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起名网名大全正文

取与荷花有关的网名 与荷花有关的昵称

九百年印谱的分期

韩天衡

发轫于北宋杨克一集辑的《集古印格》至今逾九百年。依本人的考察,似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自北宋末至明后期(约1107—1572),这近五百年的漫长岁月,是文人恋古溯史为特征的集辑印谱初发期。

悠长的岁月,多舛的历史,我们能读到的史料、实物,能称之为印谱的不超过二十种。其中重要的如下。

1.宋杨克一所汇辑的《集古印格》一卷,亦名《印格》《图书谱》,杨氏为张耒之甥,张耒尝为此书作序。推此书最迟成于1107年(惜早佚)。

2.南宋王俅(厚之)集摹《啸堂集古录》,此书之65页至68页以枣梨木摹刻了古玺原印37方,成书于1176年。

3.南宋姜䕫(白石)所辑《姜氏集古印谱》四卷(早佚)。

4.元程仪父钤印《宝章集古》两编(早佚)。

5.元赵孟頫手摹《印史》两卷,由《宝章集古》中“可信不诬,固借以归,采其尤古雅者,摹得三百四十枚”(早佚)。

6.元吾邱衍辑《古印式》两卷,亦名《学古印式编》《汉官威仪》,成书于1300年前(原版早佚)。

7.元吴孟思手摹《汉晋印章图谱》一册,亦名《吴孟思印谱》,存印192方,成书于1365年,今存日本。

8.明中期沈润卿摹刻《沈润卿刻谱》一册(图五)。内沈氏注明,摹自《吴孟思印谱》者156方,补入者36方,共192方。格式也一依吴氏谱,由此谱,基本可窥见此一时段的印谱所摹刻的古印面目严重地扭曲失真,偏重考据印及其制作。今藏澳门珍秦斋。

图五《沈润卿刻谱》

从这些印谱传录下来的序记,也可知编谱的目的是出自一些文人的恋古及由印文而溯史于“遗文旧典”的用心。正如揭汯在《吴孟思印谱》序中称:“是编自汉而晋,凡诸印章,搜访殆尽,一一摹拓,类聚品列,沿革始末,标注其下,不惟千百年之遗闻旧典、古雅厚朴之意,灿然在目。而当时设官分职废置之由,亦从可考焉。”这是有代表性的主旨,而对这漫长岁月里陈陈相因或枣梨粗刻,或辗转自摹而造成的形神尽失,韵致全无,则不以为然,也不以为非,且誉之为“古雅厚朴”。其审美与认知水平,跟赵孟頫的“可信不诬”“古雅”的鉴别能力,何止以道里计?

当然摹写《印史》的赵孟頫,作为通才的大艺术家,看到了“以印印纸”原钤的《宝章集古》“采其尤古雅者,摹得三百四十枚”。他以超前的意识“使好事者见之,其亦有改弦以求者,易辙以由道者”。然在当时,则是鹤立鸡群,少有人呼应的呐喊而已。

要言之,彼时的集辑印谱,根本不是如今我们作为摹刻艺术而学习借鉴上古玺印优秀艺术传统的范本之用。其侧重点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及以彼时的见识对古印作有限的史料考据而已。

(二)自晚明至清雍正(1572—1735),是以赏古崇艺为特征的重要转型期。明隆庆六年(1572),上海顾从德以上好硃砂,采用原印钤盖方法所辑的《顾氏集古印谱》,突破先前枣梨翻刻程式,是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里程碑。顾氏对以往印谱的“皆摹拓重翻,未免失真多矣。唯兹印章,用墨、用朱,用善楮,印而谱之,庶后之人,尚得亲见古人典型,神迹所寄,心画所传,无殊耳提面命也已”。一改旧习,荡涤先前翻刻的形神俱失,而能直睹上古的优秀传统的真面,这是区别于前人的高屋建瓴的举措,使此谱对弘扬上古优秀传统、下承明清流派印章产生出了强烈且深远的典范意义。这也许是顾氏自己都不及始料的。也正是此谱的问世,乃至稍先的青田灯光冻对印坛的引进,如饥似渴乞求篆刻的文人队伍的涌入,钤印印泥及越楮的制作精良,这四大要素,聚合为一,从而摧枯拉朽地启动了明清流派印章的迅猛崛起。顾氏堪称是开山的功臣之一。

