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龙口文学|青铜器“启尊”和“启卣”与莱国记事

龙口文学|青铜器“启尊”和“启卣”与莱国记事

文/刘玉涛

“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归城城址的国家一级文物启尊,之所以称为“启尊”是因为它的制造者名字叫“启”,启,当年在铸造这个精美青铜器的时候,还在上面留有21字铭文,这些铭文记载了中国西周初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启尊,器物通体呈褐绿色,高18厘米,口径16.8厘米,尊的口沿处外撇,颈部较长,上面装饰有一个兽头,兽的两眼圆睁。以兽头为中心,向两侧延展出一圈精美的波浪纹装饰带,青铜尊的其他部位为素面,器内底部铸有21个字铭文,整个尊的造型古朴,具有鲜明的中国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商代流行的兽面纹饰,在西周青铜器上逐渐被弱化,逐渐退居到次要的位置上,不再作为主要纹饰了,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西周人们对这个崇拜的对象和审美情趣都有所改变。在商昭王时期,流行一种姿态优美,形态非常升斗的凤鸟纹。通过启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纹饰正在萌芽,这就是波曲纹。波曲纹就是像水波纹的样子,有起有落,给人以动感,水波纹到了西周中后期,逐渐成为了主要纹饰之一。

启尊的铸造者“启”是西周昭王时期的诸侯国莱国的国君,当时莱国与周王朝关系密切,经常参与周王朝的国事。启跟随周昭王南征伐楚后,铸造了这个青铜尊,并在上面留下铭文,“启从王南征,跚山谷,在洀水上,启乍且丁旅宝彝钺箙。”的21字铭文,与《左传•僖公四年》有关“昭王十六年伐楚荆,南征而不复”的记载相吻合,记录了当年周昭王讨伐楚国的过程。周昭王,名姬瑕,是西周的第四任王,他在位19年。周昭王继位后,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扩大周王朝的疆土,然而,他志大才疏,好大喜功,还重用奸臣,这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楚国是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它位于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楚国的国君见昭王治国无方,便发动叛乱。周昭王闻讯后大怒,决定亲征楚国。启尊上的铭文就记载了昭王伐楚这一历史事件。铭文大意是“莱国国君启,随着周昭王的军队南征,跋山涉水,非常辛苦。”为了纪念启就把这件事记在一件祭祀祖先用的礼器上。

据史料记载,当昭王的军队取得胜利后,班师回朝,途经汉水时,遭到了楚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楚人得知,周王军队不识水性,便在汉水边设下埋伏。加上当时又赶恶劣天气,周昭王的军队很快被击溃。周昭王跑到汉水边,强令当地船夫送他过河,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载有周昭王的船行至河中心时突然沉没,周昭王不识水性,很快溺水而亡。楚国军队见势出击击败了陷于混乱的周昭王军队。对于周昭王伐楚这一历史事件史书记载很少,有的史书甚至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启尊的发现,为人们解开周昭王伐楚的历史谜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周昭王南征荆楚失败,是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开端,同时它也是楚国逐渐强大、以致跟周王朝分庭抗礼的一个标志。周昭王兵败这件事,在周王朝一直是一个很丢脸的事情。以至于周昭王死后,并没有发丧。再后来史学家也把这件事用一句话简单带过,那就是南征而不返。当时,周朝王室贵族为了稳定军心和民心,故意隐瞒和低调处理了周昭王的丧事。

在周昭王南征的这场战争中,启算是一个幸运者,他活着回到了莱国,用先前周昭王赏赐给他的铜材,铸造了启尊,并留下铭文来纪念此事。启在铭文中也有意隐去了昭王去世的相关内容。考古文物专家说,启尊上的铭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它记载了周昭王伐楚时,所经过的地点。铭文中写到大军渡过盘水,而这条河流,可能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这一记载对探明周昭王南征路线有着重要的意义。

启尊是1969年在山东黄县归城小刘家村被发现的,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名叫启卣的青铜酒器,专家在启卣上也发现了39字的铭文。“王出狩南土,叟跚山谷,至于上侯渷川上,启从征堇不扰乍,且丁宝旅彝,用匈鲁福,用夙夜事,钺箙。”这些铭文记载的同样是周昭王南征楚国的历史事件。铭文末尾的“钺箙”二字说明了“钺”是一种斧形的兵器,是王权的象征,“箙”是盛箭的袋子,用做启的国族徽识意味着他的祖先尚箭善射的特长,不由使人们想到夏代东夷首领后羿射日的古老传说。

1969年的一天,山东黄县归城小刘家村的一个农民在种地时,突然挖到一个金属器物,他怀着好奇心继续往下挖,竟然挖出了好几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其中就包括启尊和启卣,经过专家对出土地点的考证,山东黄县归城小刘家村一带,正是莱国国都所在地。莱国最初的建国年代,如今已无法考证,最早的记载表明,西周初年,莱国便已存在,莱国当时是胶东地区的一个强国。

