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教授及“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工作室”发起并主办。榜单分春、夏、秋、冬四个书单,每隔三个月发布一次,由张莉教授携研究生团队阅读该季度文学现场出现的女性作家作品,反复讨论并写下推荐语。
“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致力于为读者发现和推荐国内公开出版的女性文学好书,它鼓励和表彰那些文笔优美、卓有见地,深具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和社会情怀的女性创作者,关注我们时代的女性文学、女性生活和女性生存,希望以此记录我们时代女性精神、女性气质的变迁。以下我们将与朋友们分享女性主义工作室推出的秋季榜单,包含《少年鼓手》《成年人的谎言生活》等15部华语原创好书及6部国外翻译类好书。希望大家喜欢。《少年鼓手》由残雪近期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汇集而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切口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感,残雪的语句短促简洁,语言时而潮热、时而阴冷,有鬼魅的诗意。《成年人的谎言生活》是埃莱娜•费兰特的最新作品。作家以色彩、温度等有质感的感官物使抽象的心理分析和自我解剖具像化,切肤、细腻地摹画着青春期女孩迥异于懵懂胆怯而理智敏锐的一面,传递出对女性命运复杂性的思考。○华语原创好书○01
《少年鼓手》残雪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很快又到了晚上。梨婶一边坐在阳台上喝咖啡,一边观察她的城市一一多么美妙的时光。城市不断地展示着它的神奇,一幕又一幕,令她目不暇接。她对自己说:“你以为你在湖里,你以为你在山间,你以为你在一本书的故事里,可不管你到哪里,你就在这个城市里。”她不知不觉地说出了声。推荐人
王禄可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残雪致力于对个体内在非理性世界进行探索,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少年鼓手》由残雪近期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汇集而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切口探索人的精神世界。较之以往以呈现精神创伤、死亡欲望、微观权力为重点,在《少年鼓手》中,残雪的写作呈现出新变。正如作品简介中所说,《少年鼓手》“将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进行夸张和变形,营造出一个超越存在的精神世界”,这是残雪新作的突出特点。在这部作品中,残雪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切肤描绘,以更具力量的语言,试图将人从虚妄、噩梦、荒诞中打捞出来。在自我分裂化身的指引下,故事主人公对陌生“自我”的探寻展现出超越性的精神力量。个体的世俗生活在残雪笔下既日常又荒诞,既具象又富象征性,这一特点在残雪九十年代中期的作品中逐渐萌发,如今在《少年鼓手》中则更为凸显、成熟。随着作家生活经验的变化,《少年鼓手》中融入了“西双版纳”式的新意象,例如古茶树、花海、白蚁等等。这些意象经过残雪的隐喻编码,穿梭在不同的篇目中,不断重现形成互文。意象与环境的更新为残雪小说带来了新风貌,神秘主义与热带生态融合起来,为文本带来了别样的生命力。残雪的语句短促简洁,语言时而潮热、时而阴冷,有鬼魅的诗意。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感,但有时繁密的隐喻也增加了阅读障碍。02
《浮木》杨本芬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7月版“人生不易,就有这么苦的人。”推荐人
田丽媛
武汉大学文艺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浮木》是杨本芬的第二部作品。去年80岁之际,她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秋园》,写尽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两代中国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求生。时隔一年,《浮木》问世。正如本书折页上所言,这是“八旬奶奶”在“讲述《秋园》‘未完待续’的故事”。杨本芬借由“家”、“乡”与“我”三个篇章,弥补了前作中未登场重要人物的遗憾,同时用最大的篇幅记录下乡间小人物的生死遭际。