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路桥新闻网
金清鱼市
金清鱼市
横街牛市
安保小学
文昌阁
耕读堂
六二八抗日
五凤楼
青龙浦风光
围海筑塘
朱熹治海
黄琅剿匪
天赐湖
□全媒体记者 庄向娟
一条十里长街,让路桥人触摸到厚重的历史和温润的记忆;一汪飞龙湖,俨然是对城市文脉的继承和延续;而大南山区块丰富的人文资源、山水风貌和历史名人,创造性地再现了发生在大南山区块及周边的历史事件……而当画家的笔触、诗人的吟诵肆意奔向宽广无垠、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路桥的文史地图加上这浓浓的“海味”,才得以勾勒完成。
区政协继2018年推出《诗画·十里长街》纪念珍藏画册、2019年推出《诗画·飞龙湖》、2020年推出《诗画·大南山》后,于金秋十月如约推出路桥诗画系列的最后一个篇章《诗画·东海塘》。文史在这“一年接着一年干”的接续中,徐徐温热着文明的传承。
“《诗画·东海塘》纪念珍藏画册的首发,意味着我们把这个系列装订到一个盒子里了。”区政协副主席应再泉有着无限的感慨,“四年前我们问自己,这个系列能完成吗,我们能把那些‘讲不清’的路桥人文历史变成可看、可吟、可传世的作品吗?我们花了四年,得到了一个不完美的答案。”从研讨会到无数次的实地调研,从和创作者的反复沟通到对作品的一再推翻重来,大家仍旧以“不完美”来评价这趟旅程。“不完美”似乎是一开始就注定的,但一个有着过去、现在、能够指向未来的文史路桥,到底有了这暂时的“落定”。
对于一方水土的遥望和传唱,一方人从来也只能在为之质疑、为之创造、为之乡愁、为之忧思中得以几许慰藉吧。
到底是“塘”还是“边”
路桥东部的金清、蓬街、横街、新桥“四镇”,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里因得天独厚的隽美风光、悠远深厚的人文积淀,成为台州滨海文旅开发的重要板块。而人们踏海逐浪的拼劲闯劲、坚如礁石的韧劲干劲,则让这里成为路桥先进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地。
一路充分调研,《诗画·东海塘》的编委会最终甄选出十三幅东部四镇最具代表性的画面,邀请画家、诗人倾力创作,数易其稿,让这本画册成为文史路桥系列的最好延续,也因民谣的加入,而与这方水土更为相得益彰。
打开画册,路桥美丽独特的海岸风光扑面而来,走进爱吾庐、耕读堂则可感受人文意境,当聆听文昌阁的朗朗书声时,又岂能不追忆抗日名将陈安宝、六二八抗日志士、黄琅剿匪英雄的光辉事迹。这方水土实在可以加上无数的“前缀”——红色沃土、秀美净土、创新热土,等等等等。
停!追溯源头,翻阅到一份讨论稿时,赫然发现这本画册最初的名字是《诗画·东海边》。站在滨海,放眼远眺,浩瀚烟波,自然会生发一阵“无际无边”的感慨。且这个系列由十里长街起笔,十里长街可谓是路桥城市的核心、溯源的原点,旧时可乘坐小汽船从老街一路“突突”到东海边,行至无水路可行时,不正是扬帆起航、与海浪来一番惊心动魄的命运抗争吗?
