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林诚历史档案1933年7月,从天津返回东北,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因从事抗日活动被日伪当局追踪,被迫逃亡北平,进入北平中国大学学习,是“一二.九”运动的骨干。1939年3月,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分配到晋绥边区任岚县县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林枫率领的干部工作团北上,曾任双城中心县委书记1951年4月,时任松江省委常委兼秘书长被下派到鞍山,翌年调入鞍钢,后曾任鞍钢代经理。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1945年,时任双城县委书记林诚。

“同志,请您出示通行证。”

鞍山城内的铁路东,平缓的东山坡中段,台町的高级住宅区,四周圈上了铁丝网,出入口处由警卫部队把守。就任鞍钢副经理不久的林诚,前往台町里的迎宾馆参加经理会议,被持枪的卫兵拦下。

“我是去开会,没带通行证。”

“对不起,没有通行证不能进去。”

卫兵只认证不认人,不肯放行。林诚只得请卫兵电话联系迎宾馆,弄清了身份后才得以进入台町。

1951年4月,松江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林诚背着一个错误的党内处分,被下派到鞍山市任总工会秘书长,1952年8月调入鞍钢任技术监督处处长。尽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职务上连降了五级,但在鞍山和鞍钢,人们对这位老资格的高级领导干部丝毫没有低看。刚到鞍山,市里就安排他住进台町里,被他一口拒绝了,直接搬入了技术人员聚居的东山街临街红楼。

在台町的门岗处,发生了前面的那一幕后,市里和鞍钢的主要领导再次动员林诚搬家。当年,鞍钢的经理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是在迎宾馆里召开,林诚家住台町的外面,出入的确不太方便。这一次,他终于作出了妥协。

在松江省,省委书记张策生病期间,一直由林诚主持省委工作。当时,正值毛泽东于1950年2月初访苏归来,在哈尔滨停留了18个小时,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到黑龙江省。听过省委工作汇报和视察了城区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随行人员劝毛泽东上楼休息。得知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行明天一早就要启程,身为秘书长的林诚,与张策、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和哈尔滨市长饶斌等商议,机会难得,一致决定请求毛泽东亲笔题词。他们向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提出了大家的愿望后,叶子龙思忖了一下,立即上楼请示汇报。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1946年,县委书记林诚在双城县干部群众大会上讲话。

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大家的请求。

在楼上,毛泽东与大家攀谈了一阵子,犀利的目光扫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后,停在了张策身上,问道:“你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啊?”张策答:“现在住楼房了。”毛泽东一语双关地说:“可不要上得楼来下不去,住楼房容易出官僚主义啊!”说完,毛泽东站起身来,走到写字台前,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支羊毫笔,蘸饱了墨汁,沉思片刻,挥笔疾书,一连写下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学习”“奋斗”3个条幅。在大家的请求下,毛泽东又为哈尔滨市委、《松江日报》报头和正在召开的市团代会题词。据说,这是毛泽东一生中作过的最多一次题词。

林诚和饶斌(后曾任长春一汽首任厂长)两位松江省委常委,同为林枫(时任东北局副书记)的老部下。一度,饶斌在党内高层受到批评,火药味很浓,林诚不赞成这种无限“上纲上线”做法,为饶斌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引火烧身,甚至被上报中央拟以“晋绥宗派集团”为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3个月前,还曾拟提林诚出任松江省委副书记,如今却要一撸到底,刘少奇接到报告后认为“太不严肃”,后经东北局改为给予“暂定留党察看2年处分”。中央处理了“高饶事件”,林诚的所谓“问题”也随之得到澄清,于1954年12月出任鞍钢副经理兼矿山部主任。

1912年,林诚出生在一个满族家庭,本名苍玉楼。因少年时代就在舅父的资助下求学,故从母姓,取名闫维哲。从小勤奋好学的林诚,就读省立第三中学,学习成绩一直是双城县的第一名,“诸师判之,将来必有大用”,并被推荐到英国留学。但在校读书时,林诚就开始从事进步活动,任学生会主席,也因此拒绝了当局的推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正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的林诚,是学生会主席,并早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他召集同学们集会,抗议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集会上慷慨陈词,撕裂了自己的衬衣,后被学校开除。1933年7月,林诚回到东北,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在校期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那时结识了在中共满洲省委负责交通和情报工作的李维民。中共满洲省委被破坏后,林诚流亡北平,考取了中国大学哲学系,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作为运动的骨干负责与新闻界之间的联系。1936年11月,在校就参加了“民先队”任区队长的林诚,由当时在东北大学的地下党员、吉林九台人李唯一(曾任志愿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1946年,双城县委书记林诚(前左)与县长孙新仁(前右)、宣传部长张拙之(后左)、宣传部副部长何方(后右)在双城合影。

1937年七七事变后,林诚赴山西,以“牺盟会”特派员身份,在赵城、洪洞、临汾三县组织创建起了“洪赵临游击支队”,并兼任支队长。在晋东南,他坚持了两年游击战,组织拟派他到陈士渠(开国上将)支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他推辞了,请求到延安接受系统学习。1939年3月,林诚入延安马列学院三班学习,同学中有后曾在鞍山工作过的孙洪志、王玉清、邹群峰、申东黎、马豫章、何进、李力等,还有刘震(开国上将)、段苏权(开国少将)、汪东兴等。在马列学院学习期间,他结识了教育处处长邓力群,两个人很说得来,关系不错。1958年,时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的邓力群来鞍,曾经到林诚家拜访,在楼上的卧室里与林诚长谈了两个多小时。

