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13 3 0 180

11861年8月,咸丰皇帝突然驾崩。

皇帝的国丧长达一个月,期间全国严禁乐器,整个京城听不见一丝音乐。民间吹拉弹唱的艺人,用不了鼓锣、京胡、月琴,全部沦为失业游民。

那时候的艺人都是干一天活,糊一天口,失业后直接关系到身家性命。当时有个唱时调的高五姑,绰号叫“时调皇后”,就因为半个多月不能演出,半夜饿死在了街头,第二清早就让人扔到了乱坟岗。

这年夏天,失业艺人们要么转行,要么转型。其中有个人叫朱绍文,以前是京剧演员,跑到天桥空地,用白沙撒个圈站中间,转型说起了相声。这相声的好处,就是不用配乐,光凭一张嘴就能卖艺。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天桥卖艺的老照片

历史上第一个说相声的,是道光年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但真正把相声普及开的,要算这第二代朱绍文。朱绍文纯靠相声改变命运,成名后还到王府专职表演三年,按月领饷,外加六品俸银。后来他广收门徒,让相声正式衍生成一个行业。就这样,朱绍文糊里糊涂地,成了相声行业的开山鼻祖。

到清末,相声传至第四代,规模开始升级。诞生了以李德钖、马德禄、周德山为代表,德字辈八位大家,合称“相声八德”。本来冷清的相声界,一下子热闹起来。

其中这李德钖最有意思,他给自己取艺名叫“万人迷”。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就以这艺名到处宣传。上海观众都特摩登,一听这万人迷三个字,以为肯定是位大美女,纷纷掏钱买票。结果到演出当天,李德钖穿着大褂一上台,观众一看,嚯,原来是个糟老头子!

观众的心瞬间稀碎,都嚷着要退票。李德钖这相声还没开口说,底下人走了一大半。他一生都记得,那天袖着双手站在台上,像有人往头盖骨倒雪水。

旧社会把人分上、中、下九流。老辈观念里,相声演员居贱格,与娼妓、乞丐同属于下九流的行当。名门贵族家庭,视子弟当相声艺人为奇耻大辱。

天津名门有位叶利中先生,就因下海说了相声,被整个家族轰出家门,断绝了关系。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郭家骥画作“天桥八大怪”之朱绍文

2 相声界有句老话: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

民国初年,相声传入天津大受欢迎,全国各地相声艺人闻风而来。

第五代相声艺人,最出彩一位叫张寿臣。他最初在北京说相声,混在十八线开外,惨淡不已。迁居天津后,忽然有了观众缘,迅速蹿红。也是从他开始,相声跳出小圈子,进入到全国大众的视野里。

那时相声的特色,一是解闷逗乐,二是讽刺时政。

1937年,天津沦陷。张寿臣常借相声讽刺日寇,百姓听了拍手称快,但他转身,就被宪兵拉到牢中毒打,几次都差点丧命。生逢乱世,让张寿臣对相声产生了绝望,到四十年代,改去说了评书。

40年代初,天津黑帮横行。青帮头子袁文会霸占庆云戏院,胁迫各界老艺人来为他免费打工。本来退隐的张寿臣,又被他逼出来说相声。青帮为榨取张寿臣的价值,将他软禁半年多。妻子失去他的音信,一直靠典当养活孩子。等到他被放出时,妻子已经病死,而他连办丧事的一点钱都拿不出来。

我们这一代人遗憾在文化,老一代人遗憾在世道。

过去说相声是苦活,从业者多是被赶出家乡的文人、吃不起饭的江湖汉、无父无母的孤儿,都是生活里的底层人。相声大腕们早年多失学、家庭破碎、差点当小偷或土匪,福气少得可怜。即便成名后,挨打受辱也是家常便饭。

张寿臣的徒弟戴少甫,本是位谦谦君子,相声艺人里少有的儒雅文人。他不仅说相声,还常年热心做公益。29岁那年,就因为说讽刺相声得罪黑帮,被一帮打手拖到后台打成重伤,不久后含恨而死。

当时还有位艺人叫张宝茹,勉强靠相声讨口饭吃,常年被流氓混混勒索,拿不出钱来只能到处躲。一天,他正在演出后台候场,突然被几个流氓围住。流氓头子到街上掏粪大车里舀了一舀子大粪,端到他跟前,威胁他全部吃光,否则当场打死。张宝茹为了保命,当众吃光舀子里的大粪。

