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各村村史(合村并镇前纪实2020.04.09)

写在山东合村并镇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也许形成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自然村落,马上面临拆迁变为一片废墟而形成良田百万顷。我们的故乡即将只能存在于深刻的记忆中,触手可得但又遥不可及!记住我们曾经的家园,生我养我的地方!

七级镇位于阳谷县城东北26 公里。小运河西岸,75 个自然村有汉、回、壮三个民族,镇政府驻七级村,镇以驻地村得名。

据考:七级镇曾名毛镇。北魏时因有古渡称七级渡,后为京杭运河码头. 金时置镇。清乾隆皇帝沿运河下江南,路经此地。时有七级石台阶,由岸上通到水边。乾隆嘉之。后人遂以台阶数量命村名七级。当时运河交通繁华,商贾云集,此地逐渐发展成为集市,又因金代改为镇制便称七级镇。该镇地势低洼。土质有碱、淤两科。地下水源丰富,京杭运河流经镇境。1943年3月 ,冀鲁豫军区六分区三团奉调去延安之前,曾在七级至大观一带伏击日寇伪军,毙敌六千余人。1949 年七级为阳谷县四区。1958年并入寿张县为七级公社。1961年回归阳谷县仍为七级公社。1984 年为七级镇。

七级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26公里,七级镇政府驻地。七级村划分七一村、七二村、七三村三个村委会。南邻西辛庄,西接东刘庄,东隔聊(城)位(山)公路与大观庄相连,聚落呈不规则形。 村有一古老集市,古历二、七逢集。此村为阳谷名医狄大光的故里。狄大光字化远。1883 年生,出生于世医之家,自幼攻读内、妇之科,善解疑难病症。成年后坐堂应诊。就诊者日达数百。狄大光医术高明,富贵贫贱一视同仁。1955 年受聘聊城专区人民医院工作。1959 年病逝。

义和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3 公里。北靠三合村,南邻粱庄,西与东康庄接壤,东与周堂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赵氏兄弟五人中,老二赵义由山西洪洞迁往聊城赵赵园居住。清初又由赵园迁此立村。当时宅基划分都是一样的,根据义字的含义和宅基平均划分取村名义和。后有刘、邢等姓迁来居住在义和村东边。并在村内修一小庙,以此为界,西称义和,东称刘家洼。解放后统称义和村。现居人口466人,主要姓氏为赵、刘、杨、郉。

前郎湾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3 公里。北靠崔围子。南隔七级干渠与阿城镇夏堂相望,西邻周堂。东隔聊(城)位(山)公路与辛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洪武二年(1369 年),郎姓一人由山西洪洞迁居东阿县郎营。后迁阳谷城东北运河东岸小营村。明中期。因郎姓族众居广。运河围村绕了个湾。故命村名为郎湾。1962 年,分为前、后郎湾。此村居前,称前郎湾。

梁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3.5公里。北靠义和村。南邻四合庄,西与安乐镇东雷楼接壤。东与周堂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梁姓由山西洪洞迁此立村。以姓取名梁庄。清初又有张、高等姓陆续迁来。村内现无梁牲。但村名仍为梁庄。

苑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4 公里。北靠东汉庄。南邻范海镇陈回庄,西与安乐镇雷搂接壤,东与东高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苑姓从山西洪洞迁居郭店屯乡苑店,清初又从苑店迁此建村,以姓取村名为苑庄。现和东部闫庄、东高庄统称苑闫高。

东高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4 公里。北靠梁庄。南邻田楼,西与苑庄接壤,东与田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朗洪武年间。高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材,以姓命村名为高庄。后卫有高姓在本村西边立村。亦名高庄。为区别以方位更此村名为东高庄。现和西部闫庄、苑庄统称范闫高。

闫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4 公里。北靠东高庄。西邻苑庄,东与田楼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闫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闫庄。现和苑庄、东高庄统称苑闫高。

四合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4 公里。北靠梁庄。南邻田楼,西与苑闫高接壤,东与东田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朗洪武年间,任、田、徐、赵四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分别立村为任楼、田楼、徐楼、赵庄。1942 年四村合为一村,称四合村。

崔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北6 公里。北靠京杭大运河,南邻小李庄,西与任庄接壤,东与聊城赵岗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崔氏祖碑及〈崔氏祖谱〉记载,明初,崔姓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往东阿县大林崔居住。明中期,由五世崔琰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崔庄。

此村为烈士周子厚的故里。周子厚1921 年生,1937 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阳谷县委委员、宣传部长。

