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元贞利亨四柱八字排盘 元贞利亨八字排盘网
【安徽省】二、【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⑴豁然开朗豁然:
⑵阡陌交通交通:
⑶悉如外人悉:
⑷泉香而酒洌洌:
⑸杂然而前陈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答案】[三](15分)
14.(5分)⑴开阔敞亮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完全,都
⑷清澈⑸摆开,撰放,陈列(共5分。每小题1分)
15.(4分)⑴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2分。每点1分)
17.(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沿溯阻绝溯:
⑵属引凄异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答案】7.⑴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⑵属引凄异:连续不断
8.⑴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⑵即使乘着 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清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 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 悦。
10.⑴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⑵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10.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三峡》中的景色描写与课内古诗的知识点迁移能力。首先分析出《三峡》句子中的景物特点并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相匹配。
【重庆市A卷】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答谢中书书() ⑵晓雾将歇()
⑶实是欲界之仙都() 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9.(4分)⑴书信 ⑵消散 ⑶指人间 ⑷参与,这里指欣赏。
10.(4分)⑴两岸的石璧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⑵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重庆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⑷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
【答案】9.(4分)⑴弯曲(或翻卷)⑵呆呆的样子 ⑶像狗的牙齿一样⑷离开
10.(4分)⑴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⑵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福建省福州市】二、(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⑵阡陌交通()
⑶不独子其子()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9.(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 ⑵交错相通 ⑶以……为子 ⑷憎恶
10.(2分)B
11.(4分)(每小题2分)⑴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⑵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2分)(毎小题1分)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3.(3分)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福建省南平市】三、(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19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仿佛若有光() ⑵悉如外人()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8.⑴隐隐约约 ⑵全 ⑶正,正在 ⑷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9.A
10.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11.⑴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⑵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3分,共6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2.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2分))
【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福建省莆田市】二、(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⑵劳其筋骨
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⑷非徒愈病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分)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分)
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3分)
⑴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⑵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1分)
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
【答案】(一)(17 分)
3.(4分,每小题 1分)
⑴起,被任用⑵使……劳累 ⑶通晓⑷只,仅仅
4.(6 分)
⑴(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故”“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⑵ (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作”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5.(3 分)
⑴(2分)必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期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出其中两小句可得1分,两句以上不完整也只得1分)
⑵ (1分)(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文观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甲、乙观点各1分,相同之处2分,大意对即可)
【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泉州府记》)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 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3分)
⑴北定中原 __________ ⑵小大之狱_________⑶可以去乎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答案】5.(3分)D
6.(3分)⑴向北⑵案件⑶离开
7.(6分)⑴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故”“崩”“以大事”各0.5分)
⑵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补主语, “敌”“力”各0.5分)
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参考译文】柯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年间担任古田县尉。有一次邻近的敌兵侵扰古田县,有人问:“可以逃跑吗?”。柯焕说:“敌人来了就逃跑,国家谁来防守?” 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他的家人都被杀死了。元帅嘉奖他的忠诚与勇敢,建了一个祠堂纪念他。
【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⑴常著文章自娱 ⑵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⑵造饮辄尽()
⑶数试而困()⑷更善貌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以为号焉为文崛奥
B.亦不其姓字慕其人
C.多谢不见长跪而谢之
D.皆逃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分)
⑵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3分)
13.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4分)
【答案】9.(2分)⑴常著文章∕自娱 ⑵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每小题1分)
10.(4分)⑴地方(处所);⑵就;⑶多次(屡次);⑷描绘(描摹,描画)。(每小题1分)
11.(3分)B(A:作为,写;B:他的;C:推辞,道歉;D:见,拜访)
12.(5分)(翻译正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⑴(他∕五柳先生)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分,每个分句1分)
⑵(他∕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用文字交流∕用文章和朋友交往),谈上一整天都(也)不肯离开。(3分,每个分句1分)
13.(4分)五柳先生和崔子忠的家庭状况都很贫困(房屋简陋,缺衣少食);(1分)他们面对贫困都能安然自若,淡然处之(晏如也);(1分)反映了他们积极乐观、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2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是诸生,非常贫困。他写文章深奥奇崛,屡次参加考试不中,长叹着放弃了。家里只有简陋的柴门、土筑的墙壁,但勤于洒水拖地,十分清洁;冬天一件褐衣,夏天一件葛衣,妻子也穿着粗糙的廉价衣服,为家里尽力操劳,三个女儿也懂得诵读诗文;即使没有度日的生活来源,也能安然自得。善于画画,这是他超群的技艺,时常用画画来寄托他的傲世之志;更善于描绘人,他所描绘的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当时的达官贵人,大多喜欢与他交往,可是崔子忠都逃避不见。崔子忠不喜欢喝酒,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谈文论字,谈上一整天都不离开。读书人从四面八方来拜访他,仰慕他的人品,他大多婉拒不见。
【福建省厦门市】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秦王怫然怒 ( ) ⑵仓鹰击于殿上()
⑶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 ⑷酒既酣 ( )
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
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⑵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6分)
⑴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2分)
⑵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答案】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6.(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正确,每个1分。
⑴盛怒的样子(非常生气的样子) ⑵通“苍”
⑶派,派遣 ⑷尽兴地喝酒
7.(2分)B
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⑴天下人(都)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正确译出“缟素”,得1分;正确译出“是”“也”得1分)
⑵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王僚。(前一句要正确译出倒装句得1分。正确译出“而”“具”得1分)
9.⑴(2分)要点与评分:能答出“效仿”得1分,能答出“刺杀”或“同归于尽”的得1分。
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1分),刺杀你(或“同归于尽”)(1分)。
⑵(4分)要点与评分:结合甲文2分,结合乙文2分。
甲文中唐雎的“不辱君命”表现在他面对强秦,不卑不亢,不畏强权(1分),用机智的语言面对秦王胁迫,最终赢得了国土的保全(1分),不辱君命;乙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1分),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王僚(1分),不辱君命。
【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
【甘肃省天水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19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⑴肉 食 者 谋 之 ⑵弗 敢 加 也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小惠未徧() ⑵小信未孚()
⑶公将鼓之() ⑷再而衰()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8.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2分)
1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15.⑴肉食者/谋之 ⑵弗敢/加也
16.⑴“徧”通“遍”,普及的意思;⑵取得信任;⑶击鼓;⑷第二次。
17.⑴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战旗倒掉,因此去追赶他们。
⑵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18.战前和战后;战争过程。
19.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表明他体贴下属。
【甘肃省武威市】三、(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⑵日出而林霏开开:
⑶杂然而前陈者陈: ⑷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3分)
【答案】17.(4分)⑴寓:寄托 ⑵开:消散 ⑶陈:陈列,陈设;摆开 ⑷使:出使
18.(2分)B
