春总结人生经验……,个个尽显大师本色。

我与这些时代骄子同窗四年,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他们中有许多人原本就是我的兄辈,更是我的老师,我却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讨论,还跟他们一起拿着同样的学位证书一起毕业,40年后还与他们在一起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我为人生中有这样的同学而自豪。

江西师大历史系78级1982年6月毕业照。

江西师大历史系78级入学30周年在南昌聚会合影。

共话当年俏芳华,携手美好再出发。2018年入学四十周年在上饶三清山同学聚会合影。

甘瑞唐同学毕业后到台湾定居,2010年我到台湾考察,他专门到桃园机场给我送行。

2015年10月在深圳江西师大校友会成立大会上我与王令浩、何大进、甘瑞唐、王秋潮、张癸、李小虎、李联春及政教78级沈萍同学合影。

我与李联春同学2015年在上饶三清山。

赵建华同学90年代到美国留学定居,2016年他回国探亲,返回美国前,在上海的江西师大历史系77、78级同学为他饯行,我特意从上饶赶往上海参加饯行宴。

王秋潮同学2018年10月从美国返回杭州,坐高铁到上饶,我到高铁站接他,去三清山参加入学四十周年同学聚会。

四、坚守远方,人生美好

美好生活一直令人期待,如同诗和远方的原野。大学毕业后,我没有令人羡慕的在不同岗位上工作过的经历,而是一直在上饶市委党校从事理论教学研究工作。教研工作,从来就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我在这方面深受母校老师学术定力的影响,我像老师一样穷毕生精力做学问,历经波折,从不改变。我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党校,放弃学术,到沿海地区和党政机关去发展。1994年厦门市委党校给我发来调令,地委主要领导亲自找我谈话挽留,我很受感动留在了上饶。在担任党校副校长后,我有三次机会调任其他单位的正职,我还是保持住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的淡泊心境,没有离开党校,没有脱离教研工作,坚守住了老师教导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问的三大境界,坚守住了党校理论教学研究的诗与远方,这一做就是32年,直至2014年5月退休。

我的学术追求是在江西师大求学时立下的。我当时看了陈有为的《基辛格评传》,引发了我对职业的思考,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学问能像基辛格一样直接服务于国家领导人,以至于大学毕业直至退休后的今天我仍然在执着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委、政府决策奉献自己的研究智慧。我的学术研究很幸运,我一分配到党校工作就非常得心应手地展示出了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的决策咨询研究能力。在党校工作的第二年,我就代表党校给地委中心组学习会讲课了,而且引起地委主要领导的关注,我开始参与地委主要领导讲话稿和理论文章的起草。此后30多年,我为上饶每一任市委主要领导起草过讲话稿、理论文章和专项课题。2004年我接受任务,起草了《上饶园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市委书记姚亚平赞誉这是他“在上饶看到的最好的研究报告”;2009年根据市委书记蔡晓明提出研究上饶后发劣势理论的要求,我编撰出版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学术专著,蔡晓明书记高度赞扬并给专著写序,还约我就上饶如何迎接经济复苏的问题进行交流;2010年江西省政府吴新雄省长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我当面向吴省长提出了江西尽快启动职工工资收入倍增计划、增强江西人民幸福感等六项民生建议,吴省长给予我面对面的回应;2012年市委书记董仚生特别邀请我为上饶发展战略定位进行研究,我主持课题组圆满完成了一个总报告和八个分报告,为上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极有价值的战略思路。董仚生书记调任河北省公安厅长之前,专门与我约谈,真诚感谢我对他在上饶期间提供的决策咨询研究服务;2014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到上饶调研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主笔起草了上饶市政府潘东军市长的汇报材料《上饶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厉以宁教授听了汇报,对上饶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赞不绝口。