他们平凡如草芥,漂荡如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浮载沉,大都未能善终,潦草收场一生。作为一名非职业写作者,杨本芬面对笔下的挣扎与苦难时,除了毫无保留的情与真,爱与诚,并无其他技巧。她站定悲辛往事中央,与笔下的乡民并肩而立,与他们的故事贴身而行。拿起笔的那一刻,她是见证者,更是承受者。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在字里行间,窥见上个世纪血淋淋的粗粝的真实,也窥见生命如何凭借坚韧捻成一簇火苗,从时代缝隙中闪出微弱但夺目异常的光。晚年的杨本芬反反复复地写。她在油盐酱醋的生活中写,她在浮浮沉沉的命运中写。她就这样写了很多年,也重写了很多年。翻开这本集子,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更小,但比想象中更沉。03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黄荭 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杜拉斯作品并不是孤立散落的,而是一个藕断丝连、盘根错节的互文本,爱情故事并非这个网络的节点和主题,爱情常常是表象和素材,主题一直都是写作,孜孜不倦对写作方式的探索。”推荐人
赵浩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对于一个传奇人物,人们往往对他生活的细枝末节津津乐道,对于一个传奇女性,诸如杜拉斯,她的爱情生活便自然成为了许多传记尤为关注的内容。但与“把作家还原成普通人”的口号相反,黄荭的这本《写作的暗房》试图重新将杜拉斯摆正在作家的位置上。黄荭深知,关于杜拉斯,“唯一的主题就是写作”,她的异乡人、政治家、风流情人、电影编剧和导演身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写作服务。因而黄荭摒弃了单一的编年记叙,将杜拉斯生活过的地点、遭遇过的人化作意象与她的小说、戏剧、电影文本相对应:母亲失败的投资之于《抵抗太平洋的堤坝》,印度的疯女人之于《劳尔之劫》《副领事》,情人罗贝尔的集中营遭遇之于《痛苦》……从印度支那到巴黎的一景一物,记忆暗房中的每一张相片都在杜拉斯的文本中重生。更不必说她那位著名的中国情人,经黄荭考证,杜拉斯前后进行了五个版本的写作,是远久的记忆将一个庸俗的金钱故事模糊成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黄荭所写的不仅仅是杜拉斯在动荡一生中的爱恨传奇,更是一个朴素的关于写作的故事,讲述杜拉斯如何用文字构筑记忆的堡垒,再将自己也埋藏在虚虚实实的故事中,以抵抗时光洪流残酷的侵蚀。04
《母熊》林白 著诗想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我在认出命运的同时认出了荷花”推荐人
马亿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班在读
推荐语 《母熊》是具有诗人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作家林白最新诗集,集子中所收录的诗,创作的起始时间在2020年2月初。林白不厌其烦地在每一首诗的末尾都标注了详细的创作时间和修订时间,有的甚至还附上了手稿。因此,《母熊》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诗”,也是林白写于疫情之年独特的诗歌日记。以诗集开篇五首取名为《苹果》的组诗为例,林白几乎是以静物画的方式,将书桌上一只与“我”厮守近两个月的苹果的全部命运暴露在我们面前。苹果“稀薄的芬芳”在消散,“嫩黄、姜黄、橘黄”颜色在流动,包藏万物的汁液在退潮,它在“坍塌”,但是幸亏,它最重要的“棕色的核”——诗,正在逐渐显露出来。诗人通过书桌上一只“实在”的苹果的自然腐败过程,艺术化地抵达了“诗”的境地,既具象细腻地展示出在人心慌乱的特殊时期诗人的心理感受,又抽象地将“苹果”作为承载万物的“感受器”,达到了一种哲学的思考。《母熊》是诗人林白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写出的一本真诚的自白之诗。05
《七粒扣》乔叶 著译林出版社2021年8月版“此时,西斜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正落到小瓷的脸上。光斑在她的两颊跳跃着,她的皮肤显得更加饱满弹润。看起来真健康啊,这个气血充沛的女人。”推荐人