19.(4分)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⑵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参考译文】我在滁州修建了醉翁亭,太常博士沈遵,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听说了之后就前往游览。喜爱那里的山水,回去以后用琴曲谱写它,写了《醉翁吟》三首。去年秋天,我奉命出使契丹,沈遵与我在恩冀之间会面。夜深了酒喝了一半,拿起琴来弹,有音乐却没有歌辞,于是写了歌辞赠送给他。
【广东省】二、(一)(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⑶欣然规往()
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答案】6.(3分)⑴异:感到诧异⑵属: 类 ⑶规:计划
7.(4分)⑴(祖先) 率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⑵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了惋惜起来。
8.(3分)D
【广东省广州市】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⑶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⑷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⑸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⑴ ⑵ ⑶ ⑷ ⑸
【答案】①推托 ②类 ③香花 ④爱戴 ⑤通“避”,躲避
【广东省广州市】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10.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答案】9.A
【解析】A项早晨;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项过错/到;D项名词:集市/动词:买。本题考查的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积累总结这些特殊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10.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11.D
【解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广西崇左市】三、(二)古文阅读(10分)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猿则百叫无绝 B.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原因是作者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
B.【乙】文段写“奇山”,用“负”“竞”“争”等字,将崇山峻岭化动为静,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C.【甲】文第②段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写景,抓住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D.【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1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2分)
【答案】11.D ;12.B
13.⑴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样快。⑵那些整天忙碌于政事的人,望见这清幽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的清、疾、奇的特点。
【广西河池市】三、(一)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答案】10.A 11.C 12.D
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广西贺州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3分,11-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
D.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说
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苟全性命于乱世
B.谓其妻曰专其利三世矣
C.上书谏寡人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D.齐国之美丽者也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分)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1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3分)
【答案】11.D;12.A;13.C
14.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⑵满一生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5.⑴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⑵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⑶比干力谏商纣王失败被剖心而死。(1分)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2分)
【广西柳州市】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⑵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答案】10.A(布:映照);11.C(“之”代词)12.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⑴(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
⑵(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广西南宁市】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朝而往,暮而归 男有分,女有归
B.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醒能述以文者 皆披发文身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B.杂然而前陈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
D.射者中,弈者胜 陈胜者,阳城人也
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义。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⑵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故事“”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2分)
【答案】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13.C离开(A项:返回:女子出嫁。B项:原意是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坠落。D项:名词,文章;动词,画着花纹。)
14.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介词.表示比较。C项:代词,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项:……的人: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15.B (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1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1分)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分)⑵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l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分)
17. ⑴从(1分) ⑵停止(1分)
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1分)不也是很糊涂吗?(1分)
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1分,意近即可。)河中石兽(1分)
【参考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宝剑从船上坠落到了江中。(楚国人)急忙在船舷刻下记号,说:“这是我宝剑坠落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宝剑。船已经移动了,但是剑別并没有移动,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广西梧州市】三、(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其间千二百里(间,间隔,相距)D.哀转久绝(绝,极)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
B.其间千二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C.至于夏水襄陵。贤于材人远矣。
D.春冬之时。辍耕之垄上。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时易则景异,先扬后抑,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C.文章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12.D;13.A ;14.B;
15.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贵州省安顺市】二、(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3-17题。(18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1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4分)
17.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3分)
【答案】13.(4分,每题1分)①时(时候)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4.(3分)D
15.(4分,每句2分)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⑵(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6.(4分)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⑵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7、(3分)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
【贵州省贵阳市】三、(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委而去之()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亲戚畔之()⑷故君子有不战()
20.翻译句子(2分)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1.本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①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② 的重要性。
22.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
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多助”和“寡助”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C.本文中四个“非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莫不”(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都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
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得道”的表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是“失道”的结果。
【答案】19.⑴离开⑵限制⑶通“叛”,背叛⑷所以
20.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1.⑴人和⑵仁政
22.D
【贵州省黔东南州】二、阅读文言文《口技》译文,完成后面题目。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会宾客大宴(会:宴会)B.宾客意少舒(少:稍微)
C.众妙毕备(毕:全)D.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升序》)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B.选文最后一段再次交代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前面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C.选文中的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里是采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
D.选文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选文第三段“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就属于典型的侧面描写。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案】8.A;9.C;10.D
11.①(3分)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②(3分)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③(3分)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山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贵州省黔南州】三、(二)阅读《公输》,完成16-19题。(13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话,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每空1分)
⑴公输盘诎()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⑶虽杀臣,不能绝也() ⑷不可谓知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胡不已乎?