故明甘旸惊叹:“隆庆间,武陵顾氏集古印成谱,行之于世,印章之荒,自此破矣。”有范本《顾氏集古印谱》,得文人啃得动的青田美石,文人上承古玺的刻印风气之盛,热情喷薄,史无前例。若明人王志坚在《承清馆印谱》跋中称:“方余弱冠时,文休、长蘅与余朝夕,开卷之外,颇以篆刻自娱。长蘅不择石,不利刀,不配字画,信手勒成,天机独妙。文休悉反是,而其位置之精,神骨之奇,长蘅谢弗及也。61 两君不时作,或食顷可得十余。喜怒醉醒,阴晴寒暑,无非印也。每三人相对,樽酒在左,印床在右,遇所赏连举数大白(大酒杯)绝叫不已,见者无不以为痴,而三人自若也。”王氏为我们形象地以他和归昌世、李流芳三人为缩影,描绘了明末文人好印成癖、呼之欲出的生动画面。

顾氏印谱拨云见日,开拓了印宗秦汉的正脉,为印人提供了最佳的范本,提升了整个印坛的艺术水准,孕育出了第一代的票友印人和以篆刻为主业的印人。然而部分清醒的印人知道师古不泥古的道理。如苏宣研读了顾氏、项氏藏印称:“秦汉以下八代印章纵观之,而知世不相沿,人自为政。如诗非不法魏、晋也,而非复魏、晋。书非不法钟、王也,而非复钟、王。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逾工巧焉。”其中即包含着他与古为徒、会古求新的思路。

顾氏印谱令赏古崇艺者见识了上古之风范,但也在印坛形成了泥古不化的守旧阵营,诚然,此非顾氏之过,而是保守文人自身之弊。故彼时的文人王穉登在顾谱问世19年后曾论其利弊,称:“《印薮》未出,而刻者拘今;《印薮》既出,而刻者泥古。”足见顾谱左右印坛之力量。王氏所论不无道理,可惜王氏把翻刻本的《印薮》跟原钤的《顾氏集古印谱》混为一谈了。其实这是质地绝然不同的两本书。也许是他并没有读到过世上仅钤盖了20部稀如晨星的原本。

总之,明末自顾氏印谱出,风气所开,跟踵者众,佳谱迭现,造就了一批编谱家,也开始了印人自刻辑谱的风气。就中以何震、苏宣、甘旸、朱简、汪关为翘楚,开始了印起八代之衰,追踪秦汉,探求各自艺术风貌的明清流派印章的先河。

(三)自清乾隆至民国(1736—1948),开启了赏、创并举,推陈出新的勃兴期。只需翻阅一下笔者所编纂的《中国印学年表》(2012年版),自乾隆至民国,印谱出版的总量,古玺及印人印谱不下三千余种。较之先前两时期,堪称泰山之视小丘矣。