霍安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七粒扣”是一味中草药的名字。而作家乔叶以此为她的新书命名,可能也暗示着,她对此书寄予的希望——一种疗愈的希望。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中,收录了乔叶近年来发表的七篇小说,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一种有质感的中年叙事。书中所呈现出的中年生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叙事温吞平淡,却有热度。如《给母亲洗澡》《合影为什么是留念》《小瓷谈往录》《卧铺闲话》中所写的那样。乔叶特别擅长把人物放入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去写。例如洗澡、包饺子、喝茶、坐火车……在暖融融的氛围中,她会突然写出惊心动魄的一笔。这一笔往往是尖锐的,它能直直地戳穿时间的残忍,拆穿生活的真相。但这尖锐往往很快消失不见,乔叶会回到那个她所构建的日常生活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另一类叙事萦绕着怅惘和哀愁。如《至此无山》《在饭局上聊起齐白石》《四十三年简史》中所书写的那样。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女性,被困在了疾病、金钱、家庭的课题里,脱不开身。在庸常的中年生活中,她们常常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然而,那种永远回不去的过往,总是愈发衬托出人在岁月蹉跎中的面目全非。不过,这种书写往往容易陷入一种“青春电影”式的感伤情调。相比而言,前一种平淡中突现锋芒的写作更具穿透力。06
《小姐妹》黄咏梅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版“每天,她沿着护城河,骑电瓶车上下班,烟瘾上来,便把车停下,双脚踮地,点根烟,看河边垂钓的下岗工人。那么多天了,她从未见过他们收获的场景,不知道是他们从没钓到过鱼,还是,她一向悲观主义的眼睛里压根就看不到生活中的欢呼雀跃?”推荐人
杨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小姐妹》收录了黄咏梅近年发表的七个短篇,延续了她一贯的审美品质和文学调性,体现了总体性瓦解之后,文学向着个体内心叙事的转移。如果说个体和人性的复杂正生长在斑驳世界里的缝隙之中,那么黄咏梅则擅长在无序的生活中捕捉到那些含混犹疑的时刻,以及某些不期而遇的灵光。书中的这几篇小说从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起笔,但能赋日常以陌生感,在深切体悟烟火气的同时常常化作生活的反面。女主人公面对刚刚丧偶而彻夜燃灯的女人,照映出自己的婚姻悲剧反而更加决绝;我行我素的小姨不愿接受任何被安排的人生,却在深陷生活困顿之时,通过在众人面对裸露身体来表达反抗;还有习惯在后视镜里看世界的父亲,获得的别样风景成为打量一代人的心灵史……《小姐妹》为我们贡献了丰富而饱满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更写出他们在人世间经受淬炼的光泽与锈迹、美好和衰颓,宛如迎风飘舞的花朵绽放生命的迷人瞬间。07
《海边的房间》黄丽群 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版“明天当然也是一个每天同样的开始:伯起得早,他起得晚,但不会太晚,闹钟醒来,冲澡,仔细地刷牙,在镜子里检查自己,看起来没事,量体温,看起来没事。今天看起来,没事。”推荐人
谭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作为台湾新生代作家黄丽群的代表作,《海边的房间》2012年在台湾一问世便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目光,这次增选了部分篇目在大陆首次出版更是收获一众美誉。小说集里写下了继父对继女自私到变态的爱,也有茧居便利店员的容貌焦虑,以及算命师与因车祸受伤的儿子之间的相互扶持……这些故事里的人们在规整的城市生活之外面临着极致的恐慌或隐痛,然后各自寻求安慰。但不同于我们所想象的痛苦将走向爆烈式的绝望,书中给出了这一类故事的另一种写法。黄丽群用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以舒缓日常的笔调写下了绝望的另一面——琐碎、无聊、日复一日。这正是小说里最为独特的一面,她在流畅、精准的语言调性上,克制地抚摸而非撕开那些看似光滑表皮下的疤痕,正如“鲈鱼丰肌细骨,他把话里的刺吞下去,帮妻把鱼里的刺撇出来”。这些故事及其背后观察世界的眼睛或许来自张爱玲“寓传奇于日常”笔法的影响:从起笔的庸常静好,一直铺垫到情节的突转,最后点出平常面目之下的传奇“真相”。但是,作者对于命运随机无常的执着使这一设计的光泽被逐渐磨损而流于技术层面,也有碍于艺术张力的进一步呈现。08
《竟然是真的》刘天昭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她人到中年,自我顽固如鞋里的一粒沙而记忆模糊悬疑,只知道不知道这是何处而世界的历史就在她的皮肤上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更加未知在她看来也更加轻浮溪水和洪水都不过是流变,而后果竟然是结实的。不可能再有那么结实的一只发卡,我的历史就是世界的历史。”推荐人