⑵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胡不见我于王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 (3分))
【答案】16.⑴“诎”通“屈”,理屈 ⑵入侵(名词作动词) ⑶即使 ⑷明白事理
17.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2分)
⑵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绰绰有余。(2分)
18.B(2分)
19.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人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兼爱”(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主张。(3分)
【贵州省黔西南州】二、(二)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后面题目。(共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管夷吾举于士()⑵行拂乱其所为()
⑶及其稍长()⑷或因而抄录()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14.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化作春泥更护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D.马作的卢飞快
15.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案】12.⑴狱官 ⑵违背 ⑶等到 ⑷有时(每一个小题1分,共4分)
13.⑴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分)⑵太夫人用荻在地上划,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2分)
14.A.(3分)
15.客观因素是:艰苦的生活环境(2分);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2分)
【参考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贵州省铜仁市】二、比较阅读甲乙两部分选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虚报
C.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得到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C.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D.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乙文段选自课文《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B.甲文段中作者认为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义”比“生”更重要。乙文段中作者简要讲述自己的生平,意在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
C.两文段的语言特色各有不同:甲文段行文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乙文段质朴恳切,感人肺腑。
D.甲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段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论点。两文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分)
【答案】8.C;9.B;10.D
11.⑴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不丢掉罢了。⑵我在乱世中维持生存、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美名远扬。
【海南省】二、(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Ⅰ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1~14题。(12分)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伛(yǔ)偻提携 B.山肴(yáo)野蔌
C.射者中(zhōng) D.觥(gōng)筹交错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山间之朝暮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
⑶杂然而前陈者⑷弈者胜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Ⅱ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jiān)焉 B.牺牲玉帛(bó)
C.下视其辙(zhé) D.望其旗靡(mǐ)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小大之狱⑵遂逐齐师
⑶公问其故⑷夫大国,难测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Ⅰ《醉翁亭记》(12分)
11.(2分)C
12.(4分)⑴早上(早晨) ⑵香花 ⑶摆开(摆放、陈列) ⑷下棋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4分)答案示例:
⑴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给分点:四时乐)
⑵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给分点:苍颜颓然)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分)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作者治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评分标准:能答出“与民同乐”且表意正确即可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Ⅱ《曹刿论战》(12分)
11.(2分)A
12.(4分)⑴案件 ⑵追赶(追击) ⑶原因(缘故) ⑷推测(估计)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4分)
答案示例:
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给分点:肉食者鄙)
⑵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给分点:竭 盈)
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分)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河南省】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答案】16.B(A项,出名/命名;C项,方法/学问;D项,通晓、明白/贯通)
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参考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8-10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郭:⑵去: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⑵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2分)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8.(2分)⑴郭:外城 ⑵去:离开
9.(4分)⑴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⑵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10.(2分)人和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三、【古文阅读】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时时而间进 ⑵故夙夜孜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
1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答案】11.⑴间进:偶然进谏.⑵夙夜:早晚,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12.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⑵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杨。
13.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阅十余岁阅:⑵竟不可得竟: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山门圮于河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答案】(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11.⑴阅:经过,过了 ⑵竟:终于,到底
12.山门/圮于河 评分说明:(1分)。
13.⑴你们这呰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⑵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评分说明:(2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两章)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 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2分)
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 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11.D
评分说明:(2分)(D項中“于”是“从“的意思。)
12.(—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征”、“发”得1分,整个句子翻译完整流畅得1分。
13.不能删除;①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②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不能删除”的观点得0.5分;理由答出其中一点即给1分,两点都答出得1.5分。
14.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2分)
评分说明:(2分)观点正确得1分;能结合自身实实际论述,完整严密得1分。
【湖北省鄂州市】二、(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
(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⑶益奇而坚
⑷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
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2分)
【答案】11.其气之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划对一处1分)
12.⑴像狗牙那样⑵凄清⑶更加⑷有的人(每小题1分)
13.⑴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⑵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每小题2分)
14.D(2分)
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湖北省黄冈市】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15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⑴略无阙处() ⑵属引凄异()
⑶二人对酌() ⑷越钱塘,绝长江()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27.⑴《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
⑵《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1分)
【答案】23.⑴通“缺”,中断 ⑵延长 ⑶饮酒 ⑷横渡
24.C
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⑴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⑵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27.⑴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
⑵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参考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湖北省黄石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选择题每题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答案】9.D(遂:终于、于是);
10.B;
11.A(孙权主要是要求吕蒙,多读书,涉猎广泛)
12.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七年都没有回家。
【湖北省荆门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答案】10. C(A项,叩击,敲击/叩首,磕头;B项,将要/况且;D项,赞同/左右)
11.B(始:才)
12.C(甲文将智叟与愚公对比)
13.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②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参考译文】南阳人杨二相公精通拳术,每次到演武场向徒弟们传授枪棒技艺的时候,都有很多人围观。有一天,有个卖蒜的老头在一边观看,他不住的咳嗽,斜着眼睛看,言语中对杨二相公的拳术很不屑。杨二相公很生气,把老头叫到跟前,用拳头打一垛砖墙,砖陷入地下约一尺。很傲气地对老头说:“你能像我这样吗?”老头说:“你这本事只能打墙,不能打人。”杨二相公;"你这老奴才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怨我!”老头笑着说:“我都是快要死的年龄了,如果能以一死来成就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老人自己把自己绑到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相公在十步外扎好架势,冲过去一拳打入老头肚子。老人静悄悄没出声,只见杨二相公跪在地上,对老人磕头道:“晚生我知罪了。”他想把拳头拔出来,但已经夹入老人的肚子拔不出来。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同时纵身一跃,跃到一座石桥那边。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2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
纪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6.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2分)
A.沙鸥翔集 集:集中,集合 B.去国怀乡 去:离开
C.微斯人 微:没有 D.幸甚至哉 至:极点
7.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其必曰
C.其真无马耶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 ,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9.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10.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11.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8分)
每一个诗意的表达,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或怀离别之叹:山回路转不见君,① ;或叹愁苦之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② ;或思淡泊之志:不戚戚于贫贱,③ ;或志山水之兴:月下飞天镜,④ ;或兴德馨之铭:无丝竹之乱耳,⑤ ;或铭报国之言:了却君王天下事,⑥ ;或言济世之感,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感风流之怀:江山如此多娇,⑧ ……他们唤醒了自己的人生,也唤醒了沉睡的国民!