回到家后,张宝茹一下子病倒,很长日子没有演出。他原本是爱说话的人,经历过这件事后,一生变得寡言少语。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张寿臣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声场子里的地痞流氓消失。相声从“玩意儿”变成了一门“艺术”。

相声艺人终于摆脱下九流的身份,不再受辱。由此,相声进入巅峰时期。其中以三大相声世家为代表,即常家、侯家、马家,三峰并峙。

常家相声中,最为拔尖的艺人,公认为常宝堃(kūn)。常宝堃自幼贫寒,六岁随父亲在张家口外变戏法,冒着寒风,光着脊梁表演翻膀子,两手攥紧一根小棍,从前胸硬掰到后背,冻得浑身发抖。观众问他父亲:这是不是你亲生儿子?

常宝堃把话头接过来,当成相声说:这是我的亲爸爸,没错儿。

9岁时,常宝堃正式说相声,跟着父亲出入深宅大院,为有钱有势的人走堂会。叼着雪茄烟的老爷们把他光头当烟灰缸,要灭烟直接往上一摁。

为了翻身,常宝堃只能拼命学艺。每天除了呼吸,就是背词。连吃饭的时候也在背词,筷子都掉了,在那扒空气都不知道。邻居们最害怕他上厕所,那厕所是三家共用,他一进厕所就背词,半天出不来,憋得邻居叫苦连天。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常宝堃

常宝堃后来能成角儿,能耐还在其次,关键是人缘好。他出道早,天津观众看着他长大,真把他当亲人。很多观众认识常宝堃,在马路上看见都会喊,呦,介不似蘑君嘛!他艺名叫“小蘑菇”,叫他蘑君,是表示尊敬。

常宝堃常说:说相声的,人缘儿就是能耐。有些演员刚刚成名,眼睛就往天上看,看不起同行,更看不起观众。这样的人,一辈子也成不了角儿。

1951年,常宝堃29岁。他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到战场给军队表演相声。4月23日这天,慰问团胜利返程,但在朝鲜沙元里,突然遭遇美军空袭。

在飞机扫射中,常宝堃被打中头部。等战火平息,大家找到他,他攥着手躺在那里,已经没了呼吸。

5月15日,在天津马场道的第一公墓,政府为常宝堃举行公祭。出殡那天,天津市长亲自拉灵。灵车从海口路出来,沿着马场道到佟楼,再从成都道到和平路再到南市官银号,沿路站满了送行的人。

那时天津市区240万人,来了三分之一。80万人相送,白色的纸钱铺天盖地,弥漫全城,像下了一场漫天大雪。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1951年,常宝堃在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4中国相声三大世家,各有巅峰,常家有常宝堃,侯家则有侯宝林。

侯宝林是满族人,4岁不记事时就离家,跟着舅舅坐火车到北京,进了一户侯姓人家,随了侯姓,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为了讨生活,他捡过煤核儿,要过饭。12岁时学京剧,白天露天演出,晚上还要背着残疾师哥串妓院卖唱。他一生命运多舛,后来辗转天津,到21岁才正式学相声,算是半路出家,格外珍惜观众。

打说相声起,侯宝林就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

一是骂人的荤口不说,二是摇尾乞怜的贱话不说。

在此之前,津门曲艺界龙鱼混杂,票房左右市场。很多相声艺人,为了迎合观众,专攻“荤相声”。荤相声属于捞偏门,内容色情、怪诞,抖的包袱也被称之为臭包袱。

到侯宝林这儿,相声说得大方优雅,不沾半句贱话,不抖一个臭包袱,一扫过去的低俗气,将相声格调整体拉高一个档次。

1950年,侯宝林牵头,在北京成立相声改进小组。邀请老舍、吴小玲、罗常培等作家学者,创作新脚本,并对近百段传统相声做修改整理。改良后的相声,去糟粕,炼精华,终成曲艺之首。

五六十年代,侯宝林常被请到中南海春耦斋,给毛泽东、周恩来说相声。他给毛泽东说过150多段相声,其中50多段在民间从没有说过,常引毛泽东笑得直不起腰。

毛泽东听相声,一个段子就听一遍,但一次听了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后,当场说了四个字:再说一遍!