孙莳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届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竟然是真的》是作家刘天昭的新诗集,收录了她自选写于2014年到2021年间的91首诗。写下这些诗时,刘天昭从初涉中年到中年深处,从35岁变为43岁。无需刻意彰显,这些由日常瞬间连缀而成的诗句有着沉稳而轻盈的质地。这沉稳来自生活自然而然积淀下来的重量,这轻盈来自刘天昭身体内部一个诗人的自觉——从庸常中逃逸出来的自觉。于刘天昭而言,生活先于写作。因此她不企图用诗寻求答案,相反,它消解意义——这赋予她的诗空间感和自由度。而她自身携带的诗人的自觉又使其诗句脱离了对日常见闻的简单记录,使诗意从挤压生活的琐碎中逸出——刘天昭的诗句就悬挂在具体与抽象、沉重和轻盈的一线之间。正如诗集名字中的情感色彩所喻示的,这些逸出的瞬间被刘天昭采撷,定格为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却并非她刻意为之——生活呈现出的样貌同样使她感到陌生和惊讶。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刘天昭,作为诗人的刘天昭就在这陌生而惊讶的时刻出现,与这些瞬间同生共存。她看到它们,触碰它们,又远离它们,在恍惚中确认它们——在这确认中,破碎、磨损的生活碎片被重新擦亮、飞升,连接起细小与广远、瞬间与永恒,进而凝结成句子,轻盈却坚固。09
《消失的名字》旧海棠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版“我心里怦怦地疼。我想姐姐了。想她正在承受她的苦难。想她见不得风,见不得外面的空气。想她要打针,要吃药,要呕吐,要把身体弓成烧红的大虾一样让医生把长长的抽骨髓的针从腰间的脊椎上插进去,直到针口吃到骨髓。”推荐人
曹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消失的名字》是作家旧海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整体特点是内容充实、描写朴素却生动。小说从主人公“我”怀孕写起,讲述了“我”一家人遭遇生存难题,包括姐姐病死、弟弟因事故受重伤和市场变革等一系列困境后的反应。随着作者的讲述,小说人物人性的胆怯,粗粝的勇气和漫长而坚韧的承受力逐渐浮出水面,且波光闪烁——它们既点缀在人物日常的对话中,也深藏于医院、警局和坟场。我想这部作品最动人的地方便是,作为半自传体小说,它以质朴的言说呈现了80年代前后出生的一代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女性的生活面貌,也隐隐关涉了新世纪前后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那一代人大多在青年时走出农村,接着陷入打工、随时换工作和换居住地的生存状态,同时遭遇现代规则和传统社会道德的互相挤压导致的困境。我们常常谈论90年代的打工潮,也喜欢回首电商产业兴起的壮观场景,却似乎忽视里那些生存于快速变革时期的人。《消失的名字》正以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观察出发,带我们以人的角度走进这段历史。此外,小说中女性言说的部分也不容忽视。作者细腻的笔触正像一支温和却细窄的软管进入我们的身体,提醒我们重新注意女性生命的种种境况:生育、对潜在暴力的恐惧以及婚姻关系中的被动地位。10
《迷路员》沈大成 著台海出版社 2021年7月版“‘他们有三次——死去三次,或者说三个葬礼。’工人说,‘第一次是被放弃的身体部分,第二次是他们剩下的身体,第三次是左前机械肢或别的,所以我觉得还不错。’”推荐人
程舒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迷路员》是沈大成继《屡次想起的人》《小行星掉在下午》后最新的个人短篇小说集,同往常一样,沈大成贯彻着自己的写作风格,即充满幻想的成人童话,具有未来感的科幻寓言。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仍然是各种“奇怪的人”,他们或是装上机械臂,或是成为星际备战的仓库看管员,或是成为花园单位的员工,原始部落的酋长…….给读者带来新鲜有趣的阅读体验。然而,过多的幻想故事也会有陷入模板重复的危险,这一问题,沈大成在有意避免。在这部作品中,沈大成所找到的出路是与找到现实世界的契合,虽然故事中的人物有着种种“奇怪”之处,但他们似乎都不是主角,而是身边生活着的小人物、普通人。因此,当他们面对他们的崭新世界,犹疑、不解之时,同样的困惑也在我们的现实世界发生着,给她的故事铺上了虚无主义的底色。但是,他们身上所焕发的神奇故事,以及人物真挚的情感所带来的生活性,又有效地消弭了作为底色的虚无。放弃复杂的技巧,也不企图去一笔一划地描摹真实,沈大成通过她所理解的“现实”展示着文字的治愈与温柔,这样的文学将永远有它的一席之地。11
《世间的小儿女》陈慧 著宁波出版社2021年4月版“十四元六角从范德轩的手里甩出去,变成了在酒瓶里晃荡的辛辣液体。然后,那些无声的液体使范德轩成了聋子和傻子,聋得听不到自己孩子悲伤的哭声,傻得像一个活在这个世上的蛀虫。”推荐人