【答案】6.A(集:停歇;
7.C (C项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其他都是代词);
8.C (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是虚写大海的句子);
9.D (本文倡导的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关心天下百姓的儒家入世之人生态度);
10.D(A项刘羽冲并没有成军事和水利专家;B项他并没有怀疑,而是完全信书,不加消化;C项刘羽冲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一味死读书不但不能开发智力,相反会更加愚蠢的道理)
11.(3分)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对一处得1分)
12.(3分)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13.(8分)①雪上空留马行处②人比黄花瘦③不汲汲于富贵④云生结海楼⑤无案牍之劳形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湖北省十堰市】三、(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见渔人,乃大惊乃:就乃不知有汉乃:竟然
B.无论魏晋无论:更不用说便要还家要:要求
C.问今是何世是:表判断吾尝疑乎是是: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寻:很久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22.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9.C(A乃,竞然;B要,同“邀” 邀请;D寻,不久。)
20.土地平坦幵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错译、漏译一词扣1分)(共3分)
21.A (前半句“入世”错)
22.《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亨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共3分)
【湖北省仙桃市】二、(一)文言文阅读(10分)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②晏:晚。 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旦与贤相语(谈论)水尤清冽(格外)
B.未尝进一贤(推荐)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孙叔敖相楚(宰相)小大之狱(案件)
D.庄王卒以霸(最终)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日之晏也当求之于上流
B.樊姬掩口而笑面山而居
C.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计日以还
D.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皆以美于徐公
9.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0分)
7.C(2分) 8.B(2分) 9.C(2分)
10.⑴不忠诚,不聪明,怎么(哪里)能称为贤能的人(贤相)呢?(2分;“安”、“贤”译对1分,表达顺畅1分)
⑵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2分;“乱”、“劳”译对1分,表达顺畅1分)
【湖北省咸宁市】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6~9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7.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答案】6.C 7.D 8.A 9.①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 ②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解析】6.C毛:就是地面的草、庄稼等植物、植被的意思。深入不毛的意思是:深入不长草的地方。这里“毛”活用为动词翻译为“长草”。
7.A.躬耕于南阳:在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从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以其境过清:因为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表并列连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连词
D.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二者都为助词,翻译为“的”
8.A.对“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的原因理解有误。五次提到“先帝”表达出孔明对先帝与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道出了二人荣辱与共、君臣知遇的历程,也向后主言明他身为丞相忠君爱国、光复汉室的忠心。同时也能打动、鼓舞刘禅追念先帝的教导,奋发图强。
9.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猥自枉屈”中的“猥”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中“善”是“好”的意思;“雅言”指“正言”。
【湖北省襄阳市】三、(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 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其: 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案】12.①他的 ②只(各1分,共2分)
13.D(2分)(凭借/带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
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
16.“德”(或:“明德”“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足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湖北省孝感市】二、(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答案】10.D(2分)(A项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后—个“能”是“能够”之意;B项中前一个“为”足“被”之意。后一个“为”是“替、给”之意。C项中前一个“所以”是“是……的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D项“下”都是“攻下”之意。)
11.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共2分。得分点:简拔,选拔;遗,给予)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共2分。得分点:而,却;予,给)
12.C(3分(“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13.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共2分,只谈“重视人才”或“知人善任”得1分)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1分)
【参考译文】皇上说:“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呢?”高起、王陵两人回答说:“您对待别人傲慢轻侮,项羽对待别人仁爱尊重。但是您派人攻占城池土地,投降或者被攻克的(土地),您就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天下人一同受益。项羽妒贤嫉能,谋害有功劳的,猜疑贤能的人,别人战胜了也不赏赐人家功劳,下级攻占了土地也不和他分享,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营帐里谋划决策,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军队,开战就一定能取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他,这就使他被我擒住的原因。”
【湖南省常德市】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⑴山门圮于河() ⑵湮于沙上() ⑶如是再啮()
20.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⑴一老河兵闻之()
⑵当求之于上流()
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答案】19.⑴倒塌⑵埋没⑶咬,这里意为冲激。
20.⑴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⑵石兽
21.众/服为确论。
22.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
2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
【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湖南省郴州市】二、(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管夷吾举于士() ⑵困于心衡于虑()
⑶病虽愈() ⑷四夷俱服()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分)
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答案】11.⑴狱官。⑵通“横”,梗塞,堵塞,不顺,⑶即使。⑷臣服,服从。(4分。每题1分。)
12.⑴(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紧扣“所以” “动” “忍” “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⑵(2分)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4分)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每问2分,意近即可。)
14.(4分)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湖南省衡阳市】二、(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9-12题。(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为妙绝
C.蒙辞以军中多务D.皆以美于徐公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4分)
【答案】9.①躬:亲自,自身 ②卑鄙:低微鄙陋(2分。每空1分。)
10.C(2分)
11.①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使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4分,每小题2分。①句中状语后置、整体句意为记分点。②句中“所以”、“职分”为记分点。)
12.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理解:略,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4分,原因2分,理解2分。)
