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第20課 變換取勢「一」

一 綜合技法,尋求變換

字像六個元素,筋節骨肉皮血都講過了。

所謂「裹束」,就是把這些因素都包括在你寫的字中。請各位注意,筋是筆勢,就是大圈,其餘五個都屬于用筆技法。

如果再要細分,六個元素可以分為三組。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筋節是第一組,這是一個字的內部基本結構。筋節不是直接表達的,就好像人體的筋節不是暴露在外的。書法中表現筋節可以用尖鋒,也可以用側鋒,尖鋒寫出來是骨,側鋒寫出來是肉。

筋節是結構,骨肉是表現這個結構的,這是第二組。

第三組皮血這兩個因素,是錦上添花。力度影響到線條的輪廓,這是皮。力度大,線條不光而毛,沉著有力。墨色的變化稱之為血。它們都是決定線條的質素的。

六個元素真要裹束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今天我先講取勢的變換,怎樣靈活處理大圈。

二 舉例:聞雞起舞

那我們來具體寫幾個字,就要過春節了,立春以後是雞年,我選「聞雞起舞」這四個字。這是講東晉時祖逖和劉琨發憤圖強,半夜聽到雞叫就起身練習劍術的故事。

2.1 聞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第一個字「聞」。這字分兩部分:「門」中間一個「耳」。這個字有點麻煩,點畫都是橫豎直線,沒有斜線和弧線。這種字容易寫得死板,我們來看看有什麼辦法。

「門」的取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先看「門」的取勢,這個字可以為四個筆勢:第一個豎筆勢,第二個奮筆勢,第三個鈎裹勢,或者詳細點說是鈎裹化勢。第四個兩小橫,又是奮筆勢。現在的問題是橫豎直線太多,該怎麼辦?

其實在篆書中,「門」字連個趯也沒有,隸書也是一樣,但篆隸都用了弧線。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真書中「門」這有那一趯,也算是小小的斜線。

除了一趯,你還可以把其他平筆畫變成斜線。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如箭頭所指的這一筆,兩小橫的第二個橫,本來寫完「門」字左邊,筆勢要向上連到右邊去,那就把這一橫改為向三號位的策勢。不但增加了斜線條,而且使筆勢聯繫更加清楚,更為合理。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不過這樣一來,剛才的取勢就有點改變,「門」字第二個奮筆勢改為一橫一策。這是什麼筆勢?可以認為是龍爪勢。

中間兩小橫奮筆勢換成龍爪勢,是常用的手段。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如智永這個「膳」字,肉字旁,中間兩橫就用龍爪。其他如「月」字旁,也往往這樣寫。

除了增加斜線,還可以增加弧線。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你看虞世南「門」字左右兩根長豎,寫得比較直。而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的長豎,經常當弧線處理。左豎用了袞筆勢,右豎用努勢。這是大筆勢中的小筆勢,其實是用腕的結果。同一個大筆勢,具體寫起來還有細節上的不同。

「耳」字的取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再來看看「耳」字的取勢,這看起來也都是平直線條。如果照這個印刷體來取勢,可以分為三個:第一個是奮筆勢一開移位,第二個是中間兩小橫,第三個是十字勢。

有些同學會想同,第一勢和第二勢可以合併嗎?或第二和第三,合成一勢?可以的,但分開來比較清楚。你組合的筆畫越多,這筆勢就越複雜,長運不如短運,「筆筆斷而後起」也是主張短運。

有沒有人依照這樣取勢來寫「耳」字的呢?當然有,舉例來說如這五個書法家,就用這種取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這是行書,跟真書很相近。但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都是元明時期的人。

我來找點晉唐人寫的「耳」字比較。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你看從東晉王羲之,到晚唐柳公權,他們寫的「耳」字下面一橫,都取策勢。而且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這個策不超過右邊那一豎。

這是什麼道理呢?看來不像是偶然的。

「耳」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就是畫了一個耳朵之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小篆變成了這樣,隸書的結構基本上跟從篆書。這時你要注意,最下面的橫筆,不會長過右邊的豎筆。這個特徵,在後來的章草、今草和行書中都保留著。晉唐人去古未遠,對篆隸的了解比較深,甚至一些宋代人都保留這樣的書寫習慣,到元明以下,漸漸就走樣了。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舉例來說,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聞」字,中間是「耳」字,下面用了策,不和右豎相交。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也是這樣處理的。