易彦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
推荐语 陈慧将自己的写作姿态比作“一朵黑乎乎的香菇”。十余年来,她在菜市场卖杂货的“小摊贩”与作家的身份之间灵活切换,将充沛而迷人的民间经验源源不断地化为质朴、温厚的文字。《世间的小儿女》便是陈慧俯身聆听世间人情的最新收获之一。散文集《世间的小儿女》以陈慧的童年故乡蔡家庄村、远嫁定居的浙东小镇为背景,缓缓打捞起风水先生、酒鬼、手艺人、流浪汉等普通百姓生命里或温情脉脉、或阴差阳错、或无疾而终的瞬息片段。这片广袤的乡土大地亦随之拼凑出一个整体性形象——它不仅充溢着美食、民俗、鬼神轶事等趣味性风物,更见证着小儿女们在汹涌骚动的时间暗流里演绎的一出出“近乎无事”的悲喜剧。陈慧的文字及物、熨帖、诚恳,其散文的谋篇布局虽稍显生涩,但粗粝中自带一股野生的鲜活之气。她敏锐地捕捉人性在极境下的幽微转折,发掘生命在面临疾病、婚变、癫狂、厄运等天灾人祸时释放的某种爆破能量。由此,命运无常的酷烈感往往被人情的火花冲淡,绵延交错的记忆追溯在字里行间酝酿着一股悠长的温情气息。12
《月光武士》虹影 著花城出版社2021年7月版“不管天下有多少女人,相比大粉子秦佳惠,轮得上叫粉子的,外来的,本地的,都只是小粉子。传闻秦佳惠下巴那儿有颗小小的美人痣。她是如毒药一般的大粉,勾魂夺魄,路经之处皆有一股浓郁的黄葛兰香。”推荐人
霍安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女性、重庆、河流,这是虹影写作的三个重要支点。在她的新作《月光武士》中,这三个支点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故事的核心有点类似于意大利经典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演的那样,那个摇曳生姿的成熟女人,是那个男孩心里遥不可及的梦。虹影虚构了一个日本传说——月光之下,一个身披红衣,骑着枣红马的武士,救下了一个想要轻生的小姑娘。这个传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对于秦佳惠来说,窦小明就是她的月光武士,在她被出轨、被家暴的时候,总是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她。这是虹影对一种“不可能的爱”的美好想象。但想象总会有失真的成分,因此,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对这种爱情产生共鸣。在我看来,无论是叙事策略还是故事本身,《月光武士》是一部仍在虹影的“舒适圈”之内的作品。因此,它可能不符合许多读者对于虹影的高期待。但是,虹影的鲜明的个人气质依然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13
《找钥匙》文珍 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版“他们一生的雨水同时落了下来,而雨都是身不由己苍老的旧日水滴,属于那早已逝去的世界,被年轻的空气、阳光搬来搬去,有时落在田间,有时落入大海,有时落在广场上。”推荐人
程舒颖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找钥匙》收录了文珍跨越十六年的十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如序言所言,带着“一点新,一点旧,一点犹疑,一点感慨”,从2004年的《找钥匙》开始,文珍用这部短篇小说集向读者们介绍了自己的来处。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文珍的创作更加趋于成熟、复杂,又能发现她保留着一贯的创作风格:将目光不加掩饰地聚焦于城市生活中最直指人心的问题、最难以面对的困境。文珍的故事都具有强烈的当代感、当下性,她所书写的快递员、白领、中年夫妻等等,都是城市中非常普遍典型的形象,伴随着网络、城市化等衍生的新词也都在她的作品里得以体现。正如文珍曾与韩国作家金爱烂的对谈中提及的,“新闻报道做不到的事,作家来做”,写出新闻报道无法呈现的部分,如人物的深层感情、行为逻辑、人际关系,将事件中的还原为生活中的人,正是现在的文珍所努力实现的。同时,也能从作品的时间序列中看出文珍对于写作难度的不回避。最初,她仅怀着对生活的疑虑,然后,抱着对写作的思考,她的作品一点点向着更复杂、更深刻的方向行进。14
《离觞》杨怡芬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版“久雨的天,雾气还没有散尽,海平面、地平面和天际线,都混沌不清,看过去,天地间蒙昧一片,车、船和人,都蚂蚁一般移动着。”推荐人