【湖南省娄底市】二、(一)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6分)
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5分)
【答案】10.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11.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12.A(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3.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⑵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⑴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⑵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⑶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⑴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湖南省邵阳市】8.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⑵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⑷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⑸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⑹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⑺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2分)
【答案】⑴A⑵C⑶C⑷C⑸A
⑹(4分)①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⑺(2分)出师未捷身先死
【参考译文】【乙】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湖南省张家界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会术者病笃 ⑷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
【答案】9.⑴厌恶 ⑵如果,假使,假如⑶适逢,正赶上⑷长大成人(每小题1分,共4分)
10.⑴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⑵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
11.【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湖南省株洲市】三、(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臣之妻私臣() ②时时而间进()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皆以美于徐公。(2分)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21.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一)19.(2分)①偏爱(1分) ②间或、偶然(1分)
20.①大家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②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21.(2分)要点:①门庭若市;②无可进者;③皆朝于齐。(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吉林省】二、(一)(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人名)。(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屋舍俨然()⑵便扶向路()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分)
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分)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分)
【答案】10.陶渊明(1分)
11.⑴整齐的样子;⑵沿、顺着(2分)
12.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垫。(2分)
13.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面朝代更替;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惋惜”。(2分)
14.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3分)
【吉林省长春市】一、(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⑵前人之述备矣()
⑶薄暮冥冥() ⑷至若春和景明()
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2分)
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3分)
【答案】9.宋或北宋 范仲淹
10.⑴特指官吏降职,外调⑵完全⑶迫近⑷日光
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
【江苏省常州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⑵而或长烟一空()
⑶林木历历可数()⑷泫然不能自已()
⑸左迁此地()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⑵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答案】7(4分).⑴日光、阳光明媚⑵有时。⑶历历:清清楚楚⑷自已: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多用于否定式)。⑸贬官,降低官职
8.(5分)⑴波动的月光闪烁着金色(动景),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静景)。⑵时(不时)有(有)小舫(小船)往来(来来往往),如(像)蝇头细字(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写在白色丝绢般的溪水上。
9.(2分)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更可贵的是,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等(政绩卓著至极)。
10.(2分)D
【解析】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闲淡”是因为“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雄快”是因为“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傍晚“愀然以悲”是因为“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
【参考译文】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秋冬时节)湖面因为寒冷凝结,如同一匹白绢一般。等到春夏季节,九条河流发水以后才有(眼前)的湖面。但是,这九条河流发水的时候,长江也正发大水。九条河流之水奔腾浩荡,直奔浔阳;而长江的波浪如同卷起的白雪,声音如同雷声轰鸣,仿佛从九天上飞流直下。竭尽那九条河流的正涨潮的势头,不足以抵挡长江旁溢的波浪。这九条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紧衣服一样不敢和长江争雄。九条河流越退却,长江越进逼,原来的那些坑洞、狭窄的地方根本不能承受长江的冲击,开始涨满潮水成为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湖。清丽世界,摇撼天地八九百里。而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楼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炉,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从君山上的酒香亭、朗吟亭上远望洞庭湖,见到的水面最大,所以只因千里茫茫的一个大山谷里水面远接天边,日光沐浴其中为奇妙。岳阳楼见到的水面稍窄,前面能看到长江北岸,正好必须以君山的妖媚来文饰它的不足(丑陋),何况江湖在此交汇的气势,如果没有一座山来包容,只是莽莽洪流,又有什么意趣呢?所以楼的气势,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
【江苏省淮安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石出潭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水尤清洌②乃记之而去
③被而名之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答: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答:
【答案】7.大石/出潭中
8.清洌: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9.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1.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江苏省南通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若小舟然然()
⑵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计()
⑶还泊于玉笥之下泊()
⑷纳烟云日月之伟观观()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11.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⑴第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
⑵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___________”,“达”指“___________”。(2分)
12.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
⑴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⑵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答案】8.(2分)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
9.(4分)⑴……的样子 ⑵想着、盘算着 ⑶停泊 ⑷景象
10.(3分)(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
11.(4分)⑴甚隘而深 若小舟然⑵一叶之舟、万钟之禄
12.(4分)⑴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遇而无奈的感叹。⑵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
【参考译文】陆先生搬家,得到两间屋子,屋子很窄很深,狭长的形状就好像小船一般,所以将屋子命名为“烟艇”。客人评论道:“太奇怪了!房屋不是船,正如同船不是房屋的道理一样。你认为屋子和小船相似吗?船的确是有富丽堂皇到可以和宫殿媲美的,但因此把船称作房屋,这说得通吗?”