周恩来也爱听侯宝林的相声,不光当观众,还能当捧哏。1956年在怀仁堂,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阴阳五行》。说到最后,座位上的周恩来竟一甩手,“嗨——”,直接给他当起了捧哏。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1963年,侯宝林的相声令周总理开怀大笑

1977年,风雨过后。侯宝林重新穿上长衫,拿起长扇到茶楼吃点心。刚坐下,整个茶楼的人都围上来。他走到阳台跟大家打招呼,一抬手作揖,底下顿时一片欢呼。群众抹着眼泪喊:侯先生!我们想您呐!

1993年,侯宝林病重,在胃癌的折磨下,体重降到80斤,整张脸瘦得脱形。生前最后154天,住在解放军总医院。

这年2月1日,侯宝林选择在电视荧幕上,和全国观众道别。他精心梳洗了一番后,对着镜头说道:

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你们。现在,侯宝林要走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说完,侯宝林一脸安详。3天之后,他走了,那天恰好立春。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侯宝林(左一)早年说相声照片

5侯宝林逝世后,中国相声只剩马三立独撑大局。

相声三大世家,常家的常宝堃牺牲了,侯家的侯宝林去世了,唯有马家的马三立还站在孤峰顶上扛大旗。

马三立的家世渊源,比常、侯都复杂,长话短说:光绪年间,有位相声第三代传人,名叫恩绪,是曾被李莲英召进宫给老佛爷表演的名角。他有位同行故交,叫春长隆。春长隆只有一位徒弟,叫马德禄,著名“相声八德”之一。恩绪尤其喜爱这马德禄,就把女儿恩萃卿嫁给了他。此后,马德禄生了三个儿子。次子,就是马三立。

马三立身上积累了几代相声名家的基因,就像是为相声而生的人。他3岁就随父母到天津落地生根,15岁开始说相声,听过的人都挑起大拇指夸:真乃天纵之才!

四十年代,在说了11年的相声后,马三立在津门自成一派,北京、天津两地的相声园子和电台都约他前往演出。这些主顾私底下都称他为“原子弹”,因为只要他一上场,就是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轰动。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马三立(左一)早年说相声照片

1958年,反右运动开始,这个时候的马三立,四十多岁,正值盛年。

待到70年代末复出时,他已经年近古稀。

等到马三立再次登台,在观众眼里,他已经是一个有着一对招风耳的干瘦老头儿,一辈子都没长够100斤。

这个干瘦老头穿着大褂,依旧是孔雀里,马蹄袖,露出领口袖口三白,只有盘扣磨得发亮。

面对观众,他带微笑着,叙家常般地说:老没见我了吧,我——病啦!

那段时间,马三立每晚回家都有一个人远远跟在身后。马三立上前问他是谁,那个年轻人才说,自己爱听马三立的相声,担心有人欺负瘦瘦的马三立,就每晚在路上护送他。

相声老话说:学十年,红十年,回十年。意思是很多人能火一阵子,但不能火一辈子。

这话,到马三立身上成了例外。马三立是越老越红,足足火了一辈子。他一生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最经典的单口相声《逗你玩》,全长不过6分钟,台词不过900字,但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老百姓之所以爱听马三立的相声,是其中有烟火味儿,有人情味儿。在马三立眼里,观众不光是衣食父母,更是老朋友。张三爷赵四爷生日到了,他自己走不动了,也要喊儿子去替他祝寿。有一位李爷,曾对马三立说:你演出时,如果看不见我在台下了,就证明我死了。

后来有一天,马三立在台上望了望,真没瞧见李爷身影,突然就哭了。

马三立一生清简,儿子给马三立买爆肚吃,老爷子吃得津津有味。但一听价格要十八块,连说太贵,让儿子以后别买了。

经历过太多荣辱起落,这些身外之物,老爷子早就看开了。

晚年时候,马三立只能自己一个人说些单口的小段儿。不是他不想说对口相声,只是已经没有好的捧哏捧得了他了,几位捧哏名家都去世了,活着的也退出舞台了,无人能用。

2003年,马三立已经是88岁高龄,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演出最后,马三立看到满台是观众送的花,用一贯慢吞吞的语速问观众:我值吗?

全场老少爷们齐声喊:值!