吴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离觞》是舟山作家杨怡芬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949年至1950年的定海城,围绕着女主角李丽云“拿到毕业证——谋求教职——在社会上独立”这样简单的小念头缓缓展开。日常性和女性声音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尽管定海城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但生活的底色并没有消失。杨怡芬尽力还原吃穿住行这些日常,用舒缓轻柔的语调诉说着小人物的朴素愿望;也在用克制平和的语言写出李丽云、潘绮珍、秦怡莲、宋安华这些人物的隐秘心事,还有她们历经千帆后的执着坚韧。面对女性人物,杨怡芬有着对她们的理解、宽慰与爱意。虽然我们也能够发现,《离觞》的叙事视点稍显散落,某些人物形象的转变也不够自然。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的确达到了杨怡芬对自我的创作要求——“如果我能够精妙而准确地写出已经变化了的女人,那么也就写出了这个时代,并在文字里保存下了这个时代”。15
《烟雾镇》丁颜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版“姑母默默祈祷,褪去亡人生前所穿的衣服,戴着白色手套从头至足认真洗涤遗体,动作小心轻缓,洗涤的次序跟平时淋浴身体时的程序一样,母亲在旁边执壶浇水,姑母跟我说:‘麦尔彦,靠近一点,你要用心记住我所有的步骤,人向前走一步,死亡就跟过来一步,今天我洗你太太,将来是你要洗我们的。’”推荐人
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
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硕士班在读,民族出版社编辑
推荐语 《烟雾镇》是90后东乡族作家丁颜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她的十篇小说。小说集分为两部分:临潭篇和东乡篇。这样的分类涵盖了丁颜小说创作的民族身份和地理背景。在《烟雾镇》中,丁颜对苦难和信仰的叙述让读者得以了解神秘未知的精神世界。丁颜的边地叙事并没有停留对信仰世界的诗意想象,而是对其中最深最痛的部分进行剖析,试图揭示人类精神世界深刻的无知无力和对良善、高贵永不停止的追寻。与此同时,丁颜选择了生长于斯的临潭作为小说的背景,除了东乡族、回族,丁颜的笔也触及了比邻而居的藏族人。她用清澈的眼睛观察和记录出生地美丽、坚忍的人们。经由这十篇小说,读者可以感知丁颜笔下混杂多样、独具特色的故乡和她心中慈悲、庄严的信仰世界。作为一个有文学抱负的年轻作家,丁颜敏锐地把握住了独有的写作资源,用一支老练的笔去处理那些较为复杂的题材,致力于书写信仰、忠贞这些与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对比的高贵品质。这是一部自白之书,也是作者在用自己的笔为出生地正名。○国外翻译类好书○01
《清洁女工手册》【美】露西亚·伯林 著王爱燕 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多数时间我只是望着窗外,看隔壁的房子,那是我们以前住的地方。拉塞尔街2129½号。我望着那颗结着榅桲的树,从前特尔经常朝它射击。木栅栏上嵌着亮闪闪的气枪弹珠。贝金斯商店的招牌,曾在夜晚照亮我们的床。我想念特尔,我抽烟。白天的时候听不到火车声。”推荐人
周燕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清洁女工手册》是美国作家露西亚·伯林的短篇小说集。露西亚·伯林一生因家庭变动而往来于美国、智利与墨西哥的各个城市,做过清洁女工、急诊室护士、病房管理员、监狱写作教师各种职业,有过三段婚姻,抚养四个儿子,曾酗酒成瘾,最终戒酒。她所讲述的故事似乎都直接来源于她戏剧化十足的生活。从不同的短篇中,我们不断地见到她罹患癌症去世的妹妹萨丽、嗜酒的外公、古怪的妈妈、一度相爱的潜水员塞萨尔,看到她一次次走过孤僻的少女时期、在爱情中喜悦或痛苦、酗酒、戒酒与戒断反应时的震颤性谵妄。于是她所有的短篇故事形成互文的回响。你能够在她不动声色,带有一点自嘲、讽刺的幽默语言中,不断触摸到她面对生活残酷时的毫不畏惧,以及深处对人性弱点的温柔同情。但故事的魅力不只因为“真实”。故事妥帖的可触摸感来源于露西亚巧妙的叙述技巧。她的语言由来自不同角色的声音与碎片化的思绪组合,形成回旋的重奏。跳跃而富有魅力的语言,轻巧地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话题、不同的角色视角之间,模糊了事实与幻想、叙述与描写,仿佛游戏。有时你被卷入她流畅的叙述节奏中,有时你被她变换的时序捉弄,接着回神,露出会心的微笑。02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意】埃莱娜·费兰特 著陈英、张燕燕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或许在那一刻,我身体里的某个东西突然断裂了,或许这就是我童年生活结束的征兆。我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装满颗粒的容器,不知不觉中,有些颗粒从裂开的缝隙中掉了出来。”推荐人