2014年5月,我正式从党校退休,我的决策咨询研究没有退休,反而进入了高潮。

一是主持完成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政府部门研究报告。我担任了上饶市人大常委会专家组经济专家、上饶市政协经济顾问、上饶市商务局商务经济顾问,主持撰写了《上饶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饶经济运行分析及建议》《上饶市重点项目年度视察报告》《上饶市一城三区大格局课题调研报告》《上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上饶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报告》《上饶数字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工业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的建议》《上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调研报告》《上饶探寻供应链与物流智慧化创新之路》《上饶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上饶市省级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上饶经济发展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战略研究》《上饶经济对标金华的发展战略研究》。

二是主持编制20余项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我从九五至十三五连续五届担任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专家组专家,2015年主持编制了《上饶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上饶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上饶市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上饶市现代农业生态体验区十三五规划《上饶市二手车市场发展十三五规划》等8项十三五专项规划,2020年主持编制了《上饶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上饶市内贸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饶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上饶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上饶市粮食安全十四五规划》等13项十四五专项规划。

三是组织参与推进上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2016年6月我以上饶党史专家的身份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建党95周年《誓言》节目关于方志敏精神的专题采访,成为上饶市地方党史专家走进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第一人。2020年主持编制《中国(上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上饶市成功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应邀为万年县、德兴市把脉支招十四五发展战略定位,参与广信区、信州区、弋阳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应美国著名导演、纽约电影学院广播新闻系主任比尔•艾因雷霍夫特别邀请,经外交部批准,接受纽约电影学院《动荡的历史:美国、中国和杜立特空袭东京》纪录片的嘉宾采访,我在记录片中讲述了上饶军民营救杜立特行动飞行员的重要贡献以及与美国杜立特行动子女协会成员友好交流的故事,为上饶架设了一条连接美国的和平友谊桥梁,对宣传上饶走进美国起到从未有过的很好效果。2022年4月18日上午我为上饶市对外友协组织了中美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80周年视频会,经外交部批准,上饶市对外友协、江西省对外友协、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杜立特子女协会成员在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六地连线,中美双方就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主题重述历史,赓续友情,我代表中方作主题发言,为开展上饶元素的中美民间外交作出了贡献。

2016年6月18日我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建党95周年《誓言》节目的专题采访,成为上饶市地方党史专家走进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第一人。

2020年我主持编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上饶市成功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

2021年我主持编制《中国(上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为上饶市成功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金字招牌。

2021年我接受美国著名导演、纽约电影学院广播新闻系主任比尔•艾因雷霍夫《动荡的历史:美国、中国和杜立特空袭东京》纪录片的嘉宾采访。

00:21

22年4月18日上午上饶市对外友协、江西省对外友协、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杜立特子女协会成员在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六地连线,中美双方就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主题重述历史,赓续友情,我代表中方作主题发言。

00:59

2022年4月18日在杜立特行动上饶营救80周年纪念会上,我与美国杜立特行动子女协会成员的互动对话。

我的学术研究都是立足上饶、服务上饶、奉献上饶,因为我深深爱着这块生我、养我、育我成长的土地。我的所有研究成就都是这块土地的恩赐。

首先是上饶市委党校给予的学术平台。得益于党校清净的学术环境,得益于党校领导与同事的理解和帮助,得益于党校学员的鼓励和支持,使我能够焚膏继晷,埋头治学,煮字烹文,勤于笔耕。不经意间,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关注中国与世界》《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赣浙闽皖四省五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新型城镇化路径》《方志敏精神与思想品质研究》《赣东北革命史》《闽浙皖赣根据地党的建设》等20余部学术著作,主持6项省级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60多项市级重大研究课题,获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0多项,建言献策200余万字,多项建言献策被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转发。我在上饶党校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行政职务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副校长、调研员。曾任上饶市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委员,获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上饶市优秀知识分子等荣誉。总结我的大学毕业40年人生,我深深感谢助我成长的上饶党校。