陆先生回答:“不是这样的!新丰不是楚地原来的丰邑,虎贲卫士不是中郎将。这样的道理谁不知道?心里真正喜欢但却得不到,得到一个粗略相似的,就会以心中所喜欢的来为它命名。依照这样的名字考察实际所指的东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又有什么错呢?我从年少就常生病,自己知道对这个世界是不会有半点功用的,所以曾经感慨地想要从此浪迹江湖。但因为迫于现实的饥饿、寒冷,又有妻儿拖累,这样的江湖之思被夺走了,不得已只能(在这个官场上)留下来。虽然如此,浪迹江湖的愿望,我却连一天也不曾忘过。假使再过几年,儿子能耕种、女儿能织布,衣食勉强不缺之后,我希望能有一艘小船,砍砍芦荻、钓钓鱼、卖卖荷花,乘着小船进入吴淞江,逆流而上到严陵濑这个地方,游历过石门涧、沃洲之后再回来,把小船停靠在苍翠的山峦下,喝醉了就披散头发、敲着船打拍子,唱唱吴地的歌谣。不是很快乐吗?”
虽然高官厚禄和一艘小船相比,穷困与显达的程度是大不相同的,然而两者都是身外之物。我纵使明白高官厚禄不能强求,但却无法不向往、留恋着一艘小船。但这真的能追求的到吗?浪迹江湖的意念使我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虽然我只是坐在狭小的居室中,却常常感觉像顺着水流摇桨般,一眨眼就到了千里之外。这样看来,谁能确定这屋子真的不是烟波上的一艘小船呢?
【江苏省苏州市】阅读《晏子使楚》中的一段文字,完成8-9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今民生长于齐不盗皆以美于徐公
B.水土异也渔人甚异之
C.橘生淮南则为橘君将哀而生之乎
D.齐人固善盗乎固以怪之矣
9.选文划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4分)
【答案】8.(2分)D
9.德:维护(捍卫)国家尊严。才: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提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帜”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4分)
【江苏省泰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能鸣善舞() ②即时敛兵授甲()
③百姓始稍稍复集()④命鼓行而进()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分)
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分)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8.(6分)⑴①擅长 ②盔甲 ③才 ④擂鼓、击鼓
⑵(2分)D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前人之述”的“之”用法相同。A项中的“之”是宾主前置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代词,代“马”;C项中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
9.(2分)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解析:掌握句子停顿的规律,并弄清楚句子的成分是做“句子停顿题”的前提。“时”是句首状语,“卫懿公”主语,“欲载鹤出游”是谓语。体现了停顿的两个规律,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
10.(4分)⑴(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⑵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11.(2分)《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参考译文】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呜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所畜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他向人民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也不安抚体恤民众。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
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外族的敌军入侵。"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老百姓全都逃避到村庄和野外,不肯参军。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重又渐渐集结。(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擂鼓行军出出击敌军。敌军假装失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将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首尾不能照应。卫国的军队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圈。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
【江苏省无锡市】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A.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B.益习其声 习:熟悉,习惯
C.蹄之 蹄:用蹄子踢
D.尽其肉 尽:完全
【答案】4.D
【解析】尽:吃完、吃光,形容词作动词。
【江苏省徐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 /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是以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是以先帝 / 简拔以遗陛下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陛下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志虑忠纯志()
⑵悉以咨之咨()
⑶时人异焉异()
⑷益州既定既()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有所广益B.①性行淑均
②益慕圣贤之道 ②大道之行也
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D.①江南悉平
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悉如外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9.【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2分)
【答案】5.(3分)B
6.(4分)⑴志向⑵询问,咨询⑶(感到) 惊奇,(感到)诧异⑷已经,……之后
7.(3分)D
8.(4分)⑴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⑵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9.(2分)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参考译文】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希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后来刘备又攻取面的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
【江苏省盐城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相与步于中庭()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⑶轼诣武卫营() ⑷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⑶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案】9.(4分)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
10.(2分)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7分)⑴(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2.(4分)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辽宁省丹东市】三、(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2题。(共10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走送之()⑵援疑质理()
⑶然负此自放()⑷故虽有勤苦之劳()
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⑵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2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⑴【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⑵【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案】20.⑴跑⑵询问⑶但是,可是⑷劳累(每词1分,共4分)
21.⑴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2分)⑵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2分)
22.⑴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⑵因取“经” “传” “子” “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每问1分,共2分。)
【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荒废在善忘。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
【辽宁省沈阳市】二、(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必有过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⑴卒然临之而不惊。
⑵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0.【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4分)
【答案】7.D
8.(5分)⑴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⑵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9.(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0.(4分)【甲】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忍耐
【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 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2分)
9.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11.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2分)
【答案】7.(2分)B8.(2分)具 宜 求 禁
9.(2分)D
10.(6分)⑴(3分)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⑵(3分)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⑶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
11.(2分)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 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宁夏】二、(一)(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④无案牍之劳形()
10.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6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1.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
12.《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因景异而产生 “悲” “喜”之情,试对其简要分析。(2分)
1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2分)
【答案】9.(4分)①长,这里指身高 ②通(同)“饲”,喂养 ③就 ④使……劳累
10.(6分,每题2分)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②(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共2分,断对两处得一分)
11.(2分)“直”写出了孤烟的形态,间接写出了烟之浓,烟之密,侧面写出了大漠无风的状态; “圆”写出了落日的形态,写出了落日之低,落日之大,落日之美;一“直”一“圆”,交相辉映,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
12.(2分)景不同,情也不同,形成鲜明对比; “悲”“喜”之情虽异,但本质上相同,都是个人悲喜观;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与作者的情怀作对比。(可选其中任意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分析,意思接近即可)
13.(2分)闲人包含着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有赏月时的悠闲自在;有贬滴之后的无所事事;以及旷达释怀的人生态度等等。(意思接近即可)
【青海省西宁市】三、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山门圮于河圮()
⑵湮于沙上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于()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答案】11.(2分)⑴倒塌⑵埋没
12.(2分)⑴介词,在 ⑵代词,指代二石兽
13.(2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4.(2分)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15.(1分)“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山东省滨州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
C.绣谢曰长跪而谢之
D.公问其故故不为苟得也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16.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2分)
【答案】12.B
13.D
14.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15.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⑵(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到了这般地步。如今已经战败,为什么还要追击呢?