马思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长篇小说《成年人的谎言生活》发表于2019年,是埃莱娜•费兰特继“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最新作品。作品以高中生乔瓦娜窥探与自省的双重视角,切进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两个世界的真实生活,讲述走出象牙塔的女孩在自虐式成长中对复杂个体、家庭生活、社会阶层中重重谎言的解构。在少女乔瓦娜的眼中,一切“美好”都经过加工。成年人的“谎言”潜藏在高级知识分子优雅、体面的表象之下,他们欺骗他人,同时自我欺骗,用谎言包裹住不愿面对的真相、过错。在这类住在“上城”俯视人间的群体中,父亲切断与亲人的一切联系试图抹灭卑贱出身从而实现绝对的阶级跨越,出轨的母亲离婚后继续表演对父亲的迷恋;出轨得到合理化的阐释,语言和口音隐含着阶级关系。乔瓦娜扮演着谎言“粉碎机”的角色,她打碎上城与下城、美与丑、富与贫、高贵与低贱、华美与粗鄙之间的虚伪壁垒,父亲、男人、性、爱情,甚至是福音书中的上帝一一祛魅。值得关注的是,作家以色彩、温度等有质感的感官物使抽象的心理分析和自我解剖具像化,切肤、细腻地摹画着青春期女孩迥异于懵懂胆怯而理智敏锐的一面,传递出对女性命运复杂性的思考。03
《萨德式女人:文化史的操练》【英】安吉拉·卡特 著曹雷雨、姜丽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两性关系的真义容不得征服和被征服者,它只有一条光明大道:毫无保留地奉献自我,去发现更丰盈、更深邃、更美好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填补空虚,把女性解放的悲剧转化为快乐,无边无际的快乐。”推荐人
孙莳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届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性行为从来不会表现在真空中。”在《萨德式女人》中,以萨德提供的、关于女人的哲理性色情材料为基点,安吉拉·卡特就20世纪晚期对萨德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有关女性本质及两性关系的文化评述。书的主体部分,安吉拉·卡特解读了萨德的三部小说《茱斯蒂娜》《茱莉爱特》和《闺房哲学》。对于小说主人公——以禁欲守住贞洁的茱斯蒂娜、以释欲离经叛道的茱莉爱特、以毁灭母亲实现解放的欧金妮……安吉拉·卡特肯定了她们在特定时代对于女性性自由的价值,也指出了她们的共同之处:萨德式女人的反抗仅仅是框架内的反抗。在神、君王、律法统治的世界中,她们对自身角色的颠覆从未逃脱父权规则的制约。“萨德只能以剧烈颠倒表象的方式来设想互惠”,而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真实关系中,对任何极端的执守都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安吉拉·卡特的力量体现为一种理智引导下的狂野:她追求女性自由,其观念和论述都十分大胆。但这追求并不作为任何概念的对立面存在,而是在辨析中掘进——在对萨德式女人的述评中,她的态度也凸显出来:无论被定义为美丽抑或丑陋,高贵抑或卑贱,女性要争取的不是定义之下的美丽和高贵,而是彻底挣脱被定义的命运。这要求女性从内心开始重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转化为行动,使女性经验中原为偏见所定义的边缘性事件成为自身生命中有再生之力的中心事件。借助这种方式,安吉拉·卡特在萨德的破坏性之外衍生出一种建构性——也是这建构性,才可造就真实的两性关系和女性自我。04
《不安之夜》【荷兰】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 著于是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在这个村庄里,没有人喜欢沉思:庄稼可能枯萎,我们只知道从大地上收获了什么,却不了解在我们内心生长的东西。”推荐人
曹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不安之夜》是作家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的小说处女作,2020年,该小说获得国际布克奖,年仅29岁的莱纳菲尔德成为该奖的最年轻得主。 如果要进入这本书,读者或许要做好探险的准备。这本书的核心观感正如其名,是一种“不安”感。惶恐和焦灼凝滞于主人公的内心,而奇怪的,如同麻绳上解不开的疙瘩一般的表述则遍布小说的每个部分。作者用未成年人的,也是中性的视角和各种陌生化的譬喻营造了这样一种“不安”感。由此,我们若不被阅读的困难打倒,便将唤起那些内心深处的异质记忆——比如对性器官的好奇,对道德和卫生秩序的背离,对成人的一些正常行为的莫名恐惧和对死亡的痴迷和怀疑。这是或许便小说最精彩的部分。 陌生且“不安”的表述指向质疑——为什么人们会对一个生命的离去默然处之?为什么信仰是重要的?为什么我不能离开我出生的土地?于是,小说的另一个主题逃离出现了。为了逃离主人公出生的,宗教约束很强的农场,为了逃离冷漠的父母和那些被规约的正常人,主人公尝试了各种办法:她把图钉刺向自己的身体,她破坏富于象征意味的器官,她也把自己沉入黑暗,然后亲吻死亡和记忆。05