这样的思绪曾经在编委会每个人的脑海里交错、跌宕过。当区政协主席戴冬林面对这份讨论稿时,他提笔将“边”改成了“塘”,“在精神上,我们没有边界。面对茫茫大海,路桥人会感叹人生几何,但他们骨子里的实干注定是要他们问大海要生存空间的。因此路桥人和大海这个大自然的命运搏斗,除了出海捕鱼,他们还围海筑塘,一次大浪一次重来,硬生生把海变成塘,把塘变成家。”可不是,路桥人凭着战天斗地的精神筑了十一个塘,在这从没有到有的土地上把生存的空间创造了出来,才有了我们子孙后代的立身之处。
“都说路桥年轻,桐屿以前是一片岛屿,也就是凸起的一座座山包。东部沿海这边,最年轻的土地恐怕也就百来年历史。路桥的年轻渗透在每一寸肌理深处,涌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创造精神、敢问沧海桑田要容身之处的塑造自我命运的精神,以澎湃的涌动呈现出来。”这是当地群众骨子里的声响。
这些“讲出来”的精神怎么变成诗画中能透出来的冲击?年过八旬的美术教授张瑜生是《围海筑塘》这幅作品的创作者。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河北工作。在冀中的17年,他深入生活,创作了数百件包括重大题材在内的作品,发行于全国,其中一幅由河北人美出版社发行了数百万。但这次创作《围海筑塘》这幅作品时,他也经历了多次改稿:“这幅作品极具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一般的防风防水筑堤坝大不相同,这是问海要田,向大自然要她本来舍不得给的东西。”为此,张瑜生多次驾车赶到蓬街,参观展览馆、看展示的筑塘工具、把经历过筑塘的当事人找来细细了解这些工具是怎么用的,“展厅里有一些老照片,但是很模糊,没有细致的动作。画这样一幅作品,要考证原本的每个细节,但又要通过精心的构图,达到高于生活这样的创作目的。要画出人的风骨和精神,就离不开对这片土地的真正了解。”反复的锤炼,才有了《围海筑塘》的直击人心。
塘中有蛟龙,蛟龙与天斗了与地斗,让无边有了脚下的那份踏实、心中的那份笃定。
一道“有我也有你”的命题作文
“正月梅童二月鲻,三鲳四鳓,五呼六弹,七月鲨鱼沙磊磊,八月白蟹白肚板,九月黄鱼篰加篰,十月田蟹呷老酒,十一月,湖里鲫,十二月带鱼熬菜头吃勿息。”这是由谢官玉、张日美唱述的一首渔谣,名为《十二月吃鲜》。而在金清当地,还流传着不少这样的渔谣,比如《渔夫谣》《担鲜》《唱鱼名》等。而这首《十二月吃鲜》的渔谣中提到的鱼鲜,70岁的沈春生最好的一口是带鱼。
虽然生活在横街,但沈春生打小就要跑去的则是金清老街,爷爷奶奶家那可是民主街第一户人家。“五六岁就在街里跑,熙熙攘攘的人群,满街的海鲜味太熟悉了,十来岁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就去。”跑得这么勤劳,一则爷爷就是渔民,家里的鲜货那可是从来不会断的,二则对于这般年纪的孩童来说,哪里人来人往自然是往哪里钻。
因此,当不知画了金清渔市多少回的沈春生接到区政协的这道“命题作文”时,从靠岸的渔船、海浪拍打的埠头、街上的商铺到挑着渔获的走贩,他画笔下的“南街口”是读者能够走得进去的金清渔市。
据记载,金清是台州南部重要渔市,旧时浪矶山及上、下大陈诸岛渔民渔获海货大都于此集散,数十里方圆的人众到此采购,市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开禁通海,境内外贸兴旺;次年金清设旁口,隶属浙海关家子口,管理外贸事务。民国时期金清镇南街口设有鱼行栈二十余家。
对于沈春生来说,海鲜是日常的味蕾享受,渔市则是童年最动人的篇章,而他的笔墨之下,更有路桥人的乡愁。
与金清渔市的鲜活相比,横街牛市的景象对于年轻一辈来说,恐怕就急需诗画来认识了。
事实上,横街的牛场历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路桥最早的牛场在小稠,后来移至石硑,最后横街牛场兴起,名贯浙东南,成为一方经济支柱。
大牛场二月二开市,逢冬至月头,也有正月半开市的。一般牛场占地两三亩,横街前牛场8亩多、后牛场6亩多,加起来十四五亩,是省内最大牛场之一。大牛场全年营业,称永久性牛场。每年牛只成交数,据20世纪30年代方通良《黄岩县志略稿本》记载:横街6000头,方山下3000头,洪家2000头,石硑与山洋头各100头。实际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据横街文化站调查,1945年间,横街牛场成交牛有五六万头。
