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联隐藏的信息
云南省宜良县汤池街道梨花村马氏祠堂有一副对联:
上联:扈主亡滇隐居勋庄本是沐家根脉,
下联:改名换姓繁衍后代又启马氏族业。
横批:黔宁苗裔
两扇门心对联:皖北家声官塘远,云南世泽明湖长。
对联隐藏了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梨花村马氏与皖北沐氏有啥关系,谁扈主亡滇,“主”是谁?谁改名换姓?黔宁又是谁?
这要从梨花村马氏祖祖辈辈口传说起。
梨花村马氏等老一辈代代相传:梨花村马家始祖马沐驷,是沐国公第四个儿子,建文帝遇难,随建文帝逃到云南。建文帝去武定狮子山出家,沐驷落脚在汤池沐庄,改庄名为梨花村,改名字为马沐驷,成为梨花村马家始祖。
梨花村马氏宗祠现存马氏祖先灵位碑,刻有马沐驷之下十六代祖先名讳。
梨花村马氏祠堂祖先碑
笔者本家二祖父马增敏,直系三祖父马增仪,大祖母达氏,赵清老先生,杨氏大伯父杨国,三伯父杨民(马德铭)六位祖辈父辈生前在不同情况下讲述先祖的来历经过以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即:先祖沐国公的四子沐驷,因建文帝避难时一起来到云南,落脚在汤池沐氏勋庄,更名为马沐驷,并改庄名为梨花村。建文帝到武定狮子山出家。沐驷时年约20岁左右,汤池沐庄为沐驷长兄沐春开垦之勋庄,沐驷从此过着农桑生活,这样既保守了建文帝的秘密,自己及子孙也安心农耕,繁衍生息。村中马氏宗祠大殿有保存完好的一通“祖先灵位碑”——“本族始祖马公讳沐驷生马普台马普华暨合族灵位”,刻着始祖马沐驷及其后裔十六代名讳。
至此,对联隐藏的信息有了基本解释:“扈主亡滇”的是沐驷,沐驷原姓“沐”,隐居汤池沐氏勋庄后“改名换姓”为马沐驷,“主”即建文帝,皖北沐氏即沐国公。
二、马氏漫长的寻根历程
寻根是每一个社会个体或集体都会遵从的社会行为,是流淌在家族血脉中的原始动力。
自从清朝末期马氏先辈始建马氏祠堂开始,一百多年来,围绕着祖祖辈辈的口传,马氏家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根历程。
(一)清末、民国:让族人有祖宗认同
清末始建马氏祠堂和民国九年装修祠堂,这一切活动的主要发起者马秉良,是笔者的曾祖父。曾祖父生于清朝同治壬申年(1872)九月十二日,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6),从小喜欢武术,身材魁梧,身强力壮,成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成为马氏族长。清朝末期,已是青年的马秉良,也是听着老一辈口传祖先马沐驷的故事过来的,历史上,梨花村马氏都是人口大族。清末,满清朝廷对云南沐氏的关注度已然减淡,马秉良就向老族长建议新建马氏祠堂,得到全体族人响应,当时新建了一所三进十二间走马串角楼式的建筑,这就是马氏宗祠,供族人祭祖、议事所用。民国九年(1920)马秉良成为新任族长,当年48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他联合全族,在清末基础上,搜集族谱信息,把上自始祖马沐驷,下自自己“秉字辈”的马氏族人名讳刻在石碑上,名为《本族始祖马公讳沐驷生马普台马普华暨合族灵位》。同时装修了从天井上到正殿的九级石台阶,正殿与天井相隔的石栏板,刻有“杨家将”“三国演义”浮雕,暗八仙等图案,并刻有三副对联“兄与兄则友”,“弟与弟则恭”;“子与子言孝”,“父与父言慈”;“人心同好恶”,“世态异炎凉”。
这一切暗示:曾祖已经把口传的始祖名讳刻在石碑上,并安放在祠堂正殿墙上,让族人有了祖宗认同,即把口传变成永久的文字记录。