《破局者:改变世界的五位女作家》【英】林德尔·戈登 著胡笑然、肖一之、许小凡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我们望向这五位决意保持疏离、开拓女性独有领地的作家,也倾听那些敏于感知那未经言说的、‘从沉默的另一侧传来的轰鸣’的人们。”推荐人
张天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推荐语 《破局者:改变世界的五位女作家》是著名传记作家林德尔·戈登的最新力作,讲述了五位女作家——玛丽·雪莱、艾米莉·勃朗特、乔治·艾略特、奥利芙·施赖纳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人生经历以及她们作品背后的故事。作为一部传记文学,《破局者:改变世界的五位女作家》将触角延伸至五位女作家各自所处的时代与成长环境中,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时代的性别观念背景下,一位女性写作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生活,她们的作品在出版后曾遭遇怎样的评价和对待,她们又是如何克服女性道路上的阻碍,最终成长为改变世界的“破局者”。书中有关五位女作家的五篇传记各放异彩,但并非孤立存在。作者找到了贯穿五位女作家思想脉络的重要线索——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思想理论及其《女权辩护》,关注到了她们彼此间的启发以及由此产生的联系,将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五位“破局者”联结为一个群体。在写作属于男性的专利的时代,女性作为局外人而存在,而以这五位女作家为代表的“破局者”冒着失去名誉的风险勇敢发声,她们不应被我们遗忘。06
《风》【日】青山七惠 著蔡鸣雁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6月版“那是她们已然失去的吹向故乡的风,风儿给她们的儿童房里送来橡胶和栀子花的香味,黄昏骤雨、台风和雪的气息,还有一天的开始与结束,然后又夺走这一切。而今她们俩哭泣着,挣扎着,企图将一直隐藏的秘密按回彼此衰老的身体里。”推荐人
王禄可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语 《风》是青山七惠在201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其在2012-2014年间发表的四篇小说《预感》、《跳舞》、《两个人》、《风》。2021年6月,《风》的中文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青山七惠是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曾获得第42届日本文艺奖、第136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第25届川端康成文学奖等奖项。在这部小说集中,青山七惠以其清新平淡、具有治愈感的笔调写出了青年女性在当今社会的多重遭际:被内卷在社会焦虑中的女性、无安全感的女性、结伴而行却逐渐疏离的女性、相互厌恶却又难以分开的女性……她们有时敢于反抗他人的凝视,有时却又被自己的主动选择卷入漩涡;她们需要不断地“回望”来时的路来辨认那个独立的“自我”:“她”的面目在人群中逐渐变得模糊。“风”带着一种遥远的诗意,游荡在现代都市里,无孔不入却从未显形。青山七惠或以细致的写实,或以离奇的暗喻,来讲述当代社会的人群症候中,像风一样无可把握的人际关系,像风一样细微可触的心绪感受,像风一样扑朔迷离般变化的自我镜像。平稳的叙事节奏固然是青山七惠独特风格之所在,但一种叙事语调显然无法弥合故事推进时产生的间隙,所以在较长篇幅的写作(例如《两个人》)中,单一节奏让故事显得冗长乏味。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持微火者》《远行人必有故事》等。主编《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选》《2020年短篇小说20家》《2020年中国散文20家》。2021年3月,音频课《张莉的女性文学课》上线。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4172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