顔真卿《多寶塔碑》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顔真卿《多寶塔碑》,處理手法相同。

《陰符經》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還有我們的老朋友《陰符經》,也有這個特點。但這樣一來,「耳」字的取勢怎麼分呢?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智永《真草千字文》有一個「耻」字,這個字可以很明顯看到他筆鋒的路線。

第一勢是橫豎,奮筆勢一開移位。

第二勢是橫橫橫豎,奮筆勢三開移位。

移位有順時針和反時針兩個方向。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對於一個三開的奮筆勢來說,最後半開向上移位,可以反時針進行。當然你也可以順時針寫,智永的「耻」字的「耳」就是。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最後講多一句,「耳」字旁有時候可以當「身」字寫,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耽」就是一個例子。不過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這樣替代的,有文字學根底的人,書法取勢變化的範圍就比較大。

2.2 雞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第二個字是「雞」。「雞」字由左右兩部分組成,左邊是「奚」,右旁是「隹」。

「奚」的取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先來看看「奚」的取勢。這個很容易,上中下三個筆勢:上面是群鵲勢,中間是蟠龍勢,下面這個「大」,是戈法化勢,二級課程34課有解釋,想必各位都已經爛熟了。

歐陽詢《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問題是還可以簡化,如歐陽詢這個「雞」,第一勢不是群鵲勢,是一橫兩點雞頭勢。原來群鵲勢的中間一點省略了,或者說跟下面的蟠龍勢合併了,這是常見的手法。書法不是小學生默字,一點一畫都不能少,書法是手寫體,可以藝術處理。

「奚」的取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所以這樣一來,「奚」字的取勢要改一改了。上面的群鵲勢改為雞頭勢,中間的蟠龍勢和下面的戈法化勢不變。

「隹」的取勢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雞」的右旁是「隹」,取勢也不難。先寫立人勢,然後一點一橫是奮筆勢,餘下三橫一豎,我說過這種全部由橫豎線條組成的筆勢,豎筆先寫就是豎筆勢,橫筆開始就是奮筆勢。兩種寫法都有,你可以自己決定從哪一筆開始。甚至再拆開,拆成十字勢和兩橫奮筆勢都可以。

寫字不是開運動會,不用急不用趕,穩當最重要。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從智永這幾個字的「隹」旁來看,他寫起來是有規律的,大致跟剛才講的差不多。最後一勢應該是奮筆勢,一豎是最後寫的。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如果追根尋源,「隹」字本義是短尾巴的鳥。所以金文的「隹」字是非常形象的。秦始皇時整理小篆,鳥形就看不大出來了。那個鳥頭,在隸書中就成了向背勢。

隸書這種寫法,深深影響到晉唐書體。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如顔真卿寫的「雄」字右旁「隹」,起手取向背勢,其實就是來源於隸書。

王羲之的書法也是脫胎於隸書的,各位還記得潘伯鷹先生的說法嗎?王羲之是隸書轉變到真行草書的樞紐人物。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你看這個「難」字,「隹」的寫法就是來之於隸書。

就算是赫赫有名的王羲之《蘭亭序》,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你看「集」字,上面是「隹」。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隸書、章草寫法,起手就是一個向背勢。《蘭亭序》中的「集」字,第一勢怎樣取勢的呢?就是繼承了隸書和隸草的寫法。

這些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困難,單靠自己讀帖和書空,恐怕不大容易了解前因後果。

我們生活在祖祖輩輩的影子底下,只有了解傳統,才能繼續發展。

2.3 起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第三個字是「起」,下一課繼續。謝謝。

本節要點:

■筋節骨肉皮血的綜合。 

■「聞」字取勢的變化。 

■「雞」字取勢的變化。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複習思考:

■王羲之寫的行書「聞」字,「耳」中間似乎取了三點水的隔水勢,你同意這樣分析嗎?如果不同意,你看這個「耳」怎樣分析筆勢?

■智永這個「耳」字,右旁的長豎下面有一趯,這一豎是最後寫的嗎?為什麼要加這個趯?

黄简讲书法L3-20:取势是以文字演变为基础的,不是随便乱取的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012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