启卣,器物通体呈褐绿色,高22.7厘米,器形为椭扁形,壶口两侧横置,一根造型优美的提梁,提梁两端装饰有凸起的装饰兽面,凸身装饰一条宽厚的波纹带,波纹带中间还有一个凸起的兽面纹,这个青铜卣还配有一个雅致的盖子,启卣的器身内和盖子上,分别铸有内容相同的39字铭文,这些铭文和启尊上的铭文相近。其大意是周昭王南征,翻越山谷,路径上侯,渷川等地,启忠心耿耿地跟随周昭王,朝夕服务于周王朝,兢兢业业。考古文物专家说,启卣铭文中提到的上侯、渷川两个地方,可能位于长江流域,这对于研究周昭王伐楚这一历史事件非常重要。专家还告诉我们,在青铜器上铸字记录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这种做法是中国商周时期一种非常流行的记功方式。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非常昂贵的,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拥有,青铜器一般都是来做礼器,带有铭文的礼器则更为珍贵。在考古文物专家的眼中,这样的铭文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我们通过启尊和启卣上的铭文,可以想象出,当年莱国的国君启,在随从周昭王南征的过程中,忠心耿耿地为周昭王卖力,最后得到周昭王的奖赏,他非常自豪地铸造了启尊和启卣,并把这件事情记录在上面,启尊和启卣的发现,被专家定为中国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的断代标准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丁猛说:“从启尊和它一起出土的启卣的铭文,我们可以看出,启能率领军队和周昭王一起南征,说明当时周王朝对莱国,还是非常青睐的,也说明了莱国当时的军队力量也是很强大的。”公元前567年,齐国军队征伐莱国,莱国战败,被并入齐国版图,莱国国都也因此废弃。考古人员在归城发现了莱国的都城遗址,这使专家感到非常兴奋,这两件归城城址出土的珍贵文物,仿佛使人们感受到中国西周时期莱国昔日的辉煌。

启尊和启卣出土以后,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1989年启尊转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如今,文物专家正在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去探寻这个在史料和文献上都缺少记载的神秘古国的踪影。

归城城址,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考古系、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烟台市文管会、烟台市博物馆、龙口市博物馆等文物科研部门的多次考察,发掘和钻探发现。自1950年以来,在城址内,历年来不断有重要的遗物和遗迹出土和发现。考古学家在归城一带陆续发掘出土带有铭文青铜器和其它文物400余件,其中带铭文一级文物12件。

据记载, 1951年南埠村农民姜德科挖出的一批青铜器为春秋晚期,计有4盨,盘、甗、鼎、鬲、甑、壶各一件。其它尚有陶器、石饰等,皆毁于当时。这批铜器中的4盨和盘、匜以及鼎、鬲,其中四件盨和一套盘与匜等六件青铜器有铭文,内容是其国的侯伯安为女儿“姜无”作陪嫁媵器而写。盘铭作“自伯安父媵姜无盘”。4盨形制相同,通高17.8厘米,铭文也同,在器内26字“自伯安父作其征盨,其阴其阳,以征以行,割眉寿无疆,庆其以臧。”此铭文体整齐而端丽,行文有若韵文,堪称书文俱佳。归城和平村出土“己侯鬲”一件,其时代属春秋早期。折沿,底裆近平,三短足,有扉棱,口沿有铭,一周十五字,因锈蚀有五字不清“ 己侯□□姜□□□子子孙孙永宝用。”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莱国作为盐铁技术的发祥地 ,商周时期,胶东地区被称作“东夷”,“铁”字的古篆字写法的偏旁恰好是一个“夷”字,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我国的冶铁业最早就出现在莱夷。莱国出土的铁器和青铜器,其冶炼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加上莱国传统的盐业,可以称作是名符其实的盐铁之邦。

史料记载,齐国灭掉莱国后,齐灵王为了表彰功臣叔夷,“赏城一座、县二百、造铁四千人”,这四千造铁匠,便是齐国俘获和受降的莱国冶铁工,莱国的冶铁技术和规模可见一斑。莱国被灭后,齐国将莱国确定为鱼盐和冶铁基地,国民仍念念不忘熬盐和冶铁。在归城城址附近,有许多以“冶基”为名称的村庄,如“冶基姜家”、“冶基鞠吕卞”等,可见莱国人为自己的家乡取名是与生产有密切关系的。 20世纪60年代末,冶基村第二生产队在村东取土时,在地下发现一处古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铁矿渣和灰炭混合物,其中还有熔化铁的颗粒,只可惜当时没有提取样品收藏。如果这一发现得到专家确认,对研究莱国的冶铁起源将提供有力证据。

2002年,烟台文物考古队、龙口市博物馆,对东和平村先民居住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房屋遗址10余座,这次考古发现,填补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归城城址居住遗址考古发掘的空白。2007年至2009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的中美联合归城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归城城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工作。经过4年多的田野工作,对归城城址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归城城址的范围广大,城墙坚厚,其规模和工程量与曲阜鲁国故城不相上下。因此考证,归城在西周晚期至东周时期具有都邑性质,这个认识对进一步探索当时胶东半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统治能力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的地面调查,对归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有了比较切实的了解。

归城城址是胶东地区同时期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对这座遗址的系统研究,不仅仅是对遗址本身年代、性质、文化面貌等的认识,更是有助于对胶东地区青铜时期的考古文化,中原文明进入胶东地区的历史过程及其与本地文化的互动关系的认识。通过这些研究,进而能够对了解胶东地区的社会、历史进程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归城遗址的遗址在整个胶东地区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过程的探索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归城城址的考察、发掘,可以看出西周时期胶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尤其是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都有铭文,铭文记载了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可与文献史料相印证,青铜器纹饰隽永精美,实属罕见,更说明了当时的冶矿技术,青铜器制造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冶铁业最早出现于“莱夷”先民,反映出当时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风貌,证明它与中原文化是同步进行的,而且在某些方面优先于中原文化。莱国作为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切对于考证我国灿烂的史前文化、山东古国历史、莱国的莱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龙口文学|青铜器“启尊”和“启卣”与莱国记事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龙口文学|青铜器“启尊”和“启卣”与莱国记事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020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