16.甲文: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参考译文】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绣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绣拒绝说:“刚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此番田地。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战争形势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
张绣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被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全部都真的如你所说的,可是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虽然不凡,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将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重要的问题;已经打败了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行进,虽然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后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仍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即使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也一定会胜利。”张绣因此很佩服贾诩。
【山东省德州市】二、(二)(5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米粟非不多也() ②委而去之()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
【答案】14.(2分)示例:①粮食 ②放弃
15.(3分)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 势更加强烈。
【山东省东营市】二、(二)(8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10.①像狗一样 ②咬洞 ③被 ④在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 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
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参考译文】我夜里坐(在床边休息),听见有只老鼠正在咬(东西)。我拍击了几次床板,声音就停止了,不一会儿,(床下)又发出声音。(我)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底,有(个)袋子里面是中空的,发出嘐嘐聱聱的声音。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在里面不能逃出去。”(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童子)拿起蜡烛来寻找,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刚还在咬东西,怎么会突然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有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跑了。就是身手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去抓(它)。
我感叹说:“奇怪啊,是这只老鼠狡猾啊!(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是坚固的、老鼠不能够钻洞的。所以在知道咬不穿的情况下咬袋子,用声音来招引人(来)。在明明活着的时候却装死,用死的假象(来)谋求逃脱。我听说过的生灵,没有什么动物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并且统治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诡计中,我惊讶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突变,(这里面)人的智慧(又表现)在哪里呢?”
……好像有人对我说“……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山东省济南市】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
B.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
D.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答案】6.C 7.B 8.D
【山东省济宁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选自《古文观止》)
【答案】10.(2分)B
11.(2分)D
12.(4分)⑴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⑵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3.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分)
【山东省临沂市】二、(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⑵不能名其一处也()⑶无不毕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能指其一端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②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
⑵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2分)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11.(3分)⑴夹杂⑵说出⑶相像(相似)
12.(2分)D
【解析】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3.(5分)⑴(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⑵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14.(2分)C
【解析】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
15.(3分)【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参考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
【山东省泰安市】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B.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C.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对》)
【答案】3.D
【解析】 A项一:①②都解释为:全,都;B项悉:①②都解释为:全,都;
C项尝:①②都解释为:曾经;D项信:①信用;②通“伸”,伸张。
【山东省泰安市】四、(8分,每小题2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14-17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 B.变现了老师的脾气暴躁。
C.写出了“我”的胆小怯懦。 D.表现了老师的德隆望尊。
16.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
A.①④⑤⑧ B.③⑤⑥⑦ 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
17.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C.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答案】14.B 15.A16.D 17.C
【山东省威海市】二、(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 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渴而顿踣 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
【答案】8.A(2分)
9.D(2分)
10.(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
11.(2分)我们现在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分)。作者认为“赋”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淄博市】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屠暴(残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B.将军身被(通“披”,穿着)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C.尝贻(赠)余核舟一(魏学洢《核舟记》)
D.非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答案】5.A
【解析】突然
【山西】二、(三)
8.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得一项是()(3分)
A.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陶潜)
C.征蓬(pén)出汉塞(sè)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出师表》诸葛亮)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粘”,粘住。(《孟子?鱼我所欲也》)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三峡》)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周敦颐)
(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一则)
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一则)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1.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这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山水画,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答案】8.C 9.A 10.B 11.C
【陕西】(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⑵余服官二十年()
⑶四支僵劲不能动()
⑷腰白玉之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戴朱缨宝饰之帽
C.可以处乐以衾拥覆
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2分)
【答案】17.(4分)⑴希望,盼望⑵做,当 ⑶同“肢”,四肢 ⑷腰间佩带
18.(2分)B
19.(4分)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20.(2分)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上海市】一、(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2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3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答案】8.(2分)柳宗元
9.(3分)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4分)D
【四川省成都市】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B.造饮辄尽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答案】5.A
6.D
7.B
8.D
【四川省广安市】三、(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又何间焉() ⑵望其旗靡()
⑶惟荀罃之拔逼阳()⑷先备外援()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孙仲谋之攻合肥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分)
【答案】25.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划正确一处得1分,共2分)
26.①参与;②倒下;③攻下;④准备。(每个1分,共4分)
27.C(2分)
28.①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会按诗情来处理。(2分)②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2分)