这一时期的印谱,分类之细,品种之多,风格之别,思想之宽,创作之巧,艺术之丰,学术之深,手段之妙,堪称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简论之,明末至雍正段,虽名家辈出,皆取周秦两汉印风之一端,学而习之,扩而大之,真正化古为新的大家不多。时至乾隆,则蓄势勃发了。我们不妨从推陈出新有大成的几位印人的个人理念和风格上来梳理印谱。若浙派开山鼻祖丁敬,身前并未出版个人的印谱,但其“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的理念和思路,就远远地越出了先前“印宗秦汉”的樊篱。上自周秦,下至宋元的,凡是各个时期里高妙的东西,都是其滋补印艺的营养,遂开西泠印派。他和他的浙派传人被集辑的印谱不下百种。稍后嘉庆时的邓石如,似乎窥见“印内求印”之路已走到尽头,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他以印风和刀法酣畅流走的书写性,而形成皖派。其生前即辑有《完白山人印谱》,其别开生面的印风,不仅被后人摹临辑谱,也同样被收辑在无数的印谱里。嗣后,吴让之,是邓氏的再传弟子,他独创的披刀浅刻开前人之未曾有,游刃恢恢,浑成自在,体现了用刀艺术的新觉醒,故其印也先后被辑成多种印谱。一个杰出的印人,既有综合借鉴前人成果的能力,又有自我挑战前贤的魄力,后吴让之30年的赵之谦,既继承了浙、皖两派,印内求印,又书从印入的主旨,在理念上敏锐地对此时大量出土的上古吉金、碑碣、砖瓦新见文字与图案,采用拿来主义与天才的变通演化的手段,巧妙地“印化”,开启了前无古人的“百变金刚”的表现技能。他那令人耳目一新、变化多式的印风,奠定了他印坛教主的地位。所以仅他一人而言,生前及身后集辑的个人印谱即不下十余种。继其之后吴昌硕更是师前贤之心而弃其迹,他以一个“烂铜印”的“烂”字,为切入点,为突破口,窥出了上古铜印入土良久,在高妙古玺印的本来面目上,又平添了大自然侵蚀营造的“两度创造”,天成而混沌的妙谛,深入地感悟到瓦甓、石鼓文字的虚幻浑脱,乃至封泥文字“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的奇境,钝刀硬入,巧做印面,从而形成了解衣盘礴、古茂雄浑的苍雄新风。从集辑印谱的角度讲,他一人的印谱即林林总总近于百十种。推陈出新的路,对后来人说,愈显艰阻,而总有睿智的人物,以新的理念,去追求新的印格。与吴昌硕同时的黄牧甫,其理念既别于前人,又迥异于同时的吴氏。吴氏你追求“烂浑”,我追求“光洁”;你追求瓦甓贞石,我追求镜铭吉金;你钝刀硬入,我薄刀锐进;你以破碎求神完,我则以劲峭拒修饰;你作关西烈士状,我妆江南俊士相。顺亡逆昌,反差强烈,更能获得相得益彰的美感。故黄牧甫的印谱,本人读到的即有十几种之多。推陈出新的印人始终是舞台的主角,也是人们追逐的英雄。仅仅是这几位大师级的印人,其印谱数量即有几百种之多。

这显然是空前绝后的印谱勃发期,这些印谱也正是我们观赏和学习明清篆刻流派印的精华所在。

(四)新中国建立后(1949—),由渐衰而复兴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谱跟画册、字帖一样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式微。在1949年到“文革”结束的17年间,作为原钤的印谱了了。但随着改革开放,篆刻艺术日益走向繁荣,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篆刻艺术是诸多美术书法领域最具活力的艺种之一,最大的特点是它由文人的书斋里跳将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人数远大于先前的大众艺术。中青年印63 人的数量也是空前的,就中也不乏卓有成就的印人群。如西泠印社的社员就由1979年的77名发展到如今的506名即是明证。以往的从属于书法的篆刻艺术,有渐趋独立的特征。如由全国书协、西泠印社、中国篆刻院举办的评展、邀请展及主题性的篆刻大展,也有以社团,乃至个人举办的展览。而印谱的出版,由个人、社团、省市、全国,皆遍地开花。不是夸张地讲,十年的印谱出版的总量估计会超过九百年来印谱的总量。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同,即明末以来的印谱基本上是线装原钤的,如今的印谱是机械印刷版的。

即使这几十年来一些博物馆、出版人也精心地创作过馆藏及私藏的古钤及名家线装的原钤印谱,但其总量是少数的,屈指可数的,但也看出在增长的势头。

当然,要指出的是,机械与批量印刷的印谱远胜于枣梨翻摹者,但较之原钤本,在作品面目的还原上尚存在差距,难达标。特别是多次翻印的印谱,其印往往与原印依稀有优孟衣冠的遗憾,其质量是不足以作为印人学习和借鉴的首选范本的。