北张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6.5 公里。北靠聊城东耿庄,南邻任庄,西接郭店屯乡杨皋。东与崔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多数村民冬季爱穿皮袄。曾名张皮袄村。后觉村名不雅。遂以方位更村名为北张庄。

任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6 公里。北靠北张庄,南邻郭店屯乡张堂,西与部店屯乡杨皋接壤,东与崔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任姓由兖州迁聊城居住。几十年后,又迁此处建村。取村名任庄。

官桥口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 5 公里。东、北靠近运河。南邻北热庄,西与小李庄相连,聚落呈不规则形。

据考,村西南曾有砖窑一座,专为京城官方烧砖瓦从运河运往北京。故以此命村名为官窑口。后因此窑逐渐灭迹,又因村北运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故改称官桥口。

此村为烈士李长义的故里。李长义1922 年出生,自幼逃难东北长春一带谋生。1948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荣立一等功。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时年29 岁。

北焦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5 公里。北靠官桥口。南邻孙沟,西与小李庄接壤,东与京杭大运河相连,聚落呈不规则形。

据传,明初焦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命村名焦庄。后因村南七里外也有一焦庄。为示区别,故以方位称之南、北焦庄。此村为北焦庄。

孙沟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 公里。北靠北焦庄。南邻后刘湾,西接蒋庄。东与运河相连。聚落呈不规则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孙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在运河沟以西。遂以姓命名孙沟。

李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5 公里。北靠崔庄,南邻蒋庄,西接郭店屯乡陈堂。东与北焦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李姓由山西

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名为李庄。

蒋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5 公里。北靠李庄。南邻后王庄。西接郭店屯乡冯集,东与孙沟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蒋姓五兄弟由山西洪洞迁居我县,其中有一人迁于此地建村,以姓命村名蒋庄。此村亦称新添庙,传为关公斩郎屠之处。

后王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5 公里。北靠蒋庄,南邻前王庄。西与西张庄相连。东与孙沟接壤,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王星侯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村名王庄。后因南部一里处亦有一王庄,此庄居北。为示区别,故称此村为后王庄。

前王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 5 公里。北靠后王庄。南邻穆庄,西与盛庄接壤。东与河西辛庄毗邻。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村名王庄。后因北一华里。亦有一王庄。此村居南。为示区别,更村名为前王庄。

簸箕柳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 公里。北靠河西辛庄。南邻穆庄,西与孙楼相连。东与后刘湾相接,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元末明初。战争频繁。广大人民多受兵殁之苦,有一柳姓在战争中藏在簸箕柳丛中存活,故以此命村名为簸箕柳。1943 年6 月。我抗日武装力量县大队及八区队曾在此伏击日寇。毙敌三十余人。

河西辛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 5 公里。北靠后王庄,南邻姚皋,西与孙楼接壤。东与簸箕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辛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辛庄。1982 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因和别村重名,更名为河西辛庄。

南张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6 公里。北靠郭店屯乡冯集,南邻盛庄。西与郭店屯乡东李庄相连。东与前王庄接壤,聚落呈长方形。

据传,明初。张姓从山西迁此。以姓命村名张庄。因北部亦有一张庄, 为示区别,1982 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以方位更村名为南张庄。

盛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5 公里。北靠南张庄。南邻孙搂,西与郭店屯乡韩庄接壤。东与前王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盛氏祖谱)记载。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刘大公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命村名小百户寨,后盛姓家大业广。改村名为盛庄。

孙楼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5 公里。北靠盛庄,南邻穆庄,西与东韩庄接壤,东与大姚阜相连,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原名叫百户寨(见消失地名下)。后来孙家逐渐富裕。修盖了楼房。故以姓和楼命村名为孙楼。

孙庄

位于阳谷县塘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4 公里。北靠聊城市魏庄,南邻林庄,西与聊城市任寨相连。东与陈庄接壤,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孙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孙庄。

陈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4 公里。北靠聊城市大平村,南邻新村,西与孙庄相连。东隔沉沙地与东阿县官庄接壤。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陈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命村名为陈庄。1975 年因沉沙池扩展,村庄往东迁徙。现其西一更为原址。

前刘湾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2 公里。北靠后姚皋。南邻范园子,西与前姚皋相连,东与小运河毗邻,聚落呈长方形。

据“刘氏始祖之墓”碑文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 年),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苏堡村迁居现前、后刘湾之间的一座皋上建材。后因人口增多,刘氏兄弟二人分居南北各建一村。两村皆处运河水流拐弯处,故以方位定村名为前、后刘湾,此村称前刘湾。

