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贤柱
阙店周围的人总爱说一句话“塝上杜,河里窦”,意思好像是说杜家塝的人姓“杜”,其余的“杜”姓实际上姓“窦”,又传说:杜相如主持两家合谱,两家的辈分都不一样,“窦”家吃了不小的亏。“窦家”真的改姓后跟杜家合谱了吗?
“杜”(来源 | 百度百科)
打开嘉庆《舒城县志》地图,或者打开光绪《舒城县志》地图看看,果然——阙家店旁边、令台山脚下明明白白地印着“窦家店”三个字,“杜家店”查找无踪。
舒城县窦家店附近地区示意图(制作 | 束文杰)
这是怎么回事呢?光绪县志是1907年修订的,照这张地图看,1907年这里还是窦家店,难道窦家真的为了和杜家联宗,把姓都改掉了?俗话说:“行不另名,坐不改姓”,窦家遇到什么天大的麻烦要把姓改掉?
《续修舒城县志》书影(来源 | 点校版)
为了创立《阙店乡志》,这个问题必须搞明白,所以借阅了《杜氏宗谱》。
《杜氏宗谱》上明确记载,杜氏杲公于明初成王永乐(公元1403)年间由徽州迁到庐州(今合肥市),他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迁居别处,老三杜大公迁居舒城城冲毛岭为山份,老四杜大全迁居舒城杜家塝为塝份。毛岭的杜大公传到第五代至杜治河、杜治年兄弟俩再次分居,弟弟杜治年迁居杜店,为河份[1]。
杜店老街(摄影 | 徐贤柱)
杜治年迁居尖山(即令台山)之南,把这里的冲取名杜家冲,新建的街道取名杜家店,把河取名杜家河。河旁建祖师庙一座(祖师庙址就是今天杜家店的油坊),碑载“由杜氏万历年兴建”。万历是(1573—1620)依此推算,杜家店已经建立400年了[2]。
杜店老街(摄影 | 徐贤柱)
《杜氏宗谱》记载非常详细:“治年,字晴峰,妣徐氏,公、妣生卒失考。公始迁杜家河,建杜家店[5]。”
他的长子叫杜谕,字守礼,号节斋,生于嘉靖三十(1552)年,妣蒋氏,生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卒于万历三十六(1609)年,妣卒于万历三十八年,合葬凤形山(即杜店中学所在地)[6]。
舒城县杜店中学(来源 | 舒城视听在线)
杜治年虽然生卒失考,但他的长子杜谕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就是1552年,是清清楚楚的。由此推之,杜治年应该是在1552年前后的某年迁到杜店的。也就是说,这里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改名叫“杜家店”,至少也有450年了。可是1907年印制的光绪《舒城县志》的地图还在阙店旁边、令台山下明明白白地印着 “窦家店”,怎么350多年过去了,小街的名字没有改过来呢?
令台山(来源 | 家乡的月儿)
再查《杜氏宗谱》:杜心汜,生于乾隆十一年,卒于嘉庆十六年;妣生于乾隆十三年,卒于嘉庆十四年,合葬杜家店东首凤形地(即杜店中学所在地)[7]。这里出现的“杜家店”三个字就足以证明,至少在清朝嘉庆年间,这里就称为“杜家店”了。既然这样,为什么同是嘉庆年间出版的《嘉庆县志》的地图上还仍然印着“窦家店”而没有杜家店呢?
嘉庆《舒城县志》刻本书影(来源 | 点校版)
仔细推论,只有一个可能,地图上所以没把“窦家店”改为 “杜家店”,那是因为当时制图技术特别差,始终没有新制的舒城县地图,所以县志上一直使用的都是那个非常老旧的地图。佐证这个观点的是:后来的河棚、棠树、查湾以及被湖水淹没的五桥等集镇,地图上都没有。由此可知,这个地图实在太古老了!
舒城县境全图(来源 | 《续修舒城县志》)
还要赘言的是:古时候的龙潭河(又名龙眠河)从方家畈流下来,由周将军庙拐弯后从乔畈村的观音庵直接向枫岭村梁山堰方向流去,这样就在令台山脚下留下了很大的一个畈,窦家就在这个畈上建了一条街,取名窦家店,跟阙家店相近,而且都在龙潭河的东边,阙店河的北边。后来,观音庵那里筑了圩堤,河水笔直地向令台山下流去,某年发洪水,窦家店坐落的那个畈被洪水完全冲毁,窦家只好远远迁走了。窦家店是建在龙潭河东边的令台山下,而杜家店是建在龙潭河西边的丹炉山下凤形地旁边,这两个店的地址不仅隔了一条龙潭河,直线距离也有三里地。所谓“塝上杜,河里窦”的窦,说的是龙潭河东边的令台山下的窦,是真正的窦姓,这个窦姓遭了水灾迁走了。
杜相如联宗合谱,是把城冲的山份、杜家塝的塝份、杜家店的河份等同是杜氏的几族连为一谱,统一辈分,并不是窦氏改为杜姓。所以,杜家店的建立,跟窦家店的消失毫无关系,都是老旧的地图在误导。
注释[1]:《杜氏宗谱》卷一,53页。
[2]:《杜氏宗谱》卷一,43页。
[3]:《杜氏宗谱》卷一,45页.
[4]:《杜氏宗谱》卷一,43页、50页。
[5]:《杜氏宗谱》卷五,2页。
[6]:《杜氏宗谱》卷九,1页。
[7]:《杜氏宗谱》卷九,58页。
作者:徐贤柱(「出外龙舒人」创作者群)运营:束文杰编辑:束文杰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3909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文政双兴好们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