(二)新中国:保护祖先碑、探秘沐国公、考证马沐驷
新中国前三十年,政治挂帅,批封资修、破四旧、三反五反、文革接踵而至,原有的十本“马氏族谱”毁于一炬,马家祠堂被征用为生产大队大队部,石栏杆顶部、石狮子遭到恶人砸毁,幸亏祖先灵位碑被一位聪明的族人保护下来。他把镶嵌在祠堂正殿正中墙上的祖先碑用石灰抹平,与墙面平齐,再贴上毛主席像,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秘密,还对着毛主席像早请示晚汇报。祖先的传说仍然在先辈和后辈口耳之间传递着。
笔者堂哥马克勤生于1948年,从三十多岁就留心祖父辈们的口传,参加工作后,常常在做思考:沐国公是谁?既然称之为“国公”,地位一定不低。但是由于缺乏资料,原有族谱被毁,因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2013年3月之前几十年苦苦寻根而未果。
2010年,祠堂归还马氏家族,祖先碑重见光明,长辈们又念叨起了祖先的来历,我的四叔写了几本简易的手写体“族谱”,我的父亲把祖辈口传写在纸上,交给马克勤,告诫后辈要将此事彻底弄明白。他们渐渐老去了,我看到了他们生前期待的眼神。
2012年马克勤在书店看到一本由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李清昇研究员所著的《明黔宁王沐英传》,才知道“沐国公”就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于是联系到李老师,并由他联系到云南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回族学会兼云南回族研究会会长高发元教授。高教授要求笔者马克春和马克勤马建晶带着论文参加2013年5月下旬在云南大学举办的“沐英与云南边疆开发研讨会”,我们论文的题目是《宜良县梨花村马氏祖先来历——传说-历史-现实的困惑》,把梨花村马氏祖先来历的疑问公诸于专家学者以及沐氏后裔面前。同时从一些史料发现了沐英五子中有一个第四子名叫“沐昶”,但是只有“早卒”的信息,提出疑问:“早卒”的沐昶是否就是马氏始祖马沐驷?
此次研讨会,安徽定远沐氏后裔沐广飞也带论文参加,但是马氏代表与之无联系。
高发元、李清昇等学者从2013年8月起多次到梨花村考察,考证结论为:建文帝选择亡滇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马沐驷就是所谓“早卒”的沐昶,沐昶乃沐氏派到首都南京的人质,与建文帝关系密切,口传的“沐国公”就是黔宁王沐英。所谓“早卒”是当时学者确实未知沐昶下落而作的牵强模糊的说法。建文帝与沐昶在梨花村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分开,沐昶落籍梨花村,建文帝出家武定狮子山,并云游滇川。建文帝落籍海外、福建、湖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说没有事实依据。高会长为此在《思想战线》刊文《建文帝亡滇不再是传说》进行周密论证。
2013年年初,马氏后裔成立“马氏家族族会”,编写《马氏族谱》,研讨会后在专家学者指导下编撰《梨花村志》,通过编撰工作进一步探索祖先来历,后者于2015年6月出版,10家媒体报道,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至此,对联隐藏的信息更加明白:黔宁就是沐英(世人把沐氏家族主政者称为沐国公,马氏口传的沐国公专指黔宁王沐英),马沐驷就是沐英第四子沐昶。
(三)难忘的认祖归宗之旅