从马列学院毕业后,林诚来到晋绥根据地,担任岚县县长,与八路军120师两位著名的“独臂将军”716团团长贺炳炎、政委余秋里及岚县县委书记共同组成了前敌委员会,坚持在敌我拉锯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一次,他们在县城里开会到下半夜,凌晨被日军和晋绥军包围。林诚率部迅速撤离县城,马夫牵马紧跟在身后,让他快上马。他说不能骑马,目标太大。马夫不信邪,上马飞奔,结果被日军架在城楼上的迫击炮一炮炸掉了马屁股,马夫当场牺牲。又一次,他们炖了一锅鸡肉,眼看着就快炖熟了,遭遇日军突袭。冲出日军的包围,一口气跑了20多里路,大家才歇歇脚,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快炖好的鸡肉没吃上太可惜了。这时,只见林诚的警卫员燕鸣(后曾任鞍钢小型轧钢厂厂长)抖开雨衣,说我把鸡肉带出来了。大家都连连地夸这孩子真精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正在监工修建飞机场的林诚被贺龙找去。贺龙说:“林诚,你是东北人,这次中央派两万干部十万大军进军东北,建立新根据地,你去东北吧!”不久,林诚随林枫率领的干部工作团奔赴东北,回到了故乡双城县,出任首任县委书记。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过松江哈南地委副书记、双城中心县委书记兼哈南卫戍区政委等。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1946年冬,林诚、林漪夫妇及长子在双城留影。

在双城,林诚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一度失利,林诚奉命率部撤离双城,地主、土匪及日伪残余分子趁机暴动,两个区中队亦叛变,史称“五四暴动”。林诚挥师平乱,公开处决武装暴乱分子17人,发动农民开展反奸清算运动,双城遂平定。

在家乡,林诚领导了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率先分了自己家的土地和家产。在镶蓝旗萨克达氏族中,到了他祖父这一辈,已经失去了旗人的优越地位,从复州湾逃荒到了双城。父亲虽人不出众,腿还有点瘸,但心灵手巧,木匠活做得非常拿手,30多岁时娶了一位闫姓富家大小姐,后来成为了当地的经营地主,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还租用了大地主家的土地。

喜静谧、爱静思的林彪,非常喜爱林诚治下的双城。

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林彪统帅大军作战3年,其中有两年时间将统帅部设在了双城县。1946年12月10日,由林彪、刘亚楼、谭政等组成的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秘密移驻双城。一座典型的晚清风貌的私宅,被百姓称为“张家大院”,就是指挥部所在地。这座大院占地5760平方米,外围有两米高青砖墙,内部分为东西两院,房屋均为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建筑。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双城的老百姓只知道这里驻扎军队,却不知道指挥东北战事的首脑机关就设在这里,更不知道富有传奇色彩的林彪也居住在这里。

林彪和林诚两个人习性相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1957年,受冶金部委托,林诚(中)与王文(右)、张益民到西南大三线考察留影。

在双城,林彪与林诚经常接触。一次,在县委办公室里,给林诚当勤务员的外甥注意到,一位身披军大衣的人与林诚相对而坐,一坐好长时间,奇怪的是两个人之间很少说话,各自都在翻阅报纸。过后,感到好奇的外甥壮着胆子问:“六舅,刚才来的那个人是谁?”林诚告诉他那个人就是林总,外甥大吃一惊。

从地方转入到企业后,为了尽快从外行变为内行,林诚下了极大功夫,从专家、从实践、从书本中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专门请了一位退休的老知识分子当老师,每天早7点前来家里教授高等数学。他购置了大量冶金方面的专业书籍,从采矿、炼铁、炼钢到轧钢一环不落地攻读。他在兼任矿山部主任期间,经常不带秘书,独自一人来到烧结站点,登上环市铁路的运矿车,下到矿区。他在担任鞍钢代经理期间,每周有一半时间在基层厂矿,并规定干部每周到现场劳动一天,他定点劳动的单位是电修厂卷线车间,每周六必准时到那个车间。

1960年代中期,身为鞍钢代经理的林诚,配合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王鹤寿,带领全公司干部职工创造出了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1965年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中央已经决定调林诚出任冶金部副部长,并为他准备出了办公室,但王鹤寿执意要求他留下来,配合再干两年。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林诚:洗却征尘留清风 不言自威

1965年,林诚(右一)与冶金部副部长刘彬(右二)、鞍钢副经理李建东(右三)、杨世仪(左一)及家属在鞍山台町合影。

1975年2月海城发生强烈地震,华国锋率中央代表团前往灾区慰问,并到鞍钢视察,特意要见林诚,人们都感到蹊跷。原来,华国锋与林诚原本是老同学,也是老友。粉碎“四人帮”后,林诚前往北京治病,华国锋闻讯,特意将他请到了家里,听取其对发展我国冶金工业的建议,并亲自请他当冶金部顾问。但是,他仍然没有离开鞍钢。

林诚将自己的半生全部奉献给了鞍钢。

钟翔飞 撰文

鸣谢鞍钢“五百罗汉”子女提供图片史料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17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