老爷子从容一笑,小眼睛眯成两道缝。3月25日,他走了。他的葬礼,遵从他的遗嘱,一切从简。他的观众也都老了,顶着白发拄着拐杖来送他,看着他的遗像说:

没办法啊,阎王也爱听您说相声。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晚年马三立

621世纪初,中国相声界有些萧条。

2005年,一个叫郭德纲的艺人,带着德云社悄然崛起。

十年前,郭德纲第三次来到北京,就想成为专业相声演员。他先在偏远的大兴租了间小屋子,再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小剧团唱戏,一个月答应给1000块。但等到发工资那天,一分钱没给。

1998年,一个叫张文顺的相声艺人,在丰台有场曲艺演出。由于后台人数不够,临时将他和郭德纲搭在一起,两人因此结缘。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郭德纲、张文顺同台

张文顺本是大栅栏金店张家的公子,曾在北京曲艺团第一科当学员,期间因为谈恋爱被开除。后来他下海经商,经营航天桥附近楼上饭馆、楼下浴池的水鱼城。最鼎盛的时候,手下管着近200号人。退休后,张文顺还是舍不得相声,又穿上大褂登台。遇到郭德纲时,已经60岁,两人分外投缘,结为忘年交。这年,他和郭德纲等人,一起办了每周一场的相声大会。情况最差的时候,郭德纲和张文顺两人台上说相声,台下就一位观众。一场演出下来,一张票钱还不够大伙吃盒饭。

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更名“德云社”。一百多人的场子,情况最好的时候能坐满一半。

2004年10月,是德云社的转折。当时北京文艺台,有档相声节目叫《开心茶馆》,主持人叫康大鹏。他在德云社听完郭德纲的相声,回去就扛着设备,进行现场录音,剪辑后放到自己节目中播出。

播出当天,观众就把台里的电话打爆了,上来就问:这演出在哪?

第二天,德云社的观众翻了三倍,从原来的20人,增加到73人。演出前一天,文艺广播邀请郭德纲和张文顺作客《开心茶馆》,介绍第二天的演出。

出演当天,郭德纲没想到,不到200个座位的小剧场,涌进来近400人。德云社全体出动,去附近的饭馆借椅子。实在没椅子坐的观众,站着听完了表演。

张文顺身体越来越差。2008年11月,70大寿上,他最后一次登台。

第二年2月16日凌晨,张文顺在北京市中医院去世。郭德纲咬着牙发狠:办一堂最好的白事!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张文顺晚年(右一)

7张文顺去世后,郭德纲的搭档,变成了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

郭、于两人性格一刚一柔、一烈一淡,完全相反,却正好互补,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对。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郭德纲、于谦

2004年10月,在于谦的牵线下,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这才勉强入了相声谱系。

但这个师父,只当了短短三年。2007年的6月23日,郭德纲与于谦赶赴安徽,参加一场直播。下午走台后,刚回到房间,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门一开,于谦冲了进来,脸色苍白,语无伦次地说:侯先生不行了。

郭德纲忙给北京打电话,师弟郭晓小一接通就放声大哭:哥,师父没了……

当初童子皆长大,昔日苍翁俱凋零。

侯耀文最终火葬于八宝山,那天郭德纲立于火化炉旁,号啕大哭。

以侯耀文去世为节点,相声界的一盘棋下到今天,郭德纲似乎成了那颗唯一过了河的卒子。

中国相声180年:博君一笑,仿佛越来越难

岳云鹏

8自郭德纲之后,德云社以“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排辈。其中最火的成员,是云字科的岳云鹏,他的“相声代表作”,是《五环之歌》。

2015年,岳云鹏参演10亿票房的《煎饼侠》,把《五环之歌》唱到了祖国各地,不再限于北京城八区。

有好几年的时间,只要岳云鹏一出场,尖叫声肯定是最高的。

后来,相声开始网红化。

过去相声由于不用看脸,只看手艺,所以让艺人活得长一些。但现在时代变了,说相声不靠手艺,观众看脸就行,可能吃碗面条就有粉丝了。

180年的相声圈,名利心重,但真成角儿极难,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角儿,都是时势使然。

相声180年,九代传人。最初在露天演,艺人们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在茶馆演,演员和观众都是为了自娱自乐。到小剧场是为演员自己,到大剧场是为普通观众。最后去电视上演,是为了让不听相声的人认识自己,一千个人看完,留下一个喜欢的就值了。

曾经相声最大的魅力,是里头镌刻着中国百姓乐观、通达的世俗精神。

人生在世,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老百姓的生活愿景,一直都很简单,无非是求个吃饱喝足,安居乐业。心里不舒坦的时候,去相声里觅一声欢笑,求个乐呵。回来继续面对枯燥生活。

百姓图个什么呀?不就是图一乐嘛!或许这是相声最应该反思的地方。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37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