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按照中国政治传统,元朝之前的历朝国号往往与龙兴之地有关,秦汉唐宋莫不如此,史书上一笔一画将来龙去脉记载得很清楚,但由于夏商周三朝过于久远,历史记载残缺不全,于是夏商周国号由来也就成了一个谜团,本文重点聊一聊周朝国号来历。

《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迁都岐山时,“豳(bīn)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说明古公亶父迁都之前部落名称应该是“豳”族,而不是周族。唐朝张守节注释《周本纪》时说:“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也就是说,古公亶父迁都岐山,居住在岐山山脚下的周原,于是就将部族更名为“周”。

然而,对于史书记载的周朝国号起源,不少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古公亶父姬姓部族早有“周”之名称,迁都岐山之后,才有“周原”这一地名。其中原因之一是,甲骨文中“原”字本义是源头,周原是周人源头之意,姬姓部族几经迁徙,最终大致迁徙到了帝喾分封周后稷之处,因而将之命名为周原。

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学者在甲骨文中找到了证据,终于揭开了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由此也找到了田氏代齐不改国号的原因。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01:甲骨文中早已存在周国早在武丁时期,甲骨文上就已经记载了周国,当时商周关系极为紧张,商朝对周国杀气腾腾。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显示,武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中华第一女帅妇好就是武丁妻妾之一。

甲骨文卜辞记载:“贞:令多子族眔犬侯剪周(剪灭周方国),由王事。丁未卜,侯.......弗敦周(敦伐周方国),八月。甲午卜,宾贞:令周乞牛多(子)。”可见,在雄才大略的武丁领导下,商朝最终打服了周国。

商周关系暂且不谈,重点在于周国历史悠久,至少在公元前1192年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周国敢与商朝争锋,说明周国的国力较强,而不经过漫长的发展期,又很难与商朝争锋,因此周国的历史应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周”字的甲骨文写法(见下图),犹如四方的田地里长着植物,四个小点或是庄稼或是劳动的奴隶。也就是说,周国农业种植比较发达,或许由此国力积蓄了强大的国力,才敢向商朝挑衅。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02:司马迁又一记载被推翻?根据《史记》记载,古公亶父迁都岐山之后,才将部落更名为“周”,于是才出现了周国。但甲骨文却显示,在武丁时期,周国早已存在。武丁活跃于公元前1192年之前,古公亶父是武乙在位期间(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迁都岐山,通过时间点对比可以一目了然。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司马迁又一记载被推翻,将姬姓周国历史大幅度缩短了?

学者张懋镕长期研究商周古字,他敏锐地发现姬姓周族有两个特点,即“周人不用族徽”与“周人不用日名”。所谓族徽,周朝金文中的“周”字有一个奇怪现象,当用作族徽时,从周字两旁会各飘出一条完全线条,正常表述时就如上述所示。所谓日名制,就是认为天有十日(十天干),轮流升起,出生于哪一天,取名的时候采用“某字+天干中出生之日的名称”的结构,商朝帝王就采用日名制,上述的武丁、武乙中的“丁”与“乙”就是天干中的文字,帝辛(纣王)之辛也是天干中的文字,而周人取名是姬发、姬昌等,与日名制无关。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这一发现极为重要,或许可以破解武丁时代周国的身世之谜。后来,在一件西周青铜器上,学者发现了这么一行字:“簋:周生作楷妘媅媵簋,其孫孫子子永寶用,周(族徽)。”这一行字上有族徽(周)、族氏(周)、族姓(妘),铭文大意是妘姓周氏嫁女于楷国的媵器,最后标上了周氏族徽。

正因如此,张懋镕解读认为:“有姬姓的周氏,还有妘姓的周氏,泾渭分明。”也就是说,甲骨文中武丁及之后一段时期的周方国,并非姬姓周方国,而最可能是妘姓周方国。

总之,尽管无法肯定武丁时期的周国是不是妘周,但可以断定不是姬周,妘周(或某周)与姬周只是共同用了“周”这一国号,却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甲骨文中出现的武丁时代周国,并不能推翻司马迁的记载,因为这是两个国家。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03:姬周与妘周是何关系?司马迁在古公亶父迁都描述上,应该省略了一个问题:既然岐山周原是一块风水宝地,土地肥沃,那么在古公亶父之前会无人占领,是一片无主荒地吗?自然不可能!通过甲骨文可知,在古公亶父之前,周原的主人最可能是妘周,那么妘周与后来的姬周是何关系呢?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武丁时期生活在周原一带的妘周,或因内部生乱而衰落,或因与商朝等对抗而衰落,之后古公亶父趁虚而入,征服吞并了妘周,由于姬族原本国都遭遇犬戎侵袭,于是就将国都迁移到了岐山周原。由于妘周与商朝对抗,因此商朝对古公亶父吞并妘周并未反对;又由于古公亶父吞并妘周,让自身实力大涨,于是才野心萌生,有了“剪商”计划。

也就是说,古公亶父迁都岐山,其实就是成功入侵了他族或他国,然后将国号更改为“周”,应该不是史书上说的“因周原而得周之名”。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姬族吞并妘周之后,为何不使用之前的族号或更换一个其他国号,反而继续使用“周”呢?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向前看,史料过于残缺,这个问题自然找不到答案,但后面来者数之不清。西伯戡黎之黎国,是商朝铁杆盟友,姬周将之灭亡后,周武王把帝尧后人封在了黎国,国名没有更换。上古帝尧在山西建立唐国,周成王时山西还有一个唐国,学者推测是祁姓唐国,周成王灭唐之后,就把弟弟叔虞封在了唐国,因而又名唐叔虞(晋国始祖),古今唐国名称几乎一直没有更换。甲骨文卜辞中有曾国,周朝也有一个姬姓曾国,两个曾国名称相同,但国主肯定不同。最典型的是战国田氏代齐,本是姜氏(或吕氏)齐国,但却被田氏取而代之,田氏也没有更换国号。

由此可见,无论是姬姓代周,还是田氏代齐,没有更换国号,应该不是因为稳定人心(王侯将相皆有种的年代,也没什么民心说法),而是当时政治传统就是这样,即以地名为国号,有点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国王一族是流水的兵,地名是铁打的营盘。因此,史书中延续数千年的古国,未必真的一直传承了下来,中间可能倒了几次手,只是国名没有改变罢了。

周朝国号来源之谜,甲骨文揭开秘密,难怪周朝会叫周朝

最后,通过甲骨文卜辞中的周国描述,可以看到周朝国号不是“因周原而号周”,“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这句话的正确意思应该是,古公亶父占据了妘姓周国故地,所以延用的是妘周的国号。至于周原,其本义也应该是周国源头的意思,但未必是妘周的源头,在妘周之前可能还有周国。

参考资料:《史记》、《董珊——试论殷墟卜辞之“周”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62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