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李姓历代名人极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医药等各类人才均较杰出,也涌现了许多巅峰级的名人,是中国影响很大,综合实力很强的姓氏。燕赵大地上李姓名人灿若星河,本文简要列举几位。
李延年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生年不详,公元前112年春天为汉武帝所用。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为倡,李延年与其妹李夫人皆出自倡门,能歌善舞,容貌喜人。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汉武帝宠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后来封为李夫人,汉武帝死后李夫人被追封为汉武皇后。
李夫人生下昌邑王刘髆,产后不久病逝。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幸爱。
李延年对后世音律作词起着深刻的影响。礼教不分家,他的音乐著述无一不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对五言诗起着一个开端的作用。
李顺:北魏高平宣王
高平宣王李顺(?-442年),字德正,赵郡平棘(今河北赞皇县)人。北魏大臣,著名藏书家。博涉经史,有才策。
拓跋珪攻打后燕时,其父李系转投北魏,封平棘令。拓跋焘在位,先后从征柔然,征伐大夏的赫连昌、赫连定,出使北凉,最终晋爵高平公。
李顺前后出使北凉达12次,北凉沮渠蒙逊为了避免与北魏争锋以待时日,多次重金贿赂李顺。当拓跋焘平定北燕进取凉州时,李顺极陈北凉是不毛之地,谏言不必兴师远征,换得北凉稍安。直到北魏军进入姑臧才发觉那里水草丰美,崔浩趁机告其贪婪误国,将其杀于城西。之后,其子李敷显达,拓跋弘追封其为高平宣王,妻邢氏为孝妃。
李安世
李安世:北魏大臣首倡均田制
李安世(443年—493年),北魏大臣,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魏前期名臣李孝伯兄祥之子。
十一岁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历任主客令,南齐刘缵出使北魏,李安世负责接待,刘缵很欣赏李安世。后官给事中,太和九年(485年),感于豪强广占田土,百姓无立锥之地,贫富不均,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限制士族多占田产民户,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以增加政府收入,为孝文帝采纳。后出为相州刺史,封赵郡公。劝课农桑,选拔人才,为西门豹、史起等有功的地方官立庙,又设计铲除李波等地方豪强,为百姓所称道。
李春
李春: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李春,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公元595年-公元605年)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李百药文
李百药:唐朝史学家、诗人
李百药(565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人,唐朝史学家、诗人。
李百药出身于仕宦家庭。父亲李德林字公辅,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参与国史修撰,编成纪传体《齐史》27卷,入隋官至内史令,封安平公,任内又奉诏续修《齐史》,全书未成而卒。李百药自幼受到家庭影响,少年时就好学博闻,富于独立见解。李百药在隋开皇初年曾任东宫通事舍人、太子舍人、礼部员外郎等职,还承袭了父亲李德林的安平公爵位。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赏识,一时朝中奏议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笔。隋炀帝时他受到排挤,官运蹇滞。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时,他曾被胁裹到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队伍中。入唐后,他受到唐太宗的重用,起用为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又任礼部侍郎,最后官至宗正卿,封安平县子。李百药在唐太宗时参加了制定《五礼》及律令的工作。在辅佐太子李承乾之时,对承乾漫游无度的行为数有匡正,对于朝中的其他政事,也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政治上有些作为。他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另外,据《安平县志》载:李百药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李阳冰
李阳冰:唐文字学家、书法家
李阳冰,字少温、仲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白从叔。肃宗乾元年间(758年—759年),曾任缙云县令。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作当涂令,李白自那时起依附于他至死。李白死后,他为之编诗集并写序。擅长篆书,得法于《峄山刻石》(秦李斯所书),然而书法变化开合,独创一格。人称“笔虎”,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后人多效法其篆书笔法。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及《颜家庙碑额》等,又曾刊定《说文》三十卷,今佚。
当时颜真卿所书之碑,必请李阳冰用篆书题额,可见其篆书影响的深远。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说明李阳冰的篆书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也称,篆自秦汉而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李冶
李冶:金元之际数学家、文学家、诗人
李冶(1192年-1279年),原名李治,字仁卿,自号敬斋,真定栾城(石家庄市栾城区)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诗人。金正大末进士,辟知钧州。
金亡北渡后,流落忻崞间,常与元好问唱和,世称“元李”。晚家封龙山(今河北省元氏县)下,隐居讲学。元世祖至元初,以翰林学士召,就职期月,以老病辞归。能诗词,有《敬斋集》,今有考订之作《敬斋古今黈》40卷传世。另著有《测圆海镜》12卷(1248年)、《益古演段》3卷(1259年)、《泛说》40卷、《壁书丛削》12卷。
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用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和旁切圆的性质。与杨辉、秦九韶、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李杲
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杲(1180年-1251年),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自幼天赋聪颖,沉稳安静,喜爱读书。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辈们也都是崇文好读之人,与当时的名流雅士有密切的交往。他家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富有钱财,李杲虽生在富贵人家但生活严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李杲二十岁时,母亲王氏患病卧床不起,后因众医杂治而死,李杲痛悔自己不懂医而痛失生母,于是立志学医。当时易水的张元素是燕赵一带的名医,李杲求医心切,不惜离乡四百余里,捐千金拜其为师。凭着他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杲“尽得其学,益加阐发”,名声超出老师,成为一代医家大宗。病人来看病,他总是先诊脉,辨明脉象,而后进行诊断,告诉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加以分析对照,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笔处方。经过多年临证,李杲的医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诊治,当时的人都把他当作神医来看待。
金元四大家或称金元四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医家类》:“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丰富内容,“贵姓”版将设置多个栏目。
“百家姓”,报道单个姓氏;“名门望族”,报道河北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族等;“宅院宗祠”,报道河北各地现存的老宅院、宗祠,探秘背后的家族兴衰故事;“名人故事”,报道古代的名人故事;“百姓摆谱”,讲述家谱中的故事;“姓氏文化讲堂”,讲解姓氏文化知识;“移民故事”,讲述河北移民在迁徙中发生的故事;“寻根问祖”,刊登读者寻根问祖的相关信息等。
欢迎读者为以上栏目提供线索或投稿 ,请拨打电话0311-67562977,或请发送邮件到1803050696@qq.com。
(燕赵都市报)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159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