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沐广飞邀请笔者马克春先后加入“沐氏家族议事交流微信群”和“沐氏后裔qq”群,笔者方知沐氏家族清明节祭祖已然进行了十几年。2017年3月初,在微信群收到沐广飞所发《丁酉年清明节祭祖活动通知》,笔者告知马克勤大哥,得到他热烈响应,表示要参加南京将军山祭祖活动。
2017年3月24-28日,梨花村马氏代表马克勤、马克春、马景然三人,赴南京将军山祭祖,并赶赴安徽定远、巢湖沐氏宗祠认祖归宗。此行结果圆满:马氏后裔受到了江苏、安徽宗亲的热情欢迎和精心关照,既祭了祖,又缅怀了沐英老祖衣冠冢,递交了《马氏族谱》归了宗。
3月25日,沐氏家族联谊会接受马氏加入沐氏。原先我们以为是接受之后,把《马氏族谱》、《梨花村志》各一套交给沐氏家族联谊会,就算完成了任务。几位会长及其他宗亲都要求必须去定远看看沐英老祖衣冠冢,去巢湖沐氏祠堂举行认祖归宗仪式,神态相当认真。我们欣然遵命。联谊会沐贤斌会长对马氏代表阐述的建文帝与沐昶亡滇的条件、经过、沐昶改名马沐驷的含义非常认可:今天认祖归宗是沐氏天大的喜事,无论姓马姓沐,都是一家人。
在巢湖沐氏宗祠前合影
26日上午,在将军山祭奠了沐朝弼、沐昂、沐瓒、沐斌、沐琮、沐晟等先辈。后集中到沐英墓遗址前祭祀,合影。下午三点到达县城,立即前往城西南4公里的坟头杨瞻仰沐英衣冠冢遗址。沐英墓在坟头杨村西侧旁边一条水沟叫做清水湾,跟着宗亲来到沐英墓,看到的景象让我们感觉凄惨。没有一块直立的墓石,宗亲说:都是文革中和后来改大寨地取土遭到破坏的,有的还埋在地下,水里。联想到梨花村马氏祠堂石栏杆顶端石雕以及台阶两旁石老虎的遭遇,我倍感凄凉。在一块定远县政府1991年8月14日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沐英墓”前,烧了纸钱,鞠了躬,放了鞭炮。
向南3.5公里处去,仅容一辆轿车通过的乡道旁,西边的沙土田埂上,立有一块不规则的高约4米的石碑,垂直刻着“沐家庄”三个金色行书大字,右上方直刻着“黔宁王沐英故里”,左下方直刻着“乙未仲冬定远沐氏宗亲恭立”。每一个“沐”字,三点水都是红色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宗亲说:“沐英原先姓木,叫做‘木英’,当年准备从首都出发,前往云南镇压梁王,而云南在西南方,五行属火,‘火’克‘木’。怎么办?马娘娘提起皇帝朱元璋的朱笔,在‘木’的左边添上三点水,木英就变成沐英。”
站在夕阳映照下的中沐村遗址、“沐家庄”大石碑前,我感慨良多,如今村庄已经不存,只剩下一块石碑,北边的后沐村与中沐村一样,前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合并到前沐村更南的地点,从路上向远处看去,还隐约可见白色的新农村屋顶。沐家庄三个村,在原址的只有前沐村了。这几个沐家村遗址的西侧,就是官塘坝,传说古代有官员从合肥到定远县城去,途经这个水塘,在此饮马,因此得名“官塘”。
晚上,定远宗亲非常热情地劝酒,我们盛情难却,特别是我,平时基本不喝酒,此时也放开了,回到老家了,见到亲人了的感觉油然而生,不觉就喝高了,放声唱起了《鸿雁》最后一句“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结果回到宾馆吐了,第二天胃隐隐作痛,我坚决不敢再喝了。
认祖归宗
27日上午,商会沐守余会长带马氏到巢湖市沐集居委会大沐村,宗亲热烈欢迎。在沐英、沐晟等先辈画像前举行认祖归宗仪式。马氏代表献《马氏族谱》给沐氏宗祠。宗亲把《马氏族谱》放到《沐氏宗谱》中间,以示马氏回到沐氏怀抱,融入沐氏大家族谱系。
其间发生了几个感人的细节。