29.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共2分,答对2点得满分。)
【四川省南充市】三、(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 -25题。(12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湮于沙上() ②不亦颠乎()
③虽危症亦立愈()④终不反顾()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⑵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甲】文的启示:
【乙】文的启示:
【答案】22.⑴埋没 ⑵通“癫”疯狂 ⑶即使 ⑷回头看(共4分,每空1分)
23.C (2分)
24.⑴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2分,意近即可)
⑵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2分,意近即可)
25.(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惑近即可)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竞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呵。
【四川省雅安市】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答案】22.(2分)A(谋划)
【解析】B.长远的/ 传得远,远播; C.询问/请教; D.振作/ 做、干
23.(2分 B (介词,凭借)
【解析】A.于是、就/ 竟然; C.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3分)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1分)我不敢独自享用,(分)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分)
【四川省宜宾市】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伏尸百万 伏:埋
B.休祲降于天 祲:吉祥
C.比肩继踵而在 踵:腿
D.延晏子 延: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聂政之刺韩傀也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头抢地耳 楚人以晏子短
D.何至于此 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分)
⑵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3分)
【答案】8.(2分)D
9.(2分)A
10.(5分)⑴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跑,向唐雎道歉。⑵那些有德有才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君主(所在的国家),那些无才无德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无才无德的群主(所在的国家)。
【天津市】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多为身死而不受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9.A 10.A 11.B
【贵州省黔南州】10.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其一犬/坐于前。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10.C
【解析】应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⑴水尤清冽()⑵卷石底以出()⑶崔氏二小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当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案】12.(3分)⑴清凉⑵弯曲⑶年轻人
13.(2分)C
14.(4分)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和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⑵(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5.(3分)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云南省】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⑵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案】13.(2分)⑴通“熟”,仔细;⑵受篆蔽(蒙蔽)
14.(2分)⑴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关丽。 (2分)⑵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5.(3分)而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16.(3分)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关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云南省昆明市】二、(二)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9~13题。(12分)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主人日再食()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⑶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⑷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2.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文 句
学习态度和方法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A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一心向学
乙文: B
循序渐进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C
13.【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9.(2分)⑴提供伙食 ⑵同“披”,穿⑶给予,赠送⑷都,全
10.(2分)B
1l女仆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我),(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2.(3分】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逊达远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 (A、C处用四字词语概括、意对即可)
13.(3分)都是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能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总结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甲文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条件,乙文肯定默诵是熟记书本内容的有效手段。
【参考译文】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不知道不容易记忆的地方,就善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话,并且忘记了他们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云南省曲靖市】三、(二)(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答案】11.(2分)①阙:通“缺”,空缺。②奔:奔驰的快马。
12.(2分)B
13.(3分)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各1分)
14.(2分)B
15.(3分)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①点1分,②点2分)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点1分,②点2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浙江省湖州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天柱折,地维绝()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答案】(3分)⑴绝:断 ⑵鲜:少 ⑶度:估计,推测,揣度。
【浙江省金华市】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虽杀臣,不能绝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3.D
【浙江省丽水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⑴居数月,胡马将胡骏马而归()
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⑶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⑷尉果笞广()
⑸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案】1.(6分)⑴带领⑵赠送⑶鸟停息在树上。⑷用鞭、杖或竹板打⑸放弃⑹案件。
【浙江省宁波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⑶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⑷苟富贵,无相忘()
【答案】3.(4分)⑴靠近⑵大腿⑶热水⑷如果
【浙江省宁波市】三、(三)(18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答案】14.(3分)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2分)D
16.(5分)①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②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17.(4分)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18.(4分)“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参考译文】臣闻性相近而习相远,以其所好相染也。故《书》云:“与治同道罔弗兴,与乱同事罔弗亡。”以此言之,兴乱其在斯与!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择而任之也。如臣愚见,但是无义之人,及先来无赖,家门不能邕睦;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慢游狗马、声色歌舞之人,不得使亲而近之也。此等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于拾遗补阙,决不能为也。臣历窥往古,下观近代,至于子孙不孝,兄弟离间,莫不为左右乱之也。愿陛下妙选贤才,以为皇太子僚友,如此即克隆盘石,永固维城矣。
高祖览之大悦,下诏曰“秦以不闻其过而亡,典籍岂无先诫?臣仆谄谀,故弗之觉也。汉高祖反正,从谏如流。洎乎文、景继业,宣、元承绪,不由斯道,孰隆景祚?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永言于此,常深叹息。朕每惟寡薄,恭膺宝命,虽不能性与天道,庶思勉力,常冀弼谐,以匡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将申虚受之怀,物所未谕。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非有不次之举,曷贻利行之益!伏伽既怀谅直,宜处宪司,可治书侍御史。仍颁示远近,知朕意焉。”兼赐帛三百匹。
【浙江省衢州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愿为市鞍马()
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⑸辍耕之垄上()⑹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答案】3.(6分)⑴约定;⑵买;⑶沿着;⑷处所;⑸到,往;⑹参与。
【浙江省温州市】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3.(6分) ⑴善于、擅长 逃跑 ⑵没有 归依 ⑶交换 答应
【浙江省舟山市】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杂然相许时人莫之许也
B.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
C.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
D.苟富贵,无相忘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4.A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0540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