免费参观 入馆必备

口罩+身份证件+随申码绿色

韩天衡美术馆

地址:嘉定区博乐路7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全年免费开放

公共交通:轨交11号线至嘉定西站转公交嘉定11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也可乘坐公交嘉定6路、嘉定4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

本文已经获得乐艺会发布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西辽钱的收藏来源与性质判断: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下篇

花开中亚分外妍:关于西辽花钱的专题探索上篇

乐艺会付免费延伸阅读

连载 | 秦汉称绚灿 明清亦妍丽 ——篆刻艺术漫话(上)

连载 | 秦汉称绚灿 明清亦妍丽 ——篆刻艺术漫话(下)

连载 |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上)

连载 |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中)

《砚拓—天津博物馆藏古砚与拓片展》系列之四:无极斋分享

《砚拓—天津博物馆藏古砚与拓片展》系列之五:无极斋分享

《砚拓—天津博物馆藏古砚与拓片展》系列之七:无极斋分享

《银黄溢彩古代金银器展》上篇:无极斋分享镇江博物馆系列

《银黄溢彩古代金银器展》下篇:无极斋分享镇江博物馆系列

意匠天工:无极斋分享镇江博物馆馆藏古代工艺精品展

无极斋分享:首博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下篇

重见天日 大明气魄:无极斋分享明祖陵石雕艺术中篇

铜印 古籍 书画:无极斋分享《周叔弢捐献文物与古籍特展》

首博《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之一:无极斋分享

天津博物馆精品瓷玉:无极斋分享《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

文明序曲 古越春秋:无极斋分享首博《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

秦汉六朝八百年:无极斋分享首博《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之二

无极斋分享:《慧海瑞相—雍和宫法物法器精品展》下编

无极斋分享:《慧海瑞相—雍和宫法物法器精品展》上编

无极斋分享《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玉器上篇

无极斋分享《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玉器中篇

无极斋分享《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玉器下篇

无极斋分享《萃锦曩怀—清代艺术珍宝展》掐丝珐琅彩篇

文明序曲 古越春秋:无极斋分享首博《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

时间技艺:无极斋分享《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特展》二

冠冕闪耀:无极斋分享《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特展》一

无极斋分享《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特展》五

韩天衡谈鸟虫篆印创作:国博新展《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

传统与创新中的韩天衡:国博新展《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展:《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

不逾矩不——学艺七十年述怀:国博新展《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

教科书式的篆刻典范:韩天衡篆刻艺术系列大赏上篇

教科书式的篆刻典范:韩天衡篆刻艺术系列大赏中篇

教科书式的篆刻典范:韩天衡篆刻艺术系列大赏下篇

“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

无极斋分享《珍玩的座位——故宫藏器座展》之牙玉器座篇

无极斋分享《珍玩的座位——故宫藏器座展》之金属器座篇

无极斋分享《珍玩的座位——故宫藏器座展》之木器座篇

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下篇:无极斋分享

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上篇:无极斋分享

天下金银第一窖中的宋代金银铜器:无极斋分享彭州市博物馆

见相非相:无极斋分享犍陀罗佛像艺术特展上篇

见相非相:无极斋分享犍陀罗佛像艺术特展下篇

无极斋分享:沈阳故宫博物馆藏清宫玉器

天下金银第一窖:无极斋分享彭州市博物馆宋代金银器窖藏下篇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上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中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造像篇下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青铜金银篇