后刘湾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4 公里。北靠孙沟。南邻姚皋,西接河西辛庄。东与小运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前、后刘湾两村皆处运河水流拐弯处,以方位定村名,此村称后刘湾。1939 年10 月徐蚕在刘湾村组建八路军129 师东进支队第四大队。

范园子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1公里。北靠前刘湾,南临东刘庄,西街西焦庄,东与七级镇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本村七神堂碑文记载,清末同治元年(1862 年)范姓经兵后由七级村迁入此地,为确保安全,围村筑起小园子,故以此命村名为范园子。

张庄

位于七级镇政府驻地北2 公里。北靠姚庄。南邻七级村,西接聊(城)位(山)公路,东与林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碑文记载,明初张重洋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张庄。

姚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北2.5 公里。北靠聊城市祝庄。南邻张庄。西接聊位公路。东与郝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传,明初洪武年间,姚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姚庄。

郝林

郝林,位于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2.5 公里。由郝庄、林庄组成一个村委会。故名郝林。

郝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2. 5 公里。北靠聊城市任纂。南邻三里庄,西接姚庄,东与林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传,明初洪武年间,郝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命村名郝庄。清朝初年,林姓迁居此地,习称郝林。民国初年林姓迁出。仍称郝庄。

林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2. 5 公里。北靠孙庄。南邻三里庄。西接郝庄东与新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清朝初年,林姓迁居郝庄。民国年间,又从郝庄迁移于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林庄。

前姚皋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3 公里。北靠大姚皋,南邻南焦庄,西接穆庄。东与前刘湾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姚皋老村前后又立新村。以方位定村名为前、后姚皋,此村称前姚皋。

后姚皋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北3.5 公里。北靠后刘湾,南邻前刘湾。西接大姚皋。东与小运河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姚皋老村前后又立新村。以方位定村名为前、后姚皋,此村称后姚皋。

大姚皋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胺地西北3.5 公巨。北靠簸箕柳。南邻前姚皋,西接孙楼,东与后姚皋相连。聚落呈不规则形

姚皋后因人口增多。遂于老村前后又立新村。以方位定村名为前、后姚皋。此原址称大姓皋。

新丰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5 公里。北靠陈庄。南邻齐庄,西接林庄,东隔沉沙池与东阿县官庄相望,聚落呈正方形。

1966 年,张秋镇部分村民响应县委号召,迁于此地建村称新村。数年后。村民辛勤耕耘,年年五谷丰登,遂更村名为新丰。1975 年,因沉沙池扩展,村庄往东迁移。其西200 米处为原址。

三里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1.5 公里。北靠郝林,南邻桑庄,西与张庄接壤,东与沉沙池毗邻,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朝万历年间。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距七级镇东大坑三里,故命村名三里庄。

穆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4 公里。北靠孙楼。南邻贺庄,西接郭店屯乡姜屯,东与前姚皋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穆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穆庄。

东金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3,5 公里。北靠穆庄,南邻安乐镇三官庙,西接贺庄,东与南焦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金姓兄弟工人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金庄。后兄弟二人分居。其一在此又建新村,以方位定村名为东金村。

贺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4.5 公里。北靠穆庄。南邻安乐镇范庄,西接西金庄。东与东金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贺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贺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贺庄。

杨屯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6 公里。北靠郭店屯乡姜屯。南邻安乐镇胡楼,西接安乐镇王铁匠。东与西金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杨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材,以姓命村名为杨屯。

西金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5 公里。北靠郭店屯乡韩庄。南邻安乐镇范楼,西接杨屯,东与贺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金氏兄弟工人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金庄。后兄弟二人分居。一人迁于其东三里处又建新村,称东金村,此村称西金村。

桑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北I.5 公里。北靠三里庄。南邻彭庄,西接聊(城)位(山)公路。东靠沉沙池连接齐庄,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桑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桑庄。

南焦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2. 5 公里。北靠前姚皋。南邻高楼。西接东金庄,东与范园子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焦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焦庄。后因村北部七里处亦有一焦庄。为示区别,故以方位定村名南焦庄。

齐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3 公里。北部新村。南邻刘文堂,西接桑庄,东于沈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彭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1.5 公里。北靠桑庄。南邻刘文堂,西接大翟庄,东与沈庄相连。聚落呈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彭姓从山西洪洞迁此立村,以姓命村名为彭庄。

高楼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2 公里。北靠南焦庄,南邻西刘庄,西接东金庄,东与七级镇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高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后生活逐淅富裕。盖楼房一座,故以此命村名为高楼。