2007年获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

2010年被江西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其次是上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我在这个大舞台上以母校老师善良正义、实事求是的品德为榜样,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于律己、厚道待人,人品不能低,风骨不能无,在山叠嶂、水纵横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上,敢于讲真话、写箴言,有的放矢,拨云见日,用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向地方党政决策者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有价值的独到见解。我非常庆幸,我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发出的另类言论和研究一直为领导所宽容,我在40年的教研工作中从来没有感受过因言获罪、因文得祸的压力,因此我无所顾忌地放飞思想发言论、写文章抨击上饶时弊。2001年我发言论、写文章批评上饶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动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毫无价值,领导宽容了、采纳了;2004年我发言论、写文章批评上饶两会的“盛世”宣传太多,产生了“盛风吹得饶人醉,直把饶城当京城”的效果,建议领导班子多听“忧患危言”,不要沉醉于“盛世政绩”,领导宽容了、采纳了;2005年我用网名在上饶之窗网站上贴出了《对2004年度上饶城市竞争力排位大幅下降的分析》,该帖对上饶一年之内城市竞争力在全国200个城市中排名下降23位的客观分析和对策引起了争论,当查到是我发的帖子后,领导宽容了、采纳了;2021年我对上饶市拆毁抗战文化遗址的事件给予严厉批评,“痛心疾首上饶这届城市决策者如此没有文化素养,有眼不识上饶抗战的历史文化价值”,领导也宽容了、采纳了。我很感激宽松的环境造就出来的上饶一任接一任对学者宽容的领导。

再次是在上饶结识的国内大家名流。中国做学问历来是讲究学派、流派,必须要攀大家、入流派。上饶是座心怀梦想、追赶时代的城市,所以经常会有国内大家名流走进上饶考察调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来上饶调研混合所有制改革,我有幸参加市政府汇报会发言并陪同他上三清山考察,直接聆听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新观点;我退休后受金旅集团吴恒忠董事长邀请,帮助谋划运营三清山道文化园项目,这个项目聚集了包括号称当代孔子的台湾著名学者龚鹏程教授等一大批顶级文化大家,我与他们合作交流,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北京工业大学王国华教授是国务院参事室专家和国家教育部、文旅部、民政部等专家委员会专家,我与他合作做上饶文旅规划项目结为挚友,他聘请我担任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兼职教授,邀请我参加了多项全国性研究项目;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结识了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主编周锡荣、王兆铮教授;在党史研究方面,结识了中央党史研究室魏久铭、江西省著名党史专家戴向青、黄干周、刘勉玉、余伯流等教授;在国际政治研究方面,我得到华东师大张明月教授的指导;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浙江大学谢咏恩教授是江西师大同学,也是我的合作伙伴,还是我的区域规划老师,我们合作完成了上饶经济、产业、旅游等十几个合作项目,我从历史专业转身研究区域经济并在这个领域取得成绩得益于他的引导和帮助;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国土所肖金成所长连续领衔编制上饶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我作为上饶市政府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与他对接合作,既向他学习,又与他交流,我把前期研究成果提供给他参考,他称赞我是“全国最优秀的党校校长”。我心中明白,我能优秀的一个原因是我有机会向来上饶的国内大家名流学习。我深深感谢这些大家名流对我终身学习的帮助。

大学毕业走过了40年,我始终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来。我在江西师大这所优秀大学所形成的人生观、历史观及思维方式,使得我能在离校后40年的工作和研究中面对人生起起伏伏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看问题具有独特的历史纵深感,让我的人生更加美好、踏实、平和。我真心感恩江西师大、真心感恩江西师大历史系78级——我的精神家园。

2009年我与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在上饶同台讲课。

2014年我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上饶三清山。

2017年我与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上饶城市高峰论坛同台演讲。

2013年我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主编周为民教授在上饶三清山。

2014年我与台湾著名学者、当代孔子龚鹏程教授在上饶三清山考察道文化园项目。

2014年我与国务院参事室专家、北京工业大学王国华教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在上饶三清山项目评审会合影。

2015年我与著名艺术大师陈维亚在上饶三清山。

2020年我与中国干细胞之父韩忠朝院士在上饶汉氏干细胞产业园。

2021年我与大学同学、浙大教授、中国美院风景设计总院总规划师谢咏恩教授在上饶研究文旅项目。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061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