大唐风华从何家村开始:无极斋分享国博展金银篇

从明皇击球图卷到大唐妇女妆具:无极斋分享国博大唐风华展

国博《大唐风华》展法门寺精华篇:无极斋分享

明月沧海琴与绿天风雨琴:无极斋分享千文万华漆艺展经眼录中篇

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下:无极斋分享

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上:无极斋分享

故宫箭亭武备展:无极斋分享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特展上篇——无极斋分享

流金溢彩—乌克兰博物馆文物及实用与装饰艺术大展:无极斋分享

感受帝王的温度:无极斋分享故宫南大库家具馆

文心在兹:韩天衡美术馆古今砚文化特展

佳展延期 同好延禧:韩天衡美术馆古今砚文化特展续篇

秦蜀之路 青铜文明:无极斋分享成都博物馆特展

南宋雅玩:无极斋分享湖州博物馆

开国内传统冷兵器展览先河:《紫电安邦—历代武备文物特展》

无极游:中国丝绸博物馆《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

无极游专栏:剔红三翫

沙场秋点兵,古欢斋抚剑而谈

文心在兹:韩天衡美术馆古今砚文化特展

韩天衡美术馆《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之:笔墨

多图 ! 韩天衡美术馆《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之:慕古

过瘾!韩天衡美术馆《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之:器玩

无极斋分享深博《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雕艺器具

无极斋分享《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珠宝供奉

无极斋分享深博《物华天宝:朝阳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金银篇

无极斋分享: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历代玺印展选赏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醉眼戏说四大名著》部分的特点是戏说、新意与浪漫主义,不从原著的叙述次序展开,而是力图从原有的叙述逻辑中,独立提炼出新的立意阐述,娓娓道来。提供自己独立的解释阐述。这种做法其实难度很大。但是非常有意思。 醉眼戏说系列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开胃菜与热身。之后我们另外会有正说系列,比如正说水浒系列。在正说系列中,主要依据原著的内容,进行钩沉探佚,在这里作个简单说明。

本专辑部分内容,全新解读四大名著,从弦外听音,从无中看有。戏说有时比真相更真实。解读传统文本,就是解读我们的生活。

有诗赞曰:

《水浒》读七遍,其意才浮现,人性多两难,生活不容易,好汉也是人,笑完别落泪。

目录选录

水浒传 招安的旅程 系列招安的旅程第一回:林冲在梁山排名中为什么处处屈居关胜之下招安的旅程第三回:你们连公明哥哥的笑话都不笑,真是气人太甚哪!招安的旅程第五回:梁山上最像关羽关圣人的,到底是谁?招安的旅程第七回:与梁山没关系的卢俊义到底为何突然上山而且坐第二把交椅?招安的旅程第八回:梁山排名末尾的两个贼到底隐含了什么秘密?招安的旅程第八回:梁山排名末尾的两个贼到底隐含了什么秘密?招安的旅程第十一回:一向管用的李逵发作模式为什么不好使了?招安的旅程十三回:是可忍孰不可忍——黑旋风因何大闹梁山军事学院?招安的旅程十五回:梁山为什么从来没有辞退过一个好汉?招安的旅程十七回:公明哥哥亲自指挥打仗,靠的竟然是生活逻辑招安的旅程十八回:易燃易爆的秦统制才是真正的镇三山招安的旅程十九回:晁天王嘿,这梁山泊便是你的?招安的旅程二十回:为什么说设计算计秦明归顺的人是宋公明?招安的旅程二十一回:如果上天再给小霸王一次机会,他会对刘家姐姐说些啥?招安的旅程二十二:安道全,两个婆婆都给你好伐?招安的旅程二十三:哪个好汉创造发明了动态迭代诨号?招安的旅程二十四回:镇三山:水浒中的一道数学应用题招安的旅程二十五:官军围剿清风山的时候,青州其他两个山寨是聋了还是哑了?招安的旅程二十六回:为什么鲁智深听说官军围剿清风山而开怀歌唱?

招安的旅程二十七回:恶之花与镜中花——武二郎的两段感情故事

招安的旅程二十八回:武二郎与头陀之间,只有一件直裰的距离

招安的旅程二十九回:鲁智深佛缘深厚,就算二龙山落草,办公室也在宝珠寺大殿招安的旅程三十回:二龙山横眉冷对不愿救援,桃花山自惭形秽不敢高攀招安的旅程三十一回:叔叔被囚,白虎山也没向好兄弟武松的二龙山求援招安的旅程三十二:我就不信你二龙山不下山抢东西,不信你二龙山不下山借粮招安的旅程三十三:现实世界卑微的渔民也许在江湖世界是伟丈夫招安的旅程三十四回:围剿的就是你晁盖宋江,江湖仁义大哥们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491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