欢迎仪式热烈
11:20,到了巢湖市槐林镇沐集居委会大沐村。在村口才下车,
就看见一条红底黄字横幅,写着“热烈欢迎云南马氏认祖(沐)归宗”,接着鞭炮齐鸣,宗亲们站在路旁迎接,为首一位是精神矍铄的75岁高龄的长辈沐波老先生。来到祠堂前又有一幅布标写着“热烈欢迎沐英后裔认祖归宗”,我们一一在横幅下留影。
祠堂题字亲切
祠堂是典型的徽式建筑,灰瓦白墙,飞檐翘角,一堂屋一天井一正堂格式。大门头隶书“沐氏宗祠”四个大字,黑底木匾,金字;门上楷书“皖北家声”“云南世泽”金字,熠熠生辉,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安徽宗亲的距离,倍感亲切。
进入大门,穿过一进堂屋,越过一道天井,就看见正堂,门首一幅长方形黑色金边木匾,金色楷书“庆怀堂”闪闪发光。进入正堂,正墙上方供着沐英、沐晟、沐松、沐培、沐向等先辈画像,画像上方一块红色金边木匾,楷书金色大字“云南保障”。匾额和画像下方是一个水泥供台,供台前一张八仙桌,桌上一只香炉,两边分别有两支烛台。八仙供桌两边黑色柱子上,一副对联“承先训扬传统光宗耀祖”,“启后人立壮志报国为民”。先辈画像两边墙上,白纸书写着已逝沐氏宗亲名讳。
归宗仪式感人
在沐波前辈主持下,我们举行认祖归宗仪式。先辈画像前一副红底黄字横幅写着“沐英后裔认祖归宗”。先在祖宗画像前三跪拜,然后为祖宗上香,下跪再拜,祈求祖宗保佑;克勤大哥跪下,双手捧起《马氏族谱》献给沐波前辈,叩首,当前辈双手接过《马氏族谱》时,大哥声泪俱下:“老祖宗啊,六百多年啦,我们今天终于见到您们啦!”前辈伸手拉起大哥,我和景然赶紧扶住他,缓缓走出正堂。
回到堂屋,在一张方桌前坐下,沐波前辈在一边,我们三人在另一边,祠堂管理员沐俊华拿出三本米黄色线装楷书直行印刷的《古巢沐氏宗谱》,排开,宗亲建议把《马氏族谱》放到《沐氏宗谱》中间,表示马氏回到沐氏怀抱,从此融入沐氏大家族谱系。沐老先生翻开宗谱,与我们叙谈介绍。
笔者与克勤大哥瞻仰定远沐英老祖墓
饭菜味道合口
午餐时,共有三桌宗亲,他们轮流向我们敬酒,我们也向他们回敬。菜很合口味,而且菜名也跟云南一样,比如“黄鳝”,“圆子”,不叫“鳝鱼”,“丸子”,做法也几乎一样,黄鳝用大蒜,酱料,韭菜烹制,圆子配上小苦菜煮汤。宗亲说上圆子,是为了表示“团团圆圆”。不管是在南京、定远还是巢湖,餐后都要有一盆面条,宗亲说为了表示“长长久久”。
28日早,沐贤斌会长带马氏到南京市博物馆,参观沐英墓出土的“元青花梅瓶”和江宁博物馆展出的“黔宁王遗记金牌”。金牌于1974年出土于将军山沐英十世孙沐启元墓,圆形,上部为花叶形边,刻有叶脉纹,顶部正中有一圆孔,以便穿绳。正面中间刻有“黔宁王遗记”五个大字,两边各刻有四个字“此牌须用”“印绶带之”;背面刻字五行:“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三、沐氏家族接受马氏认祖归宗的意义
认祖归宗活动结束后,笔者有感赋诗一首发在新浪微博:
安徽认祖归宗有感
我在江头声声唤,
你在江尾年年盼。
六纪归梦今日圆,
皖北云南脉相连。
江,指的是长江。云南在长江上游,故称“江头”。安徽在长江下游,故称江尾。
六纪,指六百年。从马沐驷随建文帝亡滇,落籍汤池沐庄算起,至今已经六百多年。
贤斌会长与我三人在沐英老祖墓前合影
守余会长与我三人在沐英老祖墓前合影
沐氏家族对马氏认祖归宗一事,无论从行程安排、陪送、宴席座次、仪式程序,都做了严肃认真的布置,表明对此事的重视。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态度热情,仪式庄重,都在明示一个信息:梨花村马氏就是沐氏后裔,马沐驷就是沐昶。