这些牛来自何地?《黄岩县志略稿本》称黄岩“有2万养牛户”,而山区的养牛户有每户养至7头的,他们养牛除自耕外要出租,那时每头牛一季可收牛款1至2石,所以2万户养牛大概有三四万头牛。此外还有温岭、乐清、平阳、瑞安等地来的牛。据民国廿二年(1933)上海新学会社出版的《农业全书》记载:我国浙江之温州、处州、台州所产割牯牛甚佳。
把这些史料反复斟酌清楚了,才敢言创作画册的初衷,不仅要见景、抒情,更肩负着忆史乃至挖掘历史的责任。有了多年文化礼堂、美丽乡村工作的积累,一些原本蒙尘的文史明珠被擦亮了,还有一些散落在历史深处、并不为众人熟知的事物也要重点挖掘,让乡愁不落哀愁。
“让路桥人知道这是发生在路桥的事,让以后的路桥人知道这是我们路桥人自己的文化。我们这趟历时四年的文史探寻之旅的最大期盼是,让接下来的人不知疲倦地继续诉说,让子孙后代有如痴如醉倾听的内容。”应再泉说,文史必须有,那是我们为人一生、我们这个地方永恒存在的基因。而这个追寻的过程,是一道就像带着镣铐跳舞的命题作文。
《诗画·东海塘》的页码是一组贝壳的简介,像血蛤、东海峨螺、沙蛤等。犹记得,在黄礁岛的一户老渔民家里,吃上了他一早采得的石蜐,从壳里掏出的肉真是无比鲜美。“这个叫什么?”“观音掌。”“啊,叫什么?”“佛手酣。”……最鲜美的那一口被紧紧锁在坚硬的壳里,就像人的精神世界一样,在无数人的砥砺打磨中,才得耳畔那一缕叫人魂牵梦绕的向往。
(图片由区政协提供)
东海之滨·徐世杰
登高远眺台州湾,千里塘堤锁龙关。
三山立市已非梦,制造之都屹海滩。
——白水·当代《东海之滨》
天赐湖·吴东洲
浪送寒蟾起碧峰,窅然天地一秋空。
瑶光荡漾冰壶里,桂影浮沉玉荦中。
泛泛牙樯三益共,迢迢银汉同时通。
渐矛独对孤村月,好景空教客邸逢。
——罗光缉·明《中秋泛月》
朱熹治海·高炬
才到重阳气便高,雁声天地总寥寥。
客怀今夜不能寐,风细月明江自潮。
——朱熹·宋《题洪氏壁》
黄琅剿匪·高炬
千年塘埭万年滩,岂许枭徒来掠残。
华夏军民齐勠力,卫吾海域永清安。
——徐吉鸿·当代《黄琅剿匪吟》
五凤楼·刘勇
秋畦雨过稻孙舒,拜石挥毫兴有余。
逸客从来多泛宅,仙人自古好楼居。
闲中作伴琴兼鹤,静里隐情画与书。
解取名花为四壁,吾真不枉爱吾庐。
——管颂声·清《爱吾庐》
文昌阁·刘勇
秀绝东南水泽洲,千年古镇起乡愁。
先贤筑础魁星列,名士传经学问修。
夜雨敲窗燃蜡烛,義轮上路度园丘。
四方会得人才聚,杰阁文昌扶雅楼。
——涉水·当代《题新桥文昌阁》
横街牛市·刘相仪
日出乡田千里耀,横街牛市万仓粮。
忧心黎庶难康饱,俯首耕耘向烈阳。
浮影余晖青草度,疏星淡月夜风凉。
拼将汗血洒村野,稻浪翻腾苦也香。
——余臻嵩·当代《横街牛市老牛吟》
安宝小学·卢斌
铁鸟成群不惧,领头陷阵冲锋。
惨重伤员朝固守,沉着挥戈猛攻。
莲塘流血红。
殉国前方消息,顷间传播西东。
杀敌捐躯泰山重,取义成仁烈士风。
忠魂百世雄。
——阮孔棠·当代
《破阵子·缅怀陈安宝军长》
耕读堂·卢斌
小斋爱静傍幽溪,万卷图书满架齐。
读罢离骚方就枕,一痕明月透窗西。
——管虞韵·清《咏渔樵耕读》
六二八抗日·张瑜生
乙酉六二八,倭寇狂抢掠。
青浦民风雄,灵山义勇跃。
丰碑热血浇,宝塔忠魂托。
盛世思悲歌,豪情满村郭。
——空余·当代《追忆6.28》
青龙浦风光·张瑜生
天不落雨地上干,手中无钱到处难。
有田有地种粮菜,无田无地去撑船。
三条埠头鱼贱卖,浦北蓬东瓜满架。
运到路桥街上卖,卖来钞票满肚褡。
——蓬街民谣,阿根整理《船歌》
围海筑塘·张瑜生
开辟涂田三万亩,养成村落百千年。
诚孚怪鱼波恬静,界划长虹势蜿蜒。
遗爱争铭愚妇口,时难端仗伟人肩。
惭余薄植无材干,也学趋尘愿执鞭。
——吴之恒·民国《筑塘诗》
金清渔市·沈春生
正月梅童二月鲻,三鲳四鳓,五呼六弹,
七月鲨鱼沙磊磊,八月白蟹白肚板,
九月黄鱼篰加篰,十月田蟹呷老酒,
十一月,湖里鲫,十二月带鱼熬菜头吃勿息。
——谢官玉、张日美唱述
阿根整理《十二月吃鲜》
本文来自【中国路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025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