大翟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1 公里。北靠张庄。南邻小翟庄,西与七级接壤。东与彭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宋朝已有此庄,曾因翟、孟两姓建村,叫过翟孟庄,后来演变为翟庄。因本镇有小翟庄。故称大翟庄。

前翟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1.5 公里。北靠大翟庄,南邻郑庄,西与七级镇接壤。东与井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宋朝时霍、孟两姓共同建村而称翟孟庄,后又称翟庄。数世后有几户人家从大翟庄迁于此地建新村。为与原村区别,此村称前翟庄。

刘文堂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2 公里。与东沈庄共为一个村委会。北靠齐庄。南邻井庄。西与大翟庄接壤,东与东沈庄相连,聚落呈长方。

据考,明初,刘文、刘武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来,刘文在此建村,原叫刘家堂。后来为与其兄弟刘武所建村有别。改名刘文堂。

东沈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3. 5 公里。属刘文堂村委会。北靠齐庄。西与刘文堂接壤,东与沉沙池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沈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沈庄。后因西边亦有一沈庄,故以方位更村名为东沈庄。

西沈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2 公里。北靠东刘庄。南邻东康村,西与安乐镇七里河接壤,东与三合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沈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沈庄。后因运河东亦有一沈庄。为避免重名。解放后以方位更名为西沈庄。

井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2.5 公里。北靠刘文堂。南邻后杨。西与小翟庄接壤,东与苇铺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井姓从山西

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井庄。

苇铺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4 公里,与东李庄共为一个村委会,北靠沈庄。南邻东李庄,西与井庄接壤。东隔沈沙池与东阿县陶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有乡村公路自东向西通聊(城)位(山)公路。

据考,运河挖成后。七级为航运码头,码头对岸设一大店铺,接待来往客人。若干年后。由于生意淡薄,韦经吉、韦书吉兄弟迁于此,重新设店开镇,买卖兴隆,故以此命村名为韦家镇。因此处地势低洼,多产苇子。后讹为苇铺。

东李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4 公里。属苇镇村委会。北靠苇铺,南邻沉沙池,西与前杨接壤,东隔沉沙池与东阿县葫芦头相望。聚落呈长方形。

据、<郎氏族谱〉记载,明中期,郎冠缨有五子。长子、次子由郎湾迁至苇镇,三子安如、四子周如、五子云如迁此定居。村名仍沿称李庄。因运河西亦有李庄。为示区别。1982 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为东李庄。

西刘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2. 5 公里。北靠高楼。

据考,明初。刘姓由山西迁来建村。以姓命村名为刘庄。因东面亦有一刘庄,为示区别,后以姓和方位更村名为西刘庄。

东刘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2 公里。北靠范园子。南邻沈庄,西与西刘接壤,东与七级冷库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刘胜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刘庄。因此村西部亦有一刘庄,为示区别,遂以方位更村名为东刘庄。

清法寺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25 公里。北靠夏楼,南邻阳(谷)七(级)公路,西与安乐镇三官庙接壤。东与东刘庄相连。聚落呈方形。

据传,唐朝时此地有一官员。清正

廉明,依法处治了当地一恶霸。为周围群众除了一害。被誉为清官。群众为纪念他,在其死后修庙宇一座,命名为清法寺。后村以庙名,称清法寺。

上闸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1 公里。北靠七级镇。南邻后郎湾,西与西辛庄接壤。东与郑庄相连。聚落呈正方形。

据考,明朝中期,雷毓同、雷毓端兄弟由安乐镇雷楼迁此建村。因此处紧靠运河,有一座闸门。故命村名为闸上,南距二十里处亦有一村称下闸,后更村台为上闸。,

后郎湾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2.5 公里。北标上闸,南邻前郎湾,西与杨海接壤,东与崔圈子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修〈郎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郎兴由山西洪洞迁居东阿县郎营。后迁阳谷城东运河东岸小营村。明中期。郎姓族众。聚落扩大,运河围村转了个湾绕行。遂改村名为郎湾。1962年管理区划分大队时分前、后郎湾。此村为后郎湾。

郎湾是刘勇的故里。刘勇1921年生,1945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任二野十一纵十一旅某团团长,1948年牺牲于安微省宿县莘子湖。

郑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2 公里。北靠小翟庄。南邻于庄。西与上闸接壤,东与高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郑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郑庄。

此村为烈士高天功故里。高天功1912 年生。1936 年在大连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 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中共往平县委副书记等职,1964 年病故。

高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2.5 公里。北靠井庄。南邻于庄,西与郑庄接壤。东与后杨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清初。高姓兄弟三人由郑庄迁出,分居高庄、井庄、七级。高社付在此立村,故以姓命村名高庄。