1、接受马氏认祖归宗,就是认可沐昶没有早卒,马氏后裔六百年后出现在沐氏发祥地定远沐家庄和巢湖沐氏祠堂,让沐英谱系由《明史》的四子变为现实的五子,补足了沐氏谱系的空缺。因此沐氏宗亲对马氏后裔十分热情。沐英五子——沐春,沐晟,沐昂,沐昶,沐昕。
2、“皖北家声”、“云南世泽”,皖苏沐氏宗亲也以沐英及其子孙在云南创造的近三百年辉煌为荣,表示要再造辉煌。以沐英第四子沐昶后裔来认祖归宗为喜。诚如一棵大树,皖北开花,云南结果,明朝枝繁叶茂果硕。
3、两地宗亲表达了加强沐氏文化交流研究的意愿,意向成立"沐氏家族文化研究会"。马氏后裔已加入“沐氏家族议事交流”微信群和“沐氏后裔”QQ群,祭祖时带去的《马氏族谱》、《梨花村志》不能满足皖苏宗亲的需要,又加邮六套,还表示要到梨花村看看。
4、完成了马氏先辈们的遗愿。梨花村马氏先辈们一直在问:祖先沐国公究竟是谁?马沐驷老祖怎么来的?
“老祖宗马沐驷是沐国公第四个儿子,跟着建文帝逃难来到梨花村……”这个传说不知流传了多少辈人?历史没有选择在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就把谜底揭开甚至赴安徽认祖归宗,因为时机不成熟。
虽然明朝后期朝廷对建文帝踪迹追查不是那么紧了,但是当朝者还是朱棣子孙,马沐驷子孙不便于暴露;清初(南明末)沐英第十二世孙黔国公、云南总兵官沐天波誓死保护永历皇帝到缅甸,并为南明殉国,沐氏遭到吴三桂又一次血腥镇压,散的散逃的逃,不便于暴露;民国很短暂,祖先们开始有所动作了,清末修建马氏祠堂,民初雕刻祖先灵位碑,修族谱,这一系列动作都在暗示他们想要揭开“马沐驷来历”之谜了!
新中国前三十年,政治挂帅,批封资修、破四旧、三反五反、文革接踵而至,原有的十本“马氏族谱”毁于一把火,马家祠堂石栏杆顶部、石狮子遭到文盲砸毁,幸亏祖先灵位碑被一位聪明的族人保护下来。祖先的传说仍然在先辈和后辈口耳之间传递着。
改革开放后,祖先碑重见光明,长辈们又念叨起了祖先的来历,写了几本简易的手写体“族谱”,告诫后辈要将此事彻底弄明白。他们渐渐离去了。
历史选择今天的沐氏马及沐氏后裔。21世纪的今天,太平盛世,国运昌明,马氏的“天问”,专家的学问,政府的鼓励,村民的支持,沐氏宗亲的热情和期盼,多颗智慧的心灵激荡出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火花,完成了先辈的愿望!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寻根是深藏于血缘的力量,这股力量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势力都压不住!今天终于得以完全爆发!历史把重任落在今天马氏及沐氏身上,是沐氏的光荣,也是时机成熟的必然,否则实现先辈们愿望的时间还将往后推!
四、尾声
认祖归宗之后,梨花村马氏族人与沐氏家族接触较为密切。
从民国九年(1920)曾祖秉良公立“马氏祖先灵位碑”开始到今天,刚好一百年。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告慰先辈:您们一百年来追寻的始祖马沐驷,先祖沐国公,我们已经帮您们考察清楚了:马沐驷就是沐昶,沐国公专指西平侯、黔宁王沐英,始祖马沐驷,就是沐英第四子沐昶!2017清明节,我们专门到南京将军山祭拜先祖沐英以及其他先辈,到祖籍地安徽定远县沐家庄瞻仰沐英老祖衣冠冢,到巢湖沐集镇大沐村沐氏祠堂递交了马氏族谱,认了祖归了宗。你们的根,我们为你们寻到了,地下有知的先辈们,你们可以安息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002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