后杨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缜政府驻地东南3 公里。北靠井庄。南邻前杨,西与高庄接壤。东与苇铺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杨丰元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迁来,各立一村,杨辛元在此立村。命村名为大杨。1962 年管理区划分大队时。分成前、后杨。此村为后杨。

前杨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3 公里。北靠后杨,南邻辛庄。西与于庄接壤。东与东李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大杨1962 年分成前、后杨。此村为前场。

此村为杨子范的故里。杨子范又名杨庆朴,1927 年生,1945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股长、区队长、参谋长、县人武部副部长、保定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1973 年病故子保定。

西辛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1 公里。北靠七级镇,南邻杨海。西与三合村接壤。东与上闸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宋朝时此村叫永平寨, 明洪武年间,辛姓从山西洪洞迁此立村,以姓命村名辛庄。因运河之东亦有一辛庄,后更名为西辛庄

于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2.5 公里。北靠高庄。南邻东辛庄,西与西辛庄接壤。东与前场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初洪武年间,于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名为于庄。

东康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3 公里。北靠西沈。南邻苑闫高西与西康接壤,东与义和村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康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迁此立村,以姓取村名为康庄。后由于人口增加,一部分又迁往村西居住,称小康庄”大康庄。因两村东西相邻,解放后又称东康庄、西康庄,此村居东,称东康庄。

西康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5 公里。北靠西沈庄。南邻苑闫高。西与安乐镇雷楼接壤,东与东康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分为小康庄、大康庄。因两村东西相邻。解放后又称东康庄、西康庄,此村为西康庄。

三合村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西南2 公里。北靠七级镇织布厂,南邻义和庄。西与西沈庄接壤。东与杨海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蔡、邱二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分别立村,取村名蔡庄、邱庄。不久,张、占两姓迁于邱庄西边立村,井在村东修一小庙,庙前有一土坑,附近长满葛藤,习称葛坑。由于三村人口渐多,宅基逐渐连在一起。形成群体聚落。土改后,三村并称三合村。

周堂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3 公里。北靠杨海。南邻田庄,西与梁庄接壤,东与前郎湾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周姓从山西洪洞迁此立村。不久,雷姓亦从山西迁千周姓东南约一里处定居。因人少相距远,后雷姓又搬到周姓处居住。两姓相处很好,和睦义气,故以周姓迁早为主取村名为周和堂。后简称周堂。

此村为阳谷名医雷锡瑞的故里。雷锡瑞字润昌。1889 年生。1914 年考入武昌西医院,1919 年回籍后在阳谷南街创办救世医院,1921年在本村自办西医诊所,医名冠于四方。1939 年日军侵占阳谷后。他冒风险,精心为抗日军民医治创伤。后周堂设置伪军据点,他就将部分伤员安置在青纱帐内,进行诊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收藏冶愈病伤员三百余人。1954 年病故家中。享年65 岁,

东田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4 公里。北靠周堂。南邻阿城镇夏口,西与四合村接壤。东与前郎湾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田氏家谱〉记载,明初洪武年间,田姓三人由洪洞迁此建村,故以姓命村名为田庄。因在本村西边里许亦有田姓定居。遂以方位更村名为东田庄。

田楼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4.5 公里。北靠四合村。南邻阿城镇任庄,西与东高庄接壤。东与阿城镇李庄相连,聚落呈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田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不久,盖起一座好房子。不是小楼,像似小样,窗户之声远扬。故以姓和房子取村名田楼。

杨海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南2 公里。北靠西辛庄。南邻义和庄,西与三合庄接壤,东与后郎湾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杨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地势西高东低。紧靠大运河。每逢雨季,河水上涨决口 ,积水成涝。一片汪洋,故命村名为杨海。

崔园子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驻地东南2.5 公里。北靠后湾郎村。南邻前郎湾。西与运河接壤,东隔阳(谷)七(级)公路与辛庄相连,聚落呈长方

据考,清明中期。崔成书由东阿县刘集大林崔迁此定居,因和郎湾杨姓有亲戚关系。故于前、后郎湾之间建一大院,四周全部挖成深壕。形成一座独家围子,故取村名为崔家园子。后简称崔园子。

东辛庄

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七级镇政府陆地东南3.5公里。北靠于庄。南邻东阿县小冯庄,西与崔园子接壤。东与东阿县陈庄相连,聚落呈长方形。

据考。明朝洪武年间,辛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命村名为辛庄。因古运河以西亦有一辛庄。为示区别。故以方位更村名